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選
上方藍字
關注我們
一輛小米SU7發生嚴重事故致三人死亡,這個悲劇引起極大震動。關鍵是,汽車是在智慧輔助駕駛系統工作的情況下出事的,這對公眾認識智慧駕駛的性質提供了血的案例。小米的SU7是很不錯的車型,受到廣泛追捧,決不應出了這次事故就否定整個SU7這個車型,更不能對中國電車事業的發展產生懷疑。

▲小米官方回應截圖。
我們應當做的是,更加清醒地確認智慧駕駛技術發展到目前的成績,以及不完善和侷限性,千萬不能把“智慧駕駛”這個模糊概念錯當成我們通常以為的“自動駕駛”。各個廠家也不應就“智慧駕駛”的宣傳打擦邊球,誤導公眾以為智慧駕駛就是自動駕駛,使得有人駕車時把自己的安全完全託付給仍然有待進一步完善的智駕技術。
從小米公佈的SU7事故記錄看,它發生在夜晚的高速公路上,最早記錄到的車速是116km/h,後來NOA(智慧輔助駕駛)提示駕駛員要注意安全,但駕駛員也許沒有高度重視,對NOA給予了過高信任,這些都是猜測。直到NOA發出前方有障礙的警告,到駕駛者接管駕駛,再到撞上障礙物,一共只有大約2秒鐘。最終的速度記錄是97km/h,2秒鐘內人類所能做出的反應也就是這樣了。這讓人懷疑,駕駛者可能把輔助駕駛當成了自動駕駛,而她的誤解很可能與各車企長期所做的擦邊球宣傳有關,否則的話,誰會在100多公里的速度上把手完全離開方向盤,拿自己和同車人的生命安全做賭注呢?

▲車禍現場。(圖源:網路)
事實上,汽車駕駛自動化在國際上被區分定義了六個級別,0級是完全不含智慧技術,1、2級為輔助駕駛,3-5級分別為有條件自動駕駛、高度自動駕駛和完全自動駕駛。目前在全世界還沒有完全自動駕駛的成熟車型,之前有一些車企在推介時,將輔助駕駛技術或者有條件自動駕駛技術有意當成人們想象的自動駕駛來宣傳,老胡本人就看過車企推薦的展示宣傳片。在小米SU7事故發生後,老胡相信今後車企對智駕技術的宣傳會更加謹慎,公眾也會有更多辨別力。
這場車禍的責任最終需要透過司法渠道釐清,我們今天可以說的是:第一,車企圍繞智慧輔助駕駛的宣傳要更加客觀,嚴防一些人把它與自動駕駛相混淆。國家有關監管機構應當推動對智慧駕駛技術的客觀宣傳,堅決禁止誇大它的功能,同時也不貶低這種技術的發展前景,為它留出應有的空間。而作為駕駛者,要了解智慧駕駛的真實情況,當有不清楚的時候,寧肯保守些。

▲概念圖(圖源:網路)
另外,圍繞小米SU7的這起車禍,很多人質疑劇烈碰撞發生後,汽車的車門沒有開啟,這種質疑聲很高。老胡認為,小米公司有必要回應這個質疑,提供進一步資訊。小米是在資訊傳播方面很成功的公司,這種時候大家對它的期待尤其高。
總的來說,電車的發展高歌猛進,智駕技術是催化劑之一。世界上所有技術的發展都伴隨有事故的發生,認真對待那些事故,同時不因出了一次事故就否定前進的努力,應當是我們社會整體上的唯一選擇。
最後我想說,三名遇難者非常令人同情。我同時相信,電車和智慧駕駛技術發展的歷史將會記住這個案例,記住她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