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是如何跨過“中等收入陷阱的”?

二戰後至今,韓國是全世界所有國家中極少數成功跨過中等收入陷阱而進入高收入水平的國家。
在七八十年代韓國人均GDP只有1000多美元,還屬於低收入國家,但在內外部的有利條件下韓國經濟開始起飛。
九十年代韓國人均GDP超過10000美元,初步摸到了高收入國家的門檻,但是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使得韓國經濟一度出現大幅倒退,似乎韓國也要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但是韓國很快就擺脫了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韓國經濟從1999年開始恢復增長。
韓國的人均GDP2006年超過20000美元,在2017年超過30000美元,韓國成功進入高收入國家群體。
2023年韓國的人均GDP達到3.5萬美元,超過了歐洲老牌發達國家義大利、西班牙等國。
韓國是如何跨過中等收入陷阱成為高收入國家的?
一、韓國人均GDP的增長過程
11980年韓國和發達國家人均GDP對比
1980年,雖然韓國經濟已經高速增長了十幾年時間,但由於起點太低韓國人均GDP仍然只有1715億美元。
此時韓國的人均GDP與發達國家相比微不足道:只相當於美國的13.7%,日本的17.8%,德國的15.4%
義大利是七國集團中經濟實力最弱的國家,但此時義大利的人均GDP是韓國的5倍。
西班牙被稱為發達國家守門員,即西班牙的經濟發展指標是發達國家中最低的,但此時西班牙的人均GDP也是韓國的3.6倍。
這些對比都說明了一點:1980年時,韓國經濟與發達國家還有巨大的差距!
22000年韓國和發達國家人均GDP對比
經過20年的高速增長,雖然在此期間經歷了亞洲金融風暴的衝擊,到2000年韓國的人均GDP仍然增長到12263美元。
此時韓國的人均GDP與發達國家相比不再微不足道:相當於美國的33.8%,日本的31.3%,德國的51.3%
經過二十年的追趕,韓國人均GDP已經達到義大利的60.8%,基本接近發達國家守門員西班牙的水平。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對韓國的衝擊極大,但是並未影響到韓國經濟的整體增長趨勢,韓國在2000年時基本摸到了發達國家的門檻。
32023年韓國和發達國家人均GDP對比
2023年韓國的人均GDP進一步增長至34767美元:此時韓國的人均GDP已經超過義大利和西班牙,與日本基本持平。
2023年韓國的人均GDP相當於美國的44.3%,德國的70.3%,即使在發達國家群體中的排名都已經相對靠前。
以人均GDP指標來衡量,韓國已經妥妥的屬於發達國家了。
4:韓國人均GDP增長過程
為什麼韓國能夠成功從貧窮落後的國家變為發達國家,秘訣就在於韓國的經濟一直在發展。
不要小看“一直在發展”這個條件,全世界將近200個國家能夠做到連續幾十年持續發展的屈指可數。
要做到一直髮展,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5:韓國和發達國家人均GDP對比
在全世界大部分國家裡,韓國人均GDP的持續增長是例外!
在七國集團中,日本的人均GDP1995年以後基本停滯,2023年日本的人均GDP甚至低於1995年的水平;
歐洲發達國家中的英國、法國、義大利、西班牙,這些國家的人均GDP2008年金融危機後基本上沒有增長,很多國家甚至還沒有恢復到2008年前的水平。
韓國的人均GDP從六七十年代至今一直保持了增長,即使是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和2008年的美國次貸危機都沒有改變韓國經濟的增長趨勢。
韓國的這種發展趨勢是例外!
6:韓國和發展中國家人均GDP對比
韓國經濟的持續增長不僅在發達國家中是例外,在發展中國家同樣是例外。
巴西、墨西哥、馬來西亞等國家的人均GDP2008年金融危機後基本上沒有增長,部分國家的人均GDP甚至都未能恢復至2008年前的水平。
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遠遠低於發達國家,為什麼這些發展中國家的人均GDP也長時間未能增長?
持續的發展是成為高收入國家的關鍵,但為什麼只有韓國等極少數國家成功而其它國家要麼處於中等收入陷阱,要麼一直都深陷在低收入的泥潭中無法自拔。
持續的發展是提高收入水平成為發達國家的關鍵,那麼要如何才能保持持續的發展呢?
二、韓國經濟持續增長的秘訣是什麼?
韓國經濟持續增長的秘訣是發展製造業,發展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
72023年主要國家制造業增加值對比
2023年韓國製造業增加值是4164億美元,在全球排名第五,僅次於中國、美國、日本和德國。
韓國製造業的規模已經超過了英國、法國、義大利等歐洲老牌發達國家,同樣超過巴西、墨西哥等人口規模上億的國家。
韓國的國土面積和人口規模都不如英法兩國,這意味著韓國在人均水平上更是遠勝於這兩個歐洲老牌發達國家。
8:韓國和發達國家製造業增加值對比
2000年到2023年,韓國製造業的增長速度超過七國集團的所有國家:韓國2023年的製造業增加值相比2000年增加了173.2%,增長幅度超過七國集團的所有國家。
2000年到2023年,德國製造業增加值以111.1%的增長幅度在七國集團中位居第一,而美國則以80.7%的增長幅度位居七國集團第二。
同期英法兩國的增長幅度在30%~50%之間,而日本更是減少了23.0%,是七國集團中唯一製造業規模出現下降的國家。
考慮到製造業的規模,美國製造業增加值增長的絕對數值超過除中國以外的所有國家。
2000年到2023年,美國製造業增加值增加了1.25萬億美元,同期德國增加了4447億美元,而韓國增加了2640億美元。
英國、法國和加拿大三國在此期間的製造業增加值都增長了不到1000億美元,義大利的增長幅度也只有1500億美元左右。
即使以製造業增加值的絕對數值來看,韓國與七國集團相比也僅次於美國和德國,超過其它5個國家。
9:韓國和發展中國家製造業增加值對比
與發展中國家相比,韓國不論在增長的絕對數值還是在增長速度上都遠超其它發展中國家。
1997年,韓國和巴西、墨西哥的製造業規模基本還處在同一水平,都只有1000多億美元的規模。
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韓國製造業的規模已經大幅超過巴西和墨西哥,考慮到巴西和墨西哥的人口規模就更加體現出韓國製造業發展的難度。
墨西哥的人口規模超過1億,巴西的人口規模更是超過2億,而韓國只有5000多萬的人口,韓國製造業規模能夠在總量上超過巴西和墨西哥並不容易。
10:韓國和發達國家鋼產量對比
製造業是一個籠統的概念,韓國在製造業規模上的優勢是必然會體現在實際的產業中:韓國的鋼鐵工業、造船工業、汽車工業、電子產業等在國際上都有顯著的優勢。
2020年韓國的粗鋼產量達到6700萬噸,在發達國家中僅次於日本和美國排在第三位,即使加上中國和印度在全世界也能排在第五位。
韓國的粗鋼產量已經大幅領先歐洲的德國、法國和英國:德國2020年的粗鋼產量只有3570萬噸,法國只有1000多萬噸,英國更是連1000萬噸都不到。
雖然現代鋼鐵生產技術都是英國首先發明的,但英國很快連一座高爐都不會剩下了。
11:韓國和其它發展中國家鋼產量對比
在和其它發展中國家的對比中,韓國鋼鐵工業的領先優勢則更加突出!
巴西鋼鐵工業的發展遠遠早於韓國,而且巴西擁有全世界數一數二的鐵礦石資源,但是1990年韓國的粗鋼產量就超過了巴西。
此後韓國進一步拉大了與巴西的差距,到2020年韓國的粗鋼產量更是巴西的兩倍左右,要直到巴西的人口規模是韓國的4倍,國土面積更大!
至於像墨西哥、馬來西亞等發展中國家,這些國家的粗鋼產量從1990年到2020年這三十年基本沒有太大的增長。
即使是鋼鐵工業這樣的傳統產業,即使擁有資源優勢,也不是所有國家都能夠把鋼鐵工業發展起來的,巴西就是典型的代表。
要建立一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需要一個國家有目標、有計劃、有組織,而全世界大部分發展中國家都不是現代國家,都不具備這個能力。
12:韓國儲存晶片企業市場份額
韓國不僅成功發展鋼鐵工業、造船工業等傳統產業,在高技術的半導體產業上同樣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根據美國半導體行業統計的資料,2022年韓國企業在半導體產業的市場份額達到19%,僅次於美國位居第二。
歐盟國家和日本在全球半導體市場的份額都只有9%,中國在全球半導體市場的份額也只有15%(其中臺灣省8%)。
韓國半導體產業最有競爭力的產品是儲存晶片,三星和海力士是全球儲存市場份額最大的兩家企業。
2024年三星和海力士儲存晶片的市場份額分別是39.5%27.6%,兩家企業在儲存晶片合計的市場份額超過60%
韓國不僅發展了鋼鐵、造船這樣的傳統產業,在資金要求、技術要求、人才要求都最高的半導體產業同樣獲得了巨大的發展成就。
正是有了鋼鐵、晶片這些基礎產業的突破,韓國的造船、汽車、機械工業,韓國的家電、智慧手機等產業才能在全球市場擁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韓國不僅在傳統產業上持續追趕上了日本和英法德意,而且在晶片、液晶面板等新產業的競爭中成功戰勝了這些國家。
韓國的鋼鐵工業、造船工業、汽車工業等傳統產業在2000年後基本上趕上了日本和英法德意。
在液晶面板、智慧手機、晶片、鋰電池等產業上,韓國都有企業如三星、LG、海力士發展成為全球主要企業佔據了相當的市場份額,而日本和歐洲國家則基本上退出了這些產業的競爭。
這是韓國人均GDP能夠持續增長而日本和英法德意等國陷於停滯的根源。
13:韓國和發達國家商品出口金額對比
製造業的發展支撐了韓國商品出口金額的持續增長:
韓國的商品出口金額在八十年代末期就已經超過了發達國家守門員西班牙,到2010年更是超過了義大利。
義大利是歐盟成員國,歐盟國家內部之間的貿易十分頻繁,因此歐盟國家的商品出口金額往往十分龐大。
但即使如此,韓國在商品出口金額上也能夠超過義大利,這更加突出了韓國在商品出口上的競爭力。
2020年後,韓國的商品出口金額甚至接近了日本的商品出口金額,而韓國的人口規模不到日本的一半,GDP總量也遠遠不如日本。
14:韓國和發展中國家商品出口額
在商品出口規模上,韓國更是遠超除了中國以外的所有發展中國家,即使是這些發展中國家的國土面積和人口遠大於韓國。
在八十年代,韓國的商品出口金額和巴西、墨西哥等國家相差不多;到2023年韓國的商品出口金額超過墨西哥,更是巴西的兩倍。
為什麼韓國的商品出口金額能夠超過國土和人口都超過他的巴西和墨西哥,根源還是在製造業的競爭力。
商品出口金額是能夠反映一個國家經濟競爭力的重要指標——一個國家能夠出口什麼產品,能夠出口多少產品!
如果一個國家只能出口農產品,那麼他的商品出口金額必定很少,大部分非洲國家的商品出口額只有百億美元的規模。
如果一個國家只能出口資源產品,那麼沙特就是這些國家的天花板:在石油價格最高的時候,沙特的商品出口金額也才超過4000億美元,大部分時間都只有3000億美元左右。
只有一個國家的製造業發展起來了,國家的商品出口金額才能增長起來。
韓國的商品出口金額能夠達到接近7000億美元的規模,大幅超過沙特、印尼等資源出口國,也超過英國、法國、義大利等歐洲發達國家,根源就是製造業的競爭優勢。
三、如何跨過中等收入陷阱成為發達國家?
如何跨過中等收入陷阱成為發達國家?
韓國已經給我們做了很好的示範:發展製造業,建立具有國際競爭優勢的產業,唯有如此才能實現經濟的持續增長。
中國經濟的發展走的正是這樣一條道路:
中國的製造業規模已經全球第一,中國不僅在鋼鐵、水泥、汽車、造船等傳統產業上做到了全球第一,而且在通訊裝置、智慧手機、新能源汽車、無人機、人工智慧等新興產業上也做到了全球領先乃至第一。
我們相信中國未來的經濟必定能夠更上一個臺階。
中國的發展與韓國有哪些異同?
中國和韓國的相同之處是都建立起了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如鋼鐵,造船,家電等產業。中國和韓國是全球最大的造船國家,在日本企業退出之後液晶面板產業也只剩中國和韓國兩個國家,在動力電池上主要的企業都來自中國和韓國。
中國和韓國的發展有很多相似之處,這些相似也導致了兩者的競爭。
中國和韓國的發展有哪些不同之處?
1、首先就是規模上的不同,中國是14億人口,韓國人口只有5000多萬。
中國的發展更偉大,讓更多的人擺脫了貧困,過上了更好的生活。
2、其次是中國在產業發展上是全面的。
從鋼鐵水泥到汽車造船再到航空航天,基本上所有產業中國都要發展,這也是中國的體量決定的。
韓國由於國內市場規模,因此只能選擇少數產業,從韓國財富500強榜單上就可以看到韓國的優勢產業就是晶片、汽車、造船、鋼鐵等少數產業。
3、中國模式發展的韌性更強。
依託國內龐大的人口規模和巨大的市場,中國產業的發展更有韌性。
在液晶面板產業的競爭中,中國後來居上,韓國企業基本退出了LCD生產只剩下OLED
未來在汽車產業的發展中也同樣如此,中國汽車品牌發展起來之後首先就是讓韓國汽車失去中國市場。
中國的競爭潛力比韓國要大得多,這是基本國情決定的。
15AI對比
日本則是發展的反面教材,日本產業發展的失敗導致人均GDP不升反降。
日本為何會有失去的三十年,為何日本的人均GDP幾十年都沒有增長甚至出現下降?
除了匯率變化的因素之外,日本產業競爭的失敗是根本原因。
日本的液晶面板產業、家電產業、晶片產業、造船工業都未能競爭過韓國和中國。
在新產業發展上,日本從PC時代開始就跟不上新產業發展的步伐:
日本在個人計算機、網際網路時代基本沒有什麼收穫;在行動通訊時代,日本沒有能夠發展起智慧移動終端產業,這是日本經濟停滯不前的根源。
產業競爭失敗不僅影響到增長,更是會影響到存量:新能源汽車正在迅猛發展,如果日本汽車工業再度落後,那麼日本的人均GDP還會進一步減少!
歐洲老牌國家英國、法國、德國等國家的經濟之所以會停滯不前,原因也是相同的:
這些國家在新產業的發展過程中落後了,或者說是在新產業的競爭中失敗了,導致他們的人均GDP沒能進一步發展。
對中國而言不存在所謂的“中等收入陷阱”,中國不僅完成了鋼鐵水泥電力化工等傳統產業的補課,在新能源汽車、無人機、人工智慧等新產業上甚至都處於領先。
產業是經濟的根基,中國的人均GDP和收入必然會持續增長,我們將會有更美好的未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