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觀不再是一種錦上添花,而是企業的必選項

曾經,商業領袖們認為,“以價值觀為中心”的領導力是一種錦上添花,而不是必須。人們似乎認為,將利益相關者的長期利益置於股東的短期利益之上,會損害價值創造。但近年來,隨著環境問題和更廣泛的公平問題日益突出,企業的價值觀已成為塑造戰略方向和卓越運營的關鍵。
“可持續性”的定義是,旨在滿足當前人類需求,並且不損害未來世代需求的能力。它已不再是一個邊緣問題,而是全球企業的戰略要務。
當然,多年來我們一直在朝著這個方向前進。
早在2009年,C.K普拉哈拉德與合著者就曾在《哈佛商業評論》撰文稱,“在實現可持續的產品或流程所帶來的巨大社會效益與財務成本之間,高管們表現得好像必須二選一。但事實並非如此。”
說得很對。他們接著指出,關注可持續性實際上可以增強企業的運營。正如文中所寫,“我們的研究表明,可持續性是組織和技術創新的基石,能兼顧底線收益與頂線回報。成為環境友好型企業降低了成本,因為公司最終減少了投入。”
此外,這一過程還透過更好的產品或服務產生額外的收入,使公司得以建立新業務。現實中,因為可持續企業創新的目標,我們發現聰明的公司都將可持續性視為創新的新領域。
除了減輕環境破壞,公司也意識到,可持續的做法還可以在其他方面創造競爭優勢。透過將可持續發展融入核心業務戰略,組織可以提高效率並降低成本。例如,採用節能技術和減少浪費可以顯著節省成本,同時提高公司作為環保企業的聲譽。
不僅如此,可持續發展越來越多地與財務表現聯絡到一起。投資者和利益相關者會根據公司的環境、社會和治理指標,也就是ESG表現做評估,在這些領域表現良好的公司通常會獲得更高的估值,也更易獲得投資。
這就是為什麼,正如卡莉·芬克(Carly Fink)所說,將可持續融入商業運營不僅僅是一種道德選擇,而且是一種明智的財務選擇。企業價值觀在塑造組織文化和決策過程都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套清晰、誠實的價值觀,可以讓企業在紅海中脫穎而出,吸引頂尖人才,並與客戶建立持久的關係。在客戶越來越關注他們所支援的品牌持何種道德標準的時代,將運營與既定價值觀繫結的企業,更有可能培養客戶忠誠度和信任度。
彰顯組織價值觀的領導者能夠激勵員工,營造出一個有凝聚力的工作環境。領導力與企業價值觀的契合,確保道德考量被融入組織文化的核心,影響從戰略規劃到日常運營的方方面面。重視價值觀驅動型的公司通常員工敬業度更高,離職率更低,組織結構更具韌性。
儘管有明顯的益處,但是將可持續價值觀融入商業運營依然充滿挑戰。衡量可持續發展的真實影響,並確保組織價值觀自上到下都被遵守,是非常困難的。
但這並不意味著價值觀沒有價值。它們是成功和有韌性的商業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必須繼續創新,將可持續發展和價值觀融入日常行動中。這無疑將涉及利用新技術,採用更復雜的指標來衡量影響,並促進跨組織、行業和部門更強的合作。伴隨這些努力,公司將越來越好地滿足利益相關者不斷變化的期望,他們將使自己獲得更好的機會,實現長期增長和積極的社會影響。
將價值觀置於戰略和文化的核心,不再是可有可無的選擇。現在,這是企業的必選項。
艾米•伯恩斯坦(Amy Bernstein)| 文  
艾米•伯恩斯坦是《哈佛商業評論》英文版主編。本文來自其在“良幣時代:《哈佛商業評論》2024中國年會”上的演講。
程明霞 | 編輯
推薦閱讀


《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 聯絡方式
投稿、廣告、內容和商務合作
↓點選閱讀原文進入哈評中文網,閱讀更多精品內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