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研究背景
全球口腔健康問題的負擔在過去30年中幾乎沒有變化,儘管世界衛生組織(WHO)制定了全球口腔健康行動計劃(GOHAP),目標是到2030年將口腔疾病的患病率減少10%。然而,現有的努力未能顯著改善口腔健康狀況。全球疾病負擔研究(GBD)2021的系統分析提供了1990年至2021年間全球、區域和國家層面的口腔疾病患病率和傷殘調整生命年(DALYs)的估計,涵蓋了未經治療的齲齒、嚴重牙周炎、缺牙症、其他口腔疾病、唇和口腔癌以及口腔裂等。研究發現,全球主要口腔疾病的年齡標準化患病率在2021年為每10萬人中有45,900例,影響了約36.9億人。
儘管全球口腔疾病的患病率和負擔在1990年至2021年間的變化較小,但某些趨勢值得注意。未治療的恆牙齲齒和缺牙症的患病率有所下降,但由於人口增長和預期壽命的延長,病例數和DALYs仍在增加。嚴重牙周炎和唇及口腔癌的病例數和患病率在增加,而DALY率保持不變。各地區之間的差異也很明顯,非洲和東地中海地區在控制口腔疾病方面落後,而歐洲地區在減少患病率和負擔方面表現較好。這些結果表明,全球在控制口腔疾病方面面臨雙重挑戰:既要控制新病例的發生,又要滿足巨大的未滿足的口腔保健需求。
02

研究發現
這篇論文透過對1990年至2021年全球、地區和國家層面的口腔疾病負擔進行系統分析,揭示了口腔健康領域的若干重要發現。首先,研究發現全球主要口腔疾病(未治療的齲齒、嚴重牙周炎、無牙症和其他口腔疾病)的年齡標準化患病率在2021年為45,900每10萬人,全球約有36.9億人受到影響。其中,未治療的恆牙齲齒和嚴重牙周炎是最常見的口腔疾病,分別具有27,500和12,500每10萬人的全球年齡標準化患病率。儘管在過去30年中,口腔疾病的患病率和負擔變化不大,但未治療的恆牙齲齒和無牙症的年齡標準化患病率和DALY(傷殘調整生命年)率有所下降,而唇和口腔癌的患病率增加但DALY率保持不變。
在地區層面,非洲和東地中海地區的口腔疾病患病率和DALY增加最為顯著,而歐洲地區的增加最小,甚至在某些情況下有所下降。研究還指出,儘管全球口腔疾病的負擔在過去30年中幾乎沒有變化,但不同地區之間的差異顯著,尤其是非洲和東地中海地區的負擔增加最為明顯。這表明,儘管全球和地區層面的口腔健康政策和行動計劃已經實施,但在控制口腔疾病新發病例和滿足口腔健康護理需求方面仍面臨巨大挑戰。研究強調,需要採取更有效的措施來應對口腔健康領域的這些挑戰,以實現到2030年將口腔疾病患病率減少10%的全球目標。
03

臨床意義
未滿足的醫療需求:研究顯示,全球範圍內,口腔健康的負擔在過去30年中幾乎沒有實質性改善,這反映出當前控制口腔疾病的努力尚不足以應對日益增長的口腔健康需求。 公共衛生策略的必要性:不同地區間的巨大差異表明,需要量身定製的公共衛生策略,以有效應對各地區的具體情況和需求。 資料的重要性:由於口腔健康資料的稀缺性,尤其是在非洲和東南亞地區,強調了建立健全的口腔健康資訊系統和推進口腔流行病學調查的重要性,這將有助於更準確地制定公共衛生政策和資源分配。 未來的行動方向:研究建議加強對口腔健康的監測和評估,結合新的資料來源,並根據GBD資料制定更具針對性的干預措施,以實現WHO設定的2030年目標。 總之,這項研究為全球口腔健康狀況提供了全面的評估,指出需要採取更為有效的措施以降低口腔疾病的負擔,併為未來的公共衛生政策制定提供了資料支援。
04

實驗策略
1. 資料來源:研究使用全球疾病、傷害和風險因素研究(GBD)2021的資料,輸入資料來源於流行病學調查、基於人口的登記處和生命統計資料。這些資料透過DisMod-MR 2.1,一個貝葉斯元迴歸建模工具進行建模,以確保口腔疾病的患病率、發病率、緩解率和死亡率估計的一致性。
2. DALYs計算:透過未成年死亡損失的生命年(YLLs)和傷殘生存年數(YLDs)的聚合來估算DALYs。YLDs透過將患病率估計、口腔疾病後遺症的嚴重程度(傷殘權重)和後遺症的持續時間相乘來計算。
3. 建模工具:採用貝葉斯疾病元迴歸演算法(DisMod-MR 2.1),生成按性別、地點、年份和年齡組劃分的患病率、發病率、緩解率和死亡率的內部一致估計。
4. 不確定性區間:每個指標的95%不確定性區間(UIs)是通過後驗分佈的1000次抽樣中的第25和第975個有序值生成的。
5. 資料分析:分析包括計算每10萬人口的患病率和DALY率,並透過1990年至2021年期間的百分比變化來評估趨勢。趨勢被認為是不變的,如果百分比變化的95%不確定性區間跨越零。
05

資料解讀
圖1:1990-2021年口腔疾病在GBD地區的資料可用性
Figure 1 展示了1990年至2021年間,不同GBD(全球疾病負擔)地區的口腔疾病資料可用性,按地點年份進行統計。 A. 圖A展示了不同GBD地區在1990年至2021年間,口腔疾病資料的可用性。透過統計各地區的地點年份資料,作者發現某些地區的資料可用性較高,而另一些地區的資料則相對較少。這種資料可用性的差異可能影響到全球口腔健康研究的全面性和準確性。 結論:1990年至2021年間,不同GBD地區的口腔疾病資料可用性存在顯著差異,這可能對全球口腔健康研究的全面性和準確性產生影響。

圖2:1990年至2021年間口腔疾病患病病例數和年齡標準化患病率的全球趨勢
Figure 2 展示了1990年至2021年間,口腔疾病在全球範圍內的患病病例數和年齡標準化患病率的變化趨勢。 A. 為了分析口腔疾病的全球患病趨勢,作者統計了1990年至2021年間的患病病例數。結果顯示,口腔疾病的患病病例數在此期間呈現上升趨勢。 B. 為了更準確地反映人口結構變化對口腔疾病患病率的影響,作者計算了1990年至2021年間口腔疾病的年齡標準化患病率。結果表明,儘管總患病病例數增加,但年齡標準化患病率的變化相對較小。 結論:從1990年至2021年,口腔疾病的患病病例數在全球範圍內持續增加,但年齡標準化患病率的變化較為平穩,表明人口增長和老齡化可能是患病病例數增加的主要驅動因素。

圖3:1990年至2021年期間口腔疾病的傷殘調整生命年(DALYs)總數和年齡標準化DALY率的全球趨勢
Figure 3 展示了1990年至2021年期間,全球範圍內口腔疾病的傷殘調整生命年(DALYs)總數和年齡標準化DALY率的變化趨勢,以評估口腔健康負擔的動態變化。 A. 為了分析口腔疾病的全球健康負擔變化,作者統計了1990年至2021年期間口腔疾病的DALYs總數。結果顯示,口腔疾病的DALYs總數在此期間呈現上升趨勢,反映出口腔健康負擔的增加。 B. 為了評估不同年齡段的口腔健康負擔,作者計算了1990年至2021年期間口腔疾病的年齡標準化DALY率。結果表明,儘管DALYs總數增加,但年齡標準化DALY率在此期間保持相對穩定,表明人口年齡結構變化對口腔健康負擔的影響。 結論:1990年至2021年期間,口腔疾病的DALYs總數增加,而年齡標準化DALY率保持穩定,表明全球口腔健康負擔增加,但人口年齡結構變化可能部分抵消了這一影響。

06

主要結論
過去30年間,全球口腔健康問題的負擔總體上沒有顯著變化,並持續處於較高水平。研究發現,截至2021年,主要口腔疾病(包括未處理的齲齒、重度牙周炎、牙列缺失和其他口腔疾病)影響了約36.9億人。其中,未處理的恆牙齲齒病例數量最多,成為全球疾病負擔中的頭號問題。 儘管1990年至2021年間,在這些口腔疾病的患病率和疾病負擔方面的全球變化相對有限,研究中觀察到了幾種重要趨勢。例如,雖然未處理的牙齒齲齒和牙列缺失的年齡標準化率有所下降,但由於人口增長和預期壽命的增加,其實際的病例數和失能調整生命年(DALYs)總數仍在上升。 此外,嚴重的牙周炎和唇及口腔癌的病例數和患病率持續增加,而唇及口腔癌的DALY率則未見下降,顯示出醫療系統在應對這些問題時的挑戰。區域間存在顯著不均衡,非洲和東地中海地區在控制口腔疾病方面尤其具有挑戰性,而歐洲地區在減少患病率方面表現相對較好。 研究強調,需要更加有力和創新的措施來有效地降低口腔疾病的負擔,並指出了加強全球和國家層面的衛生政策和干預措施的緊迫性,同時呼籲增加基礎資料的收集以支援持續的全球疾病負擔評估。
07

討論總結
研究總結了口腔健康負擔在過去30年間幾乎沒有實質性改善的現狀。儘管在一些地區的個別口腔疾病,如未處理的齒齲和牙列缺失,其年齡標準化率顯示下降趨勢,但這種減少未能抵消病例總數和DALYs因人口增長和老齡化帶來的增長。研究結果顯示,控制新發口腔疾病病例的難度,以及解決巨大的口腔健康保健需求,是公共衛生系統面臨的雙重挑戰。 研究提到了全球範圍內各地區在控制口腔疾病方面的不平等,特別是在非洲和東地中海地區,這些地區在40年研究期間未見到明顯的改善,甚至某些口腔疾病的患病率還在上升。相比之下,歐洲地區雖然也存在如重度牙周炎等問題,但在減少未處理的齲齒和牙列缺失方面表現良好,顯示出區域政策和衛生資源配置對疾病控制的重要性。 研究還強調了更新和擴充套件全球疾病負擔資料的必要性,建議採用新資料來源和方法,以獲取更加精確和全面的口腔健康負擔評估資料。此外,呼籲加強國家層面的健康資訊系統,以確保決策者和衛生政策制定者能夠獲得持續更新的可靠資料,從而制定更為有效的公共衛生策略。研究認為,解決口腔健康問題的關鍵在於採取更具影響力的行動和政策,以實現WHO提出的到2030年降低口腔疾病負擔10%的目標。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