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進入2025年,一場激烈的汽車智慧化之戰已然打響。一方面,比亞迪、長安、吉利等車企相繼開啟了“智駕平權”的“搶位戰”,“全民智駕”新時代正在悄然來臨。
另一方面,AI大模型開始在多個域同步賦能智慧汽車。尤其是今年開年,中國各大車企相繼宣佈與Deepseek深度融合,一場“AI風暴”正在快速席捲汽車產業,汽車正在加速進入 “AI+汽車”時代。
可以看到,無論是AI大模型上車,還是高階智駕逐步下沉至大眾市場,中國汽車智慧化競爭已經邁入了新階段。接下來,整車電子電氣架構將加速向“中央計算-區域控制”架構演進,艙駕融合、底盤與智駕融合甚至是多域協同將成為全新的市場風向。
“2025年將是智慧汽車產業的分水嶺。”蜂巢電子副總裁喬憲光表示,過去幾年,中國智慧汽車產業一直處於技術創新的比拼階段,但現如今整個供應鏈已經進入了重塑期,零部件廠商不僅僅要保持技術創新的領先性,還要“瘋卷”價效比、可靠性、質量等,否則就很難走到最後。
作為中國汽車智慧化產業的“引領者”,蜂巢電子在過去5年期間,率先實現了高通8155/8295兩代智慧座艙域控制器、音響系統、顯示屏、車載聯網終端、車身控制器等諸多產品的規模化量產,並且實現了營收從0到20億的蝶變。
站在整車智慧化下一個週期的新起點上,蜂巢電子開始了一系列“自我革新”,包括收購無錫芯動半導體80%股權,對自身旗下各大板塊業務進行資源整合等,以實現業務最大的協同與最佳化。
不可否認,在資源有限、利潤吃緊、瘋狂內卷的AI汽車時代,抓住市場升級與調整的視窗期紅利,透過資源整合拓寬自身的業務線,從而謀求更多的市場機會,才能“贏戰”下一個市場競爭週期。
守住基本盤,搶跑AI汽車市場紅利
眾所周知,基於AI大語言模型、視覺大模型等,主機廠可以打造具備代際差的AI座艙體驗。基於此,各大主機廠開始搶裝高通8295等更高算力的晶片,由此也推動了智慧座艙軟硬體平臺的進一步升級。
蜂巢電子是國內較早實現高通8295座艙域控制器規模化量產的廠商之一,其基於高通8295開發的IN9.1座艙域控制器,最高可以同時支援10路攝像頭的接入、11個顯示畫面渲染和輸出,並且支援艙泊一體功能的落地,是國內首批基於高通8295推出“艙泊一體”智慧座艙解決方案的廠商。

IN9.1座艙域控制器Demo

IN9.1座艙域控制器
去年上市的長城高階品牌——魏牌藍山智駕版,其智慧座艙系統搭載了高通第四代旗艦座艙晶片驍龍8295,配備了12.3英寸的全液晶儀表盤、15.6英寸中控屏+15.6英寸副駕娛樂屏、17.3英寸的吸頂屏,可以達到雙系統94.6毫秒(均值)的車機反應速度,並且具有應用程式響應快、滑動無卡頓等特點。
據瞭解,魏牌藍山智駕版的智慧座艙域控制器正是來自蜂巢電子。作為國內最早實現高通8155/8295兩代座艙計算平臺規模化量產交付的廠商之一,蜂巢電子已經搶佔了座艙域控制器市場不錯的市場份額。根據《高工智慧汽車研究院》資料顯示,蜂巢電子2024年在智慧座艙域控制器領域的市場佔有率排名前五名。
資料顯示,伴隨著座艙域架構的整合化演進,域控制器本身的軟體複雜度及開發工作量激增,導致域控制器的單機成本和平臺開發費用一直呈現了遞增的趨勢。在降本增效的大背景之下,不少域控制器廠商由於量產規模較小,進而承受了巨大的經營壓力。
據瞭解,蜂巢電子的智慧座艙域控制器平臺均採用平臺化的開發方式,無論是在產品整合化、功能模組化、介面標準化,還是在價效比方面都更具優勢。
蜂巢電子副總裁喬憲光表示,蜂巢電子的座艙域控制器已經在多個主機廠車型上量產交付,並且還拿下了海外的專案。預計2025年,蜂巢電子座艙域控制器的交付量將突破百萬套。
很顯然,伴隨著蜂巢電子座艙域控制器的交付規模邁入百萬套,其在域控制器方面的成本優勢也會更加凸顯。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蜂巢電子除了在座艙域控制器方面實現了規模化量產之外,還在佈局基於地平線J6、英偉達等晶片的高階智慧駕駛域控制器產品開發,預計2025年實現量產出貨。
蜂巢電子的研發負責人袁光稱,公司秉持 “預研一代、開發一代、應用一代” 的產品理念開展工作。以智慧座艙領域為例,蜂巢電子基於高通 8155、8295 所開發的座艙域控制器,目前均已實現大規模量產。不僅如此,蜂巢電子正積極佈局 MTK 等新的座艙平臺,持續推動產品的迭代升級與創新發展 。
資源整合,錨定整車智慧
在AI定義汽車時代,中國汽車產業的智慧化競爭已經從單一功能升級轉向全域能力的重構。
去年以來,在中央計算-區域架構的大趨勢下,各大主機廠、Tier1開始推動智慧座艙與智慧駕駛的融合,艙泊一體、艙駕一體已經成為了全新的市場風口。
其中,艙泊一體已經迎來了高達數百萬輛級別的升級替換市場空間。根據《高工智慧汽車研究院》資料顯示,去年,銀河E5、小鵬M03均已經搭載了艙泊一體上市,並且多月交付量突破萬輛。比如銀河E5自2024年8月交付,到今年2月累計銷量已經突破了10萬輛,艙泊一體市場由此火熱啟動。
副總裁喬憲光表示,過去幾年,蜂巢電子一直在做域融合、跨域融合等相關工作,除了艙泊一體之外,蜂巢電子還推出了座艙系統與音響系統的融合產品、車身控制器與閘道器的融合產品等。
不可否認,伴隨著整車電子架構向“中央計算-區域控制”架構的演進,由於整車ECU的不斷整合和融合,汽車產業鏈的洗牌必然將加速進行。比如傳統車身、閘道器供應商正在逐步被座艙域控制器、中央域控制器供應商替代。
因此,蜂巢電子也開始了自身業務的調整與整合。根據《高工智慧汽車》研究,過去幾年蜂巢電子一直以域控制器為核心切入點,不斷整合HUD、音響系統、T-BOX技術,提供一體化的智慧網聯汽車相關解決方案。
站在汽車智慧化 2.0 時代的全新起點,蜂巢電子積極開展業務板塊的戰略最佳化與資源整合:對功率半導體模組產品等業務進行重新梳理與佈局,目前已構建起智慧座艙、智慧駕駛、智慧車控、智慧網聯、智駕電控(含功率半導體)五大核心業務板塊。
依託這一架構,蜂巢電子能夠為客戶提供從標準功率半導體模組產品到客戶定製化的高度整合的電動化、智慧化解決方案,全面助力汽車產業智慧化升級。
值得注意的是,蜂巢電子隸屬於蜂巢汽車,無論是研發生產的硬體資源,還是底層軟體、實驗室以及其他的配套資源都能夠實現協同、共享,這無疑大幅提升了蜂巢電子在未來汽車智慧化市場的核心競爭力。
更重要的是,蜂巢汽車旗下還有電驅動、變速器、動力等業務。在未來,蜂巢汽車必然可以實現電動化和智慧化諸多業務的有效聯動,以應對AI汽車帶來的全新變革。
比如在電驅動系統方面,蜂巢汽車已經推出了三合一動力總成以及七合一電驅動系統,實現了電機、電控、減速器、整車控制器等諸多產品的高度整合化,在有效降低成本的同時,大幅提升了效率。
在 “智駕平權” 理念廣泛普及以及 “AI 風暴” 強勢衝擊的大背景下,2025 年的中國智慧汽車市場將迎來深刻變革。只有那些能夠敏銳洞察市場變化、積極適應變革趨勢,並具備強大綜合實力的企業,才有望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持續參與行業角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