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老C
不要過於糾結於各種數字,要從我們每個人身邊的變化來感受和了解這個國家。要把目光放長遠一點。
1、
之前寫了一篇文章《一個國家長期經濟增長的根本是什麼?》。
經濟增長的根本是什麼?是企業在全球各種產業中的競爭力。是可交易的產品(服務)能不能有更高的增加值?
如果從數十年的長期角度看問題,某一年的GDP增長數字高一兩個百分點,低一兩個百分點並不是那麼重要,重要的是,中國的企業,是不是競爭力在提高,中國的產品有沒有更好的品質,能不能賣出更高的價格。
不要糾結於各種數字,我們要從我們每個人身邊的變化來感受和了解這個國家。要把目光放長一點。
2、
回顧過去,如果從二十年前看現在的中國,會是一種什麼樣的感受?
變形金剛電影的第一部,就是寫男人和他的第一輛車之間的故事。
接近20年前,我買了人生第一輛車。是一汽夏利引進的豐田Yaris,大概12萬。這款車是豐田2000年出的新款,國內上市時間並沒有遲太久,內飾很潮很現代化。但豐田不給最新的發動機,一個新款車,用了舊款的發動機,豐田也不允許掛豐田的牌子,只能掛一汽的。
當時,雖然我還不至於扣牌子換標。但和別人聊到也臉紅脖子粗的時候,也說俺的車是豐田新款,不是夏利。大概是差不多同時,我在北京買了第一套房子,首付是6萬多。買車的錢,可以在北京四環內首付,買一套150平米的大三居。所以,當時買車不買房真的挺二的。
那時的比亞迪,在做手機電池吧,那時的吉利車,真的就是四個輪子兩個沙發,開起來叮噹響。
5年前,我給父母換車。我媽是個老黨員老頑固,堅決要求買國產品牌。我挑了一圈,一個都看不上,最後忽悠她,說Volvo被吉利收購了,也算國產品牌。
現在,從買車的角度,我覺得買國產車已經不丟面子,車的設計和質量也達到我期待的標準。再換車,國產牌子裡面的選擇已經非常多了。
第一款手機買的時間更早,摩托羅拉的,不是高階款,但也差不多是我小一個月工資。後來手機就買的多了,諾基亞最多,索愛,三星。當時的國產手機,我嗤之以鼻,覺得是智商稅。某品牌還鑲嵌個人造鑽石賣高價,覺得買國產手機的人都是土老帽。
後面做投資的時候,看過一家手機企業叫天語,當時號稱手機渠道之王,炙手可熱。應該是華平投的。當時我就私下裡想,誰會買這麼垃圾的手機,不就是靠給渠道返點和爛俗廣告忽悠人嗎?後面,這個品牌也衰落了。
今天4月,我在科創板上市公司中,又看到了天語老闆的名字,是一家晶片公司的大股東。這個了不起的創業者成功走出了低谷,很令人佩服。
今天的手機市場,蘋果三星領先,後面都是中國廠商OV華米。老實說,如果華為沒有被美國黑掉,現在手機估計已經超越三星了。
20年前,我絕對想不到,手機這種高科技產品,中國企業中國品牌在全球能有這麼大的市場份額。
3、
我喜歡跑步,曾經是日本品牌Asics忠實使用者,至少買了十幾雙鞋吧。對跑步鞋價格不太敏感,膝蓋比價格更重要。
也買過國產鞋,但說老實話,之前一直沒買到超越Asics的國產鞋。
新疆棉事件,還有點緊張,怕以後沒鞋穿了。亞瑟士中國發了一個對中國比較友好的宣告,然後全球總部又往回找補討好美國。
後來,去年底,朋友推薦我了一款國產品牌的新鞋,用了之後大吃一驚。配速漲了有差不多10秒,膝蓋的感覺也更好。設計,做工,面料都超過預期。終於不用給日本人送錢了。當然,價格也不便宜,比過去買的Asics還貴。國產品牌也能賣出好價格了。
前面說的都是民營企業。
有人說,民營企業現在被打擊了,信心不足了。
我不同意,國家的政策是分行業的。製造業,工業的民營企業國家還是鼎力支援。一些能彌補國內空白的先進製造業,絕對稱得上是政府的寵兒。
政府監管治理的教培,房地產,網際網路平臺,多少自身也有點問題。這些行業中的一小部分企業,確實也做了一些不好的事情。當然,很多政策我也覺得太一刀切太嚴格。但政府也不是沒有任何原因,就非要置民企於死地的。
4、
國企在競爭性行業,不太爭氣。汽車業的那些國企,躺著賺錢太輕鬆,確實沒什麼奮進的精神。汽車業,我認為未來會是民營汽車企業的天下。
但其他一些行業,國企同樣也做出了很多成就。
高鐵行業大家都知道,中車是國企。造船行業也一樣。我做投資那會兒,造船行業最炙手可熱的企業叫熔盛重工,好像是高盛投資的。但後來因為種種原因,衰落了。
但中國造船業的那些國企,卻發展壯大。
現在民用造船業的兩大最高階品類,LNG船和郵輪。以前,LNG船韓國壟斷,郵輪是歐洲船廠的專利,現在中國都能造了。


當然,說到造船,還要再加上軍用造船的巔峰 – 航母,我國現在也能自己造。
5、
這十年,軍事工業也發展極其迅速。為啥老軍迷普遍都對國家充滿信心。那是因為老軍迷見識過什麼叫絕望。
曾幾何時,不要說美軍了,日本的八八艦隊對中國來說都是高不可攀的存在。臺灣海軍買了拉斐特級,又買基德級。我們就是幾艘靠37mm高炮防空的旅大。兩艘112,113視如珍寶。動不動就臉紅脖子粗的說:“海…海響尾蛇也能攔截導彈的。”
當時看到美日的宙斯盾和垂髮,覺得牛上天了…… 真是尖端高科技。C-801咋能突破進去呢?
空軍就更慘了。對面150架F-16,60架幻影2000。當時軍售案一宣佈,一看咋打呀。我們就靠小几十架蘇27,加一堆7爺6爺。當時出個空軍不要的飛豹都能興奮好幾天。
現在過了二十年吧。對面還是150,不,摔了幾架還剩141架F-16和50多幻影2000。俺們呢?殲-10,殲-20都出來了。海軍就更甭提了,對面還是拉斐特基德佩裡這些,我們下餃子一樣下軍艦。航母都快搞三胎了。美國人居然開始討論中國海軍是否能和美國抗衡了。
今天台灣要再買幾十架新款F-16,好像已經沒幾個人在意了,愛買就買唄。
如果穿越回二十多年前,和軍迷說今天的海空軍的規模和技術水平,一定會被當成妄想症患者。
老實說,因為民用造船業發達,大大增強了我們的軍用造船。但航空業,路還很遙遠。沒有強大的民用航空製造業,也就沒有強大的軍用航空。
二十年對一個國家,只是短短一瞬間。再過二十年,又會是啥局面?
6、
最近十年,中國全面的產業升級,品牌升級是看得見的。
這些例子實在太多了,液晶面板、光伏、水電/水輪機、發電裝置。在我們建設三峽的時候,第一批14臺70萬千瓦水電機組,全部進口,一堆西方企業吃得盆滿缽滿。我記得GE、阿爾斯通、ABB都拿到了不少份額。
現在中國水電站的發電機組都是國產的了,而且是能國產全球最大的百萬千瓦機組。
東亞三大卷王日韓中,韓追日,中追韓。中國和先進國家之間,看得見的距離在縮小。當然,這個過程起起伏伏。
國產手機也有起伏,波導tcl金立天語,曾經國產手機是低質量智商稅全靠忽悠的代名詞。這幾家也都銷售匿跡了。國產車也有起伏,奇瑞吉利曾經都是質量低劣的代名詞。還有很多國產汽車品牌已經不存在了。
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換舊人。就企業來說,成為被淘汰的舊人是很痛苦的。但對於國家來說,是“但見新人笑,那聞舊人哭。”
市場是殘酷的。企業優勝劣汰,生生死死,太正常了。美國當年上百家飛機公司,上百家汽車公司,現在還剩幾家。只要還有人活著,市場上還有本國企業,就沒啥問題。
如果我們不是在考慮自身利益攸關的事情,而是思考整個國家的未來和自我未來的長期選擇。還是要目光放長遠。脫離具體的公司,脫離具體的經濟起伏。
對個體來說,心懷希望,降低期望,放棄幻想,腳踏實地。
這二十年的變化是看得見的。這二十年,出現了多少困難,走了多少彎路,也是看得見的。
只要政治穩定,我對未來還是有信心。當然,現在肯定有很多完全沒信心的人,那我也只能說,走走看吧。
至於GDP增長數字,其實脫離情緒仔細看,也沒大家想的這麼糟糕,這個話題就下一篇再聊吧。

關鍵詞
企業
美國
中國
國家
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