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個華人區上榜!盤點墨爾本房價漲幅最高的區!最高漲350%!

多個華人區上榜
近,墨爾本夫婦Tim和Loren Horster-Haarburger以64.6萬澳元的價格售出了他們位於西南郊Cobblebank的四房獨立屋,在掛牌僅兩週後就順利成交,比他們六年前的建造成本多賺了20萬澳元。
Tim說:“我們買房的時間點正好趕在了疫情引發的房市大漲之前,如果再晚一個月,成本可能要翻倍。”

資料顯示,過去20年裡,墨爾本外郊房價漲幅驚人。
Cobblebank的房屋中位價已飆升至約63.7萬澳元,漲幅高達309.1%。
鄰近的Bonnie Brook則上漲了327.3%,中位價接近69萬澳元。
北邊的Donnybrook和Mickleham也有近300%的漲幅,房價突破72萬澳元。

這一趨勢背後,主要是千禧一代的購房需求推動。
他們難以負擔內城區動輒百萬澳元以上的房價,轉而在城市邊緣尋找相對可負擔的家庭住宅。
而外郊的新興住宅區正好提供了大量土地開發機會,吸引大量首次置業者和年輕家庭定居。

不過,雖然外郊房價漲得快,但內城區漲得更狠。
比如Kew East過去20年房價大漲了349.5%,中位價已達212萬澳元是整個墨爾本房價漲幅最高的郊區!
華人區Balwyn和Balwyn North過去20年的漲幅也分別突破300%。
另一個華人區Doncaster East則漲了272.8%,房價中位數漲到了149.6萬澳元。
Mount Waverley漲了253%,房價漲至166萬澳元。

研究機構Cotality的澳洲研究主管Eliza Owen表示,內城區房價的飆升主要歸因於高淨值買家和土地稀缺,而外郊市場則是因遠端辦公常態化和千禧一代家庭的遷移趨勢所推動。
人口研究專家Simon Kuestenmacher也指出,千禧一代已成為澳洲最大的人口群體,他們正在重塑墨爾本城市邊緣的面貌。
曾經生活在時尚內城區的人,如今因房價高漲而搬到外郊,也帶來了“文藝化”的趨勢,比如咖啡館等潮流元素開始在外郊落地。
不過他也提醒,儘管地價便宜,但很多新開發社群配套不足,基礎設施建設仍需跟上。

除了年輕家庭,新移民也成為外郊房市的重要推動力。
許多移民因沒有“爸媽銀行”的支援,選擇在外郊購置價格合理的大房子。
Ray White Melton的中介Martin Mintoff表示,目前投資者正在重新迴歸外郊市場,特別是來自珀斯、悉尼和布里斯班的投資者,他們願意為四居室支付前所未有的價格。
過去外西區買家中,自住者佔八成,投資者佔兩成,如今已變成五五開。
北邊的Donnybrook也出現類似趨勢。
Harcourts Mernda的中介Vanny Bains表示,儘管過去一年受高利率影響,房市承壓,但現在已逐漸回穩。
來源:The Age
部分圖片來自網路
 閒話澳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