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老C
家庭月收入2萬元以上,基本已進入中國前10%的家庭,屬於富裕群體。過去四十年,美國貧富差距持續擴大。而中國在過去6年,最富有20%和最貧窮20%的收入佔比上升,中間60%佔比下降。中國一方面貧富差距擴大,一方面扶貧卓有成效。共同富裕主要靠增加低收入群體和中低收入群體的收入。並不是劫富濟貧。
1、
“共同富裕”這個詞,是最近的媒體熱點。聊共同富裕,首先需要了解,在中國,什麼人屬於富裕群體,什麼人屬於窮人。
國家統計局2021年1月18日釋出的最新資料顯示,2020年全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189元,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27540元。
按全國居民五等份收入分組,低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7869元,中間偏下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16443元,中間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26249元,中間偏上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41172元,高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80294元。在中國,最富有20%人群的收入是最貧窮20%的10.2倍。
這個收入五等份,是以家庭為單位做五等分,並不是把沒收入的孩子和老人都分到低收入組。具體做法是,按照家庭收入排序,分成五等分,然後再把家庭收入除以每個組別的平均每戶人數,得到人均可支配收入。資料獲取方法是由統計部門抽樣調查。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國平均每戶3.1個人,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平均每戶2.62個人。
按2.62人計算,中國戶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72155元。如果一個家庭中兩個人工作,月均收入不過3000元。月收入大於3000元,就基本上超過了中國一半的人。
中國收入最高的20%家庭,年均收入21萬元,如果2個人工作,就是人均月收入1萬元。
如果夫妻兩個人都是月薪過萬,這個家庭,收入就超過中國收入最高的20%家庭的平均收入,進入了中國收入最高10%家庭之列,妥妥的是富裕群體了。
這個數字,估計和很多生活在大城市的人的印象差別甚大。網路上的中產定義,恨不得是年薪數十萬起,但實際上,家庭月入2萬元,就已經是中國前10%,妥妥的算富裕群體了。
那窮人呢?總理曾經說過一句話,中國有6億人月均收入千元左右。這個數字基本沒錯。中國低收入組和中低收入組合計5.6億人,他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大約是12000元,也就是月均1000元。5.6億人的人均收入1000元,那就意味著差不多一半人,2.8億人的人均月收入不到1000元,家庭月收入不到3000元/月。這2.8億人,可以被定義為窮人。
按家庭為單位,年收入大於20萬元的家庭,可以算是富裕,這部分大概1.4億人,佔中國家庭總數的10%左右。年收入低於3.2萬元的家庭算貧窮,這部分大概2.8億人,佔中國家庭總數的20%。剩餘70%在中間。這個也許是一個比較合理的估計。
所以,北上廣深的那些月薪2-3萬的白領階層,肯定不是共同富裕所扶持的目標。這些人遇到的問題,不是收入太低,而是大城市昂貴的生活成本。
2、
我們看看美國的可支配收入的數字。
由於美國2020年受疫情影響,資料失真,而且2020年美國統計局官方資料還沒釋出。我們拿美國2020年9月,美國統計局釋出的2019年的官方資料做一下分析。資料來源 (https://www.census.gov/content/dam/Census/library/publications/2020/demo/p60-270.pdf)
2019年,美國共有1.28451億戶,每戶可支配收入的中位數是68703美元。均值是98088美元。可支配收入總量為98088*1.28451億 = 12.6萬億美元。

2019年,美國人均GDP 65297美元,總量21.43萬億美元。可支配收入總量佔GDP總量 58.8%。
美國2019年,五等分家庭的收入均值分別是:1.5萬美元,4.1萬美元,6.9萬美元,11.1萬美元,25.4萬美元。最富有20%的收入是最貧窮20%的16.9倍。(這個差距比中國的10.2倍大很多)
經常有朋友認為,美國社會的一次分配更偏向於居民,認為中國GDP中,居民拿走的太少,企業和政府拿走的太多。這一點我們就用真實數字分析一下。
中國2020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是人民幣27540元,均值32189元。可支配收入總量 14.1億*32189 = 45.4萬億元,居民可支配收入總量佔GDP總量(101.6萬億元)的44.7%。確實比美國的58.8%低很多。
3、
然而,如果我們再做更進一步的分析,又會有更多有趣的發現。
美國的檔案中,同樣提供了收入五等分家庭的平均收入均值:

用美國的資料和中國的資料,計算一下五等分群體的各自的總收入,分別在可支配收入總量中的比例,和GDP的比例,就能得到有趣的結果。(中國的估算稍有誤差,因為中國的五等分戶是按戶分,但每個等級每戶的平均人數稍有偏差,按人數並非嚴格五等分)


我們可以看到,中國的低、中低、中等、中高收入群體,在可支配收入總蛋糕的分配佔比都高於美國。而美國的最高收入群體在可支配收入總盤子的佔比,高於中國。
從GDP層面看,美國最高收入的20%,拿走了30.5%的GDP總量,而最低收入的20%,只拿走了1.8%的GDP總量。中國最高收入的20%,拿走22.3%的GDP總量,明顯低於美國。最低收入的20%,拿走了2.2%的GDP總量,高於美國(1.8%的GDP 總量)。
從五等分戶的統計資料看,中國的貧富差距,是要稍微低於美國的。雖然中國總體居民收入在GDP的比例比美國低很多,但中國最窮的40%的人口,從GDP總額中分配到的比例(6.74%),是比美國高一點點的(6.7%)。美國GDP的大蛋糕中,居民收入多拿的那一塊,大部分是分到了最高20%群體的手裡。
中國戶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72155元)和人均GDP(72447元)基本一樣。美國戶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68703美元和人均GDP65297美元,也差的不多。
由此可以得到大致的結論,美國GDP總量中,分配給居民的比例確實比中國高很多,但這個高出的部分,幾乎全部都分配到了收入前50%的人群,而前20%的人群又拿走了大部分(60-70%)。
如果我們看一下美國和中國的歷史資料。

美國的過去四十年的歷史趨勢,呈非常明顯的貧富分化。除了最高收入的20%群體,其他的80%佔可支配收入總蛋糕的比例都在下降。(最高收入20%佔總盤子的比例從44%上升到52%)。收入越低的群體下降的比例越大。
中國則呈現兩端比例上升,中間比例下降。最高收入的20%,和最低收入的20%的佔比都在上升。中間60%的比例下降。這反映出兩點。第一,貧富差距也在擴大,最高收入群裡的佔比上升。第二,國家的扶貧政策有效,扶貧政策維持住了最低收入群體的佔比,甚至有所上升。
此外再說一點,大家可能看到一些文章,寫什麼美國GDP的80%分配給了居民,中國只有40%。這個是一個統計口徑的問題。那個80%分配給居民的資料,還有美國人均收入(Personal Income per Capita)的資料接近6萬美元的資料,是宏觀口徑核算方法。
這個統計是由美國商務部下屬的經濟分析局(BEA),根據GDP總量資料,把GDP總量宏觀上分配到各個部門,然後用總量除以人數得到的。BEA的資料中會有Personal Income總量和Personal Disposable Income總量,這個資料,和統計局的微觀調查資料從來就是對不上的。Personal Income一般都會佔到GDP總量的85%以上,Disposable Income也會佔到75-80%。但是這個資料,和統計局透過抽樣調查微觀統計的收入完全不是一個概念,每年的資料也差距很大。

在我們用統計資料比較兩國時,一定要同口徑對比。比如,中國使用統計局微觀抽樣調查的收入資料,美國也應該採用美國同樣方法微觀抽樣調查的收入資料。
一些自媒體,為了聳人聽聞,製造一些離奇的資料,常用的方法就是對比不同口徑不同方法得出,但名字看上去類似的資料。如果用中國的抽樣統計資料(人均可支配收入),和美國的宏觀分配資料Personal Disposable Income比較,就會得出荒謬的結論。
4、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到幾個初步結論中國的GDP分配結構,分配到居民手裡的從統計數字看,確實比美國低不少,美國接近60%,中國不到50%。但目前中國的貧富差距比美國低。GDP的大蛋糕中,分配到收入最低的40%人口的份額,中國比美國還要高。而GDP大蛋糕中分配到最高收入20%人口的份額,中國遠低於美國。中國過去5年,貧富差距總體在擴大,但因為扶貧政策,最低20%的人口的收入佔比反而有所上升。
中國的共同富裕的政策,核心應該還是繼續扶貧,同時擴大扶貧覆蓋面,讓低收入和中低收入群體的絕對收入和佔比都上升。家庭月入2萬元,在中國就妥妥的是富裕群體,排到前10%沒問題。這些群體,不可能,也不應該是共同富裕受益的物件。
現在網路上,怨言很多,抱怨很多的民眾,並非月收入人均1000元的最窮的40%,相反,今天,最焦慮,最抱怨的那批人,是月收入早已過萬,是最富20%的人。這批人,大多是城市間移民。從縣城到省城或從二三線城市到一線城市。解決這些人的問題,不是如何提高他們的絕對收入,而是如何降低他們在大城市的生活成本,解決他們在大城市定居置業的問題。
具體來說,就是國家目前在做的事情:控制房價,增加公租房限價房,解決住房問題;促進教育公平,減少教育額外成本,解決教育問題;醫療改革,集採限價,解決醫療問題;改革戶籍制度,至少讓二線城市更容易落戶。
對於月入萬元,已經是高收入群體的人們的訴求,無法靠提高收入來解決。這部分人的訴求是靠控制城市生活成本來解決,讓城市新移民,這些收入不低,但因為生活成本昂貴同樣缺乏幸福感的人幸福一些。
中國目前的貧富差距,大概比1979年裡根上臺前的美國嚴重一些,但是還是比1999年的美國好。中國走向共同富裕道路的最大障礙,並非貧富差距,還是中國整體的人均GDP和人均收入,比美國低太多。共同富裕不是共同貧窮,要富裕,必須要做大總盤子。
同時,也必須看到,從2014–2020年,我國的貧富差距,特別是收入最高20%的人群的佔比在提升。所以,在做大盤子的同時,調整分配,讓這個佔比穩定下來不再繼續上漲,也是十分必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