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奴隸社會的第 3789 篇文章


題圖:來自網站pixabay。
作者:景紅,職場專家,亞洲知名獵頭公司仲望諮詢CEO,LinkedIn擁有340萬+關注者。本文來自:景紅空間(ID:JinghongJoyce)。
前陣我剛回國,一位 HR 朋友 D 找我苦惱吐槽,說現在工作壓力好大,每天九點下班,焦慮失眠,大把脫髮,好不容易睡著,想到看到的社交媒體上還有那麼多戾氣重的人,夜裡經常哭醒。
原來她所在的 A 公司屬於以企業文化優秀著稱的,現在員工關係也緊張了。
A 公司今年業務不太好,不得不降本,嚴格考核,有些人確實不行,公司還算規範的,但是今年好好走的人很少,以至於開除人很多,賠償金大增,老闆很不高興,D 是個同理心很強的 HR,理解老闆也很難,但是員工確實失業了也難,行情這麼差,外面根本難找工作,肯定想領失業金,可是要領失業金就不能主動離職。
有些員工在公司很多年了,但今年就是業績不行,和她鬧不肯走,D 感慨幾個老同事職場關係算是破裂了,說了句,“打工人何必相互傷害”。
跟著又說了句,“其實老闆也極不容易”。
是啊,作為獵頭,我是企業老闆和候選人都有很多朋友。今年候選人失業的不少,可是老闆成老賴的更是驚人。
以我們行業為例吧,獵頭做中高階招聘,算是瞭解經濟的最前沿了。今年公司大部分經營都在縮水,發不出工資的知名獵企名單在不斷增加,上週遇到幾個老闆都在吐槽日子不好過,因為服務的各行業都很卷,很多企業招人幾乎要滿分候選人,薪水漲是漲不了多少,薪資下降的情況卻很普遍。
即使那些理論上穩如泰山的央國企,招聘也很謹慎。
我們公司專注於國央企的獵頭表示,近幾年所承接的從市場化公司向國央企的招聘單子中,無一不是降薪入職。疫情前降薪幅度相對較小,而今年部分崗位的薪資降幅甚至高達 50%。而且要求都是奇高。
那種,第一,學歷要 985,第二,年齡要極有優勢,第三,專業對口能力強……已經不再是特別牛的企業要求,而是很多企國央的普遍要求了。
只能說高階職位今年情形非常惡劣。
我查了一下資料,統計報道充分利用了中國文字博大精深,常讓人不太明瞭,雖然大部分ZF統計報道只報道:2024 調查失業率在 5% 啥的,還說比 2023 年有所降低,但仔細看人社部資料,就讓人心中悽悽。
據人社部 2024 年三季度新聞釋出會資料,1-9 月,向 753 萬人發放了失業金,要知道,23 年全年是 730 萬(2023 年,全國共有 730 萬名失業人員領取了不同期限的失業保險金共計 729 億元,已經比 2022 年增長 136 億元。)可見,年年在增長。
那就是:

再看一個更容易查到的資料,2023 年末領取失業保險金人數為 352 萬人,我用 AI 查到一個智庫整理的年末領取失業金的人數資料圖,可以直觀看出,2020 年前相對平穩,20 年 21 年也沒有超過 300 萬,可見這幾年失業人數算是節節攀升的。

如果被裁員拿到的失業金是多少呢?人社部也有資料:失業保險金月人均水平 1814 元,還提到一個應該是“值得驕傲”的比較吧——較 2012 年提高了一倍多。
那職場新人呢,既然要降本增效了,大家是不是招沒啥經驗新鮮人代替那些高薪的老油條呢?
2024 年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率為 55.5%。這意味著接近一半的大學畢業生沒有找到工作。2023 年也好不到哪裡去,剛查了下是:57.6%(智聯招聘),我查了下 2019 年前這個數字通常是在 90% 以上。
這麼差的就業背後,肯定是廣大掙扎的職場人,可是這背後毫無疑問是苦苦掙扎的企業了。
臨近年底,從招聘端看,我發現很多企業更加緊張。
這兩年很多職場人過得相當不易,財務問題,家庭矛盾在節節提升,不少人和我說過迷茫,狀態不好。很多人面臨的問題有:
1、喪失目標
現在很多行業太卷,而且卷得沒有太多成效,前兩天有候選人說現在行業不景氣,業務量不足,天天公司領導要求加班,天天搞得大家心驚膽戰的,實際只是為了卷而卷,什麼作用也沒有。
沒有明確的目標指引,就不知道自己努力的方向在哪裡,也不清楚自己想要達到什麼樣的高度,於是在工作中變得隨波逐流,敷衍了事。

2、缺乏自律
工作有時候不光是賺錢的問題,也是個人成長的抓手,哪怕天天有班上,起碼你也會準時起床,三餐準時,很多人在無人監督的情況下,是難以控制自己的行為的。有些人失業後沒有了工作的約束,根本無法保持規律的生活,更別說積極的精神狀態了。
3、心存僥倖
有些人過於自負,高估了自己的能力,總認為只是現在公司或偶然的問題,自己是千里馬,只是欠缺一個識才的貴人,不願意調整預期,或者調整預期總比現實慢很多。最終陷入困境。
4、逃避問題
最近聽到好幾起因為失業引起的家庭問題和債務糾紛,很多人自尊強,總以為會很快過關,在外借了不少錢無力償還,以至於不可收拾。尤其是原來是家庭頂樑柱的優秀職場人,一方面對外維持形象,不肯示弱,另一方面,還不和家人溝通。
大勢如此,很多人壓力極大,情緒失控也多起來,但世界很殘酷,很多人除了傷人傷己,讓自己更滑入深淵,並不能絲毫改變現狀。

▲ 圖片來自網站pixabay
我們怎麼應對一件事比這件事本身要重要很多。現在的情況下,我們能做的:
1、接受現實,珍惜工作
看了冷冰冰的數字就知道,把形勢想壞的可能是最樂觀的。無論如何,指責抱怨都沒啥用,要認清我們大部分人是普通人,是時代的一粒沙。
最普通的:如果公司基本面良好,表現為工資都能準時拿到,那多拼一點,考核嚴格是正常的,降本減薪並不奇怪,努力做個性價比高的人。
如果現在有更好的機會,這個並不排除,總有更新的行業,更適合自己的企業,絕不要輕易放過,放低點要求,積極點,先顯示價值,再體現價值。
實在不行拿到失業大禮包,也有很多出路,無論是自媒體,還是找新工作,天無絕人之無路。
和家人朋友保持坦誠溝通,不要想得太壞,坦誠才有更多支援力量。
2、開啟視野,擁抱變化
有時候危機就是轉機。好機會往往並不在容易找到,容易看到的地方。樹挪死人挪活。
現在很多機會一定不像以前那樣,隨便就能找到個更好的企業,跳個槽就能漲個 20% 以上。
今年很多崗位的特點是兩多:
一是降薪多。
降薪其實是相對原先的標準,同樣薪資要求的人選條件苛刻很多,所以大家普遍會感覺薪資降了,其實從另一方面看,只是因為以你現在的水準,市場不肯接受(已經不值)你現在的薪水了。比你薪水高的人當然還有。
二是異地或異行多。
這又是什麼意思呢?區域轉移和產業轉型已經是現狀。
我拉了下系統,今年獵頭有的團隊 70% 以上的崗位是要從別的城市找人的。還有就是企業要進入新領域,原來的人脈基本不靈,在公開市場上根本招不到的。
另外就是出海,幾乎所有的行業都有出海需求。
所以,這時候,再死抱著:絕不降薪,絕不去異地、絕不浪費過去的經驗,跳槽就要升一級的觀點會很難。只有那些願意清零,有開放心態,敢於謹慎冒險的人才能抓住機會。
比如現在出海已經很熱,但真正願意出海從零開始的人還是很少,我看到很多說要找出海機會的人,自己啥出海經歷沒有,就待遇放在前面,希望企業或組織把一切風險都擔了……
先行者總是更能佔據優勢,但先行者一定要自擔一些風險。

▲ 圖片來自網站pixabay
3、保持自律,堅持學習
現在因為大環境的變化,職場上努力的成效並不明顯,甚至有些行業面臨行業性衰退,再怎麼卷也無效,很多人也就放鬆自己的要求,事實上,時間是自己的,哪怕只是短暫的懈怠,都可能帶來難以想象的後果。
很多人說現在太卷,覺得沒有意義,想逃避這種職場氛圍,實際上,“卷事”不如“卷人”,因為很多事限於環境,再卷也難有太大改變,但是“卷人”指的是提高對自己的要求,可以無止境,而且只要你不斷提升對自己的要求,就會看到更多可能,比如,有人感嘆國內職場卷,羨慕海外工作,但認為自己英文差沒辦法,其實,如果真的對自己有要求,英文差那就去學啊,沒條件就去找辦法啊。如果不去行動,只是一味抱怨,毫無用處。
至於現在科技進步,很多人也認同,可真正重視科技變化的是少數,在空談中就會錯過很多我們明知道的趨勢,悄悄落後於時代,其實每天少刷些短刷影片,至少抽出 30 分鐘每天讀一頁書。每月學習一項新技能或工具,慢慢就會提升綜合能力。
此外,在形勢越不好時,越應該做好自己的形象管理和時間管理。這往往是對自己有要求的表現。
4、維護口碑,建好網路
轉型時代,人脈有時比經驗和知識都重要。多點同理心,不要輕易和他人交惡。比如前面說的HR朋友 D,就告訴我經常有人向她做原員工的背景調查,離職見人品,很多事她也只能實事求是。
你如果找了幾份工作都沒能拿下,也可以想想是否沒有背書,反而可能被背刺了。
人生在一個以生命為長度的無限遊戲裡,無論是創業做老闆還是打工,都要做個靠譜的人,做個有正能量的人,哪怕真有困難了,積極應對不逃避,才能維持個人口碑,建立個人品牌。
另外,不斷增加與他人接觸和合作的機會,多與積極向上的人交往,拓展網路。
參加一些線上或線下的專業課程、講座、培訓活動;多加入一些跨行業社群和活動,和一些非本行業交流,瞭解市場動向;多做點事,比如積極參與行業內尤其是公司內組織的活動、行業協會活動等;多交流,發展創造更多可能性。
最後的話:
在人生的長河中,職場承載著我們大部分的成長,每份工作看似只是一段旅程。然而,每段旅程中我們的經歷卻可能塑造我們的性格,甚至決定我們的命運。
職場大環境如風雲變幻,新技術、新觀念不斷湧現,市場競爭難以避免,有起伏才是常態。
困難和挫折是成長的必經之路。職場危機總是逼自己改變的契機。求之於勢,不責其人,順勢而為,樹立積極的心態,主動關注職場環境的變化。
有時候職場危機也是提醒,對於新技術、新趨勢,要保持開放的心態去學習和接納。不斷提升自己的應變能力,當面臨工作變動或行業轉型時,能夠迅速調整自己的知識和技能結構,適應新的要求。盡最大努力提升自己,同理他人,於人於己都不必苛責,更不必陷入抱怨自憐中。
願我們都能學會從變化中尋找機會,將挑戰轉化為提升自己的契機。
– END –
推薦閱讀

反正市場不好,我摸魚也沒什麼吧?

46歲了,第四次離開麥肯錫,去往東南亞

我的 2024 年人生領悟:關關難過,關關過
各位讀者朋友,一起在文末留言你的想法/故事吧!也歡迎點分享,給需要的朋友們呀。投稿或者商業合作的朋友,請郵件聯絡([email protected])。
記得點一下在看和星標哦,期待每個清晨和“不端不裝,有趣有夢”的你相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