尬上了熱搜,真沒想到

兩個文化人——
李娟。
今年熱播的《我的阿勒泰》原作者,被網友親切稱呼為“娟姨”。
董宇輝。

喜歡蘇東坡,喜歡引用張載的“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能夠在直播間裡脫口而出:“天體行星是浪漫,三餐四季也是浪漫;山川湖泊是浪漫,柴米油鹽也是浪漫。”

兩個人的相遇,本以為是最適配的組合。

沒想到卻帶來今年最出圈的一場尬聊。

直播中,董宇輝用排比小作文誇李娟:

“很多人喜歡你的欲言又止,喜歡你的糾結,喜歡你的猶豫,喜歡你的過度思慮和自我否定……


李娟此刻的眼神里閃過了許多問號,但又不好保持沉默,最後只能尷尬回應:
“謝謝,真是一坨巨大的……讚美。
網友認真數了數——
兩個小時的直播,李娟七次想結束談話。
當然。
事後李娟做出了回應,說她對董宇輝的印象很美好,“一坨只是四川人習慣用詞,讓大家不要借題發揮。
出於好奇,Sir也看完了整場直播。
翻車了?

其實並不是全程都那麼尬,但也有一種水土不服的感覺。

這並不能都怪董宇輝。
問題是——
我們今天的文化類訪談,怎麼收縮到了這個程度?
01
尬聊,還是因為直播流程

拋開內容輸出。

如果從商業角度看,董宇輝和李娟的這場直播相當成功——
觀看人次30萬,圖書銷量17萬冊。
放哪個平臺都算頂流了吧。

但問題是。

一場直播帶貨,和一場高質量的文化訪談,很難同時實現。

尤其是對於李娟這樣不太熟悉直播流程的嘉賓來說。

哪怕,團隊精心選擇了地點,在天山腳下,氛圍感拉滿。
董宇輝也在努力淡化帶貨的色彩,說是“找娟姨聊聊”。
但整個談話,無形中是要往某個方向引導的。
比如直播開始,一隻小松鼠亂入,這本來是一個讓嘉賓鬆弛的好機會。
但或許是直播議程不允許,李娟沒有接觸小松鼠,只是攝影師給了特寫。
而對董宇輝來說,讓他逐漸亂了節奏的原因是——
那套駕輕就熟的“小作文”輸出,遇冷了。
李娟不僅不接茬,還見招拆招。
比如董宇輝總想從李娟的經歷中提煉出一些閃光點:
“所有的矛盾缺點,背後都有一束人性的光,那就是善良。”
“謝謝娟姨的掙扎。”
而李娟好像只能尬笑。
在比如說,李娟沒有結婚,獨居生活,被不少網友奉為是“財富自由、精神富足”的標杆。
董宇輝呢,也想順著“民意”誇誇娟姨:
“寧要高質量的獨居,不要低質量陪伴。”
怎麼樣,這句話今天網上很多人都想要點贊對吧。

其實董宇輝說的一點問題沒有。

只不過讓他意外的是,李娟比他想象的更加“特立獨行”,她居然反駁了這種觀點:

哪怕再惡劣的關係

你和一個很差勁的人在一起
很痛苦
但這種痛苦能讓你保持
某種冷靜
某種清醒
也是一種力量的滋長

李娟是故意要拆臺嗎?

其實也不是。

從她的另一場直播你也能窺見端倪——

剛說了幾句人生感悟,大家聽得津津有味,她卻吐槽自己在說雞湯。

你過得再好

你還是覺得自己不好
還是雞湯 哈哈
李娟警惕雞湯。

所以當董宇輝用小作文的形式,表達對她的讚美的時候,她沒有欣然接過來,喝下去。

她還想保留更多一點的——真。
比起一些“金句”和“思想昇華”。
李娟更想來談一些並不高大上的真實。
而這,反過來又讓董宇輝一下接不住了。
比如,董宇輝說自己小時候不自信,被起外號大頭娃娃,李娟很自然地接了一句:哈哈,你現在也是呀!
董宇輝一邊聽一邊埋頭記筆記。
李娟吐槽:又不是開會,你記啥呢?
董宇輝這個時候已經緊繃了起來,無奈表示,這只是自己的個人習慣,記個筆記都不行嗎?
李娟意識到自己一句玩笑可能冒犯了對方,又連忙道歉。
這個時候,對話就已經陷入尷尬了。
兩個人在對話中的磕碰,來自於彼此相反的方向——
董宇輝想往上起調門。
輸出一個,精神豐盈而自由,能將偏僻的阿勒泰變成詩和遠方的文藝女神李娟。
但李娟卻往下貼近土壤。
展示出平凡的一面,也會充滿糾結和痛苦,人生不是雞湯,更不是爽文。

是的。

生活是不確定性。
但直播流程,需要確定性——
共鳴,感悟,相信,下單。
在這種確定的流程中,其實已經預設了嘉賓的發揮,只不過沒想到的是,李娟較真了。
02
只有捧,談不出真東西

李娟說自己是一個並不善於交際的人。

她在這場直播中的表現,有點讓人聯想起電視劇《我的阿勒泰》中內向怯生的李文秀。

她似乎不太懂得應付這樣的場面。

同樣是來直播間賣書,餘華面對董宇輝的激情安利、提煉解讀《活著》。
他直接:對對對,宇輝講《活著》比我好。
董宇輝問餘華:《活著》是說到最後,人跟苦難和解了嗎?
餘華笑著說:對,就是這樣。

其實吧,在這種場合下還真是這樣。

對就完了。
因為這是一場直播。
本身就不具備進行深度探究的空間,作家過來,也就是熱熱場子
那麼,回到李娟。

不是她不想聊,恰恰是她還指望聊出點實在的話來。

只不過沒遇到合適的契機。

在之前一場鳳凰網的直播,她其實就聊得很深入、很盡興。
主持人是鳳凰網讀書頻道的主編,也是李娟多年的書粉,她倆很早就認識。
提問也是緊跟潮流,結合年輕人關心的話題,引導作家給出鮮明的態度。

主持人魏冰心:你明明沒有姨味,為什麼要叫自己娟姨?

李娟回答:

少女化是件挺可怕的事

執著於自己的青春和容貌

真的很可怕

所以我希望自己是一個姨

是一個能夠正常面對衰老的人
這場直播是在《我的阿勒泰》結局後,來看的人多數是粉絲。
但面對這麼多劇粉。
李娟卻相當冒犯地說:很討厭《我的阿勒泰》。

主持人臉都僵了。
李娟還要繼續說——
討厭《我的阿勒泰》,是討厭當時寫作中的算計心,寫的每一句話都太在意、太精準預判讀者的反應了。

這是一場沒有彩虹屁和正能量的訪談。

但很多網友依然感受到——
被李娟的真性情治癒了。
一個高質量的採訪,不能只是上價值、正能量。
而是要挖掘出一個人連自己都不曾意識到的“隱秘的角落”。
而空對空的對話呢?
大概就是,一來二去之後,很難不讓氣氛陷入尷尬吧
03
高質量的文化訪談,都去哪了

Sir想起了一個餘華分享的故事。

80年代,他給文學雜誌投稿,主編一看,喲,驚為天人。
但距離發表,只剩下一個難處——在我們的國家,不可能有這麼陰暗的事情。
於是餘華用了一天,去把結尾改光明瞭。
而今天呢,好像事事處處,都要安上一條光明的尾巴
一個人,一段經歷,本身的感悟不是最重要的。
重要的是,一定要提煉出積極向上的價值觀輸出。
董宇輝比起其他賣貨直播間,質量還是相對較高的。
好詞佳句信手拈來。
這用在一個玉米,一塊牛排上,或許是加分項。
但這種好詞好句,放到和作家的對談中,就不再是加分,成了限制交流的天花板。
當然,不是說董宇輝不能採訪作家,也不是說他今後一定不能發揮好。
而是今天一想到文化推廣,知名作家也好,地方文旅也好,好像就沒有別的更好的渠道了。

有的網友說。

最適合採訪李娟的,不是董宇輝,而是許知遠。
對啊。
今天我們還能看得津津有味的訪談節目,只剩下竇文濤的《圓桌派》和許知遠的《十三邀》了。
但它們,也做到第八年了。
這麼長時間過去,能玩的轉文化領域的,好像還是隻有老一輩人。

這兩年,也有一些文學綜藝。

《文學的日常》。
回到作家的故鄉,探討作品和鄉土的愛恨聯結。
《我在島嶼讀書》。
作家聚在一起讀書,隨性分享對文學的感悟。

但能讓你激情轉發的金句和名場面呢?

好像越來越少了。
餘華被大家討論最多的,“寫作不是為了理想,而是為了不給人看牙”的段子,來自1998年的線下文學論壇。
前面說到的改結尾小故事,來自四年前賈樟柯的紀錄片《一直游到海水變藍》。
莫言得過諾貝爾文學獎,接受過的採訪根本數不完。
但最能釋放出他個性的。
仍然是20多年前的《週二不讀書》。
一個敢問。
一個敢說。
50多分鐘一氣呵成,毫不冷場,句句經典。
蔡康永問:
你有一篇小說被雜誌社退稿了,還是成名之後,到底怎麼回事呢?
莫言不緊不慢。
先是對同行一頓直言不諱的批評——

那些軍旅小說,今天打完仗,明天就出稿,各種模仿蘇聯,太膚淺了。

莫言的作品,不歌頌英雄主義。
而是著眼於戰爭本身的荒誕。
我覺得世界上很多變成了英雄的人,本身並不具備什麼英雄素質,而很多具有英雄素質的人,可能一上戰場,就被一槍打死了,那他就是窩囊而不是英雄;而恰好一個膽小如鼠的人,一槍正好打掉了敵人的一架飛機,於是他變成了英雄,這跟傳統的這種軍事文學有很大的差別。
多年以後,莫言拿了諾貝爾文學獎,央視採訪。
這時的問題,標準到像在參加語文考試——
您的獲獎,會帶來文學土壤的改變嗎?
您如何評價當下的文學氛圍呢?
您覺得文學如何影響社會程序?
……
面對這些缺乏創造力的提問,莫言的妙語連珠也毫無用武之地,只好硬著頭皮,配合客套。
直到記者問出最後一個無關緊要的問題。
反而就激發出莫言的真性情。
兩年前。
莫言跟B站合作一個影片。

其中,他提到最多的一句話是:

不要被大風吹倒。
從尖銳犀利的真性情、真批評,到盡力保持一點真實的有趣,對時代一些委婉的回應。
再到今天——
主打一個,誰聽了都高興的溫暖、勵志、正能量。
在鏡頭前。
頂級作家的語氣變化,或許也代表了環境的變化,和我們對真實的接受程度。
就像當年的餘華,只是把陰暗的結尾改成光明,他說要全篇改,對方還不讓。
但再後來。
好像是從立意上,就得強調正能量。
再再後來。
是刪掉核心劇情,核心人物。
最後,徹底面目全非,作者都認不出自己的作品。

於是。

我們假裝還熱愛文化。
擠在賣貨直播間裡,聽著堆砌辭藻的安利,逢場作戲地尬聊。
彷彿激情下單了,今天就又擁有詩和遠方了。
我們假裝還關心社會。
但一到了公開發言中,好像又被內建了某種人工智慧晶片,自動把語言調整成乖乖就範的論調……

文化類訪談,終究要變成千篇一律。

這個時候,也許尬聊都成了一種不合時宜的精彩。
2023年我們建了一個付費微信群,帶大家認真搞錢,實現全年收入1600w的好成績,今年打算繼續搞!2024,我們的目標是讓群裡每個人都能掙到30w!感興趣的小夥伴快快新增客服微信

搞錢新增客服微信👇

八月份案例👇
其他賬戶近期收益👇
有恆產者有恆心。擁有一筆穩定的資產,可以使人在瞬息萬變的社會里穩住心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