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週期韌性凸顯,10萬億興業銀行再出發!

在市場洗禮中不斷積蓄穿越週期的力量
–興業銀行董事長呂家進
3月27日晚間,興業銀行釋出2024年年報,在整個銀行業受到“低利率、低息差”雙重挑戰的大背景下,交出了一份營收、淨利雙增長,總資產站穩10萬億臺階的破局答卷,逆週期韌性凸顯。
年報資料顯示,2024年,興業銀行實現營業收入2122.26億元,同比增長0.66%。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772.05億元,同比增長0.12%。其中,利息淨收入1481.07億元,同比增長1.09%;非利息淨收入641.19億元,同比下降0.32%。興業銀行表示,利息淨收入的同比增長“主要得益於生息資產日均規模穩健增長和淨息差降幅管理”;非利息淨收入的同比下降則主要受保險“報行合一”等監管政策因素影響,手續費淨收入下降。
非常值得一提的是,興業銀行的淨息差維持在1.82%的較高水平,較去年四季度的行業平均水平高近20%。淨息差1.8%曾被視為行業的警戒線,但去年以來,銀行業淨息差持續下行,甚至屢屢跌破歷史最低水平,成為了懸在行業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此時,興業銀行1.82%的淨息差資料就顯得尤為亮眼,韌性之強超市場預期。
良好的息差表現得益於興業銀行穩健的資產及負債結構持續最佳化。截至2024年末,興業銀行資產總額105078.98億元,較上年末增長3.44%。其中,貸款(不含應計利息)較上年末增加2756.75 億元,增長 5.05%。總負債96142.87億元,較上年末增長2.82%。其中,客戶存款(不含應計利息)餘額55323.33億元,較上年末增長7.69%。不良貸款餘額614.77億元,較上年末增加29.86億元,不良貸款率1.07%,與上年末持平;撥備覆蓋率237.78%。
興業銀行復盤這張答卷時認為,業績穩健增長的原因在於“用價值銀行重塑發展目標,以改革創新推進高質量發展。”
在興業銀行的官方解釋中,價值銀行主要有五大特徵:盈利能力強、客戶合作深、風險成本低、業務結構均衡、經營特色鮮明。在價值銀行的戰略目標指引下,興業銀行提出以“戰略執行、客戶服務、投資交易、全面風控、管理推動”五大核心能力為引擎,錨定“輕型化、集約化、專業化”發展方向,努力透過全方位價值創造,實現長期可持續發展。
01
三大核心能力助力重塑資產負債表
年報答卷可以說明,興業銀行的這條轉型之路已經取得了初步成效,營收、淨利雙增只是表象,更為重要的是,興業銀行透過戰略執行、全面風控和投資交易三大引擎,正在重塑自己的資產負債表,夯實穿越週期、突圍低利率時代的核心競爭力。
在資產端,興業銀行不斷向“新”而行,近年來該按照五篇大文章的指引,依靠強大的戰略執行能力持續調整貸款結構,截止2024年末,該行的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貸款佔總貸款比重分別提升至 16.89%、16.87%、9.69%;融貸款餘額分別較上年末增長 20.68%、19.64%、10.97%,均高於貸款整體增速。
在負債端充分踐行降本增效。2024年末,興業銀行的存款付息率為1.98%,同比下降26個基點。其中,零售存款規模增加至 1.57 萬億元,佔總存款比重提升至 28.35%,規模提升至股份制商業銀行第二位。低成本核心存款佔比持續提升,為該行穩息差做出了重要貢獻。
同時,興業銀行在“大投行+大資管+大財富”的迴圈驅動下,做優表內、做強表外、做大中收,加速向輕資本轉型。在提升投資交易能力上,興業銀行全年實現其他非息淨收入 400.23 億元,同比增長 9.43%;轉型投行 FPA 規模達 3.06 萬億元;興銀理財規模達到 2.18 萬億元,興業基金公募基金管理規模、興業信託資產管理規模分別較上年末增長 32.70%、118.37%。三輪驅動業態漸成。
風險防控上,興業銀行堅持“寧可讓利,不讓風險”。推動風險管理從被動防禦向主動經營升級,打造“管得住、放得活”的全面風險管理體系。提高數字風控智慧化,升級智慧風控體系,大幅提升員工作業效率和風險管控質量。堅持從嚴治行,推動形成發現問題、整改問題與促進發展的工作閉環,合規經營水平顯著提升,內控管理體系更加健全。
以戰略執行能力精準錨定國家戰略方向,投資交易能力開闢輕資本盈利新賽道,全面風控能力築牢風險底線,三者協同形成的“資產結構最佳化-收益多元增長-風險主動管控”閉環生態,助力興業銀行在行業低谷期率先破局。
02
管理推動戰略執行將“五篇大文章”轉化業務增長極
戰略執行、投資交易和全面風控都有賴於優秀的管理推動。近年來,興業銀行從集團管理層面,將“國家所需”與“金融所能”深度繫結,積極融入和服務新發展格局,並以國家戰略為指引,構建了自身新的業務增長極——將做好“五篇大文章”,與擦亮綠色銀行、財富銀行、投資銀行“三張名片”,佈局科技、普惠、能源、汽車、園區“五大新賽道”融合推進,在培育新質生產力、服務中國式現代化中推進自身高質量發展。
2024年,興業銀行的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貸款都實現了兩位數增長。數字金融則從建設期走向收穫期,不僅可以賦能科學管理,還能充分助力興業銀行在“科技-產業-金融”新三角迴圈的構建中把握住市場先機。
為了做強科技金融,興業銀行立足自身優勢,透過組織重構、風控革新、生態融合、產品迭代、數字賦能五維創新,打造科技金融“1+20+150”經營管理體系,完善科技金融“六大”專屬支撐,破解了科技企業"評估難、授信難、風控難"痛點,形成"生態化服務+數字化穿透+全週期陪伴"的科技金融服務正規化,全方位提升科技金融服務能力,助力新質生產力發展。
截至報告期末,興業銀行合作科技金融客戶32.45 萬戶,較上年末增長 14.15%。科技金融融資餘額 1.74 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 17.82%。科技金融貸款餘額 9689.16 億元,較上年末增長 20.68%;貸款不良率 0.77%,低於企金貸款平均水平,資產質量保持良好水平。其中:以“綠色 + 科技”透過構建綠色產品體系,加大科技金融服務。服務科技金融客戶 29605 戶,融資餘額 6705 億元,較上年末增長 12.80%。
綠色金融更是興業銀行多年來的突出亮點,綠色貸款規模和增速都在股份制商業銀行中保持領先。這得益於該行堅定的將綠色金融作為戰略核心業務,並前瞻性的升級為可持續發展理念,率先將可持續發展提升到企業戰略和公司治理層面。該行圍繞企業碳資產、碳匯、碳交易等需求場景,創新提供多元化、專業化、精細化碳金融綜合服務,為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和美麗中國建設提供高質量金融供給,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提供有力支撐。
2024年末,興業銀行綠色金融融資餘額達到 2.19 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 15.88%;人行口徑綠色貸款餘額 9679.31 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9.64%,餘額保持股份制商業銀行第一位。
03
數字賦能客戶服務,重塑傳統金融業務邊界
興業銀行戰略執行、投資交易、全面風控、管理推動這四大能力的背後都有一個核心理唸作為支撐,即“以客戶為中心”。與這個理念相對應的,是該行始終著力提升的客戶服務能力。
在數字經濟與產業升級深度融合的背景下,興業銀行以“數字金融革新”與“科技生態重構”雙核驅動,突破傳統銀行服務邊界,構建起覆蓋“企業-產業-社會”的全維度金融服務體系,為培育新質生產力提供系統性金融解決方案。
透過持續健全客戶分層分類經營體系、產品交叉銷售體系、公私聯動和場景金融服務體系,興業銀行實現了客戶服務能力的結構性突破。2024年末,興業銀行公司金融客戶數達 153.55 萬戶,較上年末增加 13.41 萬戶。零售金融客戶數增至 1.1 億戶,其中 87.14萬戶長尾客戶上遷至貴賓客戶,1.48 萬戶黃金、白金和黑金客戶上遷至私行客戶。同業金融價值客戶增至 1864 戶,主要型別同業客戶合作覆蓋率保持在95%以上。
為了破解科創企業“評估難、融資難、成長難”痛點,更好的服務新質生產力發展,興業銀行還著力打造了以“政策鏈、創新鏈、資本鏈、產業鏈、人才鏈”五鏈融合的“科技金融生態圈”,連結了超 3 萬個來自政府、高校、園區、投資機構、律所、協會、服務機構的生態夥伴。並在產品服務上,發揮“商行+投行”優勢,為科技企業提供“全生命週期”“全要素髮展”“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並重”的綜合金融支援,以差異化服務優勢助力科創企業發展。
這種“數字金融築基+生態協同賦能”的雙引擎模式,不僅重塑了銀行服務實體經濟的正規化,更透過金融資源的精準滴灌,加速科技成果向新質生產力轉化,為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提供了鮮活實踐樣本。
04
價值銀行擦亮中國特色金融的興業正規化
興業銀行逆勢破局的經驗也為行業揭示了一個轉型的關鍵邏輯——金融機構的終極價值在於成為國家戰略與實體經濟的“命運共同體”,與國家戰略共振。
2024 年末,興業銀行的製造業貸款佔總貸款比重提升至13.20%,繼續保持股份制商業銀行前列水平。“五篇大文章”中的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貸款佔總貸款比重分別提升至 16.89%、16.87%、9.69%。這足以體現興業銀行將服務實體經濟,支援國家重大戰略發展作為根本任務。同時,也是對該行自身“價值銀行”內涵的最好體現。
“五大能力”不僅是興業銀行破局行業週期的戰略引擎,更是服務中國式現代化、落實“兩重”“兩新”國家戰略的系統性解決方案。在“低利率、低息差、高風險”的行業變局中,興業銀行以戰略執行、客戶服務、投資交易、全面風控、管理推動為核心能力矩陣,將國家戰略深度融入發展基因,走出一條“戰略穿透力強、創新勢能足、生態協同優”的中國特色金融實踐之路,既為實體經濟注入“源頭活水”,亦為商業銀行轉型提供了可複製、可推廣的“興業正規化”。
*本文不代表鳳凰網財經觀點,轉載已獲授權。

 👇【 熱門影片推薦 】👇

點選在看 持續關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