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事,不能就這麼完了

今天還是掉粉文,喜歡贏麻了敘事的讀者可以直接關閉了。

雖不是葫蘆僧,但卻是葫蘆案。
終於可以留言評論啦,歡迎大家向筆者拍磚
馬斯克搞的大裁員,算是裁到了大動脈。這個給全球新聞機構發小紅包的美國國際開發署,屬實是帝國對付東方的最後一道防線。
帝國在實業上,不說一潰千里吧,基本上除了AI和掌握在某島手上的半導體,都是不堪一擊,要說有戰鬥力,能壓著東方打的,只有輿論。

這遠端養殖技術屬實是美國工業王冠上的明珠,結果讓短視的馬斯克給裁掉,簡直跟崇禎殺掉魏忠賢一樣自掘墳墓。沒有魏忠賢幹東林黨收點稅錢,崇禎早晚掛歪脖樹。美國一旦這輿論最後優勢防線一被破,風評帶動信心逆轉,背後的美元/美債怎麼辦?帝國的一切都完了。
雖然魏忠賢喜歡給皇帝收稅的時候自己拿點,但至少事情還是辦了的。國際開發署雖然也是某些美國高官的私房錢,但費效比太高,藥效還是確保了的。

哪吒2能挑戰全球動畫影史第一,Deepseek能快速佔領全球心智,得給馬斯克發個大獎章。

然而,在這外部宏偉敘事之下,一個真正成熟的社會,應該在向外看的同時,也要向內看。正如之前文章所說,東西方這次爭霸,還是得看誰能熬。美國不是靠進攻打敗了蘇聯;蘇聯失敗也不是因為阿富汗吃癟。決定勝負的是美國1960年代開始的平權、工會和資本讓利,供養出美國曆史上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最滋潤一代藍領取得的。

美國人的笑話看看,補充點情緒價值就行了。真正的勝負手還是在960萬以內。

所以這事,不能就這麼完了。

今天發了一個通稿。對之前的集採問題做了回應。然而埋在哪吒2影視第一和馬斯克攪亂國會山的各路新聞之中,熱度似乎出奇的低。
要知道這個事情之前可是鬧到賭命的地步。包括筆者的文章在內,輿論講的很清楚,這玩意人命關天。主簿、法人、醫生,總得留個頭在這裡。
結果呢?結論是主簿也沒問題,藥廠也沒問題,醫生不懂科學。不懂科學頂多算是學藝不精,這事咱們就不追究了。

甚至連某主編都出來打圓場,要“軟著陸”,既往不咎。

只要不太幼稚,或者不把自己當外賓的讀者,都知道衙門和稀泥的意思。

葫蘆案裡邊,肯定是容易被揉捏的一方認錯,認錯了但不處罰,說明這錯也不一定就在認錯那邊。

真有錯還容易揉捏,怎麼可能輕輕放下?
不輕輕放下,就得查實,查實了有些事情就說不清楚了。
比如這個瀉藥不瀉。筆者自己就上了當,以為瀉藥根本沒有集採,憤慨了半天。
結果讀者群裡的業內人士指點一番才發現。這陰陽筆法實在……

瀉藥的確剛剛國家集採,但國家集採之外還有平行的省集採。否則瀉藥這麼常用的東西,怎麼可能這麼晚才落地?

只說國家不說省市,誤導輿論以為這東西沒有集採,醫生在說瞎話,這屬實有點不體面。

當然可能人家也不在意這麼點邊角料。

畢竟鬧出報告資料雷同之後,一邊讓編輯背鍋,一邊資料不再公佈,這種事情都行雲流水,其他那點曲筆真不算個什麼。

被噴的醫生兜售私貨有沒有?網際網路有記憶,他們當然屁股不乾淨。可壞人說的事情乾的事情就一定壞嗎?

馬斯克裁了美國大動脈,是因為他一顆紅心向東方嗎?顯然不是。正如之前煤油罐車事件一樣,屬於出發點是壞的,給執行好了。
壞人們想借題發揮,把自己私貨帶到醫保裡。這種情況下,作為業內人士和利益集團選出來的高階代言人,他們借的題,發的鏢,能是假題空鏢嗎?
壞人只是壞不是傻。
這事高高舉起輕輕放下,說明什麼?明明是三方連環案,可只有醫生跟太醫院在前邊秀腿花拳,藥廠偏偏消失的無影無蹤,說明什麼?
“一致性評價”還是“一次性評價”,這事說清楚了沒有?

中國汽車行業幾家車廠經常互相潑髒水:“你跑圈車是改裝過的,量產車簡配了!”手機行業也互相潑髒水:你媒體跑分機跟量產機兩碼事!總不能這些學機械和電子的直男想到的招數,藥學和醫學高材生們想不到吧。

說白了,強調“療效一致”,但實際上一致性評價根本不追蹤評價療效。
這種情況下,缺乏制止列幣驅逐良幣的機制罷了。
這事最大的癥結和其他很多問題都一樣,就是上面只攬權不擔責,下面只擔責沒權力。集採如此,DRG也是如此。
如果不能開原研藥,就直接跟大家說不能開。不要躲在DRG背後,一邊說能開,一邊又各種壓力給到一線的醫生,不讓開。把矛盾和黑鍋全讓一線醫生背起來。既然開不出來,索性不要在醫保當中留著原研藥,開放自費購買的管道。不要自己兩手一背,只享受砍價的“光榮”,不背群眾的壓力。
DRG和集採都是善政良政,不如此不能普惠醫療。400塊錢新農合能覆蓋到如此程度,肯定得來點一刀切的“價效比”。這種情況下,400塊錢和四萬塊錢的不同階層之間平衡,是個大問題。

以前講,有兩個“東方”,在北上廣深的東方,和中西部農村的東方。這個提法最近說的少了,可這分層的涇渭更加分明瞭。這題早晚得解。

這題什麼解法,筆者駑鈍,想不到。也許開放“自費買貴藥”?或者如醫生們提的“不管什麼藥,都統一按照集採藥的價格報銷,原研藥一片一塊錢報一毛錢,集採藥一片一毛錢全額報”?

醫療系統的效率、成本和公平這個是全世界都沒解決的難題。有公平的加拿大英國和日本,結果就是CT排隊一年半,大S一個肺炎就……;高效的美國私人診療,成本又不可承擔。

說句不該說的,要不是國內廣大醫療人員沒拿美國體系高薪又忍受英國體系沒有的加班,還得背太醫院的大鍋。咱們小紅書對賬,真不一定穩贏。
醫生中的老鼠屎想要夾帶私貨,這事肯定得喊打。可躲在後邊的藥廠,攬權不攬責的太醫院,這倆也不能不管。順便再管管房間裡的那頭“粉紅”大象。

醫生和太醫院已經臺前轉了兩圈了,藥廠們還要躲到什麼時候?評價報告什麼時候開放下載?這倆問題不問,談什麼軟著陸冷處理?

總之這事,不能就這麼完了。
風大浪高,有些不方便說的,可以點選下邊卡片移步可以留言的小號聊一聊,也可關注筆者微博賬號 @躺平學副教授
筆者的新書上市啦,錯愛筆者閒扯的讀者,可以點選下邊的 閱讀原文 購買~~已購買的讀者,記得後臺聯絡筆者,加入VIP讀者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