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了不該相信的人是什麼感覺?
湖南的“雨虹”深有體會。
相信“純天然一定無害”,就好比相信了一個不該相信的人。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純天然的東西都是安全的,更別說很多人都會嚼的檳榔。
在2024年4月6日的影片中,“雨虹”說她嚼了10年檳榔,一直口腔潰瘍,去年年底檢查出來是頰癌(口腔癌)
。

“雨虹”妹妹後悔之前遇“榔”不淑,誤信了不該信的人,“禍從口入”,雖然悔之已晚,但不想別人重蹈覆轍,所以在手術之後,帶著臉上的傷疤,在自媒體上
科普檳榔的危害。
2025年1月4日,“雨虹”妹妹的哥哥發文,告之網友妹妹已因口腔癌離世, “願妹妹在天堂再無痛苦”
。

有這麼一句廣告詞:“檳榔加煙,法力無邊”。
這法力,很不幸,應該是收人的法力。
檳榔纖維粗糙,長期咀嚼,猶如細砂紙在口腔內反覆摩擦,損傷口腔黏膜
。初期可能只是口腔潰瘍,頻繁發作,疼痛難忍。
若不重視,持續的慢性刺激會讓口腔黏膜異常增生,進而發展成口腔黏膜下纖維化,患者會感覺口腔逐漸失去彈性,張口受限,連正常的進食、說話都
成問題。
而這,還只是第一步,這種病變極易惡化為口腔癌,危及生命。
口腔癌的治療大多依賴於手術,然而,即便手術成功切除腫瘤,也會不可避免地給患者的面部造成永久性損傷,並影響其口腔的正常功能。
因此,即便患者有幸成為口腔癌的“倖存者”,他們也不得不面對“割臉”手術所帶來的毀容後果,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和身體創傷,生活品質也會因此大打折扣
。
在中國,絕大多數口腔黏膜下纖維化的患者都有咀嚼檳榔的習慣。流行病學研究明確指出,咀嚼檳榔是引發口腔黏膜下纖維化的首要致病因素。
同時,吸菸和飲酒還會進一步增加罹患此病的風險[1]。這果然是“菸酒加持,法力無邊”!
口腔黏膜的反覆損傷,也導致了慢性炎症的存在,這也是誘發癌症的一個原因。
早在2012年,世界衛生組織下屬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就已經將檳榔果列為“1類致癌物”,即對人類有明確的致癌作用的物質,與菸草、尼古丁、黃麴黴素、馬兜鈴酸、石棉等致癌物同列。
研究表明:檳榔果所含的檳榔鹼,具有致癌物的多種關鍵特性,比如親電性,可誘導基因突變等。
在一些動物實驗中觀察到,檳榔鹼可誘發食道癌、舌癌等惡性腫瘤。[2]
檳榔鹼也能夠刺激神經系統,使人產生興奮感,久而久之容易成癮。
此外,嚼食檳榔還會導致牙齒變黑、磨損,嚴重影響個人美觀及咀嚼功能。
更為嚴重的是,長期、大量嚼檳榔還會對心血管系統產生不良影響,增加罹患心臟病和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純天然一定無害”, 這可能是不少人的基本常識。
但是,這其實是一個錯誤的認識。
檳榔是純天然的,檳榔鹼也是純天然的,但它們都是有害的。
“雨虹”妹妹去世了,希望大家能聽勸,“遠離檳榔,珍惜容顏,珍愛生命”。
這是“雨虹”用生命換來的忠告。
之前,我們也科普過關於檳榔的危害,現在可以複習一下:

參考文獻:
1. 翦新春 and 高興, 口腔黏膜下纖維性變的病因、致病機理、診斷與治療.口腔疾病防治, 2021. 29(4): p. 217-225.
2. Carcinogenicity of acrolein, crotonaldehyde,
and arecoline. Lancet Oncol, 2021. 22(1):
p. 19-20.
and arecoline. Lancet Oncol, 2021. 22(1):
p. 19-20.
(作者:張洪濤,筆名“一節生薑”,著有科普讀物:《吃什麼呢?——舌尖上的思考》,《如果舌尖能思考》。可以談最前沿的醫學研究,也可以講最通俗的故事。插圖:韓沙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