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東歐初創企業報告:聚焦成長型企業的發展與挑戰

日報
專欄
熱點
國際
活動
未來,中東歐地區若想在全球初創企業競爭中取得更大突破,需著力解決資金問題,最佳化投資結構,加大對深度科技的投入,強化區域內合作,從而釋放中東歐初創企業生態系統更大的潛力。(首圖來自圖蟲創意)
編譯|謝彬彬、胡畔 <<<<
文|中國金融案例中心 <<<<
近年來,中東歐地區(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 ,簡稱CEE)初創企業發展態勢備受關注。該地區展現出令人矚目的創業活力,儘管面臨資本限制,該地區已培育出57家獨角獸企業,生態系統總價值達2430億歐元。
發展現狀:在資本限制中創造價值
從整體發展來看,中東歐初創企業表現亮眼。儘管長期面臨資金有限的困境,但該地區初創企業生態系統的價值和風險投資資金仍實現了增長。2021年,中東歐多家獨角獸企業在資本市場推動科技股飆升,帶動生態系統企業價值提升。從2015-2025年這十年間,中東歐生態系統企業價值增長了15.5倍,遠超歐洲平均水平(7.0倍),其中東南歐增長了23.5倍,發展迅猛。不過,在人均指標(如 EV/capita、scaleups/capita、funding/ GDP)方面,中東歐地區的發展潛力仍未充分挖掘,與歐洲其他地區相比存在差距,後續發展空間較大。
圖1 中東歐初創企業價值增速高於歐洲地區
在企業成長和資金募集方面,中東歐地區每年約有300家初創企業完成首輪風險投資。截至2025年初,該地區已誕生了57家獨角獸企業,其中80%曾獲得風險投資或成長資本支援,但這一比例低於歐洲地區水平(95%)。在風險投資資金募集上,2024年中東歐企業共籌資23億歐元,2025年第一季度募資4.42億歐元,為2024年同期水平的78%。此外,不同融資階段的企業表現各異:在A輪前融資規模中位數上,中東歐與歐洲平均水平相近;但自2023年起,B+輪融資規模差距顯現,中東歐地區明顯低於歐洲地區。
區域格局:愛沙尼亞領跑,烏克蘭展現韌性
從地域分佈來看,波蘭的初創企業生態系統價值最高,達580億歐元;而立陶宛的初創企業生態系統價值自2020年以來增長最快,5年增長了5.9倍。值得注意的是,愛沙尼亞表現突出。雖然該國人口僅佔中東歐地區的0.8%,卻擁有18.2%的“快速增長企業”(scaleups),比例位居首位;在融資活躍度上,愛沙尼亞在突破階段融資榜上也佔據首位。
圖2 愛沙尼亞在中東歐地區表現亮眼
烏克蘭則展現出了經濟韌性。國際金融公司資料顯示,烏克蘭已有50多家新興明星企業和規模化企業。得益於高素質人才與早期投資者的增加,該國創企在種子融資階段出現顯著復甦。多家烏克蘭初創企業成功完成後續融資,企業軟體公司Creatio更是躋身獨角獸行列。
此外,中東歐地區企業也積極尋求國際擴張。據統計,中東歐地區48%的“快速增長企業”選擇將總部遷至國外,其中56% 遷至美國,39%遷至其他歐洲國家(其中24%遷至英國),同時這些企業通常仍在本土保留重要業務。
行業聚焦:SaaS主導,硬體崛起
行業發展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2020-2024年,交通、金融科技和能源是融資最多的行業。企業軟體在中東歐快速增長企業領域佔據主導地位,人工智慧和金融科技緊隨其後。軟體即服務(SaaS)模式在中東歐佔比突出,同時硬體領域在過去三年也越來越受重視。交通和能源領域的硬體行業自2020年以來融資超20億歐元。值得一提的是,中東歐還是重要的國防科技中心,受各國國防投入和區域合作推動,超100家國防和兩用技術初創企業在此發展,多數處於早期階段。
圖3 近年來中東歐地區各行業融資概況
資本投資:本地機構參與不足
從資本投資層面來看,2024年中東歐投資機構籌資超10億歐元,創歷史第二高,但用於成長資本的比例較低。早期投資中,當地投資機構活躍,前10大活躍的種子輪投資者均為本土機構;A輪投資者來源更多樣,本土機構佔比50%;B+輪投資者則大多來自國外,美國基金佔比50%。對此,歐洲投資基金的Patric Gresko表示:“中東歐地區不再只是早期創新的沃土,現已成為全球變革性技術競爭的重要參與者。但本地投資機構的參與度仍然不足,需要轉變思維。”
自2023年以來,已有140多家中東歐初創企業透過收購或IPO退出。從企業發展指標來看,中東歐初創企業從B輪開始的“畢業率”便超過歐洲平均水平,後期與北歐接近;不過在A輪和B輪的退出率上略低於其他歐洲地區,C+輪後差距縮小,2024年是中東歐地區創企退出數量最多的一年。
綜合來看,中東歐初創企業生態系統發展成果顯著,在企業價值增長、獨角獸企業培育等方面取得進步,部分地區和行業表現突出。然而,該地區也面臨諸多挑戰。後期資金稀缺限制價值創造,不同國家初創企業發展水平差異大,資本密集型的深度科技發展不足。此外,本地投資機構參與不足,對風險承擔者和高增長企業支援不足。未來,中東歐地區若想在全球初創企業競爭中取得更大突破,需著力解決資金問題,最佳化投資結構,加大對深度科技的投入,強化區域內合作,從而釋放中東歐初創企業生態系統更大的潛力。
*本文版權歸“未央網”所有,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如需開通白名單請在評論留言,轉載時在文首註明來源及作者。
REVIEW
推薦閱讀

在看”點這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