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距離高收入國家有多遠?到2035年,能成為發達國家嗎?

2024年,全球主要國家GDP排名TOP20強榜單(1萬億美元以上):
2024年全球主要國家GDP排名前20
從圖上可以看到,中美GDP超過第3-20名國家的總和。
美國一家獨大,其GDP對我國進一步拉大距離,距離差額達到10.27萬億美元(相當於德國+日本+西班牙體量)。我國GDP佔美國GDP64.85%
印度繼續領先英國,德國繼續領先日本。法國、義大利保持不變,巴西、加拿大互換位置。俄羅斯再度無緣十強,韓國、墨西哥緊隨其後。
2024年全球主要國家GDP排名前20強表
從人均GDP來看,2024年我國人均GDP1.35萬美元,在全球主要國家GDP排名TOP20名單中,居第17位,高於巴西、印尼,次於墨西哥、俄羅斯。我國人均GDP僅相當於美國的15.72%、德國的24.45%、日本的41.49%
從全球範圍來看,世界銀行有一個高收入國家/地區標準。
該標準按人均國民收入計算(GNP)。國民收入(GNI)與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換算公式為:GNI=GDP+ (來自國外的要素收入-付給國外的要素收入)。一般來說,GNIGDP的數值差異不大。基於GNI核算較為複雜且具有滯後性,在人均GNI未出爐之前,通常以人均GDP取代。
20247月,世界銀行公佈了2023年高收入國家/地區准入門檻,即人均GNP超過14005美元屬於高收入國家/地區2023年進入高收入國家/地區名單的共有66個經濟體(我國港澳臺地區在列)。以此為標準,2024年進入高收入國家/地區名單增至68個經濟體(墨西哥和土耳其)。
世界銀行按高中低收入劃分四類國家/地區收入標準(2023年):
低於1145美元為低收入國家/地區
介於1146美元至4515美元為中低收入國家/地區
介於4516美元至14005美元中高收入國家/地區
高於14005美元為高收入國家/地區
2024年,我國(大陸)人均GDP1.3451萬美元,屬於中高收入國家,距離高收入國家門檻1.4005萬美元還差553.63美元,僅有一步之遙。
但需要說明的是,高收入國家不全是發達國家,但發達國家一定是高收入國家。
根據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截至2024年底,全球發達國家/地區有4137個國家+4個地區):
亞洲(8個):日本、韓國、新加坡、以色列、塞普勒斯,中國臺灣、中國香港、中國澳門3個地區。
美洲(3個):美國、加拿大,美國波多黎各1個自治領地。
大洋洲(2個):澳大利亞、紐西蘭。
歐洲(28個):德國、法國、英國、義大利、西班牙、荷蘭、比利時、盧森堡、丹麥、挪威、瑞典、芬蘭、冰島、立陶宛、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瑞士、希臘、斯洛維尼亞、愛爾蘭、葡萄牙、安道爾、馬耳他、聖馬利諾、克羅埃西亞。
我們從上面的名單可以看出,IMF所列出的發達國家/地區在工業指標上的水分是很大的,比如安道爾、馬耳他、聖馬利諾等袖珍小國,是可以剔除發達國家的,他們更符合高收入國家。
按改革開放之初我國三步走規劃:
第一步,到1990年,實現國民生產總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決人民的溫飽問題。
第二步,到2000年,實現國民生產總值比1990年翻一番,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本世紀中葉(2049年),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較富裕,基本實現現代化。
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
2035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
這裡需要說明的是,關於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一般解釋為介於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的整體發展水平,也就意味著處於從發展中國家向發達國家過渡的階段。
但筆者更傾向於這樣的劃分,即把發達國家劃分為三擋:初等發達國家、中等發達國家、高等發達國家。
我們看下面這張列入IMF標準的全球41個發達國家/地區名單:
全球41個發達國家/地區人均GDP排名表
從表上可以看到,進入發達國家的人均GDP准入門檻是2.2萬美元。如果按照初等家、中等、高等發達國家/地區劃分,三個檔次分別為:
初等發達國家/地區:人均GDP 2.19萬美元-4萬美元,共計有15個國家/地區,韓國、西班牙、日本、希臘等位於該梯隊。
中等發達國家/地區:人均GDP4萬美元-6萬美元,共計有15個國家/地區,德國、以色列、加拿大、英國、法國、義大利等位於該梯隊。
高等發達國家/地區:人均GDP6萬美元以上,共計有11個國家/地區,瑞士、愛爾蘭、新加坡、美國、荷蘭、澳大利亞等位於該梯隊。
這樣的話,以2024年的人均GDP標準,達到4萬美元才能算是進入中等發達國家的行列。
如果我國成為中等發達國家,人均GDP達到4萬美元,按2024年的基準值,我國GDP要達到56.33萬億美元,是美國的1.93倍,全球佔比達到39%。如此的話,中國經濟實力空前強大
不妨簡單預測一下,我國到2035年人均GDP能夠達到什麼水平。
做三個假設條件:
一是人口增長率。我國人口已經連續三年淨減少,2022年減少了85萬人,2023年減少了208萬人,2024年減少了139萬人。現在,我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人口增長乏力。但同時也看到,國家和各地也在出臺政策,積極推動人口生育率。這裡,筆者按人口自然增長率從2025年的-0.08%逐年至2033年的0.00%再到2035年的0.02%,到2035年大陸人口14.0364億人。
我國(大陸)人口規模和增長率(2015-2024年)
二是GDP增長率。我國GDP增長已經渡過了高增長階段,進入穩定增長期。2025年,我國設定GDP預期增長率為5%。這裡,筆者按GDP增長率逐年調低0.2%來計算,到2035年大陸GDP增長率3%
三是人民幣與美元匯率。隨著我國對外開放和消費市場不斷擴大,人民幣國際化步伐加快,會逐步推動人民幣價值走高,本幣購買力增強,越來越值錢。2024年,人民幣與美元的平均匯率為7.1217。這裡,筆者按人民幣逐年升值,到2035年人民幣與美元匯率為6.3763
預測如下表:
我國(大陸)人均GDP預測表(2025-2035年)
這樣,到2035年,我國GDP將有望達到207.64萬億人民幣或32.56萬億美元,屆時人均GDP2.32萬美元,剛好跨進發達國家准入門檻。
現在,全球發達國家總人口加在一起是11.0257億人,我國大陸人口是發達國家人口總和的1.28倍,比所有發達國家人口總數還多3.0571億人。我國成為發達國家的那一天,將是人類歷史上史詩級的。
其實,這世界上的發達國家不是越來越多,總量是有限的,你想站到臺上去,就得拉一個下來,如果你塊頭大,就得多拉幾個下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