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 文| 吳強 偉事達中國持牌人、私董會教練
去年12月初,一位國內很久沒聯絡的朋友突然找到我,詢問有關日本大學畢業生就職的事情。原來,他兒子在東京一所大學留學即將畢業,正擔心找不到工作,希望我給一些指導。不過兩個多月以後,這位朋友就收到好訊息——孩子在畢業論文答辯前收到了一家日本知名企業的入職通知書,月薪二十五萬日元,還有豐厚的住房和交通補貼。
與國內大學生就業難的情況不同,日本今年的大學畢業生非常搶手,不愁找不到工作。據日本厚生勞動省對112所日本大學的6250位畢業生的最新抽樣調查報告顯示,截至今年3月底,日本大學生就業率高達98.1%,創下自1997年開始統計以來的最高水平。

高中生都被企業搶光了
可能有人會好奇,高達98.1%的就業率,是否包括兼職和自由職業?比如畢業後選擇去跑外賣、送快遞、做自媒體從業者或在餐廳做小時工,算不算就業?答案是“不算”。
日本厚生勞動省這份報告的調查口徑是“就職內定”,是指大學生在畢業前與企業簽訂的就職協議,確保畢業生在畢業後能夠順利進入該公司工作,這有點像用人單位與國內大學畢業生、所在學校簽訂的“三方協議”。這種就職形式包括正社員和契約社員,前者相當於與用人單位簽訂了永久聘用協議,後者所簽訂的則是有合同年限的聘用協議。
當然,並非所有的大學畢業生都會選擇參加工作,這份調查報告顯示,日本應屆大學畢業生的“希望就職率”為74%,還有26%的畢業生選擇暫不進入職場,他們中大部分人會繼續深造,包括考研、出國留學、考各種資格證書等,當然也會有一些其他的個人選擇,如迴歸家庭(結婚)、或給自己一個間隔年(Gap Year)等。
絕大部分日本年輕人都可以上大學,據日本文部省2023年9月份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日本18歲人口的大學升學率為83.8%,入學範圍包括公立大學、私立大學、短期大學、高等專科學校、專門學校等。其中56.6%的學生選擇接受大學教育、22.5%的學生去上專門學校,而選擇短期大學、高等專科學校就讀的學生分別為3.7%和1%。
按這個比例計算,日本2023年年滿18歲的高中畢業生有119萬人,其中99.72萬人會選擇去各類大學中繼續深造,而剩下的19.28萬高中畢業生大部分會直接參加工作。
由於日本有些製造業和勞動密集型產業的一線工作崗位勞動者短缺,對很多行業而言,大學畢業生和高中畢業生並沒有多大區別(如爭奪高中生最激烈的建築行業)。
據日本經濟新聞的調查顯示,日本企業預計2025年度招聘的高中畢業生人數比今年實際數增長近20%,這是高中畢業生計劃招聘人數連續第3年出現兩位數增長。以日本巖守縣為例,今年2091名想要畢業後工作的高三學生中,有2083人已經收到了企業的就職內定通知,就職率高達99.6%。在日本本州西部地區的廣島縣,一個高三畢業生對應著4.31個潛在就業崗位,創下了1991年以來的新高。
為了吸引高中生入職,很多企業會用提高待遇或福利的方式“搶人”,如“提高入職薪酬”“超過120天帶薪假期”“完善的培訓體系”“多樣化的工作方式”等。有資料表明,2023年日本大學畢業生的初始月薪為23.97萬日元(摺合人民幣1.1萬元),而高中畢業生為19.15萬日元(摺合人民幣8800元),差距並不是很大。
由於日本企業注重OJT(on the Job Training-企業內部培訓),在一部分人看來,高中畢業參加工作雖然起薪低一些,但能多出幾年時間積累實際工作經驗,這是藍領工作從業者的重要優勢。
與學歷相比,很多日本企業更看重“學力”,入職以後的職場表現和學習能力才是決定一個人職業發展的重要因素。我認識好幾位日本本田公司的退休高管,他們都是從藍領工人一步一步做到高層管理者的位置,說起自己沒有大學文憑時反而有一種自豪感。

超七成企業
用漲薪吸引應屆生
日本不僅大學和高中畢業生的就業率高,社會平均就業率也很高。日本總務省在今年一月底公佈了2023年度的平均完全失業率,僅為2.6%。相比之下,2023年美國的失業率在3.5%左右,歐盟的失業率約為6%,根據國際勞工組織(ILO)的資料,全球失業率在2023年大約為5%左右,日本的失業率顯著低於全球平均水平。
日本就業市場基本實現了“勞者有其崗”,令人發愁的不是“人找不到工作”,而是“工作找不到人”。日本厚生勞動省公佈的2023年有效求人倍率達到1.31倍(即1個找工作的人可以有1.31個崗位可供選擇),比上年上升0.03個百分點,是連續2年上升。
很多企業甚至人手短缺而不得不宣佈停業。據日本共同社報道,今年上半年日本因勞動力短缺而破產的企業增加了2.2倍,達到145家,是自2013年開始調查以來上半年的最高數字。
在人口高度老齡化的日本,大學畢業生作為職場新鮮血液是特別寶貴的生產力,企業為了贏得“搶人大戰”都使出渾身解數。
《朝日新聞》曾對100家企業展開調查,結果發現至少有70%的公司選擇用漲薪來吸引應屆生。比如三井住友銀行給新人月薪多加了5萬日元,日本情報株式會社則將入職獎金定為員工年薪的20%,封頂金額為150萬日元,而知名製造業公司愛信精機在網站上打出了“上班就送100萬日元入職獎金”。一些公司應屆畢業生的薪水甚至超過了前兩年進公司的“先輩”,引來不少抱怨。

“考公”人數連年下滑
在充分就業的環境下,年輕人的就業選擇也有了微妙的變化。
根據日本就業市場研究機構Recruit《2024全國就業實態調查》顯示,日本大學生求職時,薪酬已經不再是唯一的考慮因素,他們比以往更關注工作與生活的平衡、職業發展機會和工作環境等因素。雖然資訊科技和通訊業、金融和保險業等高薪行業吸引了很多求職者,但製造、醫療、福祉等薪酬相對較低的行業,由於其穩定性和社會貢獻度,也受到一定數量的畢業生青睞。
還有一個有趣的現象,在就業率重新整理記錄的同時,日本報考公務員的人數卻在逐年減少。今年日本報考公務員的人數僅佔到應屆畢業生人數的2.5%。據日本人事院公佈資料,2024年日本國家公務員報考人數為2.4萬人,比去年減少了7.9%,相比十年前更是下降了30%(2014年日本公務員報考人數為3.51萬)。

這可能和公務員在日本的社會地位有關。日本的家長對孩子的職業期待中,排名第一的是醫生,報考公務員通常是無奈之舉。我認識的一位日本老人有一兒一女,兒子是一名公務員,女兒是一位醫生,老人每次和別人談起他兩個小孩時,說到做醫生的女兒就喜形於色,談起當公務員的兒子卻總感到有些遺憾。

經濟復甦是假象,
供需缺口變大是現實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的“高就業率、低失業率”會給人一種經濟復甦的假象,尤其是看到近幾年來日本樓市、股市的連續上漲(最近日經指數達到40913.65點,再次刷新歷史最高價)。
但事實上,日本經濟並不存在所謂的“大漲”,最多能稱之為“溫和復甦”。在日本內閣府6月份的《每月經濟報告》及部長級會議上,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宣告:“雖然有一些停滯的跡象,但經濟正在溫和復甦。就業和收入環境正在改善,各種政策的效果也在增強。”而彭博社一份關於日本經濟的報告認為,日本經濟沒有顯示出明顯復甦的跡象,但其萎縮幅度小於預期。
高就業率背後更深層次的原因是日本的低人口出生率。
今年日本大學生就業率上升的另一面,是就業人數的下降。儘管日本今年大學生就業率比去年上升了0.6個百分點,但今年22歲(大學畢業平均年齡)人口數量比去年下降了16800人(降幅為1.4個百分點),而希望就業的大學生人數比例也從去年的74.5%下降為74.1%。
根據日本2001年和2002年的出生人口推算,去年和今年22歲大學畢業年齡的人口數分別為117萬和115萬。用他們18歲入學時的當年大學就讀率(分別為82.5%、83%),再乘以畢業年度的希望就業率和實際就業率,2023年和2024年的大學畢業生實際就業人數分別為70.15萬人和69.62萬人——— 實際就業的人數下降了0.76個百分點,就業率增加了0.6個百分點也就不足為奇了。

所以,就業率的新高並不能說明日本經濟有多好,勞動力市場供求關係的不平衡,才是造成就業率增加的主因。事實上,日本的大學應屆生就業率,已經連續9年在95%以上。正如最近多家日媒所言:日本正在經歷可能會持續數年的就業“超級賣方市場”。
本科應屆生就業率98.1%,這是一個很漂亮的數字。不過,正如千葉商科大學副教授常見陽平指出的,從多樣化的勞動方式到令人滿意的薪資待遇,日本的職場還有很多改善空間。只有拿出更多誠意,才能真正穩定地留住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