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美國專業的
請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

有關全美人壽(Transamerica),可能國內不太多消費者知曉。全美人壽於1930年成立於美國舊金山,在美國已經有90年的歷史,其壽險產品在美國1200多家壽險市場佔3.5%的銷售額。全球最專業的四大評級公司評級均達到A等級以上。

上一篇文章已經介紹了能在國內配置的險種,上保程式/要求及案例分析。

這幾天不少客戶諮詢:由於政策限制,他們無法出國,年齡屬於40-58歲之間,主要配置保險的目的為傳承。
一般來說,我不太建議年齡偏大的客戶配置指數險,因為:
-
指數險不保本,設計不妥當– 保費繳納過少,繳納時間過短,保單很有可能中途失效; -
客戶需要用此保險來做退休金的配置,計劃在10年之內支取現金—基本上無論如何設計該保單,效果都非常不理想甚至大機率會中途失效; -
不少年齡偏大的客戶不希望繳納時間超過5年– 這也能造成總保費過少,中途保單失效的可能性。
那麼,年齡偏大的客人是否還可以配置指數險呢?
可以,但是必須要確定:
-
其主要配置目的為傳承;可以考慮不從保單內提現; -
繳納時間不能過短,年保費也不能過少; -
身體狀況相對良好。
方案一
陳先生,52歲,身體健康,有一8歲男孩及16歲女孩。計劃未來讓孩子赴美留學,希望用保險做一美元資產傳承。預算:總保費30萬。
A.合理的方案:
男,52歲,保額80萬,7年年保費4萬,第8年年保費2萬。
(保監局規定該產品的最高演示回報率為7.7%, 下表演示率為6.3%)



可以從以上方案看到,保險不但能保終生,保額也由於現金值的增長而增值。
B.不合理的方案:
男,52歲,保額120萬,7年年保費4萬,第8年年保費2萬。
(經常有消費者會拿“價效比更高”的同產品報表給我對比,其實“價效比高”的方案都必須用一個高回報率來演示才能得以實現。而所有的演示回報率都只是一個模擬,僅供參考,沒有任何實際意義。回報做得越保守,對客人來說風險就越低– 因為他們不會把期望值射得不切實際,總不能認為未來幾十年回報都能達到7.7%吧?)


5.8%年回報率的情況下,該方案在87歲失效。
C. 再看合理的方案,把回報率降為5.8%:80萬的保額:


可以從兩個方案對比得知:
同樣的總保費,如果需要一開始就高保障,將面臨的會是保單中途終止。而一開始降低理賠金,雖然初始的理賠金相對較低,但是保單在若干年後不會失效。一開始看起來“漂亮”的方案是經不起低利率的考驗的 – 設計不合理不止是差個幾萬美金,而是零與100多萬的差距。
方案二
劉女士,有兩未成年子女,做保險的配置目的也是為其他們做傳承。預算:保費2.5萬一年,最多繳納10年。
A.合理的方案:
女,45歲,保額100萬,年保費2.5萬,繳納10年。
(保監局規定該產品的最高演示回報率為7.7%, 下表演示率為6.3%)



B. 不合理的方案:
女,45歲,保額100萬,年保費1.8萬,繳納10年。



像這樣的繳費方式是非常流行的 – 很多消費者在配置時沒有反問銷售:能每年都達到7.7%的回報率嗎?這不是保證的,如果回報率較低呢??一旦用稍低的回報率演示,這些繳費過低的保單都會出現問題。

再一次強調,指數險本身沒有好與壞的區別。不少文章一邊倒的貶低指數險——這是一個非常不專業,不符實的說法。片面的指出指數險極具風險,完全忽略了保險是可以合理設計的。就好比投資本身是有風險的,無頭緒地去投資當然是一種冒險行為;理性研究投資專案,儘可能規避風險去投資是有效的資產規劃行為。所以,指數險而言:沒有不好的產品,只有不懂得合理設計產品的銷售。
總結
有關美國指數險的設計及其原理,我在眾多文章中都分析了一致的配置方式:
降低保單失效風險;最大化其現金價值的累積都離不開低保額、高保費、繳納時間相對儘量長。
這樣的設計方式在回報一直低迷的情況下,保單不會失效。回報理想的情況下,保單增值更理想!
如需諮詢詳細方案,請直接聯絡作者本人:wei2019us
▼ 往期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