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評論↓



能猜到是誰嗎?
田亮葉一茜一家又上熱搜了。
最近網友從影片裡發現,森碟的下巴後縮很嚴重。
正面看不出有什麼問題↓

側面非常明顯↓



網友指出她是不是腺樣體面容,建議早點干預早點治療,畢竟森碟今年已經17歲了,再晚怕是不好治。






因為這事,讓網友又想起了他們家以前的事。
於是有網友拿著總結的帖子,發給田亮看,讓他關心一下森碟。
田亮:感謝您的關心,最好的矯正正在進行中,需要些時間。這種營銷號就隨便看看吧。

先不討論他最後一句話,說說同樣被網友提醒過的。
有嗯哼。
之前網友發現嗯哼嘴巴似乎閉不上,提醒霍思燕嗯哼是不是腺樣體,霍思燕回答:醫生說不是。


後來,大家發現嗯哼戴上了牙套矯正牙齒。

包括孫儷。
之前她眼睛凸,網友懷疑她是不是甲亢之類的,建議她去檢查身體。

她就去問了醫生朋友,醫生朋友說她有病,別人說什麼信什麼,她眼睛又不是第一天這樣,是從小就這樣。
後來孫儷還是不放心,去做了個檢查。
沒有甲亢。

這都是很正常的事情,網友出於好意提醒,當事人有事沒事做個檢查,自己也安心。
田亮如果只回復“感謝網友的關心”,沒什麼問題,最後一句話是真不用多說,說了反而引起反感。
因為他們家之前就被網友討論過,也並不是無中生有。
當時葉一茜的幾段影片,讓很多網友為森碟抱不平,說他們家重男輕女。
主要是幾件事。
一,改名。
森碟的大名是田雨橙,這個名字是根據弟弟名字倒過來唸的。
葉一茜說她花了一整個孕期給森碟想名字,叫田欣儀,結果帶著女兒去逛市場,發現名字和別人撞了。
老二叫田宸羽,葉一茜想倒過來也挺好聽,於是給森碟改名為田雨橙。

二,說森碟耍心機。
葉一茜稱家裡田亮會更寵女兒一點,在她看來這是異性相吸,同性相斥。


她覺得大家同是女人,在她面前耍這套小心機沒什麼用,只有爸爸吃這套。





三,說森碟很排斥弟弟。
森碟對全世界的人都非常友好,非常善良,但唯獨對弟弟的眼神帶有一種“我恨死你了”這種。






葉一茜說,田雨橙認為弟弟是這個世界上最有心機的人,老是陷害她,讓爸爸媽媽過來罵她。




弟弟得了獎狀,姐姐當時就炸了。
如果不是爸爸媽媽在場,姐姐就把弟弟暴打一頓。

第一段的改名,我個人覺得還好,不一定就是重男輕女的表現,可能僅僅是心血來潮沒想太多,包括又發現和別人名字撞了,但後面幾段葉一茜的講述的確讓人不舒服。
道理很簡單,你讓森碟當面聽,她舒不舒服?
當事人不舒服,那麼這些話就不應該講。
別看森碟是孩子,孩子的自尊心有時候比大人還強。
而站在外人的角度去看葉一茜的幾段講述,第一感受是這個家絕對沒有一碗水端平。
一個對全世界都友好的孩子,為什麼對弟弟敵視,不正是因為弟弟奪走了寵愛,才如此嗎?可在葉一茜的講述裡,只看到她指責森碟,沒有看到她的自我剖析。
自然而然,葉一茜被批評了。





之後,葉一茜回應。
承認自己說話不夠注意,後面會再三斟酌。
但否認重男輕女,說非常非常非常愛兩個孩子,他們在心裡同等重要,全家都努力平衡兩個孩子,她相信她的孩子很幸福。

愛孩子這一點我相信,這個世界大多數父母都愛孩子,但是不是正確的方式去愛是另一回事。
我們一生都在等父母說“對不起”,父母一生都在等我們說“謝謝”。這句話很多人看過吧,也很多人有同感吧?
為什麼?
就是因為親子關係中,父母的不正確教育給孩子留下了心理陰影,但父母察覺不到。
葉一茜是不是一碗水端平,不是聽她說,應該聽這個家裡的其他人說。

像田亮。
田亮曾在節目裡提到弟弟不能吃虧,一旦發現吃虧了,就會假摔,假哭。



家裡長輩看到後第一反應,就說森碟怎麼把弟弟推到在地上。




你看,作為森碟,心裡委屈不委屈?
更委屈的不是這一次,而是家長下意識維護老二的想法。
田亮也在書裡寫到了這一點,稱家裡長輩會區別對待,認為姐姐照顧弟弟理所當然,所以田亮會給森碟特別的關愛。

森碟也能感受到這一點。
上《爸爸去哪兒》的時候,村長問爸爸在家裡這麼厲害,爸爸一定很兇吧?



森碟搖搖頭說不兇。
媽媽才兇呢。

村長就問啦,怎麼是媽媽兇呢?
森碟撇了撇嘴,再搖搖頭,一副不可說的樣子。

村長繼續問,媽媽發起火來是什麼樣子?

森碟模仿:去,給我站好。

到爸爸這兒,爸爸就抱一下,沒事沒事。


可能看到這,有人不太贊同。
覺得家裡總得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田亮家裡媽媽帶孩子多,媽媽自然是不被喜歡的那一個,爸爸偶爾哄兩下,老好人自然受喜歡。
有一定道理,但不是全對。
陸毅鮑蕾一家接受採訪,記者問貝兒是跟爸爸親一些還是媽媽親一些,貝兒也會說爸爸比較好,因為爸爸最喜歡我。

記者問,那媽媽會不會不高興啊。
鮑蕾低頭看著貝兒,溫柔說:不會。

然後貝兒又繼續古靈精怪。

這就是區別。
在貝兒心裡,她更喜歡寵愛她的爸爸,但對媽媽她也並沒有那種害怕,可見她內心是滿滿的安全感,用愛滋養大的孩子就是這個樣子。
這裡剛好也聊聊黃磊家。
多多也被問過同樣的問題,她非常生氣,說不可以問出這種問題。




因為無論回答喜歡哪一個,另一個都會傷心。
媽媽很不容易生下她,爸爸在外辛苦賺錢。







這也是為什麼大家說多多早慧,沒有孩子的童真,她小小年紀思考問題的角度像個大人,又帶有一種敏感的憂愁。
說回到森碟,她說媽媽喜歡發火,並不完全是因為媽媽不寵愛,可能還因為孩子理解不了媽媽的行為。
《爸爸去哪兒》上的森碟總是很容易焦慮,愛哭。
當時王詩齡牛奶喝不完,就扔了。


森碟立馬去撿起來,看到沒喝完,有點生氣。
說“喝不完別浪費啊,可以給別人喝啊”。


然後王詩齡就淡定地繼續喝了。

後面還是喝不完,王詩齡想扔垃圾桶。
這時候森碟真的有點生氣了:不許扔垃圾桶,給別人喝不行嗎?王詩齡懵了。

田亮出來,教森碟要尊重妹妹,森碟情緒崩潰大哭。

她為什麼崩潰?
很有可能是因為她覺得她做的是對的,而她認為對的方式是從家人那裡學來的,浪費就會被罵。
她照著大人的方式做了,卻並沒有得到如她從前一樣的結果,反而還被爸爸再度教育,所以她崩潰了。
這種猜測不是沒有緣由。
又一次,angela哭了,田亮問森碟,如果angela再哭,你會做什麼?


森碟說:我覺得我會罵她。

田亮很奇怪:人家都哭了,你還罵人家。



森碟反問:那為啥我哭了,媽媽罵我?


看到啦,葉一茜教育孩子的方法真的有問題。
一個孩子,會因為很多原因哭。
委屈,疼痛,假哭,無理取鬧要東西等等等等,不同的哭法有不同的應對方式,即便最不好的那種,也可以冷處理,讓她哭個夠,事後再耐心疏導。
但相反,如果父母選擇了不對的方式處理,比如說“以暴制暴”,那麼孩子就會效仿,森碟就是例子。
更重要的是,葉一茜一直都是如此。
森碟上《爸爸去哪兒》時5歲,葉一茜上綜藝講述森碟嫉恨弟弟是在2020年,森碟12歲,這幾年間,森碟年齡增加了,葉一茜作為媽媽沒怎麼成長。
包括森碟一米六幾,90多斤,葉一茜竟然說森碟有點重,要減減肥。就很讓人想不通。

不過,你要說他們家有很大問題,不至於。
一是有田亮在維持平衡。
看森碟的弟弟森碗在綜藝上的表現,不是驕縱的那種,他會記掛著給爸爸買烤串,並特意吩咐給加辣,田亮重慶人愛吃辣。



二是,他們培養森碟走運動方向,家長本身也需要付出很多精力和心血。

只不過,田亮葉一茜家養孩子確實挺糙。
可能森碟本身就是怪力少女,性格也活潑好動,他們對待森碟真的糙。
小時候森碟骨折了,疼的一直哭,田亮說“你至於嗎”,後來那裡慢慢長好了。第二次又摔到那裡,去醫院檢查才知道孩子是二次受傷,葉一茜十分自責,覺得太對不起孩子。
(提醒一下,現在秋冬容易感冒,如果感冒後出現腿疼什麼,可以重視一下,做做心肌炎檢查,以防萬一。前陣子剛看到類似新聞。)


不過,愛孩子不單單是關心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同樣要關注。
孫儷家是比較好的例子。
她沒有像葉一茜一樣放大兩個孩子的矛盾,而是在日常中去建立兩人的感情。
懷二胎的時候,她就開始給老大滲透,讓老大對老二有好感。

老二的小名就是老大看動畫片時給取的。
老大很高興,有參與感。

快要生的時候,孫儷專門買了一個玩具,告訴老大那是老二送給他的禮物。
小孩子嘛,一鬨就信了,特別高興。

孫儷說,有了老二以後更要多關注老大。
老二隻要吃飽睡好就行,老大已經長大,有自己的思想,需要去引導。

她家能細緻到什麼程度呢?
老二的嬰兒零食,如果老大要吃,可以讓他吃,哪怕是磨牙棒。

不要讓老大覺得,為什麼妹妹的零食我不能吃。
零食而已,沒有任何問題。

包括,家裡老人阿姨會為了激勵哥哥,說妹妹吃飯多乖,睡覺多乖。
孫儷說這種語言絕對不可以有。

相反,可以對妹妹說,你看哥哥做得很好,哥哥是榜樣。
這樣,兩個孩子都會越來越好。


這就是一種智慧的體現,無形中去引導孩子,遠遠勝過在孩子已十幾歲時,還公然去講述或歪曲孩子的不是。
話說回來,親子教育確實沒那麼容易,要付出非常多的心血和精力,父母等孩子說一聲“謝謝”可以理解,但前提是為人父母一定要學會尊重。
父母養育了孩子,並不代表就是上與下的關係,依舊是平等的關係。
這種平等滲透在日常的每一個細節中,尊重TA的喜好,尊重TA的顏面,尊重TA的感受,像朋友一樣學會聆聽與溝通,必要時也需要像老師一樣去疏通和牽引。
為人父母都是第一次,光有愛不夠,還應該跟隨孩子一起成長。
但願田亮葉一茜一家,經過前兩年網友的提醒,也有所成長。
·延展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