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櫚說| 作為高等教育的標杆,哈佛大學是全球學霸爭搶的物件,錄取總人數2000出頭,錄取率連續三年跌到3%左右,是申請難度最大,選拔標準最高的美國頂尖名校之一。
2024 Fall,據官方資料顯示,包含海高學生在內,哈佛僅錄取24名中國學生,堪稱鳳毛麟角;2025 Fall早申階段,哈佛的錄取更加謹慎,據統計,大陸高中竟無一人拿到錄取Offer。
比較幸運的是,高中就讀於加州某高中的棕櫚種子計劃學員S同學,順利收穫1枚哈佛大學的錄取Offer!今天,我們邀請到她分享自己的申請故事,並回顧自己的康萊德挑戰賽參與經歷~
PROFILE
A同學

S同學10年級加入的棕櫚,是一個超級樂天派的enfj,從小走的每一步都是為了離哈佛更近。她對醫學和藥學充滿興趣,某次在夏令營第一次真刀真槍地觀摩了手術全程,可謂是徹底點亮了理想。
她在棕櫚貓頭鷹參加康萊德挑戰賽的原因,就是源於她的夢想。在競賽團隊中,她擔任隊長,帶領整個團隊努力開發出一款“醫療分診AI”,從患者的角度出發,試圖真正解決“看病難”和“看病效率差”的問題。
現在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她如何一步步接近夢想的吧!
哈佛錄取成真!
躲在衛生間激動爆哭!
Q1
恭喜錄取哈佛,當時的心情如何?
A
收到哈佛offer的經過挺有趣。我本打算在實驗室停車場開啟,這樣如果被拒絕我就可以在回家路上哭。但那天我提前離開了實驗室,不想在家開啟,因為那樣我的書桌就會成為“被哈佛拒絕的地方”。
最終,我在一家昏暗的Barnes & Noble洗手間裡打開了郵件。當我看到螢幕上的綵帶和“恭喜”字樣時,差點哭出來。那一刻,我感到巨大的釋然和難以言表的幸福。
Q2
你覺得錄取哈佛的關鍵是什麼?
A
從性格上來說,我很有進取心,總是精力充沛、行動迅速。
我天生好奇,總是渴望學習新知識。我喜歡關注世界新聞,觀看深度解析類的影片。我對政治充滿熱情,閱讀了大量相關書籍,目前我尤其關注美國權威主義的興起。我感覺這些性格和學習習慣都是哈佛關注的一些學生特質。
同時,我也參加了多個競賽和科研專案。其中我最喜歡的是聖地亞哥科學與工程博覽會,我研究了酒精與焦慮的共病以及酒精對青少年壓力通路的表觀遺傳效應,競賽的話就是在棕櫚貓頭鷹參加的康萊德挑戰賽,在競賽專案中我擔任隊長。

A同學提供的生活照
康萊德挑戰賽成為我
醫學理想的燈塔
Q3
為什麼想參加康萊德挑戰賽?
A
我剛從一個夏令營回來,那裡我們主要做的是“創新和設計改善醫療領域的工具”。是那次經歷激發了我對創新的興趣,也讓我對自己的創造性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了新的信心。當我的輔導員建議我參加 Conrad Challenge 時,我當時就覺得這非常適合。
Q4
你當時選的是哪個領域的主題?構想和設計的是一種什麼樣的產品?
A
我們的團隊專注於健康與營養,特別是解決醫療系統中患者分診的低效問題。
我們意識到,許多患者在尋找醫療服務時會遇到困難,常常面臨隱性偏見、缺乏清晰指導以及難以有效傳達自身病史等問題。這些因素導致患者困惑、醫療延誤,並影響整個系統的執行效率。
為了解決這些挑戰,我們開發的這一款產品叫做 PatientPalAI,是一款由人工智慧驅動的醫療助手,旨在透過症狀評估、匹配合適的臨床醫生和預約安排來最佳化分診流程。

A同學團隊製作的產品介紹網頁
Q5
參賽過程中有哪些印象深刻的挑戰?
A
有很多難忘的時刻,既有挑戰也有收穫。
只是中間出了一點小插曲,沒想到最大的障礙不是技術和團隊溝通問題,而是由於某些原因我們沒辦法回國參加比賽。最後我們和組委會進行了大量的溝通,他們准許我們以線上的方式進行產品展示。這是一個非常難以逾越的挑戰,場面一度比較混亂,但是這簡直額外考驗了我們的應變能力和溝通能力。
Q6
比賽過程中最有意思的是什麼?收穫了什麼成長?
A
對我來說,頭腦風暴階段最令人興奮。思考如何設計一個能在市場上脫穎而出的產品令人著迷。
"哪些功能可以讓這個產品在市場上獨樹一幟?"
"我們如何改進這個功能?"
這些問題不斷激勵著我。我還喜歡探索如何將我們的想法實際應用,將抽象概念轉化為具體可行的成果。這個競賽的創新性挑戰推動我跳出固有思維框架,令人充滿活力。
Conrad Challenge是一次珍貴的學習經歷。我培養了出色的管理能力,學會了如何有效協調和溝通,特別是與擁有不同觀點和技能的人合作。這讓我對創業和產品市場推廣有了更深的理解,十分具有啟發性。
此外,我在公共演講方面也獲得了自信。在不理想的環境下展示我們的想法,教會了我如何在壓力下保持冷靜和清晰表達。這些技能已經在我生活的其他領域發揮了作用,並且我相信它們在未來也會繼續受益。
Q7
貓頭鷹的導師們是如何助力你的比賽?
A
我非常喜歡準備過程中的團隊合作,當然這其中也包括和導師的每一次學習交流和溝通。
整個的學習過程是循序漸進的,前期學術導師會幫我們打牢我們自選的專項學科的基礎。首先是瞭解深入競賽的機制和課題,每一場比賽打響之前當然要知己知彼。再之後導師們就會集中密集地傳授核心課題內容和競賽中需要用到的技術了。
我前面說過我最喜歡的就是腦暴環節,這個環節無論是導師還是小組成員都是活躍的、生機盎然的,導師不會限制我們的任何想法,並常常引導我們去細緻觀察和主動思考。再天馬行空的想象都能找到和技術或者學科知識的交叉點,總有辦法落地。比方說,你會觀察到很多民生醫療現象,這些都是能刺激我們思考和創新的切入點。
比如我們發現,很多患者在就診是會出現決策疲勞,根本不知道要掛哪科,走進醫院的第一步就是大型“暈頭轉向”的開始;其次,我們還發現醫療領域有隱形偏見,醫生的性別和個性也會無意中影響診療結果;以及大家都知道醫院常常人滿為患,導致病患和醫生都疲憊不堪,形成惡性迴圈….. 於是我們初步想到能不能用人工智慧去解決這個問題,這個時候,我們負責天馬行空,導師就一步步把我們引入專業的學術的節奏。
很幸運,導師瞭解我們每個團隊成員的特徵和優勢,讓我印象深刻的一晚,我與導師通話好幾個小時,分享想法、提出問題並解決困惑。這些時期我們建立了固若金湯的信任和默契,這段經歷真的不止是學術上的成長,更是我一生都難以忘懷的金色時光。
Q8
如果讓你對你的“康萊德之旅”做一個自我突破的總結,你會說……?
A
之前我只是一個對生物和醫療有興趣的小女孩,參與了康萊德這樣的創新性競賽,這讓我知道了
一個醫療產品的開發遠遠不止是有出色的醫療技術和人工智慧技術就可以了。
我們團隊在一起製作創意簡報的時候就面臨了重重困難,我們除了產品設計之外,還要考慮製作、推廣的成本和潛在的風險(包括但不限於技術風險、法律風險和倫理道德風險)。
就比如說,我們的產品雖然可以最佳化使用者的醫療體驗,但是AI演算法和大資料涉及到資訊安全,所以我們還仔細研究了中國的《個人資訊保護法》和美國的《健康保險可攜性和責任法案》(HIPAA)。
再比如說,一門心思開發產品不過是一種閉門造車的行為,市場調查必不可少,我們花費了很多時間調研市場上的競品,並查詢此類產品的潛在市場價值。比如我們透過 Insider Intelligence 預測AI產品市場2017年至2023年間年化增長率為48%,表明未來幾年具有巨大的增長潛力。而2022年分診系統市場價值約為80+億美元,預計到2033年底預計將達到602.398億美元。
這都是一些需要創業者去考慮的問題。我覺得這些我過去不曾想過的問題,是我參與競賽後獲得的最大突破。
鑑於你對哈佛申請的經驗
給學弟學妹們一點建議吧!
Q9
這段寶貴的競賽經歷,你如何運用到申請中?
A
康萊德競賽其實對於我們學生本身來說,是一個很鍛鍊跨學科能力和綜合能力的比賽。它是唯一一個STEM和商科結合的競賽,在同一個專案裡我們可以接觸到包括但不限於 Engineering、Scientist,以及Business 這個三個方面,這種跨學科的探索精神和野心,我覺得是哈佛非常看重的一點。
我在申請的時候,在小文書裡有補充介紹了我在科研和學術這方面的一些小小成果。其中就包括我在遺傳學領域解決的一些複雜難題,和我發現的一些針對醫療健康的創新方案。
說起這個創新方案就不得不提到我在康萊德做的“AI分診系統”了。除了依據生物和醫學知識做專業的醫療產品開發之外,康萊德還給我帶來了很多新體驗。
比如,康萊德和其他科創比賽最不同的地方就在於,其他競賽是以“創意”和團隊合作作為評獎因素的最大佔比。
而康萊德還要考慮產品的“實用性”。是不是真的能落地?是不是在可實現的範圍內做出產品,或者至少能做出樣品?是不是真的有市場價值?是不是真能賣給投資方?
我們要實際地、落地地去研究一個專案,而不是僅僅依靠紙上談兵的學科知識和想象力。所以我展現一個專案的時候,是從產品性質、使用的技術、營銷策略和融資規劃等多個維度去展現的。
而且康萊德作為一個全球比賽,走到世界舞臺上的話,我們可能不僅僅需要解決某個國家工業上或者社會上、市場上的問題,同時要解決一個全球性的、共性的問題。我覺得這也是非常拿抓住名校的招生官老師們眼球的一個亮點吧。
10
回到申請,你覺得你的哈佛“申請真經”是什麼?
A
第一件事、不要為了簡歷而做事,找到熱愛的事情去投入。誠實面對自己的興趣和熱情,專注於真正讓你感到興奮的活動。只有你真正熱愛它,才能堅持並取得優秀成果。
第二件事、自律比動機更重要。動力會隨著情緒波動,但自律會讓你在缺乏動力時依然前進。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時間管理能力,才是成功的關鍵。
第三件事、多閱讀、獨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觀點。透過廣泛閱讀拓寬視野,培養批判性思維。瞭解不同的觀點,學會質疑和分析,才能在文書中展示獨特的思考深度。
第四件事、不要讓學業佔據你的人生。保持生活的平衡,學業之外的經歷同樣重要。與朋友和家人的相處、興趣愛好和身心健康都會豐富你的生活,提升你的整體素質。
第五件事、為了熱愛而學習。不要把學習僅僅看作應試工具,把它當作探索世界、發現自我、實現夢想的途徑。保持好奇心,享受學習帶來的樂趣,這種熱情會讓你在學術道路上走得更遠。
-END-


歡迎掃碼新增Amanda老師
回覆關鍵詞如“IPO”諮詢對應的專案


* 棕櫚大道所有原創文章須授權才能轉載,嚴禁未經授權的轉載、搬運,一經發現違者必究。也煩請廣大家長幫助我們監督和維權,凡告知有效資訊即可獲得留學禮包一份,感謝大家支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