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麼關注,那今天,我們就再多聊幾句。
我在2020年,就在長沙坐過百度的蘿蔔快跑出租車。已經4年多了。當時是因為我特別感興趣,所以請百度同學們(感謝)專門安排的。很有意思。但因為保密性要求,所以沒有披露太多細節。
之後的四年,我又至少帶隊2-3次,去百度參訪。每次,都在百度園區裡,體驗了不斷進化的蘿蔔快跑。

2022年,李彥宏出了本新書《智慧交通》。百度的同學專門寄給我。我讀完,還寫了篇文章,叫 《在李彥宏這本書裡,我看到了未來交通的模樣》。(我也把這篇文章,放在了今天二條的位置)
所以,對這件事有點體感。說幾句。
這件事背後,不僅僅是自動駕駛,和網約車司機之間的競爭。這是大家最容易關注到的。昨天文章裡已經討論了,今天就不說了。
但其實,這件事不僅僅是AI和人的競爭,同時也是自動駕駛,與自動駕駛之間的競爭。
什麼意思?
“汽車機器人”的發展,大概會經歷四個階段:網聯化,電動化,智慧化,共享化。
王傳福說,上半場是電動化,下半場是智慧化。也許,這場比賽,不是足球比賽,有上下半場。也許,這場比賽是籃球比賽,有四個小節。智慧化只是第三小節。共享化,才是終局。
車企,大部分會參與第二(電動化)和第三節(智慧化)的比賽。而“交通運營商”,對第四節比賽更感興趣。而在百度之前,最有可能成為“交通運營商”的,其實是滴滴。
滴滴其實已經是交通運營商了。但是滴滴是一個“有人駕駛的”交通運營商。也是中國最大的,甚至唯一的全國性的交通運營商。面對無人駕駛技術來襲的時候,滴滴最有機會擁抱。因為“運營”這件事,它最有經驗。
但是,就像QQ團隊最終沒能做出微信一樣,滴滴最終沒能成第一個“無人駕駛的交通運營商”。原因就不說了。去看看《創新者的窘境》吧。這本書,永不過時。
相反,百度殺出來了。
百度其實一開始,最想做的,在我看來,其實是今天華為想做的事情。就是用AI的能力,開發出“阿波羅”系統,成為所有車企的“靈魂”。但是,你知道的,主流車企們都不願意“出賣”自己的靈魂。你越強大,越不能賣給你。因為把靈魂交到一個強大的人手中,你不確定是不是還要得回來。
所以,華為在這點上,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不斷指天發誓,我絕不造車。你們相信我。我願意只做配角。但是,手無寸鐵的人,是很難相信有槍的人的。所以最近,華為又把“問界”品牌賣掉了。把槍扔掉。夯實自己不造車的承諾。就差跪在地上求你們相信我了。
所以,百度想做別人“靈魂”這件事,同樣不順利。那怎麼辦?乾脆,直接殺到“共享化”算了。蘿蔔快跑,就是百度從“智慧化的供應商”,到“共享化的運營商”的嘗試。我直接到下一個路口,等著大家。
這個嘗試,其實鋪墊了很多年。今天,突然被看見了。而已。然後,百度股價大漲。
然後網上出現一些照片,說這些車是在後臺“遙控”的。這些照片是真的,但是評價你當段子聽聽就好了。
2020年的自動駕駛,需要“前臺安全員”,坐在主駕上,手握方向盤。但不開車。他們的存在是為了“萬一”AI出問題,可以接管。當時“前臺安全員”和車的配比,是1:1。就是一輛車,需要一個安全員。2024年的自動駕駛,需要“後臺安全員”。就是坐在操控中心的“遙控臺”上。萬一哪輛車出問題,可以接管。後臺安全員的比率,據說能做到1:10。就是一個安全員監管10輛車。
安全員,不是駕駛員。是技術階段和監管要求。從前臺到後臺,從1:1到1:10,是巨大進步。以後大機率會到1:100,甚至1:1000。
那麼,百度是不是就終於開掛了呢?
其實還不一定。因為百度真正的對手,根本就不是網約車司機。百度真正的對手,是另一條技術路線:單車智慧。
我在《在李彥宏這本書裡,我看到了未來交通的模樣》這篇文章裡寫,李彥宏的未來觀裡,真正的共享化自動駕駛,一定是車路協同的。
什麼意思?
你的車上有感測器(攝像頭,雷達,等等)。但是,不管什麼感測器,只要裝在車上,就肯定無法“感測”到,前面那輛大卡車再前面的那輛車。所有車載感測器,都有盲區。所以,真正共享化的自動駕駛,必須和路網的智慧聯動起來。
四岔路口紅綠燈的資料,一路上的攝像頭資料,等等。這些資料都能和汽車聯動,才能讓自動駕駛沒有盲區。這時的自動駕駛,才真正的安全,真正的智慧。
比如,我還沒到路口,就已經知道前面堵了。於是,在提前的分岔口,就換了路線。
所以,百度的共享化自動駕駛,採取了“車路協同”的技術路線。不管是在北京,還是武漢,還是長沙,還是上海。百度和地方政府非常深度合作。創造了一個門檻極高的運營模式。因為這樣的自動駕駛,需要官方提供大量的資料。但是,這樣,也是護城河最高的。
很有意思。很有道理。
但是,有個人不同意李彥宏的想法。這個人,就是伊隆·馬斯克。
馬斯克認為,為什麼要“車路協同”?人在開車的時候,問政府要資料了嗎,“人路協同”了嗎?如果人不需要和路協同,就能開好車,那麼自動駕駛也一定可以。如果你覺得不可以,那一定是你的演算法有問題。
所以,馬斯克堅定地在“單車智慧”上下重注。他甚至把車上的雷射雷達拿掉了,自動駕駛主要靠攝像頭。為什麼?人靠眼睛就能開,那車也一定可以。
前段時間,馬斯克來了一趟中國。據說只談了一件事,就是他基於純視覺方案的單車智慧技術FSD(Full Self Driving)的落地。如果這獲得了透過,那麼,你的特斯拉,就可以自己上路了。不需要路網支援,也不需要你的支援。
你的特斯拉自己上路,能做什麼?能接單啊。
想象一下,你早上把車開到公司。然後去上班了。然後,你的特斯拉把自己開到一個“逆向充電樁”,把昨晚在家用3毛錢一度充的電,用4毛一度的價格,賣給附近的企業(他們從電網買,要1.2元)。突然,你的特斯拉接到一單。它自動接了單。然後自己拔下充電插頭,飛奔向客戶那裡。把客戶從A點送到B點後,又繼續回來賣血…哦不,賣電。快下班時,它留了足夠的電,去辦公室把你接回家。晚上22點你睡覺了。它又開始喝半價的電。等著第二天繼續幫你賺錢。
太厲害了。可是,這件事,百度也能幹吧?
是的。但是,車路協同的運營成本,遠高於單車智慧。而且車路協同,只能跑在有路網智慧覆蓋的地方。但是,單車智慧,沒有不能去的地方。
所以,今天很多人可能會覺得,我們正在自動駕駛,和人類駕駛之間做選擇。但可能,這是你想多了。我們真正能做的選擇,是在百度和特斯拉之間做選擇,在車路協同和單車智慧這兩條技術路線之間做選擇。
未來的這道題裡,可能根本就沒有“我自己開車”這個選項。
所以,蘿蔔快跑真正的對手,其實不是網約車司機。蘿蔔快跑真正的對手,是可能終將獲批的特斯拉FSD。
作為消費者,不管誰獲勝了,可能都意味著更便宜的打車費用。作為網約車司機,不管誰獲勝了,可能都意味著自己將從運營者,變為消費者。
那麼,如果這一天變為現實,還會帶來哪些變化?
還會帶來的更大的變化,是整車廠的格局將面臨鉅變。
過去,汽車的購買者,是個人。當個人購買汽車時,會非常在乎顏色,噴漆,形狀,或者發動機的轟鳴聲。
但是,如果未來汽車機器人的第四節“共享化”變為主流,個人買車將越來越少。汽車最主要的購買者,將變為“交通運營商”。
想想現在,誰在買腳踏車?摩拜,哈羅,青桔。滿街的車,都是“腳踏車運營商”的。自己擁有一輛腳踏車,變成了小眾行為。
小米,蔚來,長城,我今年要採購200萬輛汽車。你們分別報個價。什麼?20萬?不行。9.9萬。你不做,我就找別人做了。
所以,共享化的時代,將會是整車廠逐漸成為代工廠的時代。一定還會留存一些賣給C端的整車廠。但會越來越少。
這時,你是不是突然之間就理解了,為什麼華為打死不造車了?你們造吧。你們卷吧。我不參戰。我在後面給你們提供彈藥。整車廠越卷,彈藥的生意越好。
可能會有人認為,蘿蔔快跑代表著一個時代的結束。其實,蘿蔔快跑代表著一個時代的開始。
一個諸神之戰的時代的開始。
觀戰吧。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作者 / 劉潤編輯 / 二蔓 版面 / 黃靜
這是劉潤公眾號的第2309篇原創文章

品牌推廣 | 培訓合作 | 商業諮詢 | 潤米商城 | 轉載開白
請在公眾號後臺回覆 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