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2021字,預計閱讀需3分鐘。
在降息的第一年,經濟預期不會太差,同時流動性預期也不會太差,經常就發生流動性和經濟預期一起向好的故事,黃金和銅的同漲同跌發生並不奇怪,但降息後第二年往往就沒有這麼好的故事,要麼經濟不錯不需要降息,要麼需要降息但經濟沒有想象中那麼好,所以黃金和銅同漲的美好故事不一定在2025年可以持續
,到了要選品種的時候了。
黃金永遠的核心問題是,會不會有一個貨幣和財政的雙寬鬆,目前看中國在2025年貨幣財政雙寬鬆的機率要大於美國,當然美國如果遇到風險,也會有貨幣財政雙寬鬆,那就是2008和2020年黃金類似的故事,但目前沒看到,所以站在當下,人民幣金比美元金要更有價值
次一級黃金的問題是美元,利率,通脹會不會有共振的利好或者利空,目前看,短期是存在美元上漲,利率走高,通脹走低的可能性的,只要聯儲堅持目前的政策就可以做到,雖然很多經濟的指標已經走弱,但美國的故事是AI拯救一切,實體經濟走弱沒問題,AI是新世界的引擎,這就看你信不信了。
我也不覺得聯儲有任何的遠見,6月份說經濟可能走弱,9月份50bp降息,12月份說經濟很好,其實現在影響經濟最多的不是貨幣政策,是地緣政治和財政政策。他們也只是走一步看一步,覺得特朗普的減稅可以提振企業信心,關稅可以提高通脹,那麼就鷹派一點,真的股票跌下來,或者市場有點風險再說
當長端利率位於短端利率之上時,如果可以保持,那麼信用派生有可能復甦,但我覺得如果這種情況下,商品價格太低了。所以又回到最開始那個問題,你相信AI拯救一切的故事麼。如果通脹預期只有2%,你相信AI可以把美國的實際利率提高0.5%-1%麼。
黃金的投資者分析主要是央行,機構和散戶。
央行購金永遠是慢慢買快快賣,所以是一個持續性可能還可以,但永遠需要注意風險的東西。機構倉位已經很高正在降低,CTA亦然,只要軟著陸的預期是多數,那麼降息後機構減倉是很正常的事情。而散戶的資金被BTC和短債分流巨大,所以綜合看下來。黃金的結論應該是:
所以短期有風險,長期靠央行購金。
人民幣金比美元金好,人民幣金的最大回撤可能不到10%,美元金風險更大一點,但如果回撤了15%可能也能看看,到時候看到了再說。
銅屬於大宗商品,是一箇中國和美國共同影響的大宗商品,目前對中國的經濟預期非常悲觀,對美國的經濟預期非常樂觀。所以過去兩年,銅要跌,必須美國經濟預期走弱,銅要漲,必須中國經濟預期走強。
考慮到美國和中國目前的情況,銅更像是一個短空長多的情景。
2025年上半年可能會有波折,很難想象2025年上半年馬上中美共振復甦的情況,但這個組合隨著時間推移機率是增大的。長期來看,中國回到財政刺激,美國回到貨幣刺激,用自己最熟悉的方法再來幹一次是有可能發生的。
銅的幾個主要交易群體,下游,貿易商,宏觀,CTA。下游願意在70000-75000買,但前提是沒有大的經濟預期波動,CTA倉位可上可下並不意外,貿易商和宏觀決定銅的驅動力。而和很多時候一致,銅的庫存極差利潤情況,結論和中美經濟情況是對應的。也是和之前說的是一致的,銅要漲必須要中國好起來,而銅要跌必須美國差下去。所以隨著時間推移,銅的多頭勝算慢慢增加,2025H2的銅可能比2025H1更好。
過去兩年銅的交易區間8000-10000美元,沒有大的蕭條預期跌不下去,沒有大的復甦預期漲不上來,這個交易正規化可能還會保留。無非你覺得2025年到底蕭條機率更大還是復甦機率更大。
2024年的不確定性是聯儲會不會降息,總統到底是誰,中國的政策目的到底是什麼。2025年的不確定性是美國到底是直接復甦,還是利率走高經濟下行之後利率走低再復甦。中國的刺激力度到底夠不夠。從一個方向的矛盾變成了節奏和力度的矛盾。這也會帶來交易節奏的不同。
綜上所述,2025我更喜歡銅多過黃金,黃金裡面人民幣金可能比美元金更好,其實黃金的長期故事我也相信,我覺得黃金以後的最大回撤不會是30%而是20%甚至15%。但如果2025年的情況是中國財政刺激,美國要麼沒風險直接復甦,要麼有風險加大刺激然後復甦。看起來黃金和銅都有自己的上漲可能性,但如果只能選一個我還是更喜歡銅。
總結一下:
銅是一個目前在9000美元的商品,在風險發生的時候他可能跌穿8500甚至8000,但有風險就會有救助,有救助就會有復甦,有復甦銅就會漲到10000-11000的位置,所以9000也許是一個比較尷尬的中間位置,所以只能說做好回撤的準備然後少用期貨多用股票防止倒在黎明前。
黃金是一個今年漲幅排名靠前的大類資產,長期來看我覺得美元金的投資正規化隨著投資者結構改變已經改變,它的最大回撤可能比以前小了很多,這讓這個資產的吸引力大了不少,由於經濟的不同,人民幣金可能比美元金更好。
風險的機率我覺得在特朗普上臺前100天,上半年比下半年更大,所以一個最完美的情況就是,上半年有風險,然後各自找點位和邏輯抄底,然後等待下半年的機會。當然,如果出現一些奇妙的事情,導致中美共振復甦的預期增加,或者美國財政貨幣預期向好,那就再說。
(免責宣告:本文為培風客據公開資料做出的客觀分析,不構成投資建議,請勿以此作為投資依據。)
加經濟學人小助手為好友,
加入微信群,建立更深度的閱讀連線。
▼ 經濟學人小助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