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製造界 原創:譚小米
前段時間,盧麟元說了一句“2025年下半年,將見到席捲全球的經濟大蕭條”,讓多少人又萬念俱灰。比起盧教授這句話,我更願意喜歡聯合國預測的一個數據。
最近,美國知名博主諾亞·史密斯爆出的一個數據,聯合國工業機構預測到2030年“中國將佔全球製造業的45%,單憑一己之力就能匹敵或超過美國及其所有盟友。這意味著,在一場生產戰爭中,整個世界聯合起來也未必能戰勝中國。
諾亞·史密斯爆出的這個資料很驚人、很誘人,中國製造真的有這麼強悍嗎?
1/中美越博弈,世界越進步
自2019年以來,,中國經濟遇上了兩個大麻煩。第一個大麻煩:美國製裁。第二個大麻煩:房產傷害。
近日,美國政府高層在談論中國時,挺真實,還頗有些酸酸的味道。雷蒙多公開承認,遏制中國的努力基本失敗。中國頂住了美國的制裁壓力實現了關鍵性的技術突破。
美國兩任新舊國務卿政府交接時,盧比奧表示,中國的製造業發展得太快了,現在全球產業鏈大都離不開中國。當選副總統詹姆斯·戴維·萬斯說,世界逐漸將中國崛起視為新經濟秩序的先兆,在這個新經濟秩序中,工業生產能力比軍事威懾更重要。
是啊!美國意識到世界進入多節點時代,中國正利用自己龐大的“供應鏈帝國”與更多國家結盟,使其成為貿易合作伙伴,很多國家根本不理會什麼中美“選邊站”。
2018年以來,美國製裁中國整整6年,儘管沒把中國打到趴下,但美國經濟依然很強勁。據 Trading Economics 全球宏觀模型和分析師預期,美國 GDP 預計在 2024 年底增長 4.70% ,很多人對這個資料表示很魔幻,不信任。
再看看另一個數據,截止美東時間12 月 23 日收盤,美國七巨頭總市值接近140萬億人民幣。而整個A股總市值只有93萬億。這個資料是真實的,實際上美國還是很強大。
事實上,中美是世界上最具活力的兩個國家。中美博弈才剛剛開始,這種博弈會持續很久、很久一段時間,直到美國霸權消失。不過,我認為中美越博弈,世界越進步。
請各位相信,只有強悍的中國製造業,才能幫助中國經濟撞開“南牆”,同時也只有強悍的中國製造業瓦解美國霸權。
事實上,中國經濟在底部已徘徊3年了,要想突破底部,必須靠增量產業,來創造新的增量GDP。製造界認為,今年的半導體產業鏈和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比較賺錢,無人機eVTOL、人形機器人還在佈局,屬於發展初期,這四大產業都是增量經濟,有望實現大規模生產,都是萬億級別新產業大賽道。
先來說一下汽車行業吧!
2/殘酷的汽車大洗牌,中國成了市場寵兒

各位,2024年,世界汽車進入殘酷的大洗牌淘汰賽。你們知道今年傳統品牌汽車豪門有多慘嗎?日產汽車和三菱汽車瀕臨破產的,2024 年12 月 23 日訊息,本田、日產、三菱官宣合併,被成為失敗者聯盟。
2024 年 12 月 2 日,大眾汽車 9 家工廠約 6,6萬人爆發大規模罷工,主要抗議公司計劃關閉3 家德國本土工廠。最後達成協議,不關閉工廠,但從現在起到2030年裁減3.5萬人。BBA同樣陷入困境,2024 年三季度,賓士淨利降 54% 、寶馬淨利下滑 84%,奧迪稅後利潤降 77.52%。
2024 年 12 月 2 日,大眾汽車 9 家工廠約 6,6萬人爆發大規模罷工,主要抗議公司計劃關閉3 家德國本土工廠。最後達成協議,不關閉工廠,但從現在起到2030年裁減3.5萬人。
BBA同樣陷入困境,2024 年三季度,賓士淨利降 54% 、寶馬淨利下滑 84%,奧迪稅後利潤降 77.52%。
而中國新能源汽車1 至11 月銷量1126.2 萬輛,增 35.6%,是不是一騎絕塵?是不是獨領風騷啊?這就是國運,新能源汽車,絕對的中國大手筆專案。
中國成了電動汽車全球風向標和領導者。中國把新能源汽車之所以成功,是把做成了智慧體,其良好的智駕體驗深受市場追棒,對傳統燃油車造成致命的市場份額下降。目前我還新能源電動汽車產業鏈上的企業超100 萬家,2024 年又新增 6萬家。
中國新能源電動汽車的發展可追溯到2001年,我國啟動了 “863 計劃” 電動汽車重大專項。2008 年底,科技部等四部委聯合釋出 “十城千輛” 計劃,推動新能源汽車進入量產時代。2010年比亞迪中國首款純電動車量產。長城汽車其長城精靈 EV 和尤拉兩款純電動車也在 2010 年量產。2014——2021年,中國出了小鵬、蔚來、理想、零跑、問界等多家造車新勢力。
不完全統計,中國新能源電動汽車已進駐100個國家和地區,比亞迪、長城、奇瑞等車企在海外已開設多家工廠。
3/強悍的中國製造,即將撞開“南牆”

很多人說今年“錢難掙”。11月份,我幾乎每天搭網約車去濟南高新區走訪企業。網約車小哥普遍說,今年網約車太難幹了,有時候等1個小時,都接不到平臺派單,每月工資早已從過去的8仟—1萬元,降到3-5仟元。
今年我國的經濟資料,的確很不好。前三季度GDP總量 949746 億元,第三季度只增了4.8%。未達到目標5%。儘管今年我國前三季度經濟總量不及預期,很多人迷惘、恐慌、叫苦連天。
我告訴各位,中國經濟並沒有失去自我,而是中國經濟出現了嚴重的分化,有人顆粒無收、有人欠債、也有人卻賺的盆滿缽滿。
各位來看一下製造行業資料。11月份的中國製造業PMI超預期,是 50.3%,比上月上升0.2 個百分點,已連續四個月上升。代表我們的製造業,甚至說我們的經濟已進入到一個上升區間了。
尤其是中國高技術製造業表現強勁,前三季度增長9.1%。電動汽車和半導體賺錢效應明顯。前三季度比亞迪淨利252 億元、長城汽車淨利104億、寧德時代淨利 360億。半導體公司中北方華創淨利44.63 億元。韋爾股份淨利23.75億元。海光資訊,淨利15.26 億元。
前三季度,我國機電產品出口表現出色,出口額11.03 萬億元,增長了8%。其中,高階裝備增43.4%、半導體增22%、汽車增22.5%、家用電器15.5%。四大產品出口資料很漂亮。
不是給各位吹。中國工業的確很強悍!真正的世界工業霸主。製造業世界佔比高達35%。中國生產了全球90% 的個人計算機、80% 的空調、60%的新能源汽車、70% 的手機、70%的無人機、82%的電動兩輪車、60%的腳踏車、84%的車載雷射雷達、75% 的太陽能電池板,68%的顯示屏。今年8月,中國拿下了全球90%船舶訂單。
講到這裡,大家一定有個疑問,既然製造業這麼強,我們的經濟為啥還這麼難呢?真相是什麼?答案還是那個人盡皆知那個答案,房貸!掏空了6個錢包,造成內需低迷之後,房地產自身也陷入了困境。
2013年諾獎得主、美國神級預言家克魯格曼唱衰中國經濟“撞南牆”。所謂的“南牆”可理解為發展障礙。克魯格曼認為中國過度投資、過度建設、樓市泡沫大、橫在中國經濟面前的是一堵難以逾越的牆。他說中國經濟像騎單車,慢了會倒下,快了會撞牆。2015年,克魯格曼再次預言,中國會在“五年之內遇上大麻煩”。
果然2018年,美國對中國的制裁開始了,先中興,後華為,之後一輪一輪地將中國1000家企業列入實體名單。被美國製裁是中國經濟遇到的第一個大麻煩。
第二個大麻煩就是房貸和房產自身下滑,正在嚴重傷害中國經濟,造成內需不振。
在過去較長時間裡,房地產是中國第一GDP大戶。2021年房地產行業創下銷售額18 萬億的歷史之最,之後進入深度調整。當下,房地產相關產業大面積虧損、持續低迷。在高峰時期,全國有1/5的從業者在房產及緊密相關產業行業工作。2023 年房地產從業人員開始大量失業。2024 年,裁員波及家居建材、塗料化工、水泥建築等行業,具體失業數量難以準確估計。
可以這麼說,房地產是中國經濟的最大貢獻者,同時也成了今天中國經濟的一片沼澤地。2024年,失業、降薪波及到電信、餐飲、銀行、嬰幼兒等行業
2024 年 1 至 10 月中國汽車行業總銷售收入是 8.33萬億元,新建商品房銷售額是多少呢?7.68萬億元,汽車行業正式超過了房地產行業。一位專家欣喜地說,房地產失去的GDP,由中國汽車行業給補上了。這說明了一個什麼問題呢?2024年,不可一世的房地產經濟終於走下神壇,正式將第一經濟支柱的桂冠交給了中國汽車工業。
告訴各位,人工智慧正在繫結世界萬物,晶片正成為世界的“大腦、神經和靈魂”,我國戰略準確,早已做好乾成晶片生產大國的準備。電動汽車,中國已做到世界領導者。中國無人機更是風靡世界。基於我國電動汽車和無人機產業鏈的完整與強大,我國正在大力發展運輸型無人機,也叫低空電動飛行器eVTOL,也就是寫進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的“低空經濟”。
4/出口萬億,中國要做第一晶片生產大國

中國作為全球工業製造中心,尤其是高技術製造業,半導體晶片用量太大了。
一輛新能源汽車的晶片數量大約在1000-2000 顆,以智慧為主打的高階新能源汽車對晶片的需求更大,有的甚至超過 5000 顆。
未來人類的每一件產品,幾乎都是一件電子裝置或AI智慧體。從電動汽車、手機、低空飛行器eVTOL、人形機器人、船舶、家電等。到軍用無人戰機、衛星、雷達、艦艇、智慧導彈等。再到數字基建:物聯網等。晶片像血管和神經一樣佈滿每一個產品,這個世界正變成半導體晶片的汪洋大海。
所以說,中國高技術製造業真正崛起,取決於中國晶片的崛起。因此,中國要做晶片大國了。下面我來說一下我國半導體晶片的實力和家底。
各位知道半導體四件套嗎?CPU是中央處理器叫,號稱計算機的“心臟”。GPU是圖形處理器叫,號稱“加速器”。DSP是數字訊號處理器,號稱“大腦”。NPU是神經網路演算法設計的處理器叫,被稱為“人工智慧引擎”。四者被稱為半導體四件套。
在晶片設計端,我國半導體四件套領域都出現了非常優秀的頭部企業。CPU有龍芯中科、海光資訊等。GPU有景嘉微、摩爾線程、壁仞科技等。NPU 有華為、寒武紀、安謀科技等。DSP,有中國電科。
說一下晶片製造裝置,大家比較關心光刻機這個問題。事實就是地講,最尖端的極紫外EUV光刻機,我國還沒造出來。但我們28奈米光刻機早已成功量產了。
工信部2024 年釋出的《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推廣應用指導目錄》中提到的氟化氬光刻機,屬於DUV 光刻機,是國產光刻機的新成果,透過多次曝光的方式,將圖案逐步縮小和精確化,從而實現更高的解析度,達到7 奈米級別的晶片製造精度。上海微電子公司是國產光刻機整機制造商。另外科益虹源、中科院上海光機所、華卓精科等企業和科研機構是光刻機產業鏈的貢獻者,包括光源系統、物鏡系統、雙工件臺等核心零部件,我國均可自研自造。
當下,我們除了有國產光刻機,還有足夠的阿斯麥進口DUV光刻機。截止2023年11月,阿斯麥DUV光刻機在中國已安裝了1400臺。2024年前三季度,我國又從荷蘭進口68臺光刻機。有了光刻機,晶片製造沒問題了。
晶片製造也叫晶圓代工,2024年,中國有18個晶圓專案投產。知名晶圓代工企業有中芯國際、華虹半導體、晶合整合等。中芯國際是國內最大的晶片製造企業,擁有上海、北京、天津、深圳四大生產基地。具備多種製程工藝的晶圓代工能力,能夠為客戶提供從成熟製程到先進製程的多樣化解決方案。另外,華虹半導體和晶合整合,都有多條晶圓生產線,主要生產消費級、工業級、車規級晶片。
晶片刻蝕機方面,中國一點都不落後。中微公司研發的5 奈米刻蝕機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並且實現了 3 奈米刻蝕技術的突破。
補充一句,儘管現階段我國還沒有造出EUV光刻機,但只有一步之遙了。絕大部分元器件已攻克,比如,清華大學突破了“穩態微聚束”光源技術;華為解決了 EUV 光刻機中 “勻光問題”;高能離子注入機也已到達國家領先水平。等等。
中國半導體已從晶片設計端、裝置製造端、晶片製造端進入一個閉環生態。可以說,中國半導體已全棧式崛起。
我國的半導體產業越做越大了。現存半導體相關企業有87.6 萬家 ,其中規模以上企業 37116 家。2023年註冊突破20萬家。2024 年 1-8 月 註冊 11.9 萬家。
2024 年中國半導體出口將達到萬億。海關總署資料顯示,2024 年前 11 個月,中國積體電路出口額已達 1.03 萬億元,總產值有望達1.4萬億元 ,在生產國排名方面,中國在 2024 年很有可能成為半導體第一大生產國
5/人形機器人,華為負責造“靈魂”

各位,人形機器人將是繼電動汽車之後的一個硬科技超級大專案,同時也是巨大增量經濟的新引擎。
我國在低空經濟和人形機器人兩大賽道上的佈局很有意思。佈局低空經濟的企業多為央企航空航天和民營電動汽車。而進入人形機器人賽道的多為網際網路大廠和科技大廠,比如騰訊、阿里、華為、聯想都佈局了人形機器人。
我們先來探討,人形機器人。
我先告訴大家一句,中美兩國對發展人形機器人,都很激進。當下美國造的的人形機器人大腦發達,中國造的人形機器人四肢發達。為了不讓中國人形機器人“頭腦簡單、四肢發達”,華為又肩負起造“靈魂”的重任。
黃仁勳預言未來人形機器人將變得像今天的汽車一樣普遍,無處不在,可能成為人類歷史上產量最大的機器系統。馬斯克對黃仁勳回應稱:“它們的普及程度將是汽車的10倍。”2024 年 10 月 30 日,馬斯克在沙烏地阿拉伯的 “未來投資倡議” 大會上預測,到 2040 年,全球人形機器人數量或超人類,至少達 100 億個。馬斯克還認為人形機器人的生產成本將大幅降低至約 2.5 萬美元,估計售價和一輛家用汽車的價格差不多,其長期價值可能會超過汽車,未來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有望超汽車產業。
可見,美國發展人形機器人很激進。比如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該校的機器人專業以挑戰極限的科研精神聞名,屢獲國際大獎,在人形機器人的運動控制、感知等技術方面取得了眾多突破。像卡耐基梅隆大學、麻省理工學院、斯坦福大學、加州理工學院等,都擁有一流的人形機器人研發團隊。美國宇航局、通用汽車公司、Figure AI、特斯拉、英偉達都在發展人形機器人。斯坦福大學推出一款全保姆機器人
在美國,OpenAI 的人形機器人Figure 02和馬斯克的擎天柱,分別進入寶馬、特斯拉汽車工廠投入工作。我國優必選工業版人形機器人 Walker S分別進入蔚來、東風柳汽、一汽公司工作。此外,優必選還與吉利汽車、比亞迪、一汽紅旗、奧迪一汽等汽車企業達成合作協議。
比起工業版人形機器人,人們更期待家庭版機器人,比如進入家庭做飯、陪護照顧老人和孩子。騰訊於2024 年 9 月 推出了人形機器人小五,目前正在養老院練習照顧老人的日常工作。未來10年後,人形機器人將會大規模進入社會、家庭、醫院等,成為人類的永遠的陪伴和助手。
人形機器人屬於具身智慧產品,中美兩國很可能在技術和市場上形成強烈競爭。人形機器人的核心部分是大小腦模組。大家都知道美國的OpenAI公司超級牛,背後是微軟、軟銀、英偉達這種級別的公司。訓練處的大模型GPT說起話來滔滔不絕,有理有據,一派全知全能的樣子,可植入美國人形機器成,就是大腦。
當前美國在大腦模組方面領先中國,中國在小腦模組領域具有一定優勢。也就是說現階段,美國的人形機器人大腦發達;中國的人形機器人則四肢發達。中國人形機器人在小腦模組的優勢體現在工業產業鏈支援,在人形機器人的小腦模組所涉及的零部件製造、生產工藝等方面具備顯著優勢。如宇樹科技的人形機器人,原地後空翻、跳舞、快速行走,動作優美絲滑。而特斯拉的Optimus原型機,好久不會下地走路,後來走起路了很緩慢,且小心翼翼的。中國在關節研發和製造方面成果突出,能夠生產出具有高度靈活性和精準度的靈巧手,使機器人的手部動作更加自然、流暢。
人形機器人還在開發初期,如果中國的人形機器人一直“大腦簡單、四肢發展”,那多麼可笑啊,也沒競爭力啊。AI領域有句話叫“大力出奇跡”,意思就是,超強算力+足夠強大的資料才能訓練出具有超強大腦大模型。
美國遏制中國人工智慧,主要控制英偉達只能賣給中國一閹再閹的低效能AI晶片。讓美國失望了,中國為訓練大模型超強大腦,一是中國AI算力解決了;而是中國大資料正在解決。華為透過光通訊技術將成千上萬顆昇騰晶片連結在一起,打通了每一塊晶片之間的通訊,這樣昇騰AI晶片單片算力不及英偉達,但總算力就大了。算力想要多大就多大,多連結晶片就是了。
大模型就像一個吃資料饕餮神獸,餵給它的資料越多,它就越聰明。我有14人口,9億網民,每天產生海量消費、出行、醫療資料;另外,我國是製造工業大國、研發大國,各行各業產生的資料是任何國家無法比擬的。
為加速了我國大模型的訓練程序,大資料被列為我國新基建。2024 年 11 月 23 日,國家資料局釋出了《可信資料空間發展行動計劃(2024—2028 年)》。這是一個非常大的訊號,到 2028 年建成 100 個以上可信資料空間,廣泛互聯多行業資料、打破了資料孤島。意味著我國人工智慧公司可申請使用可信資料空間裡資料,用來訓練自己公司的大模型。
在人形機器人大腦、小腦、工具鏈等關鍵根技術上,華為又肩負重任,成立了華為深圳全球具身智慧產業創新中心。2024 年 11 月 15 日,該中心與樂聚機器人、大族機器人、達闥機器人等16 家公司簽署合作協議。合作人形機器人可搭載盤古大模型大腦、kaihongOS 作業系統。
2024年是人形機器人加速之年。當前我國人形機器人整機公司已超 80 家。2024 年前 10 個月國內人形機器人行業至少有 55 起融資,11 月的 5 起融資事件。騰訊早2019 年領投優必選,阿里和聯想都投資了星動紀元。
6/低空經濟,中國又一大手筆

低空經濟被被寫入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近 30 個省份也將其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這是中國繼新能源汽車之後,又一大手筆。
中國正開啟一場“交通革命”,交通和運輸,有地面分流到低空。電動垂直升降飛行器eVTOL也叫電動飛行汽車、電動無人機。其工作場景相當迷人,未來可像滴滴打車一樣,乘坐飛行汽車出行。貨物運輸、應急救援、農田施肥、噴灑農藥等都可用無人機來幹。微型無人機可送外賣、快遞。
2024 年 11 月12日,在15屆航展上,航天科技集團簽下了包含低空經濟專案的600 億元大單。13日,由中國航空工業集團牽頭,聯合航天科技、中國航發、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星網、中國商飛、中國航信7 家央企集團共同組建低空經濟創新聯合體,此舉壯觀而震撼。
低空經濟正呈爆發之勢,很可能會崛起一批電動飛行器eVTOL製造企業。億航智慧拿到了無人駕駛航空器三證(型號合格證、生產許可證、適航證),在國內外獲得大量訂單,產品正在量產階段。另外eVTOL 航空器賽道上有峰飛航空、小鵬匯天、沃飛長空等知名企業。
電動汽車和電動飛行器eVTOL在產業鏈上有協同,進入低空經濟領域的基本上是電動汽車電產業鏈上的公司。
進入低空經濟領域的汽車公司有小鵬汽車、廣汽、吉利汽車、長安汽車、奇瑞汽車。,小鵬汽車的“陸地航母” 飛行汽車成功完成全球公開載人首飛,並開啟預定。廣汽集團研發的首款飛行汽車 GOVE進行試飛,並獲無人駕駛航空器特許飛行證。吉利汽車研發的是能乘坐6人的飛行汽車。另外長安汽車、奇瑞汽車預計2026年推出飛行汽車。
電池龍頭寧德時代獨家戰投峰飛航空,國軒高科與億航智慧簽訂合作協議。億緯鋰能、孚能科技也紛紛入局eVTOL 電池的研發與製造。
截至今年10月末,我國無人機產業鏈上的企業已超過1.7萬家,從飛行控制系統、動力系統、感測器系統、通導系統在技術上都遙遙領先。民航局預測,2025 年我國低空經濟的市場規模將達到 1.5 萬億。


聯絡我們:txm176(值班微信)廣告及商務合作:電話18660411611投稿及採訪約談:郵箱[email protected]
版權宣告:製造界除釋出原創文章外,亦致力於優秀文章的交流分享。轉載須註明文章來源和作者;申請轉載授權請在文末或後臺留言。版權所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