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橋下

我懷疑在我的歷次前世中,一定有一世做過一頭不安分的熊。別的熊在冬季都在溫暖的洞穴裡呼呼大睡,而我卻無端端醒來,在雪地裡一個熊逛蕩。
昨天我突然很想喝蓮藕棒骨湯,就戴上帽子手套圍巾全副武裝地走了三公里多,去到店裡喝熱氣騰騰的滾湯。吃完一餐飯,我歪扛著嗉子靠在沙發上想:這樣打車回去怕是不行啊,多少安排個晚飯後的散步吧。於是,我背道而馳,朝著遠離住所的方向走去,準備兜一個大圈子好消食。
起先一切都很好,周圍寫字樓裡的年輕人下班奔向地鐵站,我就跟隨著人群一起走。小朋友們腳步輕快,走起路來一彈一蹦,和他們並行連心情都變得活潑起來,忍不住哼幾句歌。懷著這樣的心情,我走到一處岔路口,一條水泥路通往燈火通明街區,另一條路沿著北四環蜿蜒向前,不知道通往何方,路上全都是積雪和泥土,有一條人走出來的小道。大部分人都轉向那條水泥路,我選擇一個人去走那條積雪土路。
在北京的環線公路外側,經常會出現一條荒僻無人的隔離帶。裡面種了許多樹,然後用鐵柵欄分割成一段段的。夏天的時候,有人來這種地方拍婚紗照,也有人來這種地方野餐燒烤,還有人把車開到極深處,躲在樹蔭下車震。現在是冬天,又是日落時分,很快我就發現只剩下我一個人。
那種感覺很奇妙—在我左手邊不遠處,隔離欄杆之外就是北四環晚高峰,車如流水馬如龍,路上不知道擠了多少車多少人。然而,我自己正站在一片野地裡,前後空無一人。地上的積雪因為腳步和腳踏車輪的碾壓,晚風一吹就變成了冰。汽車在環線上排隊蠕動,我獨自在冰路上小心翼翼地挪步。
每走過一段,我就猶豫是不是趁早轉身回去。因為我有些擔心,積雪下面會不會隱藏著什麼深井或者深坑,又或者在更深處隱藏著什麼強人。我就想著走完這一段,等到前面被鐵柵欄封住的話,那就毫不猶豫地返程。但是我低估了人民群眾對這條野路的熱愛程度,所有的鐵柵欄只要走到近處,都能發現一個口子。一條人腳走出來的小路明確地指引我找到缺口,然後又能進入空無一人的下一段。我走了三四公里,在路邊還能看到丟棄的共享腳踏車。
在翻過最後一道欄杆之後,四環掉頭而去,再不願意和我同行。這時候,我面前出現了一條河,我順著階梯走下去,沿著河岸繼續漫遊。河岸上這個時間從來都少人,所以大多數時間還是隻有我一個人,偶爾有附近小區的人跑步鍛鍊,從我身邊噴著白霧一掠而過。這讓我放下心來,雖然我不知道沿著河岸通往哪裡,既然有人跑步經過,證明它是一條通路。
我看到月亮升起,落在光禿禿的樹枝之間,那些樹枝剛好形成一隻眼睛的輪廓,我前後左右走上幾步,把月亮調整到眼眸的位置,想要拍成照片。拍完發現人已經跑遠不見,又只剩我一個人。看著前路似斷非斷,我不知道那人是繼續前進,還是中途爬上河堤,回到了周圍萬家燈火的小區。我選擇繼續向前。
不知道走了多久之後,我來到了一座大橋下。就像是跨越了某條陰陽兩界的分割線,橋下是大片的黑暗籠罩,所有聲音突然變得很遙遠,只剩下河水流淌的聲音。我回過頭去,橋外是一片通明,顯得自己周圍的一切越發黑暗幽微,我感覺在那一刻,自己從這座大城裡徹底隱藏起來。橋下的世界如同堡壘,如同洞穴,如同不在同一個時空間。從橋下看出去,彷彿熊從冬眠的洞穴裡看出去。
2023年,在中國年輕人之間有個很流行的活動,叫做City Walk,城市漫步。刻薄的人說,這叫“都市窮遊”。我不知道我這一路算不算是City Walk,因為他們喜歡漫步的地方是充滿時光韻味的老街,鋪設了步道的城市公園,又或者是咖啡館畫廊一條街。而我走的路,卻都在都市中的曠野,積雪的荒地,結冰的河流。彷彿是走在城市出現之前,走在道路和樓宇分割剩下的自然之中。
我以為我看到了不一樣的景色,就像是那隻不安分的熊在冬天裡做過的那樣。
參考文獻
標題:《睡懶覺》
創作者:和菜頭的小肉手
AI演算法提供:Midjourney V6
Prompt:Analog photography in lo-fi style, a cat lounging, sunlit window sill, afternoon, soft and diffused natural light, upward angle, desaturated tones, soft focus, simple composition, –ar 16:9 –style raw–v 6.0
槽邊往事和菜頭 出品
【微訊號】Bitsea 
個人轉載內容至朋友圈和群聊天,無需特別申請版權許可。
請你相信我,
我所說的每一句話,
都是錯的
禪定時刻
《棒棒兒》
和菜頭的小肉手
Midjourney V6
 南派三叔專區
ππ,這張《吊床裡的女子》送給你。
 《槽邊往事》專營店營業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