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去年的ChatGPT到今年的DeepSeek,對汽車智慧化的利好刺激,首當其衝是座艙互動。當車企扎堆接入各種各樣的AI大模型,以及整車電子架構的集中化趨勢,也進一步驅動座艙硬體的升級。
高工智慧汽車研究院監測資料,2024年中國市場(不含進出口)乘用車前裝標配智慧座艙(聯網大屏/多屏娛樂+智慧語音互動)搭載率升至72.58%,搭載量同比增長27.89%。AI算力以及配套的互動應用成為市場新增量。
在核心硬體部分,前裝標配座艙域控制器(以車企零部件命名為準)車型交付量達到651.99萬輛,同比大幅增長82.84%;其中,新能源車型搭載貢獻佔比超過65%,同比增長90.23%,增速領跑。
作為整車最早啟動域集中架構升級的部分,目前,市場上的座艙域控制器,可以基於多樣化的主流晶片平臺進行定製開發,基於算力的差異,來滿足不同車型的成本要求與使用者需求。
同時,面向艙駕融合時代,尤其是基於單晶片跨域方案,在進一步降低智慧駕駛功能上車成本的情況下,透過多模互動不斷提升人機互動體驗,實現座艙與智駕系統的無縫連線。
目前,包括高通、黑芝麻智慧等晶片廠商已經陸續拿到艙駕一體跨域計算平臺的定點專案;其中,黑芝麻智慧的武當C1200家族晶片(支援多域融合、艙駕一體應用)已經完成DeepSeek模型部署,並拿到了車企的前裝專案定點。
此外,去年,德賽西威首次公開展示了與奇瑞攜手開發的“高通8775艙駕一體中央計算平臺”,基於“智慧中央計算平臺ICPS01E ”進行開發,採用單晶片多域融合解決方案。
該公司表示,汽車電子產業將進入新的發展階段,智慧化汽車電子產品市場規模將持續擴容。同時,具備更高算力要求的新一代艙泊、艙駕融合產品需求正在持續釋放,預計今年將進入前裝交付的啟動期。
同時,德賽西威第四代智慧座艙系列中的“旗艦延伸版”,也集成了全棧自研的泊車、抬頭顯示及外接功放等智慧軟體演算法,支援艙內移動辦公、艙泊一體等功能,已獲得國內以及全球領先車企新專案訂單。
尤其是智慧化與電動化產生的疊加效應,也進一步催生相關細分市場供應鏈的格局重構。
高工智慧汽車研究院資料顯示,2024年中國市場(不含進出口)新能源乘用車交付量首次突破1000萬輛大關,佔比首次突破50%;同時,藉助去年的價格戰、國家置換補貼以及金融優惠政策等利好刺激,新能源細分市場增速同比上一年提升了約9個百分點。
資料顯示,2024年中國市場新能源乘用車交付同比增長47.90%,繼續保持較高增速態勢;相比而言,傳統燃油車(包含非插電油電混動)交付同比則下滑12.12%,從資料對比來看,也進一步凸顯新能源市場的正向效應。

相應的,抓住機會的座艙域控供應商也在快速做大做強。按照高工智慧汽車研究院釋出的《2024年中國市場(不含進出口)新能源乘用車前裝標配座艙域控供應商市場份額榜單》顯示,德賽西威、博泰車聯網、車聯天下、蜂巢電子、億咖通排名前五位,合計份額超過50%。
其中,作為國內座艙域控的頭部玩家之一,公開資料顯示,截至2024年3月31日,按搭載高通8295晶片的高階智慧座艙解決方案的定點數量計算,博泰車聯網在中國智慧座艙解決方案供應商中排名第二。
同時,基於高通SA8295P平臺,博泰在全球化程序方面也取得了顯著突破,具備全球廣播接收、全球化互動設計、全球化法規支援、生態融合等等能力,可以滿足全球多地區使用者的多元化市場需求。
此外,近期該公司還拿到了國內兩家頭部車企的下一代座艙平臺專案定點。該平臺的AI效能相比上一代有大幅度的提升,並且支援數十億引數的端側大語言模型,具備多模態的情境感知能力。
面對艙駕一體概念帶來的市場紅利,博泰也在部署基於高通SA8295P的艙泊一體域控平臺,以進一步領跑跨域融合趨勢。除了能夠高效部署最佳化精簡後的AI大模型至終端,還顯著增強了泊車功能的智慧性與響應速度,實現對複雜停車場景的精準識別與自動化處理。
而作為近年來快速實現市場突圍的代表供應商之一,蜂巢電子也已經實現高通8155/8295兩代座艙計算平臺的規模化量產互動,也是國內首批基於高通8295推出“艙泊一體”智慧座艙解決方案的廠商之一。
其中,IN9.1座艙域控制器(基於高通8295,支援艙泊一體)支援多達11塊高畫質顯示屏的畫面渲染和顯示,滿足客戶對於座艙內顯示系統的多樣化需求;整合9路攝像頭輸入功能(艙內監控和全景環視),以及1路千兆乙太網和5路百兆乙太網介面,確保車輛內部系統的高速資料傳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