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進這篇文章的朋友,先別急著往下滑。想問大家一個問題:你現在的狀態怎樣?有多久沒有體驗過心流了?
太多事物刺激和吸引我們的注意力。你可能想查點資訊,卻點開了層層連結。你可能在睡前看了眼手機,卻刷短影片到後半夜。或者,第二天頭疼,你靜不下心來,趴在辦公桌上只覺得疲憊。
不止你一個人如此。在這個眼花繚亂的世界,很難不被捲入資訊、關係和情緒的漩渦。想要找回自我的存在感,只能像奧德修斯一樣,「用蠟封住水手們的耳朵,把自己綁在桅杆上」。
所以我們之前發起徵集,請大家聊聊找回注意力的妙法。編輯本文的過程十分幸福。當幾十份問卷撒向我的時候,我陷入沉思,久違的心流開始湧動。
01
粗暴地打敗演算法
@CC
我在隱私設定中關閉“開啟個性化推薦”功能,以後,首頁上推送的都是普通流行的帖子,不是根據我喜好來。恰巧我對流行不感冒,成功縮短了網上衝浪的時間 !
@貓貓
開啟小紅書,前默唸自己的搜尋內容,控制眼睛的焦點不在推薦頁的下方。
@森森
不下載抖音、小紅書,微信開啟青少年模式後,不會顯示微信影片號按鈕。小米手機設定每日可用時長,到時間了會鎖應用,(不過也有延長使用時間的按鈕)。
@熱帶
寫東西的時候很容易被不斷跳出的訊息打斷,哪怕不用立刻回覆,也會被吸引。於是我把所有群聊都設定了免打擾。下班回家後立刻把手機放到桌子的抽屜或者衣櫃裡,增加開啟手機的啟動成本。下定時檢視手機回覆訊息。大多數時候沒什麼訊息,如果沒有被艾特,連群聊訊息都不用看。
@野風
我的方式比較極端,就是和手機物理隔離。學習、工作面臨deadline時我會這麼做。考研備考最後三個月,我每天不帶手機在圖書館學習10個小時,有時非常想念手機,就忍著,忍著忍著就習慣了。有一天學到閉館,一齣樓發現雪已經下了不知道多久,積雪到膝蓋,風雪中好多人在打雪仗堆雪人。那一刻充實又夢幻。

《請回答1988》
@桃桃小丸子
拿回注意力,是自我管理的藝術。我使用的還是傳統手段,列日程表列清單、使用番茄鬧鐘、設定專項事件時間。
列日程表列清單主要為了合理使用電子產品——「今晚7點到8點看B站中氣愛影片、新片的影評影片、看一集迷宮飯、刷球賽集錦,自由刷手機二十分鐘,8點到10點看兩小時書」,每完成一項就打一個勾,今日所有事項都打完勾,大聲誇讚自己。
容易走神的事情,使用番茄鬧鐘。比如看書兩小時,20分鐘看完一章就花5分鐘喝個水、去趟洗手間,過20分鐘再看一章。設定專項事件時間,週五晚上是無所事事時間,刷一晚上手機也ok;週六晚是電影夜;週日是甜點日。
02
迴歸線下具體生活
@窗外陽光超級溫暖
種了西瓜,特別想看手機的時候就去給西瓜澆水,感受日常生命。把一切能刷影片的、看小說漫畫的軟體全部解除安裝,特別想看時,會因為麻煩或者還得等待就放棄了。
@pupuaini
看考研英語詞彙或者長難句,或者學習一個不是過於難的課程。之前有環球影城年卡的時候,還會去玩刺激的專案。

《正常人》
@鬼鬼
我會在晚上上課前去健身房爬坡30分鐘、洗個澡,上課的時候開啟名叫「種樹」的專注力軟體,不知不覺可以在50分鐘內保持專注。一次上1.5小時的專業課,真的一次都沒走神。
@ 一片葉子
假期,在網上下單刺繡材料包,接觸基礎針法後,一邊看教學影片一邊繡。熟練後可以不看影片,需要了解要用哪些針法就可以。一邊繡著一邊刷著美劇《生活大爆炸》,除去吃飯睡覺,就這樣度過一天。
@莆田
跟幾個朋友去在咖啡廳裡共讀,一次兩小時,輪流讀《始於極限》。讀完一章以後,集體討論哪些內容觸動自己。我從未這樣專注地閱讀過一本書,當我一字一句地讀出來時,這些句子就像刻在了我心上。
幾年前,我也看過《始於極限》,什麼都沒記住,只有模糊的被震撼的感覺,說明我那時注意力很渙散。現在,大家的嘴就像給書開了光,書裡的很多句子,在我的腦海飄浮。
03
冥想,尋找心流
@Sylvie
我有專門的工具——40HzGamma雙耳背景音。在工作、學習任務需要高度集中的時候,配合音訊和鎖手機軟體可以為我進入心流狀態提供輔助。純粹靠自控來集中注意力,還是很不容易,能走捷徑就走捷徑。
@double
我曾被情緒困擾,總是暴飲暴食。後來我刷到一個影片:有位小姐姐細嚼慢嚥地吃飯,吃很少就飽了。我便訓練自己慢速吃飯,把每一個口飯都當成最後一口來吃。一片薯片、一小塊蛋糕,都能咀嚼很久。我專注於吃飯的時候,就更能感受到細微的滋味。比如,深加工產品其實是很「膩」的。

《四重奏》
@不是石頭
深夜,在室友快要睡覺的時候,我很想專注地進入睡眠。我帶上耳機,開啟冥想播客,音訊為我構建了一個「冥想世界」。我跟著語音的指示一呼一吸。
但是,宿舍裡其他人還沒有睡,我聽見腳步聲、塑膠袋摩擦的聲音、洗漱聲、浴室裡放歌…我責怪著晚睡的自己,再加上外界的干擾,焦慮的火在心中燃起,很煩躁,身體也很熱。大部分時候我都很難平靜,沒法按照指令練習冥想。也有可能莫名其妙地睡著,直到早上起床,播客還沒停。
04
運動正念法
@吉頁
每次覺得疲憊的時候,我要麼去上舞蹈課,跳現代舞;要麼去家門口的公園散步。在公園裡,我會找個沒人的地方戴上耳機跳舞。舞動的時候,我能把注意力放回身體,存在感強了許多。
@龍馬
我會打羽毛球,需要注意力極度集中。有時,我哪怕只是回頭看了一眼身後搭檔接球,就會分神、丟分。一局21分,得一分、輸一分,某一球不該失誤,搭檔的情緒變化……一旦上場,感官放大,反而有無數雜亂念頭湧上來,讓人分神。我想起從乒乓球學來的方法,感受球檯,把注意力集中在當下,放下輸贏。我用腳蹭一下地面,深呼吸,或者握緊放鬆拍柄,提醒自己專注在接下來這一分。
如果某天表現神勇,我會很享受比賽,沉浸在心流中。如果總丟分,那再怎麼關注當下,也還是失神。可能是我太執著輸贏,沒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灰兔子
最近養成了晨間瑜伽的習慣。每天九點在窗戶邊做二十分鐘拜日式。如果有太陽的話,最好不過了。影片裡喜歡的瑜伽老師會說特別簡單的詞彙:inhale、exhale、gentle twist。這個時候你完全想不起微信或者飛書。從早上就奪回了注意力,打好了起點,接下來一整天你都會感覺專注力還不錯。
人類的注意力主要還是被網際網路上紛繁雜亂無序的資訊奪走的,大部分資訊對你毫無意義,是為了從我們身上獲取注意力,並且利益化。對我來說,有意義的瞬間在於,我的腳趾頭是否舒展,我的呼吸是否自然而深長。

《歡迎來到瑜伽村》
05
打破長期壓力
@一個我
專注力分散一般來自內心的情緒紛亂。反感工作卻不敢辭職;希望去到更好的工作和行業,但是又害怕,找的工作比現在這個更糟糕;身邊的朋友找到伴侶、結婚;朋友圈裡越來越多人進入另一個人生階段,我會懷疑自己,不確定自己還要在當下的人生階段呆多久,這些都使我焦慮 ……
對我來說,只把手機關掉是不夠的。我的專注力仍然留在未來。冥想是好東西,但我在心情不好的時候,由於能量不足,連冥想也做不到。
我會聽EMO的歌,讓自己哭出來,排解焦慮、不安與恐懼的情緒。我會寫日記分析自己為啥難受,寫鼓勵的話給自己。見效最快的方式是收拾房間、打掃衛生。我把收拾房間變成習慣,即使只花15分鐘淺淺收拾一下,心裡的垃圾也一起被清掃了。
@ 八點十二
辭職。我是做建築行業的。2023年以前,我在一家國企做專案負責人。每天在施工現場累死累活,回到單位還要處理辦公室政治。行業下行,公司降本增效,我的工作量多了不少,薪資卻沒有提升。
有時,我壓力極大,焦慮到一口氣吃下二十多袋小餅乾,食物包裝袋堆成小山。同事們從我身邊經過,卻沒有一個人安慰過我。我被長期的壓力籠罩著。我總感覺,自己坐一艘即將沉沒的泰坦尼克號船上,而周圍的人都在求生、爭搶資源。而我自己,卻無法忍受下去,提了離職。
我在家休息了將近一年時間。家裡的環境比單位更讓我有安全感。我放鬆下來,常常頓悟一些東西,記到本子上。有一天洗臉時,我突然發現,自己這麼多年沒有認真感受溫水衝過臉的溫暖,沒有好好用手觸控我的皮膚。為什麼呢?因為此前的生活裡,我從沒有餘力關注自己。

《凪的新生活》
學者Peter Gärdenfors提出,自由意志的最低標準是我們能夠掌握自己的注意力。我們可以控制使用電子裝置的頻率,保持與網際網路的距離。也可以和家人、朋友出遊,或者找到舒適的空間,一個人呆一會。
演算法世界裡,願我們不被裹挾,真切又酣暢地生活

歡迎在評論區繼續分享你的妙法~
作者 Bridge
責編 羅文
封面 《楚門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