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戰下,中國企業如何靠“隱形推手”逆襲全球?

2025年,特朗普政府擬對中國商品加徵60%關稅的訊息震動全球,讓中美貿易蒙上了一層陰影。
但反觀改革開放40多年,中國出口從來沒有停止書寫奇蹟,一次次逆風展現出驚人的韌性,這背後藏著一個“隱形推手”——全球價值鏈。
今天,當“出海”成為企業生存的關鍵詞,找到企業跨越式發展的新密碼迫在眉睫。  
為什麼中國企業必須關注全球價值鏈?
為什麼努力躋身“全球鏈主”是中國企業出海的必由之路?
為什麼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政策會激發更多華為式的創新?
用3個真相,揭秘中國企業如何靠“鏈主思維”絕地反擊!
真相一:中國出口奇蹟的秘密,90%的人都沒看懂
根據日本國立政策研究大學院大學經濟學終身教授邢予青的研究,在我們的認知中存在一個嚴重的誤區,中美貿易逆差被嚴重誇大,誇大了中國對美國的出口,低估了美國對中國的出口。
在傳統認知中,中國靠廉價勞動力成為“世界工廠”。2007年,中國的高科技出口達到3426億美元,超過了美國的2445億美元,儘管當時中國人均GDP僅為2700美元。
這個現象值得深思:為什麼在如此低的人均GDP下,中國能超越美國、德國和日本,成為全球高科技出口第一?為什麼一個非科技強國能在高科技出口領域取得如此巨大成功?
然而,事實上,美國靠品牌、設計、專利,拿走iPhone超過 66%的利潤,中國僅分到大約10%。
以iPhone X為例,在全球製造環節的價值分佈中,中國在生產成本上貢獻了25.4%,得到了零售價的10.4%。美國在生產成本貢獻了18.7%,卻獲得不含稅零售價的66.72%,主要是因為蘋果的品牌、設計和作業系統等無形資產都歸美國。因此,全球價值鏈的價值不僅來源於生產,更多的來自無形資產。
這導致現行的統計方式忽略了一個關鍵——對中國出口的計算是基於成品的總價值,而非中國生產環節的附加價值。
這就是用“全球價值鏈”視角帶來的新發現。這給我們帶來新的啟示,單純“拼成本”已經無法帶來新的競爭力,加入全球價值鏈並在價值鏈中佔據高附加值才是王道!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深刻理解國際貿易中的全球價值鏈?2月15日的直播中,日本國立政策研究大學院大學經濟學終身教授邢予青將用詳細案例、論文、資料,為大家解讀這一全新的視角。

真相二:從跟跑到領跑,中國企業靠這3招“偷師”全球巨頭

中國從改革開放後逐步成為全球製造業中心,2009年中國出口總額12016.6億美元,超過德國成為世界第一大出口國家,佔全球出口的9.6%。其關鍵動力在於中國企業深度參與全球價值鏈的分工合作,而非單純依賴廉價勞動力或傳統比較優勢。這給我國的一些企業帶來了三大溢位效應。
品牌溢位效應
耐克在中國的製造商生產大量鞋子,耐克品牌的全球影響力使得全世界對中國工廠生產鞋子的需求增加。對於中國企業而言,加入全球價值鏈後,可以藉助主導企業的品牌效應,減少建立自己品牌的風險和不確定性。
技術進步和產品更新的溢位效應
例如,欣旺達生產的電池為全球iPhone使用者提供支援。蘋果不停做新的研發,欣旺達也跟著受益,中國企業能從全球對高科技產品的需求中受益。
全球批發和銷售網路的溢位效應
沃爾瑪在中國有5萬多家供應商,它們都是中小企業,生產的都是小家電、傢俱、日用品,無品牌的企業。沃爾瑪在美國有四千多家零售店和超過500家山姆會員店,這種強大的銷售網路幫助了中國的小企業進入美國市場。

真相三:全球價值鏈重構,正是中國“鏈主企業”登頂的最佳視窗

蘋果執行長蒂姆·庫克說:“我們做製造的方式,就是考察所有國家,瞭解每個國家有什麼樣的技能, 然後選擇最好的。”  
從蘋果成為手機產業鏈的重要“鏈主”企業,已經向我們證明了,未來的競爭不再是單個企業或國家的比拼,而是價值鏈生態的較量!
目前,中國正憑藉強大的全球價值鏈佈局,加速產業升級和結構調整。這不僅是一場貿易的博弈,更是全球價值鏈的重構。中國出口的未來,或許就藏在這場重構之中。
2016年,中國企業在海外的年投資額達到1960億美元,這一體量與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地位是相匹配的。
出海是企業培育、擴充套件和賦能全球價值鏈的一個過程。
比如美的在中國是知名品牌,但在日本、東南亞和美國的品牌影響力遠不及東芝。2016年,美的收購了東芝的家用電器部門。在收購協議中,美的獲得了東芝品牌40年的使用權。如今,在日本、東南亞、美國、歐洲甚至中國市場上,東芝品牌的電器實際上都是美的生產的。透過這一收購,美的迅速將其供應鏈和價值鏈擴充套件至全球,並藉助東芝品牌實現了產品溢價。
再比如,聯想收購了NEC(日本電氣股份有限公司),徹底打開了原本難以觸及的日本企業和政府市場。這正是通過出海擴充套件和賦能的過程。
面對當前的國際局勢,中國企業產生了強大的韌性,“美國越封鎖,中國越創新!”華為海思被斷供晶片後,自研麒麟系列逆襲,硬剛高通;Deepseek面對技術壟斷,成功火爆全網,挑戰Open AI的霸主地位。

同時,中國企業紛紛出海建廠,積極打造自己的全球價值鏈,這同時也成為破解關稅戰的關鍵。寧德時代在德國建廠,用區域化供應鏈破解關稅狙擊;歌爾科技越南設廠,打造供應鏈備份。


關稅戰不是終點,而是全球價值鏈洗牌的起點!

藉助全球價值鏈重構,中國企業應該順勢而為,實現國際化的星辰大海。


點選底部“閱讀原文檢視更多
在職“MBA/EMBA/DBA”課程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