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帥真財經
本文授權轉載自:帥真商業視界
(微信ID: ailishi777)
這兩天小紅書突然湧進來幾百萬美國人的訊息,引爆了中文網際網路。
我身邊不管平時用不用小紅書的朋友,都會上一下,跟看西洋鏡一樣,圍觀這些IP來自美國的筆記。內容大都相似,無外乎稱自己是TikTok難民,來中國尋求幫助或交朋友。
有些美國網友還會暖心地給筆記配上中文,雖然中文表達習慣一看就是谷歌翻譯的,但仍令不少網友感到興奮,表示“小紅書率先實現了中美網友的大團結”。
另有些美國網友在小紅書吐槽美國“看病貴”“看病難”“上大學要貸款”“羨慕中國大學只要4000元”等內容,更進一步激發了國內網友的自豪感,開始了所謂的“醫療對賬”“教育對賬”。
彷彿一夜間,生活在“水深火熱中”的美國人民,都渴望來中國尋找幸福一般。
我找了幾個美國朋友聊了聊,得到的反饋,可能沒那麼美好。
首先,在他們看來,大量美國人湧入小紅書,更像是一場惡作劇,宣洩對封禁TikTok的不滿。
與國內抖音的環境不同,美國的TikTok很流行一種惡作劇文化,幾百萬網友集體行動,捉弄某個網紅的文化。
比如,聖誕節前,有個小網紅髮了條短影片說,如果粉絲漲到200萬,他就退網。
原本他沒打算這條影片會火,沒想到,在演算法和網友的推動下,這條影片意外火遍了全美。
為了逼這名網紅退網,三天內他收到了600萬份關注。
火成這樣,網紅當然不願意退網了。粉絲便掀起了取消關注的號召,粉絲數在三天內又跌到100萬以下,總數還不如原來的多,得不償失。
像這種幾百萬網友參與的惡作劇,在美國網路文化中很常見,數不勝數。
這波小紅書的流量也是同理,美國網友只是覺得很好玩,在中國——那群主張封禁TikTok議員最討厭的地方——找到了一個可以宣洩不滿的平臺。
所以他們的初衷是噁心本國政客,而非到中國尋找幸福。
現實中,這些美國網友不瞭解中國,也談不上喜歡中國,他們大批入駐小紅書,只是惡作劇文化影響下形成的慣性,有幾個大網紅帶頭,上百萬網友跟進,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可能不會給小紅書帶來太多留存。
其次,他們認為大量美國人湧進小紅書罵美國,反而展現了美國文化的自信。
在美國,批評現狀是件稀鬆平常的事兒,但有部分國內的網友卻把“美國人罵美國”當成了“中國更好”的一種體現。
美國人隨便在小紅書吐槽幾句自己的教育、醫療,就能吸引幾萬贊,只會讓他們感到不可思議,掌握了流量密碼。因為在美國吐槽這些問題,所有人都麻木了,不會吸引太多的流量。
退一步講,我們要靠外人,尤其是美國人,“誇中國貶美國”來獲取自信、自豪,本身就有點奇怪。
什麼叫自信?自豪?是自己內心的一種油然而生的情緒,不需要外人的認可,正如自己過得好不好,只有自己知道一樣,外人不能幫我們生活。
之所以有些網友看到“誇中國貶美國”會覺得自信,本質是他們潛意識裡需要一個更強的人認可自己,情緒價值才能被滿足的體現。
美國人敢把家醜外揚,對他們來說只是一種生活方式,但讓中國網友樂一樂,自己還有流量賺,何樂而不為?
但美國朋友也認為,這麼多美國人湧入小紅書是一件好事,可以消除雙方的誤解,展現一個更鮮活的中國。
正如,TikTok改變了年輕一代美國人對中國的看法,TikTok上對中國持正面看法的美國人很多,達到了對半開的程度。不像推特、YouTube等傳統網際網路平臺,整個一個“糞坑”,有關中國的內容根本沒法看。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是傳統媒體對知情權的壟斷,95%的美國人沒來過中國,99%的中國人也沒去過美國,雙方瞭解對方的途徑,大部分依賴媒體。
西方媒體,你懂的,報憂不報喜,專揀負面訊息報,幾十年如一日地這麼幹,在兩國人民之間造成了巨大的誤解,東邊以為西邊是天堂,西邊以為東邊是地獄,其實都是人間,都在追求幸福的生活。
百萬美國網友進來交流,可以消除誤解,向全球展現一個更全面的中國。
尤其在特朗普即將歸來,大洋兩岸關係面臨更大考驗的當下,這種自發的民間交流,更能打牢雙邊關係的基礎。
如果民間彼此瞭解得夠深,以後美國政客和媒體再抹黑我們時,他們就會站出來指出其中的錯誤。
本文授權轉載自:帥真商業視界(微信ID: ailishi777)。帥真財經,一個有深度、有溫度的財經大號,雪球、招商銀行等多家主流財經社群特邀入駐,多次獲得今日頭條、百度百家優質榜單推薦。每天全網閱讀超過50萬人次,在這裡,冷眼看商業,洞見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