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媽媽手冊(ID:jqfans)
作者:晨媽
恰好被婆婆聽見了,兩人就“孩子長大後開始不跟奶奶親”話題,聊了一下午。
據王奶奶所說,孫子是她從小一手帶大的,兒子媳婦工作都很忙,她跟老伴過來帶孫子,一帶就是8年。
後來孩子慢慢長大,不需要老人隨時跟著,兩人就回老家養老了。
剛開始孫子得知老人要回老家,哭得可傷心了,一放假就跑回來。
可後面來的次數慢慢變少,再到今年暑假,就在家待了兩天就開始吵著要回去,要出去玩,要找朋友耍……
其實,此類現象在生活中很常見,不僅是奶奶,很多姥姥姥爺也會抱怨,孩子長大後,就跟自己不太親了。
“怎麼長大都不願回來了,小時候可喜歡跑回來玩了…”
對此,很多老人都將原因歸咎到孩子長大了,或者就是距離遠、孩子上學忙沒時間~
很多老人認知裡的孩子長大,對自己不再親近,其實是落差感所造成的。
這種落差主要與孩子的小時候相比,孩子對老人的依賴程度有所降低,讓爺爺奶奶產生了落差感。
朋友思文曾說過自家婆婆,常常與自己抱怨,孫女不跟自己親近,讓她放暑假多把孩子帶回老家來。
可孩子一放假,就想到處玩,要麼抱著手機玩遊戲,要麼跟朋友打球……
對此,老人也心有微詞,總說著小時候跟爺爺奶奶多親,大事小事都要找他們彙報,有啥好吃的也會想著他們。
闖了禍,也是躲在爺爺身後,靠老爺子來震懾自己的爸爸。
但上了小學之後,孩子有啥事都喜歡跑爸媽房間,校園趣聞也第一時間跟父母分享。
其實這都是正常情況,因為孩子年幼時,心中專注之事除了吃喝拉撒之外,全都在家人身上。
而長大之後,他們的視野變得更加開闊,接觸的事物更多。
而這些新事物,恰恰是孩子與老人溝通中欠缺的,缺少共同話題,孩子自然會與老人疏遠點。
就拿蛋蛋來說,假期回奶奶家,要麼和小夥伴玩,要麼玩手機之類,奶奶想聊聊天都難。
蛋蛋跟奶奶聊遊戲、聊手辦…但老人還停留在讓孫子吃好、買買買的層面上。
另外也可學著去了解孩子的學習生活和喜好,試著融入孩子們的新天地……
孩子跟誰親近,其實也和“誰帶大”有關,簡言之,孩子被誰帶大,就跟誰親。
而現在的情況是,不少孩子從小由外婆帶大,一年見到奶奶的次數屈指可數。
若按照心理親近來排序,孩子與隔代長輩之間的親密序位依次是外祖母、祖母、外祖父、祖父。
因為在外婆身上會投射對母親的愛,發表《姥姥語錄》的倪萍也曾說過:姥姥就是媽。
也因為女性情感細膩,媽媽也會潛移默化地讓孩子親近外公外婆。
而男性情感內斂,在孩子與爺爺奶奶的感情推動方面,爸爸可能起不了太大的作用。
舉個例子,假期讓兩娃去看望老人,孩子有時候玩心重不想回老家,對此我會跟孩子苦口婆心地說:
“外公外婆可想你了,在家準備了好多吃的,還買了一堆玩具零食等你們,帶你去釣魚摸蝦……”
而關於孩子不想去爺爺奶奶家,有時候爸爸就只會一句“不去也得去,由不得你”,要麼“愛去不去”!
故而孩子長大後漸漸與奶奶不親近,一方面可能從小爺爺奶奶帶的少,另一方面是天然的心理親近排序因素。
另外放假,也多帶孩子去看望爺爺奶奶,兩邊均衡一點。
不能否認,婆媳關係的存在,對孩子與爺爺奶奶的感情,也會造成一定的影響。
老家一位表姐,結婚後與公婆關係不好,剛開始還能井水不犯河水,老人偶爾幫忙帶帶娃。
後面孩子大一點之後,婆媳矛盾激化,這位表姐也不讓孩子去看爺爺奶奶,也會在孩子面前說老人的“壞話”。
“你奶奶偏心,眼裡只有老大一家,什麼好的都給他們;”
“你還去看他們幹嘛,人家眼裡有你麼,過年壓歲錢都三六九等”
同樣,老人因為對兒媳婦的怨言,也會潛移默化地傳遞給孩子耳朵裡:
再到升初中後,學業變重後,即使沒有媽媽的阻攔,孩子也不再主動去看望老人。
即使兩者不存在糾紛,但婆媳關係始終隔著一層,也無法做到親如母女,能維持歲月靜好的局面已實屬不易。
加之兩代育兒觀念的差異,在帶娃方面,婆媳很容易出現意見不一的情況,矛盾也會隨之而來。
因為這一層關係,也會導致孩子長大後對爺爺奶奶的依賴度會有所降低。
畢竟孩子與母親的天然依賴關係,是隔代親替代不了的。
但慢慢長大後,老人與孩子代溝逐漸加深,他們也不需要老人的溺愛,感情也會逐漸淡下來。
這也提醒大家,處理好婆媳關係的重要性,即使不能親如母女,也要將心比心,多點理解和關懷。
如此不僅有利於家庭和諧,也能有利於隔代親,老人安享晚年、含飴弄孫,年輕一輩也能多點助力,何樂而不為。
隔代親是與生俱來的,而孩子長大後逐漸與老人不親,也是一種自然趨勢。
去除掉一些極端因素,大部分是因為孩子長大了,開始以自我和小家為中心。
加之學業繁重,對老人的依賴感會大大降低。
故而,孩子不親近奶奶,並非是不懂事或者“白眼狼”,老人要用一顆平常心去看待這件事。
當然啦,也希望家長能多引導孩子,帶他們多與老人親近,不要總說忙忙忙。
很多時候,我們都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個會突然降臨,要珍惜與老人團聚的日子!
*本期內容由媽媽手冊原創,千萬媽媽都在看的科學育兒手冊。主編:晨媽,分享育兒知識、親子教育經驗、品質生活理念,陪千萬父母共同成長。
微信: caicaitong/schoolmum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