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4月10日,零跑汽車釋出公告,即日起,對含有智慧駕駛輔助功能的車型,智駕軟體全面免費,包括免費開放高速智慧領航輔助(NAP)功能,首任車主無需額外付費即可享受高階智駕體驗。
此外,針對此前已付費開通NAP功能的使用者,公司將在2025年5月31日前退還相關費用。同時,對免費範圍做出了限定,明確了“首任車主無需額外付費即可享受高階智駕體驗”。
高工解讀:
作為新勢力“黑馬”的典型代表,零跑汽車在智慧化尤其是智慧駕駛領域,一直以來並不出彩。相比於理想、小鵬、鴻蒙智行,這家新勢力在2025年之前主打的仍是“低價”策略。
根據高工智慧汽車研究院的監測資料,2024年,零跑在國內市場的新車交付均價為15.73萬元,這個數字和比亞迪相比,更是低了接近1.5萬元。
零跑汽車創始人朱江明曾透露,公司有65%以上的整車零部件自造,大幅降低了零部件成本;透過平臺化,同一系列車型的零部件共享率達到85%。

該公司高層更是直言,“零跑在核心零部件、核心系統協同以及整車新能源架構上,協同性更高,同價位的比亞迪,也沒有我們的競爭力強。”
這也體現在智駕平臺的選擇上。
2025年成為首家搭載高通8650晶片的汽車製造商,同時藉助雷射雷達的大幅降本視窗期(禾賽ATX的價格僅為上一代主流AT128的一半),零跑汽車更是將雷射雷達和高階智駕進一步普及至10萬元價位。
按照朱江明的說法,相比於其他車企主流採用的英偉達晶片,高通方案在成本上有一定的優勢。此外,透過整合的LEAP3.5(高度整合的整車電子架構)能節省更多成本,達到更高的品(性)價比。

要知道,在LEAP3.0平臺釋出會上,英偉達Orin仍是這家車企的首選項。而如今,在艙駕平臺使用雙高通方案,無疑也可以拿到更好的採購價格。當年,長城(毫末)想吃高通SA8540的第一杯羹,背後也有類似的考量。
此外,在軟體付費策略上,一直以來,特斯拉是最堅定的擁護者。此前,有機構指出,特斯拉在中國的FSD軟體使用者正快速增長,預計到2030年,其利潤有望突破20億美元。
然而,軟體單獨收費模式,並沒有在特斯拉取得預期的效果。相反,這家美國車企的中國同行在過去幾年不斷湧向免費陣營。比如,小鵬汽車CEO何小鵬多次強調,“基礎硬體標配、軟體免費、高頻OTA成長”這一策略的重要性。
四年前,何小鵬堅定認為,“XPILOT軟體的變現將成為我們除整車硬體銷售外的持續性收入和利潤來源。”但,市場競爭的白熱化(標配車型的不斷出現),宣告“軟體付費”模式在中國市場並不合時宜。
有意思的是,2024年,數家車企(包括蔚來、智己、極氪等)為了爭奪銷量,更是將原本需要付費的NOA功能轉為車型促銷的利器。一些車企(搭載華為智駕的車型),則是不斷下調軟體收費價格。
高工智慧汽車研究院的監測資料顯示,2024年,中國市場(不含進出口)實際交付配置NOA功能的197.47萬新車中,軟體限期免費促銷(各家車企的期限不同)佔比達到25.44%。
而從過去價格不菲的付費訂閱(部分車型更是採用軟硬打包策略,高低配配置),到如今各家車企比拼NOA搭載車型的價格下沉速度和力度,無疑將帶動智駕相關核心零部件上車規模。
比如,德賽西威在投資者互動平臺指出,2025年智駕滲透率大幅度提升,將直接帶動公司智慧駕駛業務銷量提升。尤其是高算力平臺智慧駕駛域控產品的銷量快速提升。
資料顯示,在智駕行業高速增長的2024年,德賽西威的智慧駕駛業務(核心包括域控、感測器等)實現全年營業收入73.14億元,同比增長63.06%(相比而言,傳統座艙和網聯服務業務收入同比增速都低於30%),新專案訂單年化銷售額接近100億元。
然而,不少企業也表達了擔憂情緒。
一些上市公司坦言,智慧汽車行業的巨大市場空間,許多廠商紛紛進入該領域,市場競爭日漸激烈。未來隨著各企業的投資佈局完成,競爭程度將進一步提升,產品價格下降壓力較大,將面臨更大的市場競爭風險,盈利壓力也持續加大。
同時,作為衡量產品盈利能力的關鍵指標之一,目前,行業內的智駕產品(以硬體為主)毛利率表現仍較為懸殊,從幾個點到接近20%。競爭激烈(車企的降價壓力、競爭對手的惡意殺價)、研發投入持續增長、車型交付不及預期,都是主因。
此外,隨著業內標杆企業在智駕上車成本上的大幅降低,也導致橫向對標效應顯著。未來,在上車規模和利潤率之間,仍將繼續處於博弈狀態。尤其是傳統代工巨頭的殺入,車企自研+委外代工的方式,也在進一步壓縮傳統汽車Tier1的利潤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