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圖來源 | 長城汽車官方
作者 | 伍文靚、蘇鵬
編輯 | 蘇鵬
CES是全球前沿電子科技匯聚地,如今在汽車智慧化的裹挾下,儼然成為汽車公司大秀科技肌肉的舞臺。長城、極氪、寶馬、本田等一眾車企都帶來了各自最新的科技成果。
長城汽車展位位於西館,佔地 195㎡。空間雖有限,卻承載著長城汽車無限的科技雄心壯志。
這家全場最具中國元素的車企精銳盡出。空間語言智慧體——ASL(Agent of Space & Language)首次對外展示;同時攜手魏牌全新藍山滄浪青、長城Hi4智慧四驅電混技術、長城靈魂摩托S2000等多項硬核技術重磅登場。
釋出會上,長城汽車CTO吳會肖身穿“馬面裙”,圍繞“AI科技”這一話題進行了精彩分享。
“AI帶來了革命性的效率提升,正重構所有行業,長城汽車全面擁抱‘AI文明’時代,正在成為一家全球化的AI科技公司。為實現這一目標,長城汽車每年投入超百億研發經費,預計到2025年累計投入過千億元。”吳會肖表示。
最具中國風的品牌,在一眾科技巨頭面前,似乎離未來更近一步。
從傳統燃油領域到電氣化新紀元,從汽車智慧駕駛的深度探索到摩托車智駕領域的大膽開拓,這般全面且多元的展品陣容,絕非只是簡單的技術羅列,它一方面彰顯了長城汽車深厚紮實的技術功底,另一方面更是讓全球消費者得以近距離、全方位領略中國汽車產業如今領先的匠心產品,顛覆過往的刻板印象。
就在不久前,長城汽車釋出了2024年銷量成績單。其中海外銷售業績尤為亮眼,同比大幅增長 43.39%。這背後是長城汽車多年如一日堅守長期主義發展戰略的恆心,是對高品質 “中國造” 的執著堅守。
而2025年開年的CES之旅,為長城汽車新一年的征程開了個滿堂彩,吹響了衝鋒號角。
“我們作為全球格局中的“新星”,正步入人工智慧時代。我們正在轉型為一家全球智慧科技公司,為每個人提供更智慧、更綠色的出行解決方案。”吳會肖說。
以往,在大家的常規認知中,“高品質硬體”是長城汽車的金字招牌,但實際上,智慧化之於如今的長城汽車,也已經成為最深刻的標籤。
正如本次CES上,長城CTO吳會肖表示,“長城汽車具有AI基因”。本次展出的產品也確實具有非常強的AI屬性。
比如,首次對外的空間語言智慧體——ASL(Agent of Space & Language)。這是長城汽車AI技術方面的殺手鐧,也是長城汽車產品AI智慧體的基座。
依託ASL,車輛仿若被賦予了一顆超級智慧大腦,能夠對全方位、立體化的海量資訊進行閃電般快速處理,並做出智慧決策。
車輛可以不再是機械地遵循預設指令,而是真正具備獨立“思考”能力,依據目的地獨特風貌、乘客個性化需求與偏好,以及沿途瞬息萬變的交通和環境資訊,像一位貼心的專屬管家,為每一次出行量身定製獨一無二的體驗。
此外,在智慧化浪潮洶湧澎湃的當下,智慧駕駛無疑是汽車行業最炙手可熱、技術最前沿的關鍵賽道。
長城汽車在這片領域已實現了全場景NOA技術的重大突破與成功落地,智慧駕駛系統可以擺脫高精度地圖,做到了城市暢行無阻:無論是車水馬龍間的公路,還是煙火小巷都能穩步前行。
這背後,正是長城汽車自主研發的智駕端到端大模型SEE在發力。
憑藉這一強大核心,智慧汽車能夠模擬出老司機般的擬人化駕駛體驗,面對複雜路況,自主變道超車一氣呵成,紅綠燈識別與精準控車,無保護左右轉、複雜交叉路口通行等棘手難題也能輕鬆化解。
上述長城汽車在智慧化技術方面的突破也已經落地到了具體的汽車應用上。
比如,在汽車座艙內,Coffee OS 3.1智慧空間系統迎來了全新升級的體驗,新增兒童空間、方言識別、健康管理等功能,為車內打造了一個專屬的智慧生活空間。
而能力超強的智慧駕駛系統 ——Coffee Pilot Ultra,則依託高精度感測器與先進演算法精妙融合,為出行編織起一張密不透風的安全之網。
CES活動上展示的摩托產品長城靈魂S2000採用中國元素醒獅風格,並配備了全球首款八缸八速發動機,最高時速210千米。
更重要的是,長城靈魂S2000搭載了一塊12.3英寸觸控螢幕,可以實現語音控制系統和自動泊車,搭載盲點輔助駕駛,便於彎道超車時安全轉彎。
CES期間,長城靈魂S2000還吸引了美國主流摩托車經銷商(如哈雷、印第安)及摩友使用者前來參觀。
在新能源賽道,長城持續進行投入和研發。長城 Hi4 智慧四驅電混技術革新了傳統混動架構,透過巧妙的動力分配與能量回收機制,在提升車輛效能的同時,有效降低能耗,讓綠色出行更具經濟性。
10年前,一座座打包發往海外的集裝箱支撐起中國汽車品牌百萬規模的出海野心。
如今,中國汽車產業出海成績躍然紙上:據海關總署統計,2023年全年,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光伏產品成為中國出口的“新三樣”,產品出口合計1.06萬億,蔚為大觀。
基於研、產、供、銷、服全覆蓋的“生態出海”模式,長城汽車在海外形成全品類、全動力、全檔次佈局,擁有全球使用者超1400萬,海外累計銷量超180萬輛。
這是中國汽車的產品出海勝利。長城、吉利、奇瑞等品牌的產品身影頻繁出現在全球各個市場角落,用過硬的產品質量取勝。
但在智慧化轉型的關鍵時間檔口,全球汽車產業也正面臨著一場轉型升級。在這場技術迭代中,中國車企藉助電動化的東風趁勢而上,如今,無論是基礎的電池、電機、電控等三電系統,還是自動駕駛、智慧座艙等智慧化技術,包含長城在內的中國汽車品牌已經做到了全球領先。
身處領先地位的中國車企們,也開始在出口策略上迎來轉變:從最初的整車出口搶市場,打產品牌;到如今到技術出海搶“靈魂”,打智慧牌。
長城的轉變似乎更為迅速,本場CES上也透露出明確的訊號,從“產品輸出”蛻變到“技術輸出”。
縱觀全球競爭格局,能成為全球巨頭的車企無一不是靠技術突圍。比如美系車的大排量動力、日系車的燃油經濟性、歐系車的底盤調校。可以預見的是,在未來全球化的競爭舞臺中,長城汽車的競爭武器不單單是質量可靠性、價效比,同時還多了智慧化技術。
智慧化技術的加成,讓長城汽車具備了與國際車企同臺競技的資本。長城的轉變離不開長城汽車智慧化技術的前瞻儲備。
在智慧電氣化領域,長城早在2011年就已經開始了智慧化的佈局。13年來,長城汽車投入了大量人力、財力用於開發智艙、智駕技術。
以2023年為例,長城汽車研發投入為110.34億元,營收佔比達到6.37%;研發人員佔比達到29.30%,其中智慧化團隊達到6000人。2023年,長城控股專利公開量達6888件,專利授權量達4665件,均連續三年獲中國民營車企集團第一。
此外,技術的領先對應著“燒錢大戰”,為了讓技術研發具備可持續性,身處中國價格戰渦流的長城,也在持續煥新產品結構,提升造血能力。
肉眼可見的是,拳拳到肉的價格戰並未傷及長城汽車的盈利骨骼。這也直接體現在公司業績上:2024年前三季度,長城汽車營收1422.54億元,同比增長19.04%;淨利潤104.29億元,同比增長108.70%。
在中國市場,長城汽車已經品嚐到科技領先的紅利。全新藍山智駕版持續熱銷,12月銷量達8000輛,同比增長214.24%,據悉,長城20萬元以上車型銷售30.9萬輛,同比增長37.13%。
依靠品類創新,哈弗2024年不斷完善“強越野+泛越野+城市SUV”的產品矩陣,哈弗猛龍、哈弗大狗品類、坦克400 Hi4-T等車型在細分市場佔據頭部位置。
2024年前三季度,長城汽車單車綜合收入16.66萬元,較2023年同期提升2.83萬元,
不過在藉助技術出海的另一邊,長城汽車也沒有拋棄對質量的堅守。
“我們不能好大喜功,我們應該奔著汽車強國去,安全和質量都是用成本來構建的,光是一味地便宜,產品質量極其堪憂。”魏建軍表示。
親愛的讀者們,不設定星標,很容易錯過我們的推送,也無法看到封面圖片。請星標“未來汽車Daily”,及時接收每篇推文,期待為您帶來更多更專業的行業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