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即將大學畢業,為什麼平權法案仍會影響我的未來?

美國華人


1877篇文章
平權法案不會損害亞裔學生進入加州公立大學的機會。它能在大學畢業後很長時間內給亞裔的就業帶來好處。並非每個華裔年輕人都一定要成為財富500強公司的執行長才能過上幸福的生活。但是,每個華裔年輕人都應該享有同等的機會。
正文共:3646字
預計閱讀時間:9分鐘
撰文:婉婷
翻譯:Marie Koo/Wenxiu/Joseph
Occidental College。 (網路圖片)
這是 “心聲”專案有關《平權法案》的第二篇文章。要了解更多資訊,請閱讀第一篇文章華裔二代大學生寫給家人的一封信:瞭解加州 ACA-5 提案》。

我即將從東岸一所名校畢業。很多時候會有人問我:“為什麼你還要關心加州的《平權法案》?”

這個問題問得好。關於加州第 16 號提案的辯論主要圍繞大學錄取展開,身為幾年前剛申請過大學的人,我理解對這些問題的壓力和擔憂。目前工作難找,而華裔家庭為確保子女的未來無憂無慮,首先就是要他們能進入好大學,對嗎?

我在北加州郊區長大,距離斯坦福大學和矽谷僅幾分鐘路程。我的父母每天都在勤奮工作,以確保我們一家能夠繼續負擔得起灣區的昂貴生活。但是在大學裡,我瞭解到有些事情不僅僅是努力工作就能實現的。

我記得大一時和一個白人同學一起吃晚飯,發現我們兩家住的地方僅相距三十分鐘。上大學之前,我在當地一所公立高中就讀,而她從幼兒園開始就在一傢俬立天主教學校上學。我問到她的寒假計劃,以為她可能會講起她家的聖誕節傳統,或許可能會去其他州探親。想不到她說:“哦,我會去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實驗室工作!我太興奮了。”

我感到困惑。這樣的事情很平常嗎?我隨便問起她怎麼得到的這個職位,她高興地告訴我,她媽媽有個好朋友是斯坦福大學心理學教授。那位教授是她家庭的老朋友,同學說,“她告訴我,如果我想在她的實驗室裡工作,她會很高興僱用我。” 我知道我的寒假將在家中度過,而不是在斯坦福實驗室中度過;而在週末,我可能會在父親的辦公室擔任臨時接待員。我記得當時我想,為什麼我們長大的地方僅相距三十分鐘,卻過著如此不同的生活。

我媽媽是我知道的最辛勤勞動的人。她能夠做到有足夠的時間全職工作,養育兩個孩子,還要經常照顧她的父母,其實就是少了睡覺的時間。她長時間在電腦前工作,以至兩隻手腕都患有肌腱炎。但是我辛勤工作的媽媽是在1990年代來到美國的,在這個國家沒有幾代人延續下來的關係網,能保證我不費大力氣,在大學畢業後直接在投資銀行等找到一份優渥的工作。(據我所知,我學校很多同學透過關係找到工作的。有些人憑人文專業學位就拿到父親的華爾街公司的位置,他們找到的工作似乎跟大學專業、努力程度沒有關係,但是跟他們家庭認識的人很有關係。)

我分享這件事不是為我的未來換取同情。我想說的是,對華裔來說,哪怕在高尚社群長大,名校畢業,我們仍然需要平權法案——因為平權政策覆蓋的遠不止本科教育。而且在長遠大局上,本科學位的價值其實沒有那麼大。

對一個Fremont的華裔學生來說,家有漂亮房子,父母都是大學畢業生,如果她被哈佛/耶魯/斯坦福/加大洛杉磯分校等大學拒絕了,她基本上不會有什麼問題。她在學習很努力,她父母很可能花錢讓她上了SAT補習班,請了大學諮詢,她很可能有機會上加州聖地亞哥分校,戴維斯分校,聖荷西州立大學,聖塔芭芭拉大學,西方學院(Occidental College)——這些都是好大學,據發表在《經濟學季刊》的一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研究,這些學校的學位對她將來的就業機會及財務狀況幾乎沒有影響。《大西洋月刊》是這樣分析的:

用兩個虛擬的學生做例子。Mike和Drew的SAT分數一樣,兩人申請同樣的大學,Mike被哈佛錄取了,Drew沒有,他們職業生涯的收入可能一樣。儘管哈佛享有國際聲譽,校友之間也熱情相助,可是Mike不見得能體驗到看得見的“哈佛效應”。這項研究的作者Dale and Krueger甚至發現,一個學生申請的所有大學的平均錄取SAT分數才是預測這個學生更有效的指標,而不是這個學生實際就讀的學校。這個發現指出,學生的天分和志向比精英學校的資源和名望更有價值。

重要的是要記住,考慮種族因素的平權法案還沒有影響到加州大學系統對亞裔學生的錄取。不管是在實行平權法案之前還是之後, 亞裔學生在加州大學系統裡一直超出人口比例。而且從資料上看,不考量種族因素的錄取反而稍微增加了亞裔學生被錄取的難度。( 209提案是1998年生效的。)

錄取年份
亞裔錄取率
1997 (有種族考量的錄取)
32.54
1999 (無種族考量的錄取)
32.38
2001
31.78
2003
31.16
2005
32.69
2007
33.41
2009
32.59
2011
33.43
2013
31.21
2015
30.62
2017
29.15
2019
30.49

這就帶出一個問題:既然平權法案並不明顯改變亞裔學生進入加州大學系統的機會, 我們為什麼要關心?
討論平權法案,最常見的語境是跟大學本科錄取相關的,但平權法案對亞裔的影響遠遠延續到大學畢業以後,有助於保障就業機會和條件。比如說,加州16號提案是除了公共教育還涵蓋公共就業、商業合同的平等法案。當加州廢除平權政策之後,政府合同裡的障礙使得少數族裔和婦女僱主擁有的小企業損失了估計大約10億美元的合同。

如果我想在我的家鄉加州做個律師、法官、工程師等等,州政府審閱我的申請時會考慮到我的族裔,他們知道歷史上像我這樣的人要進入某些行業比較困難。據加州律師資格協會稱,加州的律師絕大多數是白人男性,亞裔律師和其他少數族裔律師人數一直低於人口比例。如果我們用法官做例子,亞裔法官就更少了。

華裔社會學家 Margaret M. Chin 研究發現,亞裔找工作沒有困難。但是,當他們想從低階入門職位向上發展時,會受到“竹子天花板”的制約。

“2013年勞工部統計資料估計,超過35%的亞裔受僱於專業行業,但他們在企業高管職位和董事會中的人數微乎其微……在財富500強公司里亞裔僅佔執行長的2%和董事會的2.6%。(黑人和拉丁裔分別佔《財富》500強公司董事會席位的7.4%和3.3%。)

即使在矽谷,亞裔也會遇到玻璃天花板。亞裔美國人專業組織ASCEND使用HP,Google,Intel,LinkedIn和Yahoo的2013年EEOC(公平就業機會委員會)資料,發現在企業管理階梯上上到越高,見到的少數族裔群體就越少。在這五家公司中,亞裔佔專業人員的27%,經理的19%和高管的14%。黑人和拉丁裔也有類似的現象。白人是唯一越往上走人數越多的群體。”

專業人員指的是按任何標準,都擁有成功需要的一切的人。Chin博士採訪了亞裔二代,他們英文流利,職業道德非凡,業績出色,在富裕社群中長大,雙親教育程度高。但是在公司環境中,“努力工作,聰明,成為行業中最卓越的,不捅摟子。” 換句話說,成為“模範少數族裔”,等同於缺乏領導才能或“文化融入”。他們的父母成年後移民美國,通常做研究或工程師工作,但往往沒有適當的社會關係網來指導孩子。但是,這些高素質的華裔專業人員難道沒有資格獲得擔任領導職務的機會嗎?

少數躋身榜首的亞裔美國人有何特別之處?不是藤校的畢業證,而是另外兩個因素:第一,“他們通常在高中,大學和研究生院時,就學習如何改善社交,領導力和建立人脈的方式。” 第二,他們受惠於平權法案,基於平權法案的各種公司人力資源管理專案優先選擇少數族裔進行管理層培訓。

需要明確的是,問題不在於亞裔在工作上“不擅長”,作為領導者“不夠好”,也不在於《財富》 500強公司擁有更多的亞裔執行長就能解決種族主義問題。竹製天花板凸顯的是,我們生活在這樣一個系統中,要想在公司領導層中佔據一席之地,需要一些很隨機的不一定是高分數的素質,而這些素質是白人專業人士自動就具備的,這僅僅是因為他們的家族已經在美國好幾代了,還因為他們沒有被定義為聽話、勤奮的機器人。平權行動是反對這些不公平做法的一種方式。

平權法案不會損害亞裔學生進入加州公立大學的機會。它能在大學畢業後很長時間內給亞裔的就業帶來好處。並非每個華裔年輕人都一定要成為財富500強公司的執行長才能過上幸福的生活。但是,每個華裔年輕人都應該享有同等的機會。
點選文末“閱讀原文”或複製下列網址閱讀英文版:
https://chineseamerican.org/p/33052
“心聲”網站:
http://www.thewechatproject.org
本文是”心聲“系列文章之一,”心聲“專案是華裔二代組成的團隊,致力於在華裔社群開展交流。請在我們的網站、Instagram(@thewechatproject)和Twitter(@wechat_project)上繼續關注我們的工作。
撰文:婉婷
翻譯:Marie Koo/Wenxiu/Joseph
編輯:Jing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