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開始學會告別

我們總以為還有時間,但死亡常常來得突然。
上上週,我們邀請大家寫下那些關於“告別”的故事。在整理這些故事時,最深的感受是:大多數告別都發生在最普通的日子裡,沒有預警,也沒有準備。
25歲的東莞女孩給姑姑過完生日,隔天就收到病危通知;28歲的寧波姑娘接到兒時夥伴病危訊息時,正在上班;44歲的北京中年人接到父親進入ICU的電話時,還在處理工作郵件。請假、買票、趕路,這是成年人處理突發告別的標準流程。
更殘酷的是,死亡不只是帶走生命本身,而是強行中斷那些還沒來得及做的事。我們以為的“下次再說”,可能永遠沒有機會實現。
在這裡,你會看到不同家庭面對告別的真實紀錄。它們或許沉重,但能讓我們在還能擁抱的時候,少留些遺憾。

*引號裡是大家最想說卻已經沒機會說的話。

告別總是匆忙的,噩耗總是在某些稀疏平常的日子裡傳來——請假,買票,去往他們的身邊。她,因病去世,是我兒時的夥伴,成年後已很少聯絡,但我想如果是我去世,我還是想他們來見我,跟我做個告別,所以我去了,去見她最後一次。
“我們應該沒有太多遺憾吧。我們曾經在一起的日子讓我很開心,是一段溫暖無憂的時光!雖然分別後幾乎沒有聯絡,但你優秀聰明漂亮,肯定會擁有其他親密的朋友,這一點,我在最後一次見你的時候得到了驗證!我會好好生活,吹吹春天的風,踩踩夏天的雨,撿撿秋天的落葉,拍拍冬天的雪。”

—— @開水吹空調 浙江寧波 28歲

去年清明爸爸回老家祭奠,約了家鄉的朋友和當兵的戰友,可再也沒有回來當我接到電話說他在ICU,一個電話接著一個,來不及學習任何醫學的判斷,像監考老師來收卷,不會也必須懵上的選擇題。買了最早的車票,奔赴在路上,又是一個一個的電話,每一個都是你走向冰冷的世界。我沒有見到你最後一面,也許你看得到我吧。再也沒有爭吵,沒有一言不合離家出走。
爸爸,不是說回家看看嗎,我知道你一直在告訴大家家鄉有多美,山美水美,飲食美,沒有人能體會你從小長大的家鄉,你背井離鄉對它的感情,所以你用這種方式,讓大家去你的家鄉體會,然後把你接回來。太早了,也太突然了。從此以後心裡都是你的好,再不會有一言不合的頂嘴,祝你一切都好。

—— @Darly 北京 44歲

我大姑的離開,短短三月時間,看著她變得骨瘦嶙峋,最後帶著遺憾永遠離開。
不知道怎麼開頭,合照都是寥寥的幾張,就匆忙離開了這個世界。
24/8/27生日前一天你還在發祝寶貝生日快樂,後腳就因為突發高燒,進入ICU,接著就是病危通知。
24/9/9,這一睡就是十幾天,你醒了,也可以漸漸地吃點東西了,大家都很高興,沒想到啊上天給我們一個虛假的希望。
24/10/8,醫生告訴我們腫瘤的可能比較大,就轉院去了更加權威的醫院,果然啊沒躲過,確診為低分化腺癌。時間過得很快,也很殘忍。
24/10/18,醫生勸說出院,但是我姐姐不想放棄,便轉院去了另一家醫院,在裡接受了減輕你痛苦的手術。
24/10/25,你說你想回家了,我們經過商量同意了你的想法,一起陪你回家~ 
24/10/31,在我們一聲聲的叫喚下,你閉上了雙眼,結束了不是很幸福的一生,結束了這短暫的56年。
很自責,沒能早點發現你的情況,沒能早點檢查出來,要是早點發現會不會你也能活下來,你的日子剛剛開始好起來,你還沒有看見我找到自己的幸福,也還沒看見你自己孫女長大。”
—— @楊楊 廣東東莞 25歲
寶貝,10年了,很多人說,時間可以治癒一切,如果不能,那是因為時間還不夠,媽媽無能,可能還需要好久好久,你的妹妹們經常說哥哥是天上最亮的星星,照著我們回家的路,你,還好嗎?對不起,媽媽沒照顧好你,媽媽愛你。

—— @楊 雲南西雙版納 35歲

姥爺的去世。2013年的某天下午突然接到母親來電說姥爺要不行了,讓我儘可能趕快來看最後一眼,然而我當時的部門主管並沒有准假,我沒有辦法只能硬撐到下班,當然我也向更上一級表明了我這位主管不讓我請假的事情。不管怎麼說,還是沒有見到姥爺最後一面,只能憑藉想象彌補“見到”其最後彌留之際的狀態。我第二天還是去了醫院,媽媽和姨要為躺在停屍間的姥爺穿上壽服,我還記得衣服的顏色是古式藏藍色唐服。再過幾天之後,我們一家人到八寶山為姥爺進行最後的告別,火化。又是一年清明時,剛才還問媽媽今年有誰會去老家給姥爺姥姥掃墓嗎,媽媽說估計是沒人。無論掃不掃墓,心裡還記得這個人他就還在我們心裡,謝謝姥爺。

不寫信了。其實最大的遺憾莫過於辜負自己的意願,好在我尚且目前還沒有特別特別遺憾的事情。祝大家都好吧。

——@大藝 北京 35歲

最後一次見到奶奶。那年的暑假本來一直陪伴著癱瘓在床的奶奶,中途想趁著父親回城辦事一起去找朋友玩一兩天再回來,臨別之時笑望著床上的奶奶,傻傻地呼喊著:“奶奶我很快就回來啦,等我噢!”奶奶的嘴巴微張,像是要說些什麼,然後定定的眼睛眨了眨,彷彿在讓我安心去。那是最後一面。人怎麼會傻到連別的表情都看不懂。
“我的寶貝奶奶,一千多個日頭未見了。一直很後悔那年我們去北京的時候沒有早起陪你去看升國旗,你會怨我嗎?你一定會說不會,畢竟你的包容總是來的那樣‘輕易’。你走之後我再沒爬過長城了,畢竟你爬得那樣快,快到隔了一整個世界。那裡會有清風明月嗎?那裡有星空海底嗎?如果它們能一直追隨著你就好了。
工作後的新生活很幸福,我也依舊是個笨拙的糊塗蛋,雖然日子辛苦一些,但總歸不會再像我們以前那樣窮困潦倒。
奶奶,我遇到了喜歡的人,你如果見到他也一定會喜歡的,但我知道,這邊的人總是留不下來的,那邊的人也總會重生的……”

—— @aomi 江蘇南京 二十多歲的中年女孩

前一天我夢見奶奶去世,當天跟媽媽打了電話說這件事,被勸說夢都是反的,忘記了跟奶奶再打個電話。隔天,爺爺因受不了病痛折磨、對人世沒有了留戀加上對自己已逝母親的思念,選擇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我始終沒有辦法處理爺爺的去世,若是前一天我打了電話,告訴你我好想回家陪陪你,好想跟你說我很想你,我很愛你,會不會你會更高興地離開這個世界。我所給予的太少了,索取的太多了。希望在另一個世界沒有病痛,沒有折磨,爺爺又回到了自己母親的身邊,來世可以不要受那麼多苦。我很愛你,我的爺爺,你是我小時候可以替代我爸爸角色的人,你的踏實辛勞,我都看在眼裡,你全心全意地對我們太好了,不保留一點。我很心疼我的爺爺,我希望他永永遠遠都不要再受病痛的折磨,可以天天開開心心的,重新見到他的兄弟姐妹們,他的父母親。
—— @emma 福建廈門 24歲
父親腦溢血突然離去,彼時我大三,看到父親躺在冰冷的小格子裡面,我情緒一度崩潰失控,大喊大叫的場面歷歷在目。看到父親被推進火化爐更是不顧勸阻要衝進去阻攔。時間已過去14年,每每想起,悲痛不已,流淚不止。如果可以,父親能否再給我一個擁抱再教我做很多很多的菜。
—— @江江 湖南長沙 35歲

姥姥是我人生中第一個告別的身邊親近的人,新冠增加了我們見面的難度,癌症在我能反應過來之前帶走了她的生命。我害怕看到因為病痛感到折磨的姥姥,所以總是有意迴避和她見面卻看到她痛苦的場面。我總以為有些話還有很多機會可以說,但是在某天晚上做了一場噩夢後第二天早上她就離開了我們。
“姥姥,我現在大學畢業了,研究生也讀完了,還在北京找到工作了。我大學時候養的小狗現在帶回家了,爸爸媽媽姥爺都很喜歡她,我也很想讓她跟你見面,你也一定會很喜歡她的。原諒我之前因為不夠成熟又害怕面對你的離開而回避,我很愛你,謝謝你把我養大,小時候我們一起爬樹、挖小螃蟹的事我永遠都記得。”
—— @糖豆 北京 25歲
姥爺去世十三年了,至今我都後悔在生前跟他吵架,吵架沒多久,他心梗去世了,那句對不起,就像個石頭,一直壓在我心上,那麼多年我都無法原諒自己。即便,姥姥生前總歸是寬慰我說,他本身就有病,他去世跟我沒關係,可是我依然無法原諒自己。姥爺,一直想問問你,在天堂可好?

—— @Aileen

我懷小孩的七八個月時,我最愛的奶奶去世了,那天我打電話給媽媽,聽到有哀樂在響,我問媽媽,是誰去世去了?媽媽說,不清楚是門口的哪家人。過了兩個月,生下小孩,媽媽來照顧我,我傻乎乎說,爸爸在家把奶奶照顧挺好。有一次,爸爸和媽媽打電話,悄悄說著什麼,我生氣了,媽媽才說,奶奶去世的事情。那一夜,流了一夜的淚。媽媽安慰我說,奶奶是有福的人,走很安詳。寫到這裡,又禁不住淚流滿面。奶奶走時,88歲,直到12年後,我才去墓地看望她。一直不願意去,好像不去,她就沒有離開。如今已慢慢釋懷,永遠在心裡。🙏🙏🙏

—— @

“爸爸,謝謝你含辛茹苦地和媽媽一起把我和弟弟養大成人、立業成家,你走了四年了,你在另一個世界還好嗎?如果你在另一個世界有什麼需要,託夢告訴我啊,永遠感謝你的生養育成之恩,我會一直想著你

。”

—— @和粒美塵

想起了小時候,爸爸總會帶著我去弄堂口的餛飩攤吃小餛飩。想起年幼時,客廳裡傳來電視機的聲音和大人們的談話聲。那時候不懂,現在卻很難再有伴隨這樣的溫馨和安穩入睡的時刻了。現在爸爸已經離開13年了,不管他在哪裡,希望他一切都好。雖然爸爸已經過世那麼久了,但是對於我來說,一直都有自己的地獄要破。我不敢去墓地,不敢看爸爸的照片,不敢讀爸爸留下的書信。我覺得只有這樣,我才能騙自己,我們只是不在一個地方生活,其實他還活著,還在我身邊,還在我的生命裡。
我依舊記得爸爸走的那一天他跟我說的話,他還勸我早點從醫院回去,第二天還要工作,早點休息。很多話來不及跟爸爸說,除了小時候的合影以外,成年之後都沒有過合影。有很多很多的惋惜,也有愧疚,覺得自己不是個好女兒。我想可能這輩子我也走不出去,但我只希望不管他在哪裡一切都好,哪怕我不好也希望他都好。

—— @N

半月前,吃過飯,和媽媽聊完新年規劃和外婆的近況,她打開了監控App,“外婆又睡下了”,我看了看“沒睡哦,你看外婆在眨眼睛”。“外婆沒睡著也一直躺著嗎?”“她已經沒力氣了”。這迅速但也有跡可循的變化,似乎只在我這鮮少陪伴的後輩這裡額外明顯。
時光像跑馬燈一樣拉回從前,那段天天陪在她身邊的日子。外婆性子剛烈,高標準嚴要求,從不允許因態度問題犯不該犯的錯,倔強的我當然捱過打,但脾氣火爆的她也心思細膩。記得我每一次例假和愛吃的菜,每個月都會給我燉烏雞藥膳湯補身體。她燒得一手好菜,可笨拙的我並沒學到她的手藝,只會在之後的每個月去堂食店裡點一盅烏雞湯,但之後喝過的所有都沒有外婆燉的味道好。在我高考壓力爆棚的日子裡,她變得溫柔了許多,只是默默照顧我,從不和我計較。
後來,我們依次長大離家,怕打擾後輩工作,外婆每次只把想念藏在心裡,從不主動要求我們回去。不知何時起,大概是自己的世界越變越大,很多事情都沒辦法和外婆說了,回去也只能默默坐在身邊。她開始偶爾對著我喊出媽媽的名字,但仍然會記得我愛吃的零食,不時抓一把塞我兜裡,這似乎是中國老人愛孫輩的統一行為模式,可愛,也帶著幾分時代縮影。他們那時候糧食不足,好吃的都要囤著,留給心疼的孩子。每次去外婆家,第一個跑去翻的就是糖果罐和零食箱,每一次開啟都有驚喜。
她是我距離最近的女性榜樣。每年過年,都有兩大車遠房親戚上門給外婆拜年,後來聽媽媽說,是因為外婆曾將他們視如己出,大家都記在心裡。她從不計較施與受,也帶著難得的慈悲心。領糧票的年代,她每個月會分給不夠用的鄰居,這一分,就是好多年。
她曾讓我記住“仁義值千金”;她說“女孩同男孩一樣,都要好好培養”;她叫我放心大膽追夢;她說,世間有比成績更重要的東西。她是走在時代前面的女性。成為她的孫女,我很幸運。
小時候睡覺到一半,睜開眼總能看到她看著自己,那時候不懂事,不明白,直到多年後在社交媒體刷到其他祖輩帶大的孩子分享的類似經驗,才發現,原來大家的爺爺奶奶也會這樣。和父母不同,他們害怕時間走得太快,來不及等你長大就見不到你了。
慚愧的是,工作後很少回去,每年見一兩次的時間裡,似乎也弄丟了說不完的話,思想開明的她曾是我的忘年閨蜜,然而時間與距離讓我們變陌生。我一度害怕看向她眼睛,那不捨的目光會讓我的愧疚成倍增長。在謀生與陪伴間隔著一堵牆,中間填滿了歉意。我明知道她從不要求我什麼,總是和我說“你工作第一”,於是我就這麼一次次留下她孤獨遙望的背影。這一次,她化作星星,形影不離守護我們。
外婆躺著睜著眼睛想著什麼呢?或許是她不說出口的期待,或許是回溯此生的光景。在她眼裡,我永遠都是那個孩子,會任性、會撒嬌、也會認真聽她說話的孫女。詞不達意也沒關係,有些溝通不必言語,時間讓我們弄丟了話題,但沒弄丟默契。最親愛的外婆,一路走好,我愛您。
情同手足的世交,熟如親戚的鄰里,為人處事的原則,待人接物的道理,都是您留給我們最最珍貴的禮物。感謝專業的殯葬團隊,妥帖細緻的儀式感,讓兩個世界的人心懷圓滿🙏。
最親愛敬愛的外婆,一路走好🕯我們會帶著您的囑咐與念想,認真活好這一生。

—— @Mia 廣東廣州 30+歲

編輯 橘子 | 主編 宋函 | 圖源 《耀眼》《生呀死呀父親呀》《有母親等待的故鄉》部分圖源來源於使用者徵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