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馬淚淚
來源:吳曉波頻道
文章已獲授權
“對政府的逆反報復心理+網紅們的號召+小紅書的容易註冊+相對的易用性,激勵著那些對美國政府頗有怨言的人,以‘賽博難民’的身份,去嘗試小紅書。”

還有4天,針對TikTok的禁令就可能要生效了。
而TikTok的美國使用者們決定“逃離”,紛紛湧進了社交平臺小紅書。本週一,小紅書在蘋果美國區免費應用榜單上排名第一。近些年,在美霸榜的中國APP,都取了個外語名字,但這一次,名字就三個漢字。
週二早上,不少中國網友開啟小紅書後,看到了不少美國人的大頭影片。他們很懂禮貌地說自己不懂中文,還利用跨國社交的通用貨幣,發張寵物貓狗照(又稱,繳納貓、狗稅),拉近太平洋兩岸的距離。
中國網友們也是各種“welcome”。有人發了張搞笑圖,秦兵馬俑抱著美國自由女神像。有人向那些因語言障礙的美國人解釋小紅書的使用方法。路易斯安那州的農民與河南農民互發各自的鄉村照,上演一齣“中美合拍”,做題家們更是把英語試卷發到評論區,讓美國人幫點兒小忙。融洽與抽象並存。



左右滑動▲檢視圖片
這些美國網民自稱“TikTok Refugee”(TikTok難民),是因為TikTok有被停用的風險,所以來到小紅書。
去年春天,美國通過了一項針對TikTok的“不賣就禁”的法律,要求TikTok在2025年1月19日(本週日)之前,與母公司字節跳動分離,要麼賣掉其在美的業務,要麼面臨禁令。
就在上週五,美國最高法院就TikTok提請的相關上訴進行了近3個小時的辯論。雖然最高法院還沒公佈裁決結果,但辯論記錄顯示,法官們似乎認為,TikTok與母公司的關係,將對美國國家安全造成威脅。媒體也猜測,法官們傾向於支援這項法律,判決對TikTok很不利。

1月10日,在最高法院外抗議的美國民眾
TikTok焦急地等待著來自最高法院的這份可能決定其命運的裁決。
很多使用者覺得使用TikTok的日子屈指可數,開始尋找新的網路家園。
TikTok上的網紅,也號召粉絲去尋找“孃家”。
綜合媒體的報道,遷移到小紅書的部分使用者,其動機是對美國法律的不滿。
一位美國使用者就告訴《羊城晚報》:“因為資料可能流向中國而封禁TikTok,我們就用實際行動將資料徹底給你們。”還有一位美國使用者說:“如果美國政府聲稱封禁TikTok是因為資料安全問題,那我還不如直接去源頭看看。”
這代表一種對抗、挑釁的情緒:既然以美國安全為由,不尊重我對該平臺的使用意願,那麼我就要跟你對著幹,我就是要去繼續使用中國公司開發的平臺。新聞網站Business Insider形容這群人是網路挑釁行動主義(trolltivism)。
所以在這種對抗情緒中,Meta旗下的Instagram,以及完全模仿TikTok的Threads等美國平臺,目前自然不會是他們的選擇。
基於此背景,他們尋找TikTok的映象兄弟,即中國人熟悉的抖音。但不少美國人誤以為它的名字叫小紅書,且抖音中文版只能使用中國手機號下載,在美國區無法下載,小紅書卻可以。如此一來,小紅書作為TikTok的替代品就如病毒般地傳播開了。另外,小紅書也被稱為中國版的Instagram,剛好最近又做了一次改版,還給了使用者一定程度的適應性。
對政府的逆反報復心理+網紅們的號召+小紅書的容易註冊+相對的易用性,這些條件,都激勵著那些對美國政府頗有怨言的人,以“賽博難民”的身份,去嘗試小紅書。

命運就是這麼神奇,小紅書迎來了一波潑天的流量。
目前我們尚不瞭解,這次使用者遷移給小紅書帶來多少美國使用者。不過,截止發稿,“#tiktokrefugee”(TikTok難民)這個標籤的話題的瀏覽量已經暴漲到2.2億,491.5萬討論,筆記23萬條。晚點財經報道稱,一些美國使用者在網上說,註冊小紅書賬戶時,得等數十分鐘甚至幾小時,才能收到手機簡訊驗證碼。伺服器似乎在承受壓力。

“tiktokrefugee”話題瀏覽量
週二,國內多家小紅書概念股上演漲停潮。壹網壹創、遙望科技、引力傳媒等多家股票開盤即漲停。它們多在小紅書平臺開展業務,或者投放廣告。經歷過總統概念股“川大智勝”漲停的中國股民,對此也見怪不怪了。
從目前來看,社群內中美網民的關係還處在禮貌和諧的“蜜月期”。所以,在拉新上沒有花一分錢、流量幾乎0元購的小紅書,要不要留住這份運氣?
鳳凰網科技從接近小紅書內部人士那裡瞭解到,小紅書內部的意見還沒達成一致,事發突然,“核心的爭議在於全球化的挑戰大於流量承接的喜悅”。
小紅書此前就遇到過類似的好事兒,很湊巧的是,起因還是TikTok,發生的時間恰好是去年的1月份。
當時,有個TikTok上的女網紅髮影片,內容講的是普通女孩接受小紅書網友的指點與幫助後,變得更好看。她告訴粉絲,想得到中國網友的建議,就去下載使用小紅書,拿著寫有“聽勸”字樣的牌子,拍張自拍照,藉助翻譯,去看看中國網友的建議和評論,放下自尊,不要有玻璃心。
於是,很多國外人舉著“聽勸”的牌子,在小紅書上接受中國網友們的建議。但流量風頭過去,又歸於沉寂。

舉著“聽勸”牌子的外國人
近些年,小紅書也在主動進入海外市場,公司推出的獨立APP也跟中國人出境遊的熱門目的地重疊,比如在日本,推出了主打時尚社群的Uniik。在東南亞市場推出了與小紅書相似的Spark,在歐美市場推出了家居分享社群Catalog。但這些產品整體效果並不佳,Uniik、Catalog已經停止運營。
作為“獨角獸”的小紅書,其投資方包括阿里、騰訊、紅杉等一眾大牌。據媒體報道,在去年夏天完成新一輪融資後,它的估值約為170億美元。近些年,它在商業化上開始提速,路透社報道稱,它在2024年的利潤有望翻一番,達到10億美元以上,並可能IPO。
小紅書的月活使用者在2023年達到3億。不過,大部分使用者集中在中國。根據Appfigures的資料,在本次TikTok難民遷移前,小紅書在美國的下載量約為320萬次。這個數字,意味著它在美國市場的規模過小。在海外,它的使用者群體也主要是華人、留學生群體。

小紅書國際版
美國人湧入小紅書後,其實社群並沒有適合美國人閱讀的內容,因為語言障礙而產品又沒有自帶翻譯功能。依靠新鮮感和社群氛圍營造出的和諧,只是暫時的局面。如何留存美國使用者也是大難題。這些跡象似乎也表明,在此次事件之前,小紅書並沒有進入美國市場的計劃。
面對突如其來的這份運氣,小紅書是放任自流,還是採取行動維護其在美國所獲得的使用者以及媒體們的關注度?目前並無答案。
但是,即便它因此而有了進軍美國的雄心,且不談伺服器、內容稽核、使用者習慣、市場投放這些既定且必須要完成的動作,小紅書的管理層肯定也會思考這個問題:作為一家社交媒體,我又該如何確保合規?

那些TikTok的“難民”,這幾天還有一個遷徙之地。這個APP名叫lemon8,在小紅書霸榜前,第一名是它。
lemon8是字節跳動推出的產品。
它可以發圖文與有影片,是TikTok、Instagram、小紅書的集合體。它於2020年8月在日本推出,2023年進入美國市場。第三方資料顯示,去年6月至8月,它在美國的下載量比2023年增長了340%。考慮到TikTok受到的政治壓力,字節跳動也加大了產品的推廣力度。
由於lemon8和TikTok後端整合,使用者可以絲滑地遷移過去,這是字節跳動最近一直在做的事,只不過這波流量意外地被小紅書搶走了。
lemon8的開發商位於新加坡,但它的未來也存在嚴重的不確定性。
因為那項針對TikTok“不賣就禁”的法律條文,適用的物件是由字節跳動、TikTok或其任何子公司擁有或運營的應用程式。儘管lemon8在該法規中未被明確提及,但考慮到所有權關係,lemon8與TikTok可能會受到相同的法律約束。一旦被政府針對,它和TikTok的命運可能類似。
經歷了幾場艱難的法庭鬥爭之後,綜合各方資訊來看,TikTok想繼續留在美國市場,可能就只剩下一個選擇:出售。儘管媒體們也列出了部分潛在的買家名單,但據央視新聞報道,字節跳動明確表示,不會出售TikTok業務。
若不出售,只有禁。

TikTok執行長周受資曾出席美國聽證會
有幾位議員在敦促國會,試圖延長這份禁令的生效期限。特朗普上個月向美國最高法院提出請求,要求暫停執行TikTok強制出售令,希望法院在他於2025年1月20日正式就職後,給他時間,用政治手段解決此爭議。而禁令生效的時間,恰好是特朗普就任的前一天。
自稱“擁有完美交易專業知識以及政治意願乃至民心”的特朗普,在上任後會有何種手段?目前也是未知數。
美國媒體們也分析了禁止TikTok後的情況:在美國的手機應用市場上將無法下載它,手機上已經擁有TikTok的使用者,可以使用一段時間,但無法對其進行更新,隨著時間推移,該應用可能會變得無法使用,而Meta等美國社交公司坐收一波使用者,因此獲益。
據TikTok估算,禁令實施一個月內,就會導致700萬小型企業損失10億美元收入,約200萬名創作者的收入損失將達到3億美元。
時間馬上就來到2025年1月19日,擁有1.7億使用者的TikTok與眾多人的命運,或將被揭曉。

美國國會大廈外舉標語抗議的美國民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