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單首發!座艙域控也要「平權」,誰在領跑主控晶片市場?

中國智慧座艙域控制器市場進入了快速增長階段。
高工智慧汽車研究院監測資料,2024年中國市場(不含進出口)乘用車前裝標配座艙域控制器(以車企零部件命名為準)車型交付量達到673.19萬輛,搭載率由2023年的17.56%提升至29.37%。
而從不同價格車型的座艙域控搭載情況來看,25-30萬元價格區間、50萬元價格區間車型依然是座艙域控標配的主力軍,搭載率均達到了70%。但10-25萬元價格區間車型座艙域控標配率已經呈現了快速增長的態勢,由2022年的9.01%提升至28.42%,同比增長了2.58倍。
值得注意的是,10-25萬元價位區間新車交付約佔整體市場的58%,而座艙域控制器滲透率僅有28.42%。可見,10-25萬元價格車型標配座艙域控的潛在市場空間巨大,尤其是在比亞迪、長安、吉利等主機廠“科技平權”戰略的實施下,25萬元以下價格區間車型搭載座艙域控制器佔比還將持續提升。
現階段,在AI的加持下,智慧座艙的迭代升級速度明顯加快,整個智慧座艙競爭正在從功能堆砌轉向多維度體驗躍升。基於AR HUD、車載遊戲、ChatGPT、Deepseek等提供更加精準、個性化的“千人千面”人機互動和使用者體驗,已經成為了各大主機廠比拼的重點。
與此同時,整車電子電氣架構也加速向中央計算-區域架構演進,艙泊一體、艙行泊一體等跨域融合產品開始進入量產週期,隨之也帶動了智慧座艙硬體平臺、軟體架構、組織架構等開始進入“變革期”。
可以看到,伴隨著智慧座艙加速邁入AI座艙時代,中國智慧座艙整個供應鏈體系正在重構。在這其中,核心計算平臺(高效能SoC)的市場格局重構速度會異常快速,包括芯擎科技、華為在內的眾多國產力量也在加速崛起。
01
座艙域控快速下探至“中低端車型”
在“自主品牌+新能源”雙重利好效應帶動下,座艙域控在新能源汽車市場受車企青睞,並且正在快速向中低端車型市場滲透。
根據《高工智慧汽車研究院》資料顯示,自主品牌新能源車型搭載座艙域控滲透率高達34.99%,同比增長了129.24%,高於市場平均增速。其中,10-25萬元區間車型佔自主品牌新能源車搭載座艙域控的滲透率達到35.04%,同比增長了220.08%。
具體來看,2024年中國市場10-25萬元價位新能源乘用車座艙域控搭載量TOP10車型,分別有理想L6、深藍S07增程版、銀河L7、銀河E5、小米SU7、領克08新能源等,芯擎科技的“龍鷹一號”憑藉兩款熱銷車型成為了進入TOP10榜單唯一一款中國本土計算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銀河E5和領克08新能源的銷量依然保持著持續攀升的態勢。尤其是銀河E5,自從去年8月初上市以來,已經連續6個月銷量破萬,後續的增長勢頭依然強勁。
據瞭解,銀河E5搭載了基於芯擎科技“龍鷹一號”開發的單晶片艙泊一體解決方案,不僅支援DMS、OMS,還高效集成了AVM、APA全自動泊車等功能。
在芯擎科技創始人、董事兼CEO汪凱看來,在保證安全性的前提下,如何透過最佳化演算法、軟體適配、高度整合等方式,進一步幫助車廠降本增效,已經成為了車企智慧化競爭的核心關鍵。
尤其是在整車降本壓力增大、新勢力開始主攻15萬元以下價位市場以及智慧化普及加速等背景下,傳統分散式架構基礎上的硬體整合,成為行業的主流趨勢。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艙泊一體整合化方案開始異軍突起,座艙域控融合泊車系統已經成為了全新的市場需求。以“龍鷹一號”單晶片“艙泊一體”解決方案為例,不僅可以支援DMS、OMS,還可以拓展支援AVM、APA/RPA/HPA等泊車功能。相比傳統方案,採用該方案就可以為單車節省成本約700-1200元。
而在系統安全部分,“龍鷹一號”配置了滿足ASIL-D安全等級的ARM Cortex-R52核心(功能安全島)、資訊加密引擎等“安全島”。對於一部分系統安全要求更高的車企來說,這顯然是一款比高通8155更放心的晶片。
此外,“龍鷹一號”還可以提供AI算力最高達到8TOPS的獨立NPU,可以支援基礎ADAS(L2)的進一步整合,這對於15萬元以下車型,尤其是10萬元級別新車來說,無疑具備極大的競爭優勢。
要知道,中國市場(不含進出口)15萬元以下乘用車交付佔比達到45%左右,但這一價格區間車型有近7成車型並沒有配備任何ADAS功能,即便是配置了ADAS功能,大多數也以低成本的前視一體機方案為主。在各大主機廠“全民智駕”之戰激烈打響的當下,這何嘗不是“艙泊一體”方案潛在的市場空間?
02
智慧座艙SoC市場鏖戰升
現階段,伴隨著高通、英特爾、聯發科、AMD等巨頭的激烈角逐,以及國產晶片廠商的快速崛起,智慧座艙SoC市場已經進入了前所未有的“群雄逐鹿時代”。
過去幾年,在汽車智慧化轉型的大浪潮下,越來越多人機互動功能上車,致使汽車對於先進製程、大算力SoC晶片的需求異常高漲。正是如此,中國智慧汽車市場開展了異常激烈的算力軍備賽。
不過,伴隨著智慧座艙向AI座艙的升級,同時出於供應鏈安全、成本等綜合考量,近兩年,各大主機廠對於智慧座艙晶片的使用已經呈現了多樣化的趨勢,這也進一步驅動了座艙計算平臺的升級。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芯擎科技、華為等中國本土供應商實現了強勢突圍。其中,芯擎科技“龍鷹一號”採用了7nm工藝製程,是國內唯一實現大規模量產的國產7nm車規級智慧座艙晶片。自2023年正式量產交付以來,“龍鷹一號”已經先後搭載在領克06 EM-P、銀河E5、紅旗等爆款車型上車,累計出貨量已經達到百萬量級。
有多位企業人士表示,中國本土化晶片可以更好滿足主機廠價效比、產品定義差異化等方面的需求,從而推動智慧座艙向10萬元級別車型普及。更重要的是,相比於國際“大廠”們,本土公司晶片供應商的服務更顯到位。據瞭解,芯擎與主機廠和Tier1的合作是“分鐘對分鐘”的對接,工作人員駐場支援是標配,開發時間往往會比正常所需時間縮短近一半。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中國汽車出海的風潮日益高漲,尤其是中國汽車在智慧化、網聯化領域的領先優勢,已經成為了中國車企出征海外市場的核心突破口,也為相關智慧網聯供應商提供了全新的業績增長點。
據瞭解,億咖通科技已經與大眾集團達成合作,為大眾和斯柯達品牌的全球車型提供智慧座艙解決方案。作為本次合作的核心夥伴,芯擎科技“龍鷹一號”將助力億咖通,為大眾等全球車型提供晶片服務。這就意味著,芯擎科技也成為了首個與歐美先進晶片企業同臺競爭的國產晶片供應商。
眼下,中國已經進入了電動化、智慧化深度融合的2.0時代,同時也成為了引領全球汽車產業智慧化、電動化的最主要市場,無形之中也為中國晶片企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和良好的發展條件。《高工智慧汽車研究院》預計,到2030年,中國座艙SoC晶片國產化率將突破20%,成為車規晶片領域重要的一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