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17

本文字數:1746,閱讀時長大約3分鐘
導讀:兼顧差異化和靈活性、降低靈活就業人員的繳費負擔,探索“分檔繳費”“參保補貼”等不同模式……探索一套適應靈活就業形態的不同需求、切實可行的社會保障方案,還需久久為功。
作者 | 孟泉
今年全國兩會上,靈活就業人員的社保問題再度成為熱議話題,不少代表委員提出了相關議案提案,包括降低參保門檻、調整繳費比例、出臺過渡性社保繳費政策、提供參保補貼等建議。就在此前不久,外賣平臺相繼釋出為騎手繳納社保的訊息,也引起廣泛關注。在全社會聚焦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的當下,這一舉措也是社會保障融合平臺經濟發展規律的一次有益嘗試,有利於在當前經濟狀況下穩定外賣配送行業勞動者隊伍,為構建新業態領域的和諧勞動關係發揮兜底保障的作用。
對騎手而言,繳納社保將有利於騎手更加便利享受城市的公共服務,強化騎手及其家庭的風險保障。從長遠看,這還將引導新就業形態勞動者轉變“賺快錢”的工作思路,提升騎手對職業的認同感和對城市的歸屬感。從企業經營角度看,為騎手繳納社保,反映出企業兼顧平臺可持續發展和騎手權益可持續保障的“雙贏思維”。這既是民營企業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的擔當,也將促使外賣平臺、第三方合作企業、勞動者及其他生態參與方形成更緊密的共同體。
長遠看來,平臺企業宣佈為騎手繳納社保,將在新就業形態行業內發揮重要示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近年社會上關於新就業形態保障的討論主要集中在外賣行業,外賣平臺的勞動保障體系建設目前也走在最前。但目前我國有8400萬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其中僅有1300萬是外賣騎手,如網約車、同城配送、同城貨運、家政等平臺上同樣存在大量靈活就業人員,外賣平臺先行先試為騎手繳納社保,或可成為這些行業未來解決這些靈活就業勞動者社保問題的參考與示範。
不過需要明確的是,為數以百萬計的騎手繳納社保,在我國尚無先例,相關方案的制定和實施實際上已經面臨不少挑戰。外賣配送行業中存在多種用工方式,騎手工作的連續性與穩定性並不統一。美團此前公佈的資料顯示,2023年近九成騎手全年累計接單天數不足260天,騎手群體中大部分是兼職,跑單數和跑單時間差異很大。騎手的職業靈活性高,能夠自主決定工作時間和工作量,這是新就業形態勞動者與傳統勞動關係最大的不同點,也勢必導致傳統的以單位為依託的社保繳納方案的公平性和可持續性難以為繼。
正如人社部副部長李忠日前表示,目前一部分農民工、靈活就業人員、新業態從業人員,由於勞動關係不明確、工作方式靈活、收入不穩定等原因,難以直接參加傳統的以單位為依託的社會保險制度,要積極研究完善降低門檻,給予參保補貼等相關政策措施。因此,社保繳納方案需要“從長計議”,不能只靠“喊口號”。必須仔細研究配套相應的條款細節,不斷根據實際情況迭代,既讓政策充分惠及全職和穩定兼職騎手,又避免非騎手人員“搭便車”,這樣才能為真正有需要的騎手提供可持續的保障。
從實踐來看,現行“職傷險”等新就業形態勞動者保障形式,更適用這一群體的職業特點。“五險一金”較高的繳費比例將會大大降低他們的參保意願。再如這一群體的高流動性,也使得他們繳納社保“難以保證持續繳納,容易斷繳”,斷繳再補繳以及不同地區之間的社保銜接也另有一套程式,以單位為依託的社保關係,也會讓他們無法更好切換工作身份,失去了靈活性和自主性。
如何能夠推出一份真正面向和適用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社保方案,就需要多方共同發力,充分考慮騎手實際需求。比如,不同年齡、城市的騎手保障需求存在差異,據調研,年輕人最需要的是工傷和醫療保險,大齡騎手則看重養老保險,加上目前工傷保險已經有職業傷害保險替代,大多數騎手在戶籍地也繳納了“新農合”等多種型別的政策醫療保險,與傳統社保相重疊部分如何進行最佳化,同樣需要有關部門和平臺一同探索。
總之,平臺企業為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繳納社保是一件好事,但要讓好事辦好,真正獲得廣大相關就業群體的認同,還需要讓這件事真正辦在他們心坎上。兼顧差異化和靈活性、降低靈活就業人員的繳費負擔,探索“分檔繳費”“參保補貼”等不同模式……探索一套適應靈活就業形態的不同需求、切實可行的社會保障方案,還需久久為功。
(作者系中國勞動關係學院勞動關係系主任)
微信編輯 | (生產隊的驢(還沒下工版)
推薦閱讀
一地官宣!生育三孩及以上補貼10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