英偉達暴露了廣汽的“爆款”智駕投資版圖

作者丨文雨
圖片丨圖蟲創意、東方IC、網路
來源丨市值觀察(ID:shizhiguancha)
股價突然狂飆140%,盤中兩度觸發熔斷,北京時間2月14日,英偉達持股文遠知行的訊息瞬間將後者推上了天際。
事實上,英偉達投資智駕更像是一種無心插柳之舉,而在中國,有一家車企卻實打實的投出了一個智駕帝國,這家公司就是前幾年看起來並不顯山露水的廣汽集團。
01
超豪華智駕天團
按照英偉達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的13F持倉報告,其只持有約174萬股文遠知行股票,對應市值也不過幾千萬美元,這與廣汽根本無法相提並論。
文遠知行上市前先後完成10輪融資,廣汽是為數不多參與多輪融資的股東,包括2021年D輪融資以及上市前認購A類普通股等。
但文遠知行也不過只是廣汽智駕版圖的冰山一角而已。
據廣汽集團官方披露資訊,公司已孵化和投資超過50家智駕科技公司,覆蓋Robotaxi運營、AI晶片研發、雷射雷達、自動駕駛技術研發及應用等全產業鏈核心環節,其中就包括地平線、速騰聚創、黑芝麻智能、文遠知行、小馬智行等一眾上市公司。
投資的數量還是次要的,關鍵是投資的質量。
在廣汽投資的所有智駕公司中,有相當一部分都是細分領域的戰力天花板。比如地平線,招股書顯示,該公司為中國市場中前五大高階輔助駕駛和高階自動駕駛解決方案提供商中唯一的一家中國企業。不考慮輔助駕駛,地平線在2023年中國乘用車前裝標配NOA高階智駕計算方案市場中佔據35%的份額,僅次於英偉達的49%。2024H1,在中國自主汽車品牌智駕計算方案中,地平線成功超過Mobileye,位居中國第一,市佔率約29%。
再比如速騰聚創,根據蓋世汽車研究院最新發布的雷射雷達供應商裝機量排名,速騰聚創2024年車載雷射雷達市場份額排名全球第一。
還有小馬智行,是全球少數幾家實現全無人駕駛技術並引領Robotaxi量產和商業化程序的公司,也是國內首個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取得Robotaxi許可的企業,更是目前國內營收規模最高的L4自動駕駛公司。
新能源車的上半場是電動化,下半場是智慧化,廣汽手握一把好牌,如今正是打出去的時候。
02
智慧化奇點已至
智駕的奇點已經到來,這是需求端和供給端共同決定。
在需求端,過去幾年消費者對智慧化的認同度不斷提升,如果說之前使用者購買電動車首先關注安全和續航,那麼現在更關注的則是智慧化能力。
根據麥肯錫之前的調查報告,在決定消費者購買中國品牌高階電動車的因素中,排在前兩位的分別是更先進的自動駕駛功能和更好的智慧座艙體驗,佔比分別為65%和62%。
在供給端,技術水準與成本的極大最佳化正推動智慧化程序高速向前。
2016年以前特斯拉的感知網路只是常規的CNN,2018年引入多工模型使得感知模型整合度提高,2020年開始搞前融合,2021年透過BEV擴充套件感知視野,2022年佔用網路解決通用障礙物識別,2023年端到端框架解決從規則驅動到資料驅動的迭代效率和場景泛化問題,2024年LLM框架被融合到智駕演算法框架,人機互動信任感和決策結果可解釋性大大增強。十年的時間,特斯拉引領全球高階智駕技術以一日千里的速度迭代。
成本的壓降更是肉眼可見。
就拿核心硬體雷射雷達來說,速騰聚創ADAS雷射雷達產品2020年-2024H1的銷售均價分別為22.5/10/4.3/3.2/2.6千元,4年幾乎下降了近90%。
過去雷射雷達只有在高階車上配置,如今已飛入尋常百姓家。
蓋世汽車研究院的資料顯示,頭部新勢力品牌的雷射雷達平均搭載率接近60%,覆蓋範圍甚至已下探到零跑C10這種售價只有16萬元的平民車。2024年前三季度,中國市場乘用車前裝量產雷射雷達累計交付量高達100萬顆,同比大增兩倍,而在三年前,這個資料還只有現在的十分之一。
DeepSeek的橫空出世無疑錦上添花,其以不到OpenAIGPT-4o模型十分之一的訓練成本達到與之接近的效能並實現開源,徹底顛覆整個AI產業。目前各大車企紛紛宣佈接入DeepSeek,在它的加持下,智駕雲端訓練成本、車規晶片成本等勢必還會進一步降低。
市場、技術、成本三重力量共振,智駕的奇點已經到來,這將從根本上改變汽車產業的競爭格局,也將從根本上抬升廣汽的價值中樞。
03
資產重估正當時
智慧化時代的到來將從兩個方面利好廣汽,一個是提升公司汽車基本盤業務的核心競爭力,另一個是提升集團資產的質量和潛力。
一個不爭的事實是,豪華智駕天團已經成為廣汽最唾手可得的強大外腦,公司總能拿到最前沿的技術,也總能將前沿技術率先用於實踐。比如文遠知行與廣汽早在2018年就聯合推出了中國第一輛L4級自動駕駛出租車,並計劃建立數萬輛規模的Robotaxi車隊,小馬智行也在2024年12月與廣汽展開戰略合作,規劃打造至少千臺量級規模的埃安Robotaxi車型。
正因如此,廣汽才成了國內最早開始全無人駕駛汽車研究的車企之一,也是目前技術落地做的最好的車企之一。
據悉,廣汽已具備從L2到L4的應用能力,佈局的“多感測融合”和“無圖純視覺”兩大路線均開始進入商業化階段,其中L2++城市NDA功能已搭載昊鉑GT、昊鉑HT和第二代AION V等車型上市,實現城區NDA全國開城;無圖純視覺智駕系統也在2024年4月正式釋出,預計2026年裝車搭載。去年6月,廣汽正式成為全國首批獲准企業開展L3自動駕駛上路通行試點的企業,廣汽旗下如祺出行的L4 Robotaxi車輛數量更是在國內出行平臺中排名第一。
技術與產業是相互促進的,技術推動產業,產業反哺技術,由此形成一個良性自迭代的閉環。完全可以預見,廣汽的智駕水平還會在這種互動中不斷再上層樓,而這種優勢是很多友商難以企及的。
汽車業務產生的是內生價值,智駕公司帶來的則是外延價值。
2025年開年以來,DeepSeek引領中國科技產業價值重塑,國內科技公司從估值折價到估值溢價的宏大資本敘事正在快速形成,作為其中最核心的子賽道,新能源車智駕產業已經提前搶跑。過去一週,美股的文遠知行、小馬智行,港股的地平線、速騰聚創均實現股價大幅拉昇,有的公司甚至創出了歷史新高。
截止到目前,地平線市值接近1000億港元,速騰聚創市值200億港元,黑芝麻智慧市值150億港元,文遠知行市值約90億美元,小馬智行市值約60億美元。
粗略算下來,廣汽所投資的已上市智駕公司總市值合計已超2000億人民幣,而這個資料顯然還不是上限。隨著汽車智慧化進入爆發期,相關企業的估值和盈利都會開啟,廣汽集團的資產價值也會同步被拉高。
從商業模式的本源出發,今天的廣汽其實很像當年的騰訊,後者以主業為軸心向外延伸投資,先後投出了拼多多、京東、美團等頭部公司,既豐富了自身的經營業態,提升了固有業務的競爭力,又透過投資回報來持續增加公司價值。
在2019年召開的騰訊投資年會中,總裁劉熾平曾給出過一組資料:
“過去十年我們投資了大概700多家公司,在這700家公司裡面有63家是已經上市的公司,有122家是市值或者價值超過10億美金的獨角獸,而且持股超過5%的公司總市值加起來超過5000億美金。現在可以明顯看到,我們是透過投資跟一個比騰訊更大的生態建立了關係。”
廣汽集團同樣如此,在自己的產業鏈上投資了一大批“爆款”智駕和人工智慧公司,能力圈越拓越大,護城河越挖越深,天花板越築越高。
這是公司決戰智慧化的底牌,也是公司打贏下半場的底氣。
THE  END
尊敬的讀者朋友們,衷心感謝您訂閱《華商韜略》,為了便於您及時收到我們的最新推送,敬請星標華商韜略公眾號,感謝支援,期待長久伴您同行。
華商韜略出品
主編:畢亞軍  責編周怡
美編宋曉昱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部分圖片來自網路、圖蟲創意、東方IC,未能核實版權歸屬的,不為商業用途,如有侵犯,敬請作者與我們聯絡

華商韜略旗下公眾號,歡迎關注

投稿、約稿、商務合作及建議
敬請聯絡:010-65580525
[email protected]  周總監
◆◆◆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特色成長計劃】
簽約賬號【華商韜略】原創內容
◆◆◆
點贊”是喜歡,“在看分享”是真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