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機器人,已經成為了智駕公司尋求業務突破的“第二增長曲線”。
2025年3月7日,佑駕創新(2431.HK)成立全資機器人子公司——深圳小竹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註冊資本2000萬人民幣,聚焦人工智慧、智慧機器人研發、應用與銷售。

根據《高工智慧汽車》瞭解,包括廣汽、上汽、比亞迪、小鵬、奇瑞、小米等近20家主機廠,以及華為、地平線、速騰聚創、禾賽科技等智慧駕駛產業鏈企業均入局了智慧機器人賽道,智慧機器人賽道已經成為了智慧駕駛企業最火爆的投資領域之一。
在這背後,自動駕駛汽車與智慧機器人都屬於具身智慧的範疇,兩者在感知、決策、執行三大部分組成,且執行邏輯基本一致,在技術上具有極高的通用性。比如智慧汽車所用雷射雷達、攝像頭等感測器可以平移至機器人賽道。
這就意味著,車企及智駕廠商在智慧駕駛產業所積累的技術、供應鏈及量產經驗等,可以在機器人領域實現複用。尤其是在端到端大模型等AI技術的驅動下,兩者之間的共性將進一步強化,智駕廠商跨界機器人也就成為了技術延伸的自然選擇。
資料顯示,2021-2023年,佑駕創新營業收入已經從1.75億元增加至4.76億元,預計2024年還將持續攀升。接下來,基於汽車+機器人兩大業務的雙輪驅動,佑駕創新必將獲得更大的增長空間。
切入機器人賽道,打造第二增長曲線
當前,中國智慧駕駛市場已經進入了規模化普及的白熱化競爭階段,價格戰與技術內卷不斷升級。尤其是今年比亞迪、長安、吉利等車廠先後釋出“全民智駕”戰略,疊加“特斯拉FSD智慧駕駛功能”在中國落地效應,高階智駕的比拼已經是“腥風血雨”。
在智慧駕駛產業極度內卷的背後,智慧駕駛產業大多數企業雖然銷售額已經逐年增長,但仍然難以覆蓋高昂的研發收入,導致企業還處於連續虧損的狀態,行業洗牌正在加速進行。
然而,與之形成明顯對比的是,具身智慧機器人還處於產業的早期階段,未來的市場前景巨大。對此,小鵬汽車董事長、CEO 何小鵬在今年全國兩會召開期間表示,未來 5 到 20 年,具身智慧機器人有望成為與新能源汽車具備同樣潛力的賽道。
伴隨著端到端大模型的“上車”,汽車加速進入AI+汽車時代,這也讓汽車產業從業者看到了具身智慧機器人領域的全新市場機會。
一方面,智慧機器人與智慧汽車在技術底層存在高度同源性,可以幫助智慧汽車企業透過產業鏈協同效應,在降低研發成本的同時,開闢“第二增長曲線”。
另一方面,伴隨著AI汽車產業的逐漸成熟,智慧機器人將成為汽車與機器人產業融合的載體,兩者在供應鏈、技術、使用場景甚至是品牌都會融合。
更重要的是,智駕企業的製造、供應鏈經驗可以在智慧機器人領域複用,比如此次入局的佑駕創新,其打磨成熟的多模態感知技術與決策規劃演算法可移植至智慧機器人領域,“智駕基因”的延續,也使得公司較機器人創業公司更具量產思維,更易落地。
同時,汽車與智慧機器人還可以形成場景互補,比如小鵬自研的智慧機器人Iron已在小鵬汽車工廠試行應用,而奇瑞推出的Mornine雙足機器人,未來將充當汽車市場服務人員,甚至是一個全面的家庭助理。

因此,汽車圈企業及智駕廠商集體佈局機器人產業,十分必要。在這其中,作為國內少數已經在智駕、座艙等多賽道實現量產突圍的智慧駕駛解決方案研發商,佑駕創新一直堅持漸進式的智慧駕駛技術路線。目前,佑駕創新可以提供從L1-L4級全棧自研智慧駕駛量產解決方案、艙內感知互動方案,已經在全球30多家車企、近百款車型上進行量產。
智慧機器人技術的商業化落地,關鍵在於技術與具體應用場景的深度融合。而佑駕創新在智慧駕駛領域所積累的量產經驗積累,則有助於智慧機器人應用場景的開發與落地。
面向智慧機器人賽道,佑駕創新或將基於自身優勢定位於機器人“賣鏟人”,即將自身在智慧駕駛領域積累的全棧自研能力、L4級自動駕駛技術以及車規級開發正規化等,逐步向機器人細分領域滲透。
不可否認,智駕廠商切入智慧機器人賽道,依託原有的技術積累以及合作基礎,必然可以與車企有更加深入的合作。因此,有業內人士表示,智駕廠商有望從單一智駕供應商轉變為提供智慧機器人+智駕一體化解決方案的生態合作伙伴。
從賣產品到提供全鏈路服務,這也就意味著,智駕廠商在未來車企的供應鏈體系上,將扮演著更加重要的角色,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增強智駕廠商的議價能力。
如此看來,佑駕創新依託現有整車廠客戶資源,並且基於全棧自研、穩定可靠、價效比等優勢,不僅在智慧機器人賽道獲得了先發優勢,也為其打造未來增長極奠定了基礎。
汽車+機器人雙驅動,未來可期
現階段,佑駕創新的汽車業務已經步入了快速增長期。據業內人士透露,近期佑駕創新不僅拿下了大眾、奧迪等國際知名車企的DMS(駕駛員監測系統)及OMS(乘客監測系統)智慧座艙解決方案專案定點,還已經被正式納入滬港通及深港通標的。
在這背後,佑駕創新是具備軟硬一體全棧式能力的智慧駕駛Tier1,不僅僅擁有涵蓋感知、融合、建圖定位及規控等核心演算法能力,還可以提供自研域控產品。這是許多純軟體演算法公司或者純硬體廠商做域控制器的短板,但卻佑駕創新的核心競爭優勢之一。
透過軟硬高度結合的研發方式,不僅可以將晶片算力和演算法發揮到極致,也可以構建一個更加全面、最佳化的系統,確保整體解決方案的相容性、穩定性和整體效能。
據瞭解,佑駕創新透過自研的中介軟體隔離上層應用軟體和底層計算平臺以實現各大平臺的相容性,同時可以相容市場上各類主流的SoC平臺,可以幫助不同車企的不同車型大幅縮短開發週期。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佑駕創新早在成立之初就確定了智駕、智慧座艙“兩條腿”走路的發展策略,目前已經成為國內少數已經在智慧駕駛、智慧座艙兩大領域實現量產突圍的本土智駕廠商。
此外,佑駕創新在技術層面也不斷與時俱進,已開展DeepSeek-R1大模型的接入工作,正在著力開發下一代更智慧的智慧座艙解決方案,提升艙內多模態感知能力,重塑人車互動正規化。
當前,整車電子電氣架構正在加速向中央計算-區域控制架構演進,艙駕一體已經成為了行業主流。這對於同時在智駕、座艙已經有了量產經驗積累的佑駕創新來說,無疑是巨大的市場機會。
根據《高工智慧汽車》瞭解,智慧座艙和智慧駕駛原本分屬兩個域控制器,各自對於功能安全、算力、中介軟體等要求不同,並且這兩大域控過去由兩個團隊負責。因此,要實現艙駕一體,需要克服的技術難題諸多,大多數主機廠以及Tier1往往需要調整自身的組織架構,讓座艙與智駕兩大研發部門具備橫向整合與協調能力。
此外,佑駕創新在3月10日正式被納入滬港通及深港通標的,這標誌著佑駕創新正式邁入了資本市場“雙向通道”的新階段。據瞭解,被納入後,佑駕創新可以直連內地資金,更輕鬆獲得更多資本。
可以預見,基於持續爆發式增長的智慧汽車業務,佑駕創新再切入潛力無限的機器人業務,雙輪驅動下,佑駕創新的未來將不可估量。
馬斯克曾多次提到,汽車作為一種放在輪子上的機器人,這只是特斯拉的業務之一,特斯拉的定位是一家真正的人工智慧/機器人公司。而對於佑駕創新來說,無論是在智慧汽車時代,還是未來的機器人時代,佑駕創新始終扮演的都是行業“賦能者”的角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