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月漲粉18萬,90歲女生成了小紅書新卷王

作者:江北
來源:卡思資料(ID:caasdata6)
早上7:00,伴隨著英文歌曲《bad guy》的鼓點,90歲的@梅英阿嬤 開啟了自己平凡又充實的一天。
澆花、做早餐、做貢銀、做午餐、喂流浪貓、打掃院子、帶曾孫女、出門逛街吃飯、陪小孩打羽毛球、收拾櫥櫃……直到晚上11點,阿嬤還站在灶臺前提前準備第二天的早餐食材。如此高密度的日程安排,讓人很難相信這是一位90歲高齡奶奶的日常。
@梅英阿嬤 小紅書截圖
@梅英阿嬤 的高能量讓一眾年輕人自愧不如的同時,也讓其在社交平臺上迅速走紅。根據卡思觀察,其賬號今年1月才開始在小紅書更新,首條筆記就獲得6000+點贊,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賬號已吸粉18W。並且,隨著@梅英阿嬤 的走紅,越來越多的老年創作者加入這一細分賽道,展現老年生活的活力與魅力。
事實上,不僅僅侷限於“高能量”這一主題,小紅書上,早已有很多老年博主活躍在不同的領域,成長為小紅書內容生態的新興力量,吸引了不少年輕人的關注。
“高能量vlog”卷向老年人
自律vlog在網際網路已風靡多時,小紅書上#Vlog我的自律生活#這一話題的瀏覽量已超25億次,搜尋“自律vlog博主”能出現2萬多篇相關筆記。
觀看這些博主們6點起床、11點入睡,規劃行程將自己的一天安排得滿滿當當,讓螢幕前正躺在床上刷手機的90後、00後彷彿也感受到了自律帶來的振奮與快樂。然而,儘管這些內容製作得相當精緻,但部分情節卻顯得頗為“懸浮”。
比如雖然自律博主們清一色地選擇早起,但不少人卻連一頓“正經早飯”都不會做,反而用一堆預製材料熬粥;雖然事先花了半小時進行晨間鍛鍊前的準備,最終卻僅僅是到小區跑個一兩圈或是在家靜坐冥想,看上去似乎有些“辜負”了之前所做的努力。
更奇怪的是,部分博主在早起後折騰一通到9點時,又會一邊說著有點累了一邊掀開床單準備再小睡一會。如此打破常規生活節奏的安排,也不怪網友們會吐槽:“先不說這個點你為什麼不上班,既然睡眠不夠,為什麼不直接睡到9點起?”
脫口秀演員吐槽自律博主 圖源網路
相比之下,老年人們的自律vlog就顯得要真實許多。在攝像師的鏡頭中,90歲@梅英阿嬤 的一天從早晨6、7點左右便開始了。和大家印象中走路都顫顫巍巍的老人不同,梅英阿嬤不僅腿腳麻利,還精氣神十足,短短一小時,她可以完成煮粥、洗拖把、日常供奉、收拾花草、照顧曾孫吃飯等數件雜事,幹活密度之高,讓螢幕外的觀眾時不時還得將影片暫停才能跟上。
除了充沛的體力有些超出年輕人的認知外,梅英阿嬤積極向上、樂於嘗試的生活態度也是其內容的特色之一。儘管年事已高,但她依然保持著對生活的熱愛,勇於接受新鮮事物,她願意和小輩一起接觸新玩具、嘗試新菜色,也會積極參與興趣社團組織的活動,這種開放包容的心態觸動了很多觀看其影片的觀眾,使得@梅英阿嬤 在網際網路上火速走紅。
@梅英阿嬤 飽滿的精神狀態讓許多粉絲幾乎忘記了她的真實年齡,反而將她視為自己的同齡人,可以調侃、可以玩梗,可以親暱地直呼她為“梅英”,比起擔心阿嬤的身體健康,更擔心她90後的攝像師孫女會先撐不住倒下。
@梅英阿嬤 小紅書截圖
而伴隨著這種內容形式的出圈,小紅書上也有越來越多銀髮博主加入了“高能量”賽道。
比如61歲的@郭叔,是上海的一名環衛工人,每天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工作中度過,因而其vlog也聚焦於自己的工作日常。影片中他凌晨4點就要起床上班,先整理道邊垃圾桶,然後正式開始一天的打掃工作,一直要持續到晚上9點班長集合、開完會後才能下班,總工作時長接近17小時。
雖然工作很辛苦,但大叔卻始終保持積極的心態,出現在鏡頭前的他永遠是樂觀幽默的。一段普通的晨間洗漱,被他講述得繪聲繪色——剃鬚刀“嗡嗡登場”,所到之處鬍子大軍紛紛“下崗”,牙刷在嘴裡橫衝直撞,把牙齒上的汙垢殺得片甲不留;
形容自己每天的工作是“上戰場”,把滿地梧桐葉比喻為大地的黃金甲,表示“不管你們怎麼折騰,大叔我日復一日非得把你們治得服服帖帖”。
@郭叔 小紅書截圖
80歲的農村奶奶@小英奶奶
至今仍打理著自己的雜貨店。清晨6點,小英奶奶便已起床,開始了一天的忙碌。第一件事就是開啟商店門,將各種貨品擺放整齊等著迎客,除了經營生意外,她還承擔著買菜、做飯、洗碗等日常家務。
閒暇之餘,@小英奶奶 也喜歡上網衝浪,關注偶像,在各個社交平臺與電子老閨蜜們互送祝福,和年輕人的生活似乎也沒什麼區別。
@小英奶奶 小紅書截圖
總的來說,這些老年自律博主們雖然背景不同,內容有異,但都是在向觀眾們傳遞一種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與當下部分年輕人死氣沉沉、精神萎靡的狀態截然不同,展現出蓬勃的生命力,因而收穫了很多人的喜愛。
在爺爺奶奶們的生活中,即便事務繁雜,他們也處理得乾淨整潔,讓人看起來心情愉悅,還會時不時給年輕人分享一些幹活技巧。比如用煮玉米的水來澆花,既環保又實用;在蒸米飯的同時,在上方蒸湯,節省時間一舉兩得;用過的牛奶盒拆開可以當作一次性砧板,不僅做到廢物利用還更加乾淨衛生。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卡思觀察到這些內容在剪輯時的一個小巧思——幾乎都採用了倍速剪輯的方式。這樣的處理方式使他們的影片節奏變得緊湊,降低了日常向內容的乏味感,符合大眾對於短影片的審美習慣,也更加貼合其高能量、自律的主題。
“老”紅書博主的內容有多吃香?
事實上,銀髮網紅們作為短影片領域的“流量奇招”,此前早已湧現出諸多優秀案例。比如@潘姥姥、@八零徐姥姥、@周大爺不服老 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高粉賬號。
此前卡思曾總結過抖音銀髮網紅的一大特徵——喜歡將作品背景設定在農村,內容有著顯著的“三農風味”。然而,當我們將目光聚焦於小紅書平臺時,會發現銀髮博主的內容生態呈現出了截然不同的面貌。
首先,在這裡,爺爺奶奶們釋出的內容顯得更加潮流與時尚,他們打破了大眾對“老年人”身份的刻板印象,展現出與當下社會更為融合的生活狀態。
比如時尚博主@康康和爺爺,賬號的主人公是一位近90歲的老爺爺,其釋出的內容聚焦於爺爺的每日穿搭。雖然爺爺年紀不小,但在穿搭上卻頗有心得,無論是傳統的西裝三件套,還是年輕人喜歡的oversize、美式校園,各種型別的衣服他都能輕鬆駕馭。其影片中展現出的來自老年人的朝氣與活力,吸引了眾多粉絲的喜愛和關注。
@康康和爺爺 小紅書截圖
在此之外,卡思觀察到包括@萍寶、 @多聞拂士、@一天一件兒子衣服的覃阿姨、@馬姐 等在內的一眾銀髮博主,都選擇了時尚賽道作為賬號內容的切入點。儘管他們的風格各有不同,但都在穿搭上展現出極為前衛的一面,向廣大年輕粉絲展示了老年人在潮流穿搭領域的審美。
當然,銀髮博主的“潮流性”不僅體現在穿搭上,也體現在他們的興趣愛好和生活態度上。比如@張奶奶愛生活
賬號的主人公是一位阿婆,但賬號釋出的內容卻是很多年輕人喜愛的“開箱+好物分享”。
卡思瀏覽其主頁,發現張奶奶開箱的東西很多都是可愛、年輕的產品,比如卡牌、捏捏玩具、穿戴甲、盲盒等,與“奶奶”的形象形成強烈反差,這種有對比感的搭配吸引了大量年輕使用者的關注。
其影片多用奶奶的真聲作為配音,這樣的安排不僅使作品變得更加生動真實,還增添了更多親切感,很多粉絲留言看著張奶奶的影片不由自主地聯想到自己的親奶奶,彷彿自己的愛好得到了長輩的認同和理解。
@張奶奶愛生活 小紅書截圖
潮流性之外,治癒性也是小紅書銀髮博主內容的一大特色。卡思觀察到,小紅書的銀髮博們很喜歡用第一人稱視角拍攝vlog,記錄日常生活,這樣的形式更具親切感和沉浸感,帶給觀眾們治癒和撫慰,提供了更豐富的情緒價值。
比如@懿珊和外婆的日常 就是採用“孫女”視角拍攝,記錄89歲外婆和自己的溫馨日常。外婆總是對著鏡頭,慈祥地問著“你想吃什麼?”“你想買什麼?”“你怎麼又不開心了?”……日常生活場景下會發生的真實對話,讓很多觀眾一瞬間聯想到了自身,彷彿變成了那個被外婆偏愛、照顧的小孩。
@懿珊和外婆的日常 小紅書截圖
@調皮爺爺 的作品形式更為簡單,其影片時長往往不足10秒,大多數情況下爺爺都沒辦法說出一句完整的話。其內容的巧妙之處在於,每條筆記都是透過標題或螢幕配字預設一個情境,爺爺的表現即是對該情景做出的反應,頗有一種“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感覺。這種兼具治癒與幽默感的形式受到眾多粉絲的喜愛,幾乎每支作品都能獲得過萬點贊,保持著非常出色的資料。
@調皮爺爺 小紅書截圖
當然,也有複雜一些的內容形式,比如@姥姥的手藝 賬號以舊衣改造為核心特色。靠著姥姥的一雙巧手,那些看似無用的舊衣、舊布變成了精美新潮的新衣,吸引了很多網友的關注。
特別的是,姥姥改造後衣物的主人,永遠是她的外孫女童童,這種顯而易見的偏愛深得當下年輕人的心,有不少網友表示這樣的姥姥簡直是“夢中情姥”。
@姥姥的手藝 小紅書截圖
總的來說,小紅書上銀髮博主們的內容定位多樣,覆蓋了時尚、美食、生活vlog、興趣愛好、搞笑劇情等多個領域。這些高齡博主們結合自己的興趣和專長,創作出各種有趣精彩的內容,而這些內容也牢牢抓住了年輕人的心。
根據卡思觀察,小紅書上,大多數銀髮博主的粉絲群體主要集中在18至35歲,其中部分博主甚至以18至26歲的超年輕群體為主要受眾。這充分證明了他們的內容深受年輕使用者的喜愛與歡迎,其受眾群體並未偏離平臺使用者的主力範圍,這也是銀髮博主不斷湧現的重要原因。
這樣的現象其實不難理解。一方面,歲月賦予長輩們的智慧無可替代,每位老年博主的個人經歷都獨一無二,無論是他們人生中的平凡故事,還是那些看似日常的手工技藝,在年輕粉絲的視角下總能煥發出新的光彩,獲得不一樣的體驗和感悟。
另一方面,“老人”與“網際網路”這兩個看似不搭界的詞彙結合,總能碰撞出奇妙的化學反應。老人主動擁抱網際網路,這一跨越代溝的積極態度本就與人們的傳統印象形成了鮮明的反差,自然而然地吸引著年輕人的目光,而他們透過網路展現出的真誠與樸實,更是當下網際網路環境中珍貴的情感元素。
因此,無論賬號所屬什麼賽道,採用什麼形式,如果能夠巧妙地運用老年博主的這種“反差魅力”,想必就能為賬號增添更多的亮點和吸引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