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文藝圈“頂流”蘇東坡掙多少錢?

愛吃荔枝的朋友一定都會背誦蘇軾的那句經典詩詞:“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作為深愛荔枝的嶺南人,我以前只覺得這句詩妙極了,簡直把我的心聲都說出來了。可後來一想,不對呀,蘇軾不是被貶到廣東來的嗎?仕途失意,人生低谷,怎麼還能心情這麼好,甚至豪氣地表示“不辭長作嶺南人”?
這就好比上課愛說話的同學被老師調到講臺旁邊坐,結果大聲來一句“還是講臺旁舒服呀”;又像是單位裡鬱郁不得志的同事被調到某個閒職部門後,開心地說“這部門清閒,來對地方了。”
難道蘇軾真是天性豁達到不在乎被貶的地步?還是說,這背後藏著什麼不為人知的秘密?
要弄懂蘇軾為何能在貶謫中如此從容,先得聊聊他的仕途背景。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是北宋時期赫赫有名的文學家、政治家和藝術家。他在嘉祐二年(1057年)透過科舉考試,步入仕途,開始了一段輝煌卻充滿波折的官場生涯。
蘇軾年輕時才華橫溢,很快嶄露頭角,擔任過地方知州、朝廷翰林學士等要職,甚至一度成為皇帝身邊的“紅人”。然而,他的直言敢諫和鋒芒畢露也讓他樹敵無數。宋神宗年間,因反對王安石的新法,他多次與同事發生衝突,最終在元豐二年(1079年)因“烏臺詩案”被捕入獄。這場風波差點要了他的命,雖然後來獲釋,卻從此開始了漫長的貶謫生涯。
晚年,蘇軾被貶到嶺南(今廣東一帶),先是惠州,後又到更遠的儋州(今海南)。這在當時可是真正的“天涯海角”,條件艱苦,遠離繁華的中原。可就是在這段低谷期,他寫下了“日啖荔枝三百顆”這樣輕鬆的詩句。究竟是什麼給了他這份底氣?
哈哈,不用猜你們也知道,除了錢,還有什麼能給人這般勇氣?好了,不跑題了,今兒主要想聊聊蘇東坡到底掙了多少錢?按照現代流行的話術是,多少錢可以讓蘇東坡躺平?
1. 蘇東坡的官職與薪資結構
蘇東坡在宋朝的職業生涯豐富,擔任過多種職務,包括地方縣令(如瓜州知縣)、知府(如黃州知府)和中央高官(如禮部尚書、人事部尚書)。其最高職位為一品官,特別是在晚年擔任中央要職。根據宋朝的官階制度,一品官的薪資通常包括糧食和銅錢兩部分。歷史記錄顯示,一品官的年薪約為300石糧食和3000貫銅錢(每貫1000銅錢),總計300萬銅錢現金部分,外加糧食的實物價值。
2. 宋朝薪資的貨幣與實物單位
  • 糧食單位:一石糧食約等於50公斤,宋朝的糧食價格因時期和地區而異。在北宋時期(蘇東坡主要活動時期),一石糧食的價格約為100至200銅錢,平均取150銅錢較為合理。
  • 銅錢單位:宋朝使用銅錢作為主要貨幣,一串銅錢包含1000枚銅錢。3000串即300萬銅錢,反映了現金薪資的部分。
  • 實物與現金結合:官的薪資通常以實物(糧食)和現金(銅錢)發放,糧食部分用於基本生活,現金用於其他開支。這種雙軌制在宋朝官吏薪資中較為常見。
3. 薪資的現代折算
為了將蘇東坡的年薪折算為現代貨幣,需要比較宋朝與現代的購買力。以下采用兩種方法:
  • 基於糧食價格的折算
    • 假設宋朝一石糧食價值150銅錢,現代一石糧食(50公斤)按當前大米價格3元/公斤計算,價值150元。
    • 則300石糧食價值300×150=45,000銅錢,摺合45,000元人民幣。
    • 現金部分300萬銅錢,若按糧食價格比例,1銅錢≈1元人民幣,則現金部分為300萬元,總計304.5萬元人民幣。
**但需注意,宋朝銅錢的實際購買力可能因通貨膨脹而低於面值,尤其後期紙幣發行後銅錢貶值。北宋時期相對穩定,上述估算較為合理。
  • 基於平均收入的對比
    • 歷史研究顯示,宋朝普通勞動者的日工資約為100銅錢,摺合年收入3.65萬銅錢(365天×100銅錢)。若取較高估算,200銅錢/日,則年收入5.475萬銅錢。
    • 蘇東坡的薪資304.5萬銅錢,約為平均收入的55至83倍。
    • 現代中國年均收入約10萬元人民幣,按55至83倍計算,其薪資摺合550萬至830萬元人民幣。但這一方法可能高估,因現代經濟結構與宋朝差異較大。
  • 調整後的估算
綜合考慮,糧食價格法更貼近實際購買力。若取北宋後期糧食價格200銅錢/石(可能更符合蘇東坡晚年),則300石糧食價值60,000銅錢,現金部分300萬銅錢,總計306萬銅錢。
按200銅錢/石,現代150元/石計算,1銅錢≈0.75元人民幣,總薪資306萬×0.75≈229.5萬元人民幣。此估算更符合歷史經濟水平,考慮了通貨膨脹和生活成本變化。
綜上,蘇東坡的年薪摺合現代約230萬至300萬元人民幣,妥妥企業高管,還不是一般的小企業。
即便被貶到嶺南,俸祿會打折扣,但宋朝對貶官仍有基本保障,比如幾百貫的收入。這筆錢足夠蘇軾買荔枝吃到飽,還能過上體面日子!
另外,咱們可別忘了,蘇軾可是當年文藝界的“頂流”呀!他可不是光靠工資吃飯的人。他的詩詞、書法和畫作在宋朝堪稱“爆款”,粉絲無數:
  • 賣字畫:一幅書法或一首詩,可能就值幾十貫。
  • 商業機會:他還曾負責鹽鐵專賣等職務,額外收入也不少。
這些“外快”就像是錦上添花,讓蘇軾即便在嶺南也能維持小資生活。荔枝三百顆?小意思,買得起!
所以呀,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天性闊達,不過是錢到位了而已~
經濟基礎決定樂觀程度!與君共勉。

掙了多少錢系列:

巴菲特系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