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就想給老二報個興趣班,意外發現一條新賽道

前幾天晚上,老王回來跟我聊起一個內部訊息:帝都的興趣班招人越來越難了,不僅私營的難,公辦的也很難。
小小驚訝之後再細想,不難理解。
二寶的同齡人,包括她的同學、鄰居小夥伴,大多是報了興趣班,但基本上1-2個,都是優中選優、精中選精。
但在幾年前,哥哥姐姐們在她們這個年紀,興趣班報的可沒有這麼“摳門”。
前前後後,大寶報過十來個興趣班,同時並行的就有幾個。他的還不算多,我見過不少孩子的行程表,被N個興趣班填的滿滿當當。
但伴隨孩子的長大、學業壓力增加,大浪淘沙,最後剩下的、孩子堅持下來的興趣愛好,越來越少了。
我並不後悔,曾經在大寶興趣班上的一擲千金。無論是為了今後職業還是單純喜歡,孩子都需要發掘興趣愛好。在發現孩子真正的熱愛之前,多嘗試是最好的選擇。尤其是第一次當爸媽沒經驗,走一些彎路是正常的。
但面對二寶就不一樣了,看孩子的眼光更準,自己的主意更正,花錢越來越謹慎(確實越來越難騙了,有些興趣班一看就知道無用)。
二寶這幾年,除了玩,最多的時間都花在英語啟蒙、數學思維啟蒙、中文閱讀和上,興趣班一直是空白。
最近半年,二寶的興趣班終於開始了。一是蹭哥哥的網球課,邊玩邊學;二是去年底,開上了賽先生科學課】
給她報科學課,一當然是,因為我們覺得科學啟蒙非常重要(我想也不用多解釋,大家都懂的)。
主要還是因為她喜歡,平時大寶科學課沒用完的實驗材料,我都帶著她玩了,她非常喜歡和投入。
老同學應該知道,我們也做過一段時間的科學課程。
後來實在分身乏術,還是選擇做自己最擅長的自然教育(不過我們的課程也沒消失,在某個大機構重生了,而且很火

)。

雖然自己不做了,但甄別科學課程的能力,我們敢說第二,沒人該說第一。也正因為懂所以眼光高,一直沒有看得上的科學課程。
賽先生科學課,我早就知道也觀察研究了很久,才下了決心讓二寶試試。
我拍的照片大家湊合看,都是陪二寶上課的時候隨手一拍。二寶在家穿的亂七八糟,頭髮也顧不上梳。最起碼可以說明不是擺拍,我們結結實實上了2個多月的課,才敢推薦。
孩子的時間最重要,不能隨便拿來嘗試和浪費,馬上上初中的大寶更是沒有時間試錯。
這次妹妹做了小白鼠非常滿意,後面可以放心給大寶報了。幫助已經進入青春期的他們找到志同道合的夥伴,非常珍貴和難得。一群少年,聚在一起思考、討論科學話題,設計專案、動手做實驗… cool。
大寶覺得妹妹做得甩幹機很有趣,很羨慕
我知道賽先生科學課不錯,但沒想到孩子會那麼喜歡。每到週四,二寶都會念叨,明天我要上賽先生科學課,好開心

連續上了3個多月,依然興趣不減。不僅是她喜歡,她班上的孩子都狂愛。下課了,一群孩子一起喊:“我不要下課!我不要下課!”
剛剛我們續報了第二階段——《未來星球宇航局》的課程(賽先生的課續報率有點驚到了,班上幾乎所有人都續報了),最近她常跟我討論太陽系的各種問題,為什麼有一年四季、白天黑夜、日食月食……
她喜歡上賽先生的科學課,已經讓我們很是滿意。
當她上完課跟我們展示她的作品,還跟我們講解其中的原理,時不時還甩出幾個專有名詞,讓們對賽先生科學課更加刮目相看。
二寶最近上課的作品,視覺延遲、伯努利效應、驗鈔機、甩幹機

二寶跟小夥伴貝殼玩的時候,竟然還會主動推薦這個課程。貝殼上了也是很喜歡,上完一期,也正準備續報。
因為二寶非常喜歡賽先生的科學課,10年了,我們第一次決定推薦科學課。
在正式推薦之前,老王特意去找“賽先生科學”的創始人、多項創新創業大賽評委大盧老師深度聊了聊。
這才發現,我們之間有很多很多的共同點,深度的志同道合。
這兩年,科學教育的基礎作用和重要性,被國家一遍又一遍地強調。最近,《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北京市教委等多部門聯合印發的教育新政“二十條”,都在濃墨重筆地強調它。
而早在10年前,老王就看到科學教育的重要性,把”讓科學融入每個中國孩子的成長“寫入了板牙的使命中。
我們專注孩子的自然科學教育,帶孩子探索大自然的神奇和奧秘,而賽先生科學做的系統化科學課。
我們做了10年板牙科考營,大盧老師他們做了10年,致力於3-18歲孩子科學啟蒙的賽先生科學課。
二寶對課程的喜歡,讓我看到了【賽先生科學課】對低齡娃的吸引力;
而老王在深入瞭解了它的課程體系後,發現它不僅適合小孩子科學啟蒙,還幫能大孩子開啟一扇通往競賽世界的大門。
大寶就報名了去年的金鵬論壇,還得了二等獎(外地的家長可能不清楚,北京的家長都知道金鵬論壇的價值)。這只是開始,後面我們還期望他繼續參加科創比賽。
最近,大寶提出來想在AI、計算機、工程技術等方面做一點嘗試。隔行如隔山,我們能提供的幫助和支撐比較少。
好在,我們找到了志同道合的“賽先生”。

現在,在老王和二寶“雙重檢驗”透過的情況下,我要再次正式給大家介紹這個寶藏科學課——【賽先生科學課】啦!
今天上午10點,老王將大盧老師請到了直播間,分享新課改時期科創學習的科學路徑的乾貨,同時還會帶來【賽先生科學課】(直播課)的珍貴名額,大家一定要點選下方連結預約直播~
直播開始之前,我先簡單跟大家彙報下二寶的上課狀態:
都說女孩對科學類的東西天生不感興趣,但我覺得這個說法實在是大錯特錯——二寶班上一共 8 個娃,6 女 2 男,無論男孩女孩,所有孩子都很明顯地喜歡科學。
他們上課專注投入,一個小時的課沒人喝水、上廁所,下課了一個個都喊“我不想下課”。
全神貫注、積極舉手發言的二寶

二寶在其中,雖然年紀比較小、知識面有限(其他孩子都7、8歲左右),但也特別喜歡上課,每節課都特別認真——
之前老王去海南“出差”帶著二寶,二寶自己主動帶著學習機去,生怕錯過直播課。
每節課,我都陪著二寶一起上的。總體感受下來,第一感受就是課堂氣氛很棒,乾貨知識也夠多。

孩子們經常課後主動“圍著”老師問東問西,分享自己的奇思妙想;
等到下一次上課,複習之前課上的知識時,他們也總是對答如流。看得出來,那些科學知識都被真正吸收內化了。

第二感受,課程設計科學、教授方式有趣,孩子動腦又動手,即使是線上課程,孩子們都非常投入。
布魯納螺旋課程理論認為,採用正確的方式,再複雜的知識也能教給任何年齡的孩子。
賽先生真的做到了這一點,把很難的科學問題比如橋樑中的力學,融入孩子能看到、能摸到的實驗和操作中,孩子有興趣學,還能學會。
也是在這些課上,我又一次開始反思那個老問題:孩子天生不愛學習嗎?還是我們教授的方式不對?
我還有另一個思考,看著這些孩子,這麼小就開始上系統的科學課、具備了一定的科學素養,我真心覺得,現在重視科學啟蒙、科學教育的風,已經吹到了大部分家長心裡。
年齡小的孩子,要科學啟蒙、培養對科學的興趣;
年齡稍大的孩子,要學好數理化,順應“大勢”;
還有腦子活、科學思維強的孩子,現在有越來越多的“平臺”,供他們與同齡人碰撞思維,展示自己的創意,把奇思妙想轉化成實在的“成果”。
可以說,科學素養即將貫穿孩子成長的每一個階段,具備科學素養,不僅能讓孩子在學業上具備優勢,也會讓他們在面對未知時充滿好奇,遇到困難時懂得運用科學的方法去分析、解決問題。
還有,在可以預見的部分未來裡,無論是投身於人工智慧、生物科技,還是環保能源等領域,孩子都離不開紮實的科學素養的幫助。
所以,我現在的思路是,給孩子提供愛上科學的機會,在合適的時機讓他們參加競賽,透過實踐展現自我、鍛鍊科學思維,形成正反饋,然後反過來激發他們對科學的熱愛。
退一步,功利地說,對於初高年級的孩子來說,搞定了科學和擁有科學底子,退可以守好物、化、生這些理科的基本盤,進則可以走科技特長生的路線,怎麼看,都相當值得花時間、精力做好。
這個過程中,該怎麼利用好【賽先生科學課】引導孩子呢?想了解更多的同學,千萬不要錯過我們今天上午10點的直播!
老樣子,直播開始前,我會用文字詳細介紹下課程內容,同學們繼續往下看吧~
“賽先生”是誰?
先生,中國新文化運動期間的兩面旗幟之一,指“science”,也就是科學
【賽先生科學課】選擇這個名字,正是對科學精神的致敬與傳承
作為中科創星領投的專業科學教育機構,它連續 8 年專注於為 3 – 15 歲的孩子打造小班直播科學課程,接軌 STEAM 理念。
而“賽先生”背後的中科創星,那就更不簡單了——作為 “硬科技” 理念的締造者,它依託中科院的資源與強大科研實力,在科技領域成績斐然。
在如此堅實強大的背景支撐下,【賽先生科學課】的品質自然有保障,能夠為孩子們提供高質量的科學教育~
在“賽先生”的陪伴下開啟科學大門
1.緊跟教育改革趨勢
同學們都知道,這些年的double減,其他學科多多少少都在“減”,只有科學教育,一直在“加”。

比如,小學科學課的課時時超過了英語課;

比如,規定實驗操作納入中考
再比如,高校加大了理工科招募比例,相對的,文科生佔比會逐漸減少。
類似的措施比比皆是,而賽先生科學課要做的,就是幫孩子打下科學基礎,讓孩子緊跟教育改革的步伐,搶佔先機,更輕鬆地應對大環境的變化。
2.國內+國際“雙軌”課程體
在課程研發方面,賽先生科學課將美國“下一代科學教育標準”(NGSS)與中國的《小學科學課程標準》進行了深度融合,課程內容全面覆蓋自然科學、物質科學、地球和宇宙、生命科學、環境和地理、技術和工程等關鍵領域。
這種課程設計思路,既汲取了國際先進教育理念的精華,擁有開闊的全球視野;又緊密貼合國內教育體系的實際需求,做到了無縫對接。
透過【賽先生科學課】,孩子們能夠在早期教育階段,就接受系統、全面且具有前瞻性的科學教育,既能掌握物理、化學、生物等理科知識,又能提升動手實踐、創新思維與問題解決能力。
3.抓住升學機遇
說到這,還是要聊一些“功利”的——如今,科創賽道在升學中愈發重要了。
從小學到高中,各類科創賽事獲獎能為孩子升學“添彩”不少。
據我瞭解,賽先生的“愛迪生”系列賽事課就為很多孩子開闢了一條有效的競賽通道——
它有豐富的帶賽經驗,帶領孩子參加國內外含金量極高的科創賽事
孩子在這些賽事中獲獎,無論是用作升學、給簡歷加分,還是用來申請國際學校,或是作為科技特長生進入國內高校,都會擁有明顯的優勢。
全球發明大會這類賽事,賽先生的學員在賽場屢獲佳績;這些成果又會進一步激勵他們繼續探索科學,在科創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4.培養科學素養與思維
說完了功利的,自然還有不功利的——孩子的科學素養和思維,可以透過【賽先生科學課】慢慢薰陶、培養。
我聽了幾堂課,感覺課程設定的絕不是簡單地給孩子灌輸理科知識而是從孩子的認知發展規律出發,系統且有邏輯地傳授科學思想。
透過有趣的實驗、生動的案例,抽象的科學概念具象化,孩子在幼兒園和小學階段,就能循序漸進地掌握更高階的理科思維,形成嚴謹的科學思維、敏銳的觀察力和超強的動手能力。
還有,之前很多文章我都提到過,未來是屬於“跨學科人才”的未來,【賽先生科學課】就緊扣這一趨勢,在學科融合方面做得特別好。
擁有了創新能力、批判性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擁有了跨學科思維,孩子會成長為全面發展的綜合性人才,為未來築牢根基。
系統科學的課程體系
賽先生科學課的體系非常清晰,分為兩大塊,分別是“科學素養課”“愛迪生計劃”
先說科學素養課。
一共四個級別,從 L1 – L4 層層遞進,全面覆蓋小學和初中的科學(理科)知識點。
L1-科學啟蒙
這個階段,以孩子身邊熟悉的事物為切入點,如動植物、日常生活物品等,開展簡單有趣的實驗。
課程內容包括觀察基本化學原理、探索物體沉浮、認識地球等,培養孩子對世界的好奇心、觀察力與基礎動手能力,為科學學習築牢根基。
L2-科學基礎
這個階段,開始系統學習工程技術、天文航天、物理光學力學等知識。
比如透過製作簡易電路瞭解電學原理,搭建各式模型感受力學原理等,讓孩子在實踐中掌握知識,鍛鍊表達與初步探索能力。
二寶在上的就是這個階段,課程其實一點都不“低幼”——她在課上做了一個“洗衣機”,大寶也很感興趣,跑過來看
L3-科學進階
這個階段,會透過專案制學習,聚焦初中物理電學、生物、宇宙天文知識。
孩子們要設計並製作電路控制的小裝置、進行微觀生物觀察實驗等,深度提升探索與問題解決能力,鍛鍊銜接賽事的基礎能力。
大家可以點開大圖看課程內容,密密麻麻都是知識點
L4-科學培優
這個階段,會深入學習理科知識,為理科特長生培養和小升初做預備工作。
聊課程的時候,大盧老師告訴我們,這個階段會參與更復雜的專案研究,讓孩子在科學領域更上一層樓,還會給孩子機會鍛鍊演說能力、時間規劃能力、分析判斷力以及自主創造力。
也正是因此,4 階段對孩子的科學基礎要求較高,建議之前沒有接觸過科學課程的孩子,先選擇其他三個階段,再進入這個階段學習。
常規班課表如下,二寶的課是每週一次,每次60-70分鐘(中間有課間休息),孩子們還吵著時間不夠多

接下來,是愛迪生賽事課系列。
這個系列就是為各大白名單科創賽事而生的,包含“賽事入門課”“賽事進階課”兩種課程。
賽事入門課
賽事入門課會著重於引導、啟發孩子的發明思維,接觸電子電路、自動機械、設計思維,以及時下最流行的人工智慧相關知識。
Model i:發現問題-探索原理-頭腦風暴-設計作品
還會透過趣味實驗、案例剖析等方法,讓孩子掌握基礎原理,學習創意轉化方法,助力孩子快速體驗賽事全程,邁出科技創新賽事的第一步。
賽事進階課(Maker)
賽事入門課的進階版,專為有參賽需求的孩子設計,一般集中在寒暑假集訓。
老師會依據賽事的具體情況,專業帶賽——為孩子詳細講解規則,帶孩子深入學習原理,讓他們專注於作品設計,指導他們創作出各具特色的參賽作品。
總之,就是充分利用寒暑假時間,提升比賽競爭力,力求賽出成績~
這裡再多說幾句,賽先生帶孩子備賽,一般都會瞄準含金量較高的白名單賽事。
參加比賽、獲得名次這個過程,不僅能為孩子的“簡歷”增添光彩、輔助升學,更重要的是,在備賽過程中,孩子的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將得到全方位鍛鍊。
退一萬步說,即使未獲獎(可能性很低,賽先生科學課的獲獎學員累計有1000+名,獲獎率>90%),孩子們在課程中積累的寶貴經驗也能反哺到校內的學習,以後在理科學習中,孩子會更加得心應手。
我相信,無論孩子處於哪個成長階段,都能在“賽先生”找到最適配的學習路徑。
“賽先生”的獨特之處
1.教學方法適配孩子的水平
【賽先生科學課】整體以小班直播課為主,並根據不同階段不同孩子的特點,做了細分。
L1 階段,採用直播與錄播結合的形式。時長短的錄播課讓孩子初步熟悉科學知識,科普啟蒙與小班直播課相結合,增強學習效果。
L2 及以上的階段,則都是小班直播課。同樣每班僅安排 6 – 8 人,確保老師能充分關注到每個孩子。
二寶的那個班級,孩子們都積極主動,正是因為這樣的設計。
課堂上,孩子們不僅可以隨時提問、參與討論,還能盡情展示自己的實驗成果。這種高頻互動,營造了濃厚的科學探究氛圍,極大地激發了孩子的學習熱情和潛能。
2.從生活出發,動腦動手兩不誤
賽先生的一堂課,經常是從生活現象出發,引導孩子發現現象、大膽猜測、實驗求證,最後再進行知識點總結
例如,在“追光遊戲”這一課,老師先用一小段動畫,引導孩子思考背後的“光的反射”現象。

進而讓孩子大膽假設,再透過動手實驗進行求證。

最終聯絡生活實際,進行總結。

整個過程,將知識與生活緊密相連,孩子的理解會更深刻,他們的觀察、動手、表達等多種能力也會相應提高,能夠輕鬆理解複雜的科學概念。
3.強大的師資與研發團隊
賽先生的研發團隊,由科學家、兒童教育博士、中美課程研發人員、科創大賽評委導師、玩教具開發專家等構成。
他們專業背景深厚,經驗豐富,是課程內容一直維持在水準以上的重要保障。
還有來自中科院、NASA、國家博物館的科普顧問專家團。
至於授課老師,大多畢業於一流師範類或理工科院校,且經過嚴格篩選培訓,主輔一體,全程負責孩子學習
其中,部分老師還是科創賽事的評委顧問,不僅教學經驗豐富,帶賽經驗也極其豐富,能精準引導孩子學習,發現孩子思維的盲點,給孩子專業精準的指導,讓他們少走彎路~
4.高品質的教具配備
這一點,是團隊小夥伴讓我特意和大家說一聲的。
大家也知道,市面上有很多所謂的“科創班”,總會搭配一個粗製濫造的“科學盒子”,因為材料總出現問題,孩子做實驗看不到成果,影響體驗,也影響孩子對“科學”的喜愛。
賽先生為了避免這一點,特地給課程配備了進口品牌 Learning Resources 的主教具(也有部分定製的自研教具)!
包括可拼插地球儀、城市工程套裝等,大家拿到手上就能看出品質。
說起 LR 這個品牌,和我們還頗有淵源。一路跟我們走過來的老同學一定記得,之前我們多次團過它家的玩教具,每次都是一售即空,好多同學追著讓我們加開新團……
優質的教具,會讓孩子的學習體驗更好——
操作起來更容易更方便,孩子就不會糾結於現象。在直觀感受科學的神奇魅力之後,會很“絲滑”地進入下一步,專注於融合科學知識、理解科學原理。
讓孩子“學有所獲”
最開始,我讓二寶上賽先生科學課,只是希望給她開啟一扇科學的大門,讓她有愛上科學的可能性。
後來,一節課一節課上下來,我發現,讓孩子愛上科學其實很容易,難的是後續怎樣深挖能力、堅持探索。
賽先生讓我看到了“更進一步”的可能性,那就是從拓展孩子的科學視野,到讓他們對科學產生興趣,再到激發孩子參與競賽的熱情和自信——每個環節,都能讓孩子感受到科學的樂趣,產生成就感。
而這樣的正反饋迴圈,會引導孩子更加有熱情投入到科學的世界中。
如果能夠步入這個正反饋迴圈,孩子起碼可以有以下兩個方面的收穫。
1.知識與能力雙提升
透過賽先生的課程,孩子可以系統學習理科知識,很大機率會在小學階段就逐步掌握初中的理科知識點,無痛小升初,理科學科成績不會差。
同時,孩子們會具備科學的思維方式和世界觀,慢慢學會敢於質疑、勇於嘗試,學會用科學的眼光看世界,用科學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這些能力都會伴隨孩子一生,讓他們受益無窮。
2.競賽成績
說一千道一萬,還是那句話,孩子們無法避免需要成績證明自己的努力和優秀。
而有了賽先生提供的貼心的課程服務,孩子的發明創想不會被浪費
全力以赴準備競賽、收穫一張張獎狀、收穫來自老師和評委的肯定,不管是對升學,還是對孩子本身的成長,都大有幫助。
圖源:AI
最後,說幾句課程相關的保障:
無論是課前預習,還是課後答疑輔導,賽先生提供的“3 對 1 VIP 服務”,還有 6-8 人小班群服務,都會完美陪伴孩子。
家長不必擔心孩子有聽不懂的問題還要自己解答,自有專業人士負責~
而且直播課程支援回放(三個月以內),不影響孩子“複習”。
此外,賽先生的團隊還有誠意地帶來了“免費試聽首次正式課”的福利。
簡單來說,就是聽了一堂正式課之後,同學們如果不滿意,賽先生科學課是支援全額退款的(扣除一部分教具費用),大家不用擔心踩坑~
想給孩子“加餐”科學課嗎?
想知道孩子適合哪個等級的課程嗎?
有意向讓孩子備戰白名單賽事嗎?
那就絕對不要錯過這次機會,趕緊點選下方連結預約今天上午10點的直播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