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市場概況
綠色債券方面,截至2025年1月,全球符合氣候債券倡議組織(CBI)標準的貼標綠色債券累計發行規模達到3.5萬億美元。其中,2025年1月發行規模約441.68億美元。境內市場方面,根據Wind資料統計,截至2025年1月,中國境內市場貼標綠色債券累計發行4.2萬億元,存量規模2.1萬億元。其中,2025年1月,中國境內一級市場發行規模247.6億元,二級市場交易規模為684.7億元。
綠色信貸方面,根據人民銀行釋出的最新資料,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本外幣綠色貸款餘額35.75萬億元,同比增長25.1%,其中投向具有直接和間接碳減排效益專案的貸款合計佔比66.8%。
全國碳市場方面,截至2025年1月末,全國碳市場碳配額累計成交6.32億噸,累計成交額3432.15億元,其中,1月成交量199.16萬噸,環比下降97.4%,總成交額為1.82億元,環比下跌97.5%。
二、1月相關政策與事件
(一)國際重要政策與事件
主要經濟體政策方面,特朗普政府選擇再退《巴黎協定》,並宣佈“進入能源緊急狀態”;歐洲銀行管理局正式釋出《環境、社會和治理 (ESG) 風險管理最終指南》,規定了機構在識別、衡量、管理、監測ESG風險方面的相關要求。
國際組織動態方面,IFRS基金會發布《根據IFRS S2僅報告氣候相關披露時應用IFRS S1》,旨在幫助企業使用ISSB標準時僅報告與氣候相關資訊;FSB釋出《轉型計劃對金融穩定的重要性》報告,指出轉型計劃是企業闡述氣候相關風險戰略和管理的工具,監管機構可以使用它評估氣候相關金融風險,並衡量金融穩定性。
國際倡議與聯盟成員方面,截至2025年1月末,簽署聯合國《負責任銀行原則》(PRB)的銀行機構已達345家,我國有28家;全球加入聯合國淨零銀行聯盟(NZBA)的銀行機構有135家,我國僅有1家,美國主要頭部銀行陸續退出;央行與監管機構綠色金融網路(NGFS)機構成員達143家,美聯儲已退出。
(二)國內重要政策與事件
國家政策方面:
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生態環境部《關於建設美麗中國先行區的實施意見》,提出打造綠色發展高地,到2027年底前形成一批實踐創新和制度創新成果,突出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三大區域,協同推進長江、黃河流域高水平保護,重點支援5個左右省份、50個左右城市、100個左右縣開展先行區建設。
我國向聯合國公約秘書處提交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氣候變化第一次雙年透明度報告》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氣候變化第四次兩年更新報告》。兩份報告包括國家溫室氣體清單,國家自主貢獻進展,減緩政策行動及其減排效果,氣候變化影響和適應,資金、技術和能力建設需求等。
國家發展改革委等8部門印發《綠色技術推廣目錄(2024年版)》,遴選了節能降碳產業、環境保護產業、資源迴圈利用產業、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生態保護修復和利用、基礎設施綠色升級、綠色服務等7大類產業112項先進綠色技術,列明瞭每項技術的工藝技術內容、主要技術引數、實際應用案例、生態效益等。
國家發改委和財政部聯合釋出《關於2025年加力擴圍實施大規模裝置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的通知》,將繼續支援工業、用能裝置、能源電力、交通運輸、物流、環境基礎設施等裝置更新基礎上,將支援範圍進一步擴充套件至電子資訊、安全生產、設施農業等領域,重點支援高階化、智慧化、綠色化裝置應用。此外,中央財政還將繼續安排專項資金,支援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
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釋出《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監管指南第4號——可持續發展報告編制》和《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上市公司自律監管指南第13號——可持續發展報告編制》(以下統稱《指南》),著眼於幫助上市公司建立健全可持續發展治理架構和管理流程,併為編制高質量的可持續發展(ESG)報告提供工具箱和百寶書。
地方政策方面: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上海監管局印發《關於加強上海金融業綠色金融組織體系建設工作的通知》,要求各金融機構應在依法合規、風險可控的前提下,開展綠色金融體制機制創新,鼓勵積極推進“1+N+X”綠色金融組織體系建設。其中,“1”是指設立綠色金融專職部門,“N”是指培育專業化綠色金融分支機構,“X”是指建立綠色低碳網點。
人民銀行江蘇省分行、江蘇省工業和資訊化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生態環境廳聯合印發了《關於構建轉型金融支援體系 助力江蘇全面綠色低碳轉型的通知》,明確了江蘇轉型金融工作的總體目標,併發布了首批江蘇省轉型金融支援經濟活動目錄,覆蓋石化、化工、鋼鐵、有色、印染、航運、建材、造紙等八大行業,為企業制定科學可行的轉型計劃提供依據,為金融機構高效精準識別、支援和評估低碳轉型活動提供支撐。
三、機構綠色金融實踐
法國巴黎銀行資產管理公司成功為支援清潔技術風險基金籌集1.79億美元;歐洲投資銀行和AllianzGI為新興市場的氣候基金籌集4.5億歐元;中國銀行和交通銀行積極推動2025年全國首筆綠色信用債券落地天津;肇慶落地全國首批水泥行業轉型金融貸款;無錫糧食集團發行全國收單“兩重”領域綠色債券。
四、熱點與趨勢
綠色金融服務美麗中國建設工作加快推進。1月8日,中國人民銀行、生態環境部聯合召開綠色金融服務美麗中國建設工作推進會。會議指出,金融和相關行業管理部門要持續健全標準體系,加快制定統一的綠色金融支援目錄和統計制度,明確綠色金融的重點方向;生態環境部門要主動與金融部門一道,進一步深化改革創新,以綠色金融高質量發展支撐美麗中國建設。此外,本次會議上,國家開發銀行、農業發展銀行等6家銀行分別與山東省環保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北投生態環境有限公司等6家企業簽署了融資對接協議,首批簽約的標誌性專案累計意向合作金額達到130億元。
請登入興業研究APP檢視完整研報
獲取更多許可權,聯絡文末銷售人員。
★
點選圖片購買 “興業研究系列叢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