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健康”!33歲女子長途飛行途中險些喪命,緊急警告:“我能活下來簡直是個奇蹟”

艾米麗( Emily ),TikTok 使用者名稱 “alwayssingingmom”,上個月搭乘 加拿大多倫多( Toronto )至 阿聯酋迪拜( Dubai  的13 小時直飛航班。
但就在降落前 兩個半小時,她 在起身去洗手間時突然暈倒。
“完全健康”的33歲女子稱自己活下來是“奇蹟”,並向旅客發出警告
“當時我正排隊等洗手間,胸口突然傳來一陣劇烈的鈍痛,完全沒有徵兆。” 她回憶道。
“我咳嗽了三次,然後就失去了意識。”
她在 TikTok 分享了這次驚險經歷,影片瀏覽量已近 50 萬次。她透露,摔倒後 眼部淤青,左臂多處受傷,而且 至少昏迷了 5 分鐘。
落地後,醫院檢查發現,她突發大面積雙側鞍狀肺栓塞( massive bilateral saddle pulmonary embolism ),血栓阻斷了雙肺的供血。
這種病症 極其致命,約四分之一的患者會立即死亡,而每延誤一小時治療,死亡率都會持續上升。
長途飛行時,深靜脈血栓( DVT ) 可能因久坐不動而形成,血液長時間淤積在腿部,從而引發肺栓塞( embolism )。
DVT血栓可能停留在腿部,引發腫脹、疼痛和皮膚變色,但一旦血栓脫落並進入肺部,就可能阻塞關鍵血管,危及生命。
回到 加拿大後,艾米麗( Emily ) 透露,醫生告訴她,儘管她是一名 “身體健康的33歲年輕女性”,但這次險些喪命的經歷,與她在飛行過程中久坐不動以及服用含雌激素的避孕藥有直接關係。
艾米麗回憶說,自己非常幸運——當時洗手間剛好有人,否則她可能會獨自倒在廁所裡,無人發現她。
她特別感謝一位同機的醫生和 “了不起的”空乘人員迅速施救。
“他們救了我的命,給我戴上氧氣面罩,把我抬到商務艙,讓我平躺休息。” 她回憶道。
“我當時狂吐不止,全身大汗淋漓。”
她還提到,從 昏倒到飛機降落,再到被送往醫院確診肺栓塞,整個過程 長達六個半小時。
“我活下來,簡直是個奇蹟。” 她感慨地說道。
在迪拜住院6天后,艾米麗決定分享自己的經歷,希望提醒更多人避免類似的健康危機。
“請在飛行途中記得起身活動。” 她強調。
她還補充說:“如果你服用含雌激素的避孕藥,或正在接受圍絕經期或更年期的激素治療,一定要提前諮詢醫生。”
在另一段影片中,艾米麗透露,醫生已要求她未來6個月必須服用抗凝血藥物,並定期進行檢查,確保 所有血栓都已溶解。
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 NHS ) 建議,長途飛行(超過 4 小時)時,每 30 分鐘起身活動一次,同時 穿戴彈力襪以降低深靜脈血栓( DVT ) 風險。
研究顯示,即使是健康人,長時間飛行仍會使 DVT 風險增加四倍,且飛行時間越長,風險越高。
短途航班(少於 4 小時)血栓風險極低,統計資料顯示,每 105,000 次航班 僅出現 1 例 深靜脈血栓( DVT )。
然而,長途航班(超過 4 小時)血栓風險明顯上升,平均 每 4,500 次航班 發生 1 例 DVT。而對於 超長航班(16 小時或以上),風險更高,每 1,300 次航班 可能出現 1 例病例。
此外,服用 含雌激素( oestrogen ) 的藥物(如避孕藥或激素替代療法)雖然風險較低,但仍可能誘發血栓。
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 NHS ) 估算,大約 每 1,000 名服用口服避孕藥的女性 中,1 人可能形成血栓,但並非所有病例都會發展為嚴重的醫療緊急狀況。
醫生提醒,久坐不動的長途飛行可能會進一步增加服用雌激素的女性發生血栓的風險。
不過,醫學專家也指出,大多數女性服用雌激素藥物後,血栓風險仍然極低,而懷孕本身也可能帶來類似的血栓風險。
送人玫瑰,手有餘香👇“分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