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國的好資產在哪裡?

點選圖片▲立即收聽

中國2025年九大優質資產預測:A股ETF、黃金、高息股、港股、保險、核心城市房地產、國債、存款、理財信託。
 文 / 巴九靈(微信公眾號:吳曉波頻道)

從2009年到2014年,A股市場幾乎每年都存在“春季躁動”行情,個股和指數較往常都會有較大漲幅。全村把財富增值的希望放在了A股和港股,投資者希望提前收穫新年紅包。
然而今年A股市場的開局顯然不佳。截至1月10日,上證指數今年已下跌5.47%,失守3200點整數關口,3000點保衛戰又一次近在眼前。
在年終秀上,吳老師也為2025年大家的投資操心。他提到:中國擴大內需的第一個命題,是要讓老百姓有信心消費,願意把錢拿出來消費。第二,是要增加老百姓收入的預期。
為此,從財富增值的維度出發,他邀請了30多位經濟學者,對中國2025年的優質資產做了一個預測,最終的投票結果依次排名分別是:A股ETF、黃金、高息股、港股、保險、核心城市房地產、國債、存款、理財信託。
順著這個答案,這一次小巴綜合了各大券商機構的2025市場展望,為大家做進一步梳理與分析,希望能夠給2025年思考如何資產配置的各位一些小啟發。

最受推崇的A股ETF
在30多位受邀的經濟學者中,推薦最多的資產就是A股ETF。
ETF就是A股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這是一種在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基金產品。特點是交易方便,購買成本較低,透明度高,風險分散。特別是一系列指數ETF,更是普通人投資的入門產品。A股市場點位越低,ETF投資的性價比就越高。
由於普通投資者缺少專業分析能力,單純選擇個股和某個行業都有較大的不確定性風險,反而是跟隨指數的指數基金具有較好的投資機會。
畢竟像滬深300和中證500指數,不會像個股一樣退市,且點位越低,安全墊越厚,一旦市場出現較好的上漲行情,就能取得較好的投資收益。

滬指跌1.33%失守3200點

國泰君安證券認為,2025年,隨著無風險利率出現實質性降低,部分增量資金將會從存款轉移到資本市場,從而推動市場變暖。
中信證券則認為,ETF將成為資產配置的重要工具。證監會主席吳清也表示,今年將豐富ETF等資本市場產品供給,更好滿足投資者需要。

黃金依然值得購買?
九類資產中排行第二的是黃金。
其實在去年,黃金早就多次登上熱搜,是普通人投資的大熱門。
2024年,黃金價格大漲24.39%,甚至多次登上熱搜。成為年度收益率僅次於比特幣的大類資產。
已經漲了那麼多了,那麼2025年的黃金還能買嗎?
從投資邏輯來看,去年黃金價格上漲的原因在於美聯儲的寬鬆預期,地緣衝突導致的避險需求,投資者投資需求以及央行購金的需求。
今年的黃金投資邏輯發生了略微改變,特朗普的勝選導致了美元的強勢和黃金的走弱,再加上週五晚間非農資料的出爐,今年美聯儲降息的預期大幅縮減了。
但在專家看來,央行持續性購金的需求依然存在,供求關係並未發生轉變,央行的“黃金胃口”仍將是金價長期走高的關鍵驅動因素。
乙巳(蛇)年賀歲金條
各大機構也對黃金價格做出了預測。瑞銀認為,黃金價格將會從目前2689美元/盎司,上漲至2800美元/盎司左右。
高盛則將黃金列為2025年頂級大宗商品,認為黃金價格將進一步上漲。到2025年12月底,黃金價格將會上漲至3000美元/盎司,高盛甚至對投資者高呼:“去買黃金吧!”

穩健分紅的高息股
除了ETF和黃金外,高息股也是普通投資者的選擇。
什麼是高息股?簡單來說就是那些每年都能夠分紅派息,且股息率相對較高的股票,這些上市公司業務成熟,利潤穩定,再加上大部分都屬於國企,並不吝嗇分紅,股息率較為穩定。A股市場中銀行、電力等行業擁有較多的高息股。
在很多投資者看來,買入銀行股等高息股,每年拿3%—5%的分紅,收益非常穩定,甚至可以透過買銀行股養老吃利息。
特別是2024年,隨著存款利率的不斷降低,不管機構還是投資者都紛紛買入。銀行板塊持續上漲,甚至於四大行的股價都創下新高,6000點時買的銀行股,到3200點的時候竟然解套了。
多家民營銀行下調存款利率
另一方面,新的“國九條”一直倡導防風險、強監管,深交所還將“炒小炒差”等行為納入監管考察範圍。而高息股不管是在股價還是分紅方面,都符合政策趨勢,從而得到市場青睞。
中金公司在年度展望中表示,看好2025年A股新型紅利資產,投資者可特別注意高股息公司結合現金流及股息率的配置。

港股大有可為?
2024年的港股市場終於迎來複蘇,恒生指數上漲17.67%,結束了年度四連跌。
今年的港股是否能夠復甦?目前來看有兩方面的利好刺激。
第一在於南向資金的復甦。去年全年,累計超過8000億港元資金從內地市場湧入港股,創下歷史新高,這意味著國內資金開始進一步深度參與港股市場,大大提振了港股市場信心。
第二在於一系列政策利好的刺激。港股整體的盈利週期其實和國內經濟基本面有較大關聯,隨著2025年宏觀經濟基本面修復,這將開啟2025年港股市場的上行空間。
香港恒生指數全日升305.41點
那麼機構如何研判港股今年的走勢呢?銀河證券認為,總體上,2025年港股有望在寬幅震盪中上行,並認為人工智慧、消費電子等科技板塊具有較好的投資機會,港股高股息策略具有吸引力。
中金公司認為,港股市場中的能源、電信、銀行、公用事業,部分網際網路等現金流充裕的公司,可以作為“穩定回報類”資產進行投資;可以提供新增長點的方向比如汽車及科技創新相關的半導體、計算機及通訊等板塊

保險,被忽略的資產
相對於其他資產,保險類產品的作用並不是讓投資者獲取更多的利潤,它的定位是為投資者的生活兜底。
比如重大疾病和醫療保險可以幫助家庭減輕患病時的經濟負擔;意外風險保障可以保障家庭經濟穩定等等。
還有一些儲蓄型保險,比如年金保險和增額終身壽險等,因其兼具安全、穩健、終身保障等優勢,成為新中產家庭資產配置的重要選擇。更重要的是,在利率下行的環境下,可以給投資者鎖定未來的現金流。
保險公司宣傳理性購買保險產品
舉個例子,2023年的增額終身壽險利率為3.5%,如果當時購買,那麼就可以享受3.5%的利率。由於市場利率不斷走低,保險產品的收益率也隨之下降,同類型產品去年的收益率已經跌至2.75%甚至更低。
從貨幣政策來看,去年“9·24新政”後,央行宣佈降準降息,並釋放強烈的寬鬆訊號。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表示,今年的貨幣政策將適度寬鬆,央行繼續降息成為大機率事件。2.75%的利率或許也將在不久的將來被“下架處理”。
所以在低利率的大趨勢下,增額終身壽險等保險產品,不失為一些家庭資產配置的選擇之一。
分化的房地產
說了那麼多金融類資產,2025年的房地產市場,是否有投資機會?
從宏觀資料來看,2024年房地產市場的整體資料並不樂觀。111月份,新建商品房銷售面積86118萬平方米,同比下降14.3%,其中住宅銷售面積下降16.0%新建商品房銷售額85125億元,下降19.2%,其中住宅銷售額下降20.0%
市場在去年年底出現了一個寶貴的拐點。特別是核心城市的房地產市場,在第四季度,出現了相對火爆的成交場面。
打頭陣的是北京,202412月,北京二手住宅網籤量突破2.1萬套,環比增長15%,同比增長66%,網籤量創下21個月新高。
北京市民選購房屋
另一個核心城市上海二手房成交量更是逼近3萬套。202412月,深圳二手房的錄得量更是創下了新高,達到了9115套,這也是自2021年以來錄得的最高值。
一線城市成交熱度持續;二線城市地產成交趨穩,三四線則剛剛開始築底,這就是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院長丁祖昱對房地產市場的判斷。
綜合資料來看,本輪房地產的整體復甦力度較為有限,除了核心城市成交火爆之外,並沒有太多的亮點。這也是為何9類資產中,要特別標註“核心”房地產的原因。
未來趨勢如何?從政策層面來看,12月份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持續用力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這為2025年樓市定調,釋放了更加堅定的穩樓市基調。
然而從歷史來看,市場底一般會在政策底後出現,如果想要在2025年買房投資,還得再耐心一些,擦亮眼睛。
國債、存款理財如何走?
相較於前面的資產,不管是國債還是存款理財,都是較為保守的資產,這類資產的投資者看重的並非是收益率,而是安全性。儘管如此,該類資產依然是普通投資者歡迎的資產。
這類資產在2025年會如何走呢?它們的收益率其實還是和市場利率相關。
首先,國債是由國家信用做背書的債券,通常具有固定的票面利率和到期期限。最近1年,我國的國債利率不斷走低。一年以前,10年期國債收益率為2.51%,而1年後的今天,10年期國債收益率已下跌至1.67%。
1月2日國債指數223.12
利率下跌會帶來兩種現象。首先是今年買國債的收益率將遠遠不及去年,包括大部分資產配置均為國債的固定收益率理財產品也同樣如此。
前文提到過,2025年的市場利率或隨著央行降息進一步走低,這意味著今年的國債和存款理財利率還將進一步走低。想要配置該類資產的投資者,更需要早點動手。
如何配置好資產?
既然我們已經知道了9類資產2025年大概的執行趨勢,那麼如何進行合理的配置呢?按照國際上流傳較廣的標準普爾家庭資產象限圖,我們的家庭資產應該分為四大賬戶:
第一,現金賬戶10%,這部分包括貨幣基金和現金;
第二,保障賬戶20%,這裡配置各種醫療保險和人壽保險等保障性資產;
第三,投資賬戶,比如房地產、股票和股票型基金等;
第四是保值的錢,主要包括債券、定期存款、債券型基金等產品。
投資不能單純抄作業,我們需要基於前文的判斷,對賬戶配置進行一個本地化的修正。
比如國內房地產市場依然處於探底階段,政策底尚未出現,那麼除了大城市核心房產依然搶手之外,大部分房屋資產的流動性表現堪憂。所以降低房地產比例,增加金融資產比例是一個趨勢。
其次,由於市場利率不斷走低的趨勢明確,國債和部分保險產品可以提前鎖定利率,這類產品的利率是不會隨著未來央行降息的利率而走低的,所以對於那些依然持有大量現金的投資者來說,加大保值資產的比例是一個較為不錯的選擇。
最後,若要談及不確定性和風險,有三個影響大類資產定價的關鍵節點值得注意。
這是來自國盛證券的提醒,它指出,特朗普新政、美國的二次通脹、全球經濟的回暖升溫——2025年這些關鍵節點的表現,將會對資產價格產生較大影響。
美股2024年最後一個交易日
其實從各類資產的分析來看,保守型資產大機率成為2025年的主流,因此就算是眾多學者們看好的A股市場,也得用ETF來打頭陣。
當然,我們依然期待市場能夠進一步出臺和落地各種利好,提振市場信心,讓更多高收益率的風險資產納入到投資者的備選方案中。
點選影片▼立即觀看
本篇作者 王振超| 責任編輯 |何夢飛
主編 |何夢飛|圖源|VCG
點選下圖▼立即瞭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