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怕競爭?當亞裔學生入學時,白人家庭會搬走?

⬇️點選關注美國媽媽網⬇️
亞裔美國人是美國增長最快、成績最好的族裔之一,

與此同時亞裔美國人發現自己已成為教育機會和公平的輿論漩渦之中。

大學的招生做法難評,學校中的社會排斥問題也持續無解。

從亞裔踏進教室,種族隔離就開始了。最近一項針對加州富裕郊區的研究發現,隨著更多亞裔學生入學,白人家庭會遠離公立學校。但他們並不是出於種族主義,而是擔心自己的孩子會面臨激烈的學業競爭。
最優秀的學生族裔
在各種衡量標準中,亞裔美國人被證明是美國表現最優秀的學生族裔。聯邦標準化測試(National Assessment of Educational Progress)歷史資料顯示,亞裔學生與白人、非裔和西班牙裔同齡人之間都存在著較大的差距。
在大學入學考試的SAT數學部分得分超過700分的考生中,亞裔學生佔了43%,而在K-12學生總數中亞裔只佔不到6%。
聯邦資料還顯示,除了測試之外,亞裔高中生的平均學分績點(GPA)也比其他背景的學生要高,而透過大學預修課程或國際文憑課程獲得大學學分的亞裔佔比例,幾乎是白人的兩倍。亞裔在美國的學校教育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明顯領先於白人,相對於其他非白人群體更是遠遠領先。
但亞裔美國人在政策制定者和社群中經常受到冷淡的對待。今年6月,最高法院裁定哈佛大學(Harvard)和北卡羅來納大學(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的招生政策歧視亞裔申請人,以顯示校園的種族多樣性,但這對平權行動的合法性是一個歷史性的打擊。
亞裔帶來的學業競爭壓力
近20年來,新聞報道一直強調某些地區(包括加利福尼亞的庫比蒂諾等城市),在亞裔兒童湧入後,白人家庭從當地學校退出,一些家長公開抱怨新移民帶來的學術競爭增加。
這項新研究揭示了這些案例並非僅僅是零星案例。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經濟學家Leah Boustan之前曾研究過戰後“白人逃離”現象,即當非洲裔美國人所佔比例增加時,白人迅速放棄社群的情況。她對目前的現象表示:
“我本以為,一個學區中亞裔學生人數的增長會被視為一件好事。這種想法部分源於亞裔家長教育背景的真實資料,但同時也受到了一些過於理想化的刻板印象的影響。我們認為亞裔孩子在學習上更有準備,能夠提升課堂討論的質量,成為更好的學習夥伴。”
白人學生會因亞裔學生的到來搬走
Boustan及其同事收集了2000~2016年間加利福尼亞教育部公立學校(the California Department of Education)的入學資料,其中包括關於家庭種族和經濟背景的人口統計資訊。
他們關注了152個相對富裕的學區,這些學區的富裕程度是根據當地的平均收入和符合免費或減價午餐資格的學生比例(教育研究中常用的貧困度量)來確定的。
他們還使用美國人口普查記錄來確定這些學區裡中國、菲律賓、日本、韓國、越南和南亞學生的增長率。全美大約1/3的亞裔美國人居住在加州,加州有超過600萬亞裔居民,亞裔學生在郊區學區所佔比例比城市學區更大。
儘管不同國籍的亞裔之間存在著較大差異,但平均來看,亞裔美國人的家庭收入比美國的中位數高出38%。
上圖表明:每有1個亞裔美國學生進入一個高收入的郊區地區,就會有0.6個白人學生離開,大多數是完全離開社群,而不是轉到私立學校或特許學校。
之後他們調整了觀察模式,發現不同的亞裔學生以明顯不同的速度在學校註冊,南亞裔和華裔人口增長速度快於韓裔和日裔。這種影響甚至更大,以致於每個亞裔學生都會導致1.5名白人學生的離開。
由此,亞裔入學和白人離開之間的相關性非常明顯,即使動機還尚未明確。研究小組也試圖透過多種原因來解釋這一狀況,但發現每種說法都不夠準確。
白人搬離並非出於種族敵意
亞裔美國學生的入學人數,與其他如非裔或西班牙裔學生的入學人數之間,不存在什麼影響。因此,白人家庭的搬離並不是廣泛對其他非白人鄰居做出的反應,而是特別針對亞裔的。
芝加哥大學國家輿論研究中心( Opinion Research Center)進行的公共態度長期調查——《General Social Survey》中表示,沒有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比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更可能不信任亞裔美國人。
這些現象一般出現於居民絕大多數是擁有大學或高階學位的高收入社群。
Boustan說:“低收入郊區出現這種現象——所謂的白人大量外流。對我來說,這非常明確地排除了基本的種族敵意。”
但人口外流可能與另一個因素有關:在學校的相對錶現。根據加利福尼亞州州內數學和閱讀測試以及高中畢業考試結果顯示,學校亞裔學生的人數,會影響該校的平均考試成績。
亞裔美國學生為學校帶來了更強的學術表現,但也可能因為有比較,使白人同學看起來成績不太理想。
Boustan表示,在大學入學,人們可能會對這種可能性感到恐懼,因為大學通常根據高中生的GPA排名來考慮入學名單。
“當亞裔人群人出現在該地區時,他們的分數往往高於其他人。在某些測試中,這種現象可能會提高白人學生的分數,然而在其他測試中,白人的分數似乎反而會下降,並處於劣勢。”
近年來,在受過良好教育的中產階級環境中,白人和亞裔家庭為爭奪教育機會的競爭愈發激烈。
今年夏天,最高法院在《學生公平入學協會訴哈佛大學》(Students for Fair Admission v. Harvard)一案中,揭示了許多亞裔申請者雖然明確在學術成績上的優異表現,但在大學錄取過程中會因各種替代標準受阻,如傳統、捐贈者身份、種族偏好、課外活動(如體育)等。
法律檔案顯示,種族偏好顯著增加了黑人和西班牙裔申請者的數量。
頂尖競爭——家庭教育差異
在K-12教育階段也出現了類似情況。
2022年,塔夫茨大學(Tufts University)社會學家Natasha Warikoo發表了《頂尖種族間競爭(Race at the Top)》一文,描述了在一個富裕的東海岸社群中,高中生之間激烈的學術競爭。
她採訪的一些白人家長表示,擔心自己的孩子難以跟上亞裔同學的腳步,對當地學校的高壓氛圍感到憂慮。
這種論述背後隱藏著一個十年前的文化形象:“虎媽”,即超級積極的亞裔家長,他們推動自己的孩子在高水平課程中取得成功,並在課外尋求額外輔導。這個形象被一些人視為榜樣,而被其他人視為冒犯性刻板印象,這種觀念似乎影響了一些白人家長對待他們的亞裔鄰居的看法。
這也可能反映了不同家庭在教育和育兒中的根本關注點。在今年夏天發表的一項研究中,研究員田子堯利用美國各家庭的消費者調查微觀資料表明,白人家庭和亞裔家庭在K-12教育方面的年度支出存在明顯差異。
亞裔家庭不僅在整體支出上超過了白人家庭,而且更傾向於將支出用於課外輔導和指導。相比之下,白人在體育和文化活動上的支出(如公園遊玩、音樂會和博物館參觀)超過了亞裔。
值得注意的是,在Boustan研究的加利福尼亞郊區等高受教育家庭中,支出差距尤為明顯。
具有研究生學位的亞裔家長,在子女輔導上的支出,比同樣受過良好教育的白人家長高出22%;而在高中或以下學歷的家長中,亞裔在輔導上的支出,僅比白人多出6%。
參考資料:
https://news.yahoo.com/fear-competition-research-shows-asian-110000944.html?guccounter=1
(圖片來自網路,尊重原創,若侵權請聯絡刪除)

你怎麼看待這一現象?
推薦閱讀
分享母嬰知識  關注寶寶成長
微信公眾號:usmama_com
新浪微博:@美國媽媽網
求分享
求點贊
求在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