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2月,證監會發布了《關於資本市場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實施意見》,提出了18條政策舉措,旨在進一步促進資本市場與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對接,促進ESG投資持續健康發展。隨著政策的明確引導與市場需求的持續增長,銀行ESG理財和公募ESG債基已成為ESG投資的主力軍。
固收類銀行理財產品佔據ESG理財市場主導位置,且呈現高的市場集中度特點。截至2025年1月底,國內市場ESG主題銀行理財產品數量為296只,存續規模為人民幣2,214億元,規模最大的前10大ESG主題銀行理財產品均為固定收益類產品;市場呈現較高集中度,興銀理財、農銀理財、中銀理財存續ESG理財產品數量最多,中銀理財、農銀理財和興銀理財存續ESG理財產品規模最大。2025年開年至今,新發的銀行ESG理財產品繼續以固收類為主,滿足市場對低風險、穩定回報的需求,表明固定收益類產品在ESG理財市場的主導地位。
低碳及綠色發展基金佔據ESG公募基金主導位置,同時機構也呈現較高的市場集中度。截至2025年1月底,市場上存續ESG基金產品共615只,ESG產品淨值總規模達6,817.44 億元人民幣,其中國內市場純ESG公募基金存續數量460只,存續規模人民幣3,507億元。低碳及綠色發展基金在ESG基金中的存續數量佔比約為60%,資產規模佔比則高達約70%。其中匯添富基金、東方紅資產管理和華夏基金的存續ESG基金產品數量最多,匯添富基金以833.45億元在規模上遙遙領先。2025年開年至今,新發5只ESG基金,其中主動型基金佔多數。
後市展望:“五篇大文章”等政策推動ESG產品在銀行理財和公募基金市場顯著增長,未來趨勢預計將進一步深化。銀行ESG理財產品將多元化,推出更多創新產品。公募ESG基金市場中,主動型產品繼續佔據主導,指數基金也在快速發展。
前言
近年來,中國政府加大對可持續發展和綠色金融的政策支援,ESG(環境、社會和治理)投資受到資本市場的持續關注。2025年2月,證監會發布了《關於資本市場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實施意見》,提出了18條政策舉措,旨在進一步促進資本市場與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對接,促進ESG投資持續健康發展。
在市場層面,ESG產品持續密集發行,尤其是銀行理財和債券基金。ESG理財與債基產品憑藉低風險、穩定回報的特點,成為了投資者青睞的主力選擇。截至2025年1月底,ESG主題銀行理財產品和公募基金存續數量分別為296只和460只,存續規模分別為人民幣2,214.99億元和3,507.57億元,且近一年持續顯著增長。相關產品不僅滿足了投資者對穩健回報的需求,還響應了社會對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及治理結構等方面的關注,推動了ESG投資理念的普及。
隨著政策的明確引導與市場需求的持續增長,銀行ESG理財和公募ESG債基已成為ESG投資的主力軍,未來將繼續引領可持續投資市場,為中國經濟的綠色、低碳轉型提供重要動力。
一、銀行理財
國內ESG主題銀行理財產品市場持續顯著增長,反映出市場對ESG投資理念的接納與銀行對可持續發展的關注。大多數存續產品為固定收益類,風險等級為R2,投資標的聚焦環保、綠色能源和社會責任等領域,適合穩健投資者。
進入2025年,新發的銀行ESG理財產品繼續以固收類為主,滿足市場對低風險、穩定回報的需求,表明固定收益類產品在ESG理財市場的主導地位。
1. 存續產品
2019年以來,國內ESG主題銀行理財產品市場經歷了顯著的增長。存續數量由2019年底的13只迅速增加到2025年1月底的296只,資產規模也從133.34億元增長至2,214.99億元,存續數量和資產規模分別實現了從55只、331.01億元到296只、2,214.99億元的跳躍式增長,這不僅反映了市場對ESG投資理念的快速接納,也表明了銀行理財對可持續發展的強烈關注。

截至2025年1月31日,規模最大的前10大ESG主題銀行理財產品均為固定收益類產品。這些產品的投資策略主要集中在低風險、穩定收益的領域,以適應市場對於可持續投資的需求。其中,有9只產品的風險等級為R2,表明這些產品在風險控制方面較為穩健,適合風險承受能力較低的投資者。而剩餘的1只產品則為風險等級為R3,雖然風險稍高,但依然在可接受的範圍內,適合那些有一定風險承受能力的投資者。這些固定收益類ESG產品的投資標的多涉及環保、綠色能源、社會責任等領域,既符合投資者對穩健收益的需求,又體現了對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關注。從整體市場趨勢來看,固定收益類產品由於其穩定的回報特性,成為了當前銀行理財市場中最受青睞的ESG主題投資選擇。

截至2025年1月底,ESG主題銀行理財產品市場呈現較高集中度。興銀理財和農銀理財的產品數量最多,分別為63只和51只;中銀理財、華夏理財和天津銀行緊隨其後,分別為36只、33只和29只。

從存續產品規模來看,中銀理財、農銀理財和興銀理財的規模最大,分別為750.45億元、704.95億元和396.62億元,其他機構的存續產品規模均低於100億元,顯示出較為明顯的市場分化。總體而言:ESG理財產品市場仍由領先銀行理財子主導,隨著市場需求的增長,未來可能會有更多銀行加大投入;目前ESG理財產品市場集中度較高,行業領先者具有顯著的規模優勢。

2. 新發產品
2025年以來,多家銀行紛紛推出新的ESG主題理財產品,總計新發了8只ESG主題產品,其中包括興銀理財、中銀理財等多家銀行的產品。具體來看,中銀理財推出了2只、興銀理財推出了2只、上銀理財推出了2只、吉林銀行推出了1只、蘇銀理財推出了1只。這些產品的推出標誌著銀行在推動可持續發展、響應社會責任投資需求方面的持續關注。
在這些新發布的ESG主題理財產品中,規模最大的為吉林銀行發行的“吉林銀行吉利財富吉穩系列2025年第1期(ESG主題)”。該產品的募集規模達到了人民幣10.88億元。
從投資性質來看,25年新發的ESG產品均為固收類產品,含1只R1風險級別的產品和7只R2風險級別的產品,符合當前市場對於穩健類產品的需求。

截至2025年1月之前的近一年區間內,每個月都有銀行ESG理財產品新發,且這些新發布的產品中,固收類產品佔據了絕對主導地位,能夠為投資者提供較為穩健的回報。特別是在2025年1月釋出的所有ESG主題銀行理財產品中,全部為固收類產品,與之形成對比的是權益類產品逐漸從銀行ESG理財產品序列中淡出。

二、公募基金
ESG公募基金長期作為中國市場ESG投資主力存在。進入2025年,市場共計推出了6只新產品。25年新發產品中,4只為主動型ESG基金,發行份額為8.16億元;1只為被動型基金,發行份額為9.22億元,反映出被動投資策略逐漸在公募基金ESG產品發行中受到關注。
1. 存續產品
截至2025年1月底,市場上存續ESG基金產品共615只,ESG產品淨值總規模達6,817.44 億元人民幣,其中環境主題(E主題)產品規模佔比最大,達35.39%。剔除環保等單一支柱或新能源等泛ESG產品,純ESG公募基金存續產品共45只,資產規模共人民幣106.66億元。這 45只產品均構建了完整的自下而上的ESG投資策略,相比各類泛ESG主題產品,有效控制了ESG基金產品長期被批評的風格漂移和漂綠等問題,是最具代表性的本土ESG基金產品。45只代表性產品中有35只基金的最新月度收益率超過了其業績基準,顯示了出色的超額收益表現;其中,匯添富ESG可持續成長股票、東方紅ESG可持續投資混合、嘉實ESG可持續投資混合的超額收益分別為6.81%、5.24%和4.97%,表現尤為突出。這些基金的優異表現不僅證明了ESG投資理念在實現良好財務回報的同時,也能夠促使投資者支援更具社會責任和可持續性的企業和專案。而從託管銀行來看,ESG公募基金託管規模排名靠前的為工商銀行、郵儲銀行與建設銀行。

在不同型別的ESG基金中,低碳及綠色發展基金無疑佔據了最大的市場份額,成為最受投資者青睞的ESG投資領域之一。截至2025年1月底,低碳及綠色發展基金在ESG基金中的存續數量佔比約為60%,資產規模佔比則高達約70%。這一趨勢反映了市場對於應對氣候變化、推動能源轉型和保護自然環境等議題的高度關注。

進入2025年,基金公司ESG佈局呈現分化:匯添富基金、東方紅資產管理和華夏基金分別以91只、34只和15只的存續產品數量位居前列,其中匯添富基金、東方紅資管及中銀基金的核心產品以ESG策略基金為主,即在傳統投資框架裡把ESG納入投資參考;而華夏基金與其他排名前10的機構則主要佈局低碳及綠色發展主題基金,聚焦碳中和與綠色經濟領域。

從存續規模看,匯添富基金以833.45億元遙遙領先,東方紅資產管理(272.09億元)和富國基金(168.04億元)緊隨其後,規模分佈與產品數量格局高度關聯——ESG策略基金為匯添富、東方紅及中銀基金貢獻了主要規模,凸顯該策略的市場認可度與資金聚集效應;華夏基金等機構則依賴低碳主題產品形成差異化競爭力,但單隻規模相對有限,或表明細分領域仍具增長潛力。

2. 新發產品
2025年以來,中銀基金、西部利得基金、匯添富基金、前海開源共新發5只ESG基金,均為ESG策略基金。具體來看,主動型ESG基金在此次新發的產品中佔據了主要地位,共新發行了4只,累計發行份額達到8.16億元。主動型基金通常由基金經理根據市場形勢和ESG標準主動選擇符合投資策略的個股或債券,這類基金相較於被動型基金具有較高的靈活性和收益潛力,因此受到那些追求更高回報且願意承擔一定風險的投資者青睞。與此同時,被動型ESG基金也迎來了新的發展機會。此次新發的被動型ESG基金共有1只,累計發行份額為9.22億元。

2024年12月及2025年1月,新發ESG公募基金的數量較去年有所增加,顯示出市場對ESG產品的關注度明顯回升。市場對ESG產品的關注度回升,部分得益於國內外環境的變化。政府政策和金融監管機構對可持續發展議題的推動,也為ESG投資的快速增長提供了有力的支援。

三、總結
近一年,隨著ESG資管產品在銀行理財和公募基金市場的發力,特別是進入 2025年以來趨勢越發明顯,資本市場對可持續金融和ESG投資的支援將進一步加強。2025年2月,證監會發布的《關於資本市場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實施意見》提出了18條政策舉措,旨在進一步促進資本市場與可持續發展的對接[1]。這些舉措與ESG理念高度契合,著力加速綠色金融轉型,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展現了對環境保護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共同願景。預計未來,相關政策法規將不斷完善,如更加細化的綠色金融標準以及加強金融機構在ESG方面的合規要求。此外,監管層將進一步推動ESG資訊披露的強制性要求,提升市場的整體透明度和規範性。
預計未來本土市場ESG資管產品在規模和策略端有望進一步深化和擴充套件,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 銀行ESG理財產品需要更多創新
銀行理財領域方面,新發了8只ESG主題產品,其中規模最大的是中銀理財發行的“吉林銀行吉利財富吉穩系列2025年第1期(ESG主題)”,該產品募集規模達到10.88億元。這一產品的發行規模不僅反映了市場對ESG投資理念的日益認同,也展示了銀行理財產品逐漸向可持續發展領域擴充套件的趨勢。近期理財ESG新發產品均為固收類產品,並且前十大存續產品規模均為固定收益類,顯示出投資者更傾向於選擇風險相對較低且穩定的投資方式。自2019年底到2025年1月底,ESG主題銀行理財產品的數量和規模實現了大幅躍升,從55只、331億元增長至296只、2,214億元。這一增長表明,ESG理念逐漸為銀行理財市場廣泛接受,更多的投資者開始重視環境、社會和治理等非財務因素,促使銀行在推出理財產品時更加註重可持續發展。
未來,預計銀行理財市場將繼續看到ESG主題產品的增長,特別是透過創新產品和多樣化的投資策略滿足投資者需求。隨著市場逐漸回暖,除了固收類產品外,銀行可能會推出更多結合股權投資、私募股權及綠色債券的理財產品,滿足風險偏好較高的投資者。此外,ESG標準的進一步細化與創新也會推動銀行理財產品的多樣化,例如更多關注碳排放控制、資源節約、社會責任等具體領域。
2. 公募ESG基金維持主動權益型主導,指數債基逐漸受到關注
進入2025年,國內市場至今共計新發了 5只ESG基金,其中仍以主動型基金為主。主動型基金透過靈活的投資策略,結合ESG標準選擇優質企業和專案,因此在投資者中獲得了更廣泛的關注。
在公募基金領域,主動型ESG權益基金預計將繼續成為主流,因為其能夠靈活調配資產,選擇符合ESG標準的優質企業和專案。這些基金透過主動管理,力求獲取超越市場平均水平的收益,同時推動企業的社會責任與治理結構最佳化。
進入2024年下半年,隨著“耐心資本、長錢長投”政策的推動,指數ESG債券基金髮行得到各家基金管理人的普遍關注,但受限於債基審批難度較高,短期公募ESG基金以主動權益產品為主的格局不會打破。
3. 低碳與綠色發展主題持續佔據主導
ESG公募基金中,低碳及綠色發展基金在市場中佔據了主導地位,約佔存續產品數量的60%及資產規模的70%。這一趨勢反映了市場對綠色投資和低碳經濟轉型的高度關注,並且標誌著這些領域成為ESG投資的核心部分。
低碳經濟和綠色轉型的趨勢將進一步推動低碳和綠色發展基金的成長。隨著中國政府加快推動綠色經濟和碳中和目標的實施,市場對綠色債券、低碳技術及可再生能源領域的投資需求將持續增加。這些基金不僅會吸引傳統投資者,也會迎來更多的社會責任投資者,他們關注可持續發展對環境的長期影響。
致謝:秩鼎 劉相峰,李欣;上海財經大學 金成,郭婉祺,白乾政
注:
[1]參考資料:關於資本市場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實施意見. http://www.csrc.gov.cn/csrc/c100028/c7537234/content.shtml
★
點選圖片購買 “興業研究系列叢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