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自拍》第456個口述故事
巴黎奧運會結束了,但有的名字還在被提起,比如方博。
他曾是世青賽首位拿下四塊金牌的男性乒乓球選手,還曾在世乒賽中打敗過許昕,最終輸給馬龍,拿下亞軍。而退役三年後的今天,他被人熟知的身份變成了,“國乒第一段子手”“網紅帶貨主播”,關於他的熱梗、搞笑影片層出不窮。
2021年,當新人們不斷湧現,方博毅然離場,投身新的事業,過程當然也經歷過失敗和低谷,但他就像在乒乓球賽場裡贏下一場場比賽一樣,在新的賽場,他也一局局贏了下來,靠直播帶貨重啟人生。
正如他所說,“人這一生不是隻有當運動員的時候,當完運動員,你還有後半生要好好過。”
這個故事屬於方博,也屬於在人生道路上不願服輸,樂觀向前的每一個人。
以下是方博的講述。
我勝負欲很強,就是要贏
我叫方博,今年32歲,是前中國乒乓球隊的運動員,現在已經退役了。退役以後,我做了電商,有了自己的品牌,圍繞乒乓球繼續自己的事業。
我大概是7歲的時候開始練乒乓球。我最早是學游泳,當時班上30多個人,我最小,剛進去的時候遊倒數第一,後來遊了一個多月時間,我遊成第一了,班上就我一個人被調到大班了,要去正規的泳池遊,家長也不能看了。我媽一看旁邊,打乒乓球的讓家長看,那就改練乒乓球吧。

我小時候去海邊游泳。
我乒乓球打一打,教練說,哎,這小子天賦不錯。練了沒多長時間,我打了一個遼寧省的比賽,打了個第六,就繼續往下打了。我小時候倒沒什麼遠大的志向,啥也不懂,只能看到眼前的輸贏,但我是很不服輸的,我每天碰到一個人,我就要贏他,贏不了我就要一直跟他打,直到贏他為止。

我在遼寧集訓隊的時候,和徐寅生老前輩的合影。
我勝負欲比較強,輸了會很難受,我小時候一輸就哭。我一哭,我爸就打我,因為他是軍人,覺得哭沒有出息,不允許我哭。我年紀小的時候,是當著所有人的面哭,後面躲到廁所裡偷偷哭。

我父親是軍人,小時候一輸比賽掉眼淚,他就打我,不允許我哭。
國家隊在正定集訓的時候,因為都是男的嘛,我就躲在女廁所裡哭,想著沒人能看見,結果當時一起集訓的隊友程靖淇就進來了——他一推門,剛要哭,發現我也在廁所哭呢,我當時還威脅他不準說出去。但我現在回想覺得哭反倒沒有什麼。因為難受,就意味著你很在乎輸贏,你就會想辦法在下一次贏回來。

我小時候勝負欲很強,任何事情都想著要贏。
我是2006年,十四歲的時候,進的國家隊二隊。正常訓練的話,是上下午訓練,周天能休息一天。封閉訓練就得從早練到晚。我練得最苦的時候,是2009年剛進國家隊一隊的時候,那會兒封閉訓練12天,給一雙鞋練漏了,兩三天就得粘一次球拍上的膠。
封閉訓練的時候,早上六點半就要起來練球,練一個半小時,八點集合,九點開始正式訓練,上午訓練完,我還要比別人多練一點,下午的訓練時間是三點到五點,但我還會多練一個小時,吃完飯再開始晚上的訓練,我們組一起的有邱貽可,最早還有陳玘、郝帥。我和閆安住一個屋,練完回房間差不多11點了,第二天早上6點起床又要開始訓練。

2013年,我和隊友們在巴黎世錦賽時的合影。
假如練不動了,我們就和肖指導聊天,就誇他,然後他也上頭忘了訓練,跟你聊半個小時。後來他反應過來,這招就不好用了。當時可能也是因為辛苦,有時候早上聽不見鬧鈴,就會遲到。錢也罰過了,1萬米也罰跑過了,後來還被罰到野戰部隊去了,我就說是從別的地方轉過來的,不能暴露自己身份。和野戰部隊一起生活訓練,當時我每天扛炮彈,跟著他們一起吃苦,那真的苦,從那以後我有很長一段時間沒遲到過。

2010年的全國錦標賽,我和陳玘搭檔。
在一隊練了一年多以後,我17歲的時候,去打了世青賽。那次壓力特別大,我印象很深,肖指導給我叫到屋裡,說這次比賽你要是輸了,就自生自滅吧,我以後不會再管你了。但我其實是壓力型選手,壓力越大,發揮得越好,沒有壓力反而打得不好。
也是那一年的世青賽,我拿了四塊金牌。
馬龍一拿冠軍,彈幕:方博的含金量又提升了
以前小時候打球,我不知道自己哪個時間段該幹嘛,也不知道怎麼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完全是蒙著頭走,慢慢長大了,才一點點知道怎麼去做半年、一年的規劃,才會慢慢明白職業生涯應該怎麼走。所以說也挺後悔,如果說能早點懂的話,成熟得早一些,可能會更好一點。

2017年乒超聯賽現場,我和隊員們的合照。
2013年,我球打得還可以,也有點戰鬥力了,但是手腕突然傷了。當時是陪隊友訓練,因為他的球旋轉得比較強,那會兒備戰奧運會,訓練強度也比較大,手腕的磨損比較多,但我也不懂,受傷了也堅持練,也沒有治療,就繼續扛,然後扛不住了一下就崩了。
其實落差還是很大的,畢竟是傷了,隊裡不會把你當成潛在重點去培養了,工資和各種待遇都會受影響。那時候開始慢慢懂了,在隊裡位置的重要性。因為競技體育,誰拿了冠軍,誰就有話語權,誰受的尊重就會多。我後面雖然恢復了,但也有一些影響,偶爾要打一次封閉。

2015年1月世界盃,我和劉主席一起過生日。
這對我來說也是一個轉折,這種比較痛苦的經歷,對一個人的成長幫助還是挺大的,也激發了我很多潛能。在手腕傷了以後的一年多時間裡,我特別特別想證明自己。
2015年,我拿到了世界盃的團體冠軍,其實對我來說沒那麼有成就感,因為我沒有真正地在半決賽、決賽的比賽裡上場。
也是那一年的五月,世乒賽的男單比賽裡,我等到了這個機會。

封閉訓練的時候,我和隊友們一起踢足球。
那一年我打敗了許昕,決賽是和龍哥打。其實上場的時候,你眼裡就只有球,你不會聽到觀眾的加油聲,也不會知道你的教練坐在哪,看球的人坐在哪,場上就只有對手。那場比賽我倒沒有特別大的壓力,因為已經打到決賽,有機會去爭冠軍了,反倒是龍哥他整體水平都在我之上,我感覺他的壓力會更大一些。
後來我拿了亞軍,但畢竟輸的是龍哥,他確實比我厲害,比我優秀。到現在龍哥每拿一個冠軍,彈幕都會打:我的亞軍含金量一直在提升。我覺得這場比賽打到第二,算是證明了我的實力,即便我不是絕對主力,也是邊緣主力。但也非常遺憾,因為我只有這麼一次能和主力隊員們在賽場上單打的大賽機會。

2014年,我和隊友們在三亞的遊艇上。
2021年,我決定退役了。因為我沒有辦法站到核心位置,代表國家去打世界比賽了,更多年輕的運動員要“殺”出來了。而如果我的價值沒辦法凸顯出來,整個收入就都是一個下滑的狀態,時間對我來說非常寶貴,如果我再打一年,可能會越來越貶值。

這是我最後一次代表國家隊出征時,拍下的行李箱。
可人這一生不是隻有當運動員的時候,當完運動員,你還有後半生要好好過。我還是希望能發揮更大的價值,哪怕不成功,但我要去嘗試。我有一點比較好,就是永遠相信自己能成功,永遠敢往前走。哪怕說失敗一百次,只要我有口氣兒,我還會再去拼。
所以我退出了國家隊,決定去創業。
就是敢拼,不怕失敗,想往前走
之前我完全不懂商業,就是悶著頭,有一個想法我就去幹了。
我的品牌叫全世爆,這名字是我自己起的,我當時想來想去,覺得還是簡單粗暴一點。全世爆是我們打球的一個用語,說這個人打球全是爆,就是說他全是發力動作,打球很猛,這名字是根據這詞來的,我也希望能把生意做到全世界,讓大家一提到打球,就能想到這個名字。

2015年迪拜世界盃,我們打扮得很正式,還走了紅毯。
我執行力很強,最早是做了一個小程式,賣乒乓球拍之類的器材。但那時候完全不懂,幹得一塌糊塗,也虧了錢,就發現這條路行不通。到後來我來了抖音直播,因為抖音的人群比較大,這又是一個電商的時代,我們就從乒乓球教學開始一點點做起來。
我在2016年的時候,就做過一次直播,當時我還沒有退役,人氣很高,觀看人數至少是10萬往上。後面我也會斷斷續續直播一下,跟大家聊天,但沒有把它當成事業去做。
退役以後,當我真正把自媒體當作事業去做的時候,熱度就跟以前不一樣了。現在我基本上每天都要出鏡,跟大家聊天也好,做一些教學、解說也好,總之要保持一個曝光度。直播間能有個1萬人,我就覺得挺好了。

直播間有人問我贏沒贏過樊振東,我回復:他沒成年的時候被我暴打過。
大家可能覺得我是特別奔放的性格,但其實不是,我有一點社恐的。面對鏡頭或者面對公眾的時候,我其實不是很放得開。我只有跟自己人在一起,特別熟了以後,反應才會比較快,說話也比較有意思。但工作嘛,就得克服自己不想幹的事兒,我希望能帶兄弟們一起過上更好的生活。

我信心滿滿去參加快樂向前衝,沒想到在第二關就落水了。
很多人說我是被國乒耽誤的段子手,可能是因為我說話比較耿直,喜歡調侃。前兩天我還上了熱搜,一堆隊友蹦出來玩梗,我看到有網友說這是“一方有難,八方搗亂。”
我們公司現在有20多個人,很多是我過去打球認識的朋友。

我和之前在國家隊的隊友程靖淇一起拍抖音。
我和陳豐是剛打乒乓球的時候認識的,從小一起長大。李良夫是我10歲出頭的時候認識的,那會兒我剛進山東魯能,包括我和陳浩也認識得相對比較早,關係一直很好。當時大家各自有自己的事情,有的人上班,有的人打打野球,或者做陪練。因為我膽子比較大,想法也比較多,我就把他們都團結在一起,當一個大哥,帶他們一起做事業。除了收入,抖音直播這個平臺,也讓大家看到了他們身上的能力和技術,我覺得這是很重要的認可。

我和好兄弟一起去吃烤肉。
過程中,我們也經歷過低谷。我差不多有兩三個月的時間,每天很辛苦地做教學,但也不知道該往哪裡走,每個月賣出去的錢,可能連場地和員工工資都賺不回來。但沒辦法,就及時調整唄,那時候我全部精力都投入在做自媒體上,想內容,想產品。

參加快樂向前衝後,我被網友瘋狂調侃。
剛開始我們只做乒乓球教學,後面慢慢開始做比賽解說,再後來,我們在抖音整了個“全世爆挑戰賽”,除了現役國家隊乒乓球運動員,任何人都可以向我們發起乒乓球挑戰,和我們打一場球,比試比試。

巴黎奧運會的時候,我做賽事解說,看人奪冠比自己贏還激動。
後面我們也慢慢拓寬商品的品類,核心的產品依然是和乒乓球有關的球拍、膠皮,但我們也做服飾類的揹包、襪子、護具,食品類的水、小龍蝦等等。之前是我一個隊友一直在做食品類的賽道,他線上下做得不錯,因為疫情想轉線上,那我們就一起合作了。
我們團隊從創業初期一直到現在,沒有人離開,我覺得這能證明,我們一直在往前走,生活在過得越來越好。現在公司發展得比想象要快一些,我本來想退役以後,能稍微休息休息,輕鬆一點,但現在越做越忙,每天的行程都安排得很滿。雖然累一點,但我覺得很充實,真要我放鬆下來,我心裡也不踏實。我們到現在還在拓展新的業務,對我來說永遠沒有滿意。
這也符合我們公司的名字,全世爆,在你能做到更多的情況下,就是敢拼,不怕失敗,想往前走。
*本文由方博口述整理而成,文中照片除特殊註明外均由本人授權提供。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方 博 | 口述
咩 嘰 | 撰文
貓 基 | 編輯
-THE END-
這是我們講述的第456個口述故事
歡迎開啟抖音,關注“方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