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錢時代終結,網際網路醫療告別寒冬

近期,IPO、大額融資接連不斷,網際網路醫療的春天回來了。
政策紅利期過去後,實現自主“造血”直至盈利,已是網際網路醫療的主線任務。在近半年來披露過財務資料的9家企業中,以經調整淨利潤計算,目前已有5家實現盈利。對未盈利公司來說,虧損逐步收窄,相較於前幾年每年動輒數億元或十多億元的“燒錢式”虧損來說,有大幅改善。
當下,各家公司越來越聚焦自身主業,捨棄那些與主業協同性低、毛利率低的業務;基於在院外市場中的樞紐作用,挖掘的新業務也初見成效,行業在商業價值層面漸入佳境。
01
醫藥電商之外,更多收入支柱
網際網路醫療只能依靠賣藥存活下來,這一觀念在業內已形成固化思維。但從各家公司的業務結構和收入來源看,醫藥電商已不再是網際網路醫療規模化營收的唯一支柱。這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更多企業以非醫藥電商為主要收入來源。
2024年上半年平安健康的三大業務分部中,醫療服務收入佔51%,健康服務收入佔47%,業績貢獻突出。從付費方及服務內容來看,平安健康為F端(綜合金融客戶)提供全場景的醫療健康養老服務,為B端(企業客戶)提供員工健康管理服務,F端和B端戰略業務收入佔總收入的約87.3%。
熙康雲醫院的業務分部中,2024年上半年醫療服務收入佔48.9%,健康管理服務佔37.4%。其中,醫療服務包括以城市雲醫院平臺為載體,在雲醫院落地區域提供的線上問診、電子處方、檢驗檢查、遠端醫療等服務;健康管理則是依託旗下自營醫療機構,為企業提供的員工健康管理服務。
近期上市的健康之路,已逐漸形成健康醫療服務、企業服務及數字營銷服務兩大業務板塊。其中,企業服務及數字營銷服務的客戶包括網際網路平臺、醫藥及醫療健康企業、醫療機構、其他企業和機構,健康之路為其提供內容服務、資訊科技服務和數字營銷服務,近兩年來該板塊收入佔比均超過70%。
在眾多企業中,微醫控股探索的是一套醫療服務按人頭、按價值付費的模式,在數字健共體中以會員健康管理的效果為標準獲得收益。據招股書顯示,2024年上半年,微醫控股持續經營業務收入18.18億元,同比增長107.4%;其中,依託數字健共體提供的健康管理會員服務收入達10.32億元,佔持續經營業務收入的56.8%,是業績增長主力。
二是當前以醫藥電商為主要收入來源的企業中,非醫藥零售的收入佔比逐步增長,或不斷拓展服務內容或服務型產品。
近幾年來,京東健康在整體收入穩步增長的同時,服務型(即線上平臺、數字化營銷及其他服務)收入增速高於醫藥和健康產品銷售收入,在總收入中的佔比逐步提升。2024年上半年,服務性收入為44億元,佔總收入的15.6%;而在三年前的2021年上半年,這組數字分別為19億元、13.9%。
對於京東健康這樣年收入幾百億規模的公司來說,收入結構不可能在短期內發生根本性變化,因此收入佔比的變化需從更長的時間線來看。
阿里健康持續升級迭代醫療健康服務,為來自天貓、淘寶、支付寶等多終端的使用者提供線上線下一體化的醫療健康服務;其中,小鹿中醫等業務收入保持穩定增長,服務質量和毛利潤水平提升。
方舟健客組建了慢病管理服務中心,在為患者提供包括複診、處方諮詢、患者教育、用藥提醒及藥品重配通知等方面擔當重要角色。截至2024年6月的一年裡,付費使用者重複購買率強勁,為85.8%。
叮噹健康透過自主開發的AI系統、健康圖譜、醫典智庫等技術,幫助使用者進行健康檔案管理與DOT用藥依從性服務。隨著服務的不斷深入,叮噹健康與醫療機構探索建立患者服務及醫學服務,針對不同使用者提供病程管理、遠端問診與健康管理。
在O2O醫保購藥擴面、線上醫保購藥比價、集採藥品進藥店等多重因素作用下,如今的醫藥零售市場,正在經歷一場巨大變革。
近兩年來,線上購藥醫保支付在多地快速鋪開。截至目前,上海、浙江、遼寧、廣東、四川、北京等地已透過不同形式,在網際網路平臺推出線上醫保購藥。同時,全國多地醫保局上線購藥比價工具,大眾搜尋藥品名稱即可查詢在售藥店、價格、藥店位置等資訊。此外,醫保部門大力推進集採藥品進藥店,隨著政策落地,患者在藥店也能買到零加成銷售的集採藥。
這些變化,全都涉及一個核心要素:藥品價格,大眾有了更多更透明的渠道掌握藥品價格資訊,並基於低價(甚至可進行醫保支付)而做出購買渠道和平臺的選擇。對醫藥電商平臺及其他零售企業而言,普通藥品卷價格已不可避免。
當然,藥品、器械等實物產品作為滿足醫療健康需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收入在許多平臺上仍將佔據較大比例;但可以肯定的是,非醫藥零售業務的開拓將成為重要任務。即使是在醫藥電商業務方面,價格或許是患者考慮的首要因素,但並非唯一因素,配送時效、安全用藥的相關服務等,都可能納入患者的考慮範圍,從這個角度看,也需圍繞產品建立差異化、具有競爭力的服務模式。
02
潛力業務,高增速
在已形成支柱性收入的基礎上,過去一兩年來,多家企業還挖掘出新的高增長業務,成為業績取得持續規模化增長的動力;或者探索多年的業務在量變積累下產生質變,業績突飛猛進。

幾家網際網路醫療公司收入增速較高的部分業務(以2024年上半年資料為例),資料來源:公司財報或招股書

在平安集團“綜合金融+醫療養老”戰略背景下,平安健康的管理式醫療已細分出養老服務。2024年上半年,平安健康的養老服務收入同比增長204.8%,這也是2024年新增的業務分部。未來,平安健康仍將持續大力發展、佈局居家養老業務,持續推進醫養服務與商業保險的深度融合。
2024年,熙康雲醫院也對業務分部做出了調整,由原來的雲醫院平臺服務、網際網路醫療服務、健康管理服務、智慧醫療健康產品變更為醫療服務、護理服務、健康管理服務。其中,護理服務作為獨立的新分部,2024年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長132.2%。經過多年探索,熙康雲醫院的居家護理正處於覆蓋區域和服務專案的快速拓展期。
此外,微醫控股的健康管理會員服務收入從2023年上半年的1.34億元大幅增長至2024年上半年的10.32億元。得益於天津市健共體進行的糖尿病管理健康指標改善顯著,微醫控股將按人頭及按價值付費的模式擴大至更多慢病領域,同時將多病種管理服務模式擴充套件至天津更多區域。截至2024年6月30日,健共體已在天津覆蓋了約90萬會員。
從服務渠道和場景來看,線下渠道、居家場景已成為網際網路醫療的重要陣地。以往,網際網路醫療平臺在線上服務流程上已積累豐富經驗,線下服務以及線上線下融合服務仍有廣闊空間。一方面,諸如檢驗檢查、護理等也必須線上下完成;另一方面,在人口老齡化趨勢下,居家場景的醫療健康需求集中體現出來。
除了上述幾家公司相關業務已有業績資料體現之外,京東健康也在過去一年多里加大了線下佈局,尤其是持續豐富到家快檢專案,補齊網際網路診療服務中的檢驗環節。目前,京東健康已經完善了396項檢驗檢測庫、其中147項支援上門檢測,幾乎覆蓋門急診70%的專案。
由於網際網路醫療廣泛積累起患者、醫生或醫院資源,對藥械企業來說尤為關鍵。運用這些資源,在醫藥供應鏈或藥械企業深層次需求中尋找變現方式,也是網際網路醫療平臺的路徑之一。
例如,智雲健康自2023年啟動P2M(即:從患者到工業)戰略以來,P2M解決方案收入增長顯著。基於這一戰略,智雲健康與藥企合作,銷售擁有所有權、銷售權或其他獨家權利的自營產品,並將其定位為精準營銷的升級版本。2024年上半年,該業務線的自營產品主要包括依舒佳林、和唐淨達格列淨片;隨著依舒佳林收入穩步增長以及和唐淨的推出,P2M解決方案實現了1.07億元的收入,同比增長67%,還產生了一定數額的淨利潤。
此外,方舟健客也利用長期建立的供應鏈關係,在2024年上半年大力拓展批發業務,促使該板塊收入大幅增長。
健康之路則是在與藥械企業合作過程中,瞭解到企業對真實世界研究的需求,運用自身在醫學研究知識、醫患資源等方面的沉澱,推出RWS支援服務,收集真實世界臨床資料,進行臨床實證狀況的觀察和分析,以幫助醫藥企業和其他實體機構對藥物及其他醫療產品進行研究。自2022年推出以來,RWS支援服務的客戶數、服務量和收入持續增長,2024年上半年收入達2.68億元,同比增長56.9%。
無論是面向使用者的各類服務,還是面向醫藥供應鏈相關方的業務佈局,都進一步表明,網際網路醫療平臺收入的規模化增長,還有新的可能。
03
走出寒冬,漸入佳境
目前,各家公司越來越聚焦自身主營業務,並緊密圍繞產業相關方需求,開拓新業務線。部分公司還披露,近兩年對業務結構進行最佳化,調整、出售那些與主營業務協同性低或毛利率低的業務,捨棄冗餘、輕裝上陣。
在當前的行業格局中,對大眾來說,網際網路醫療已是醫療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產業來說,網際網路醫療平臺則成為了連線各種院外服務和醫療健康產品的樞紐,加深醫護、藥械、保險等產業參與方的協作,甚至促進院外市場的重塑。
不只是已上市的公司,其他企業的發展路徑也呈現出上述趨勢。
2025年,好大夫線上正式宣佈加入螞蟻集團後,支付寶將進一步發揮平臺的連結能力,連線8億患者和28萬好大夫;還將積極推進商業醫療保險體系創新的探索,將更好的創新藥械與好大夫優質服務相結合。
近期獲得新一輪融資的微脈同樣將目光聚焦在院外,透過全病程管理滿足大眾多層次、多樣化、個性化的醫療健康服務需求,破解院外連續服務缺失的問題。
從簡單的線上諮詢問診到成體系的全流程服務,從為患者、醫生帶來便捷到深度融入醫療健康產業鏈,網際網路醫療走了很長時間。儘管近兩年行業熱度有所下降,但頭部企業對於促進醫療服務體系革新的初心和堅持並未改變,隨著各家企業的盈利能力顯現、在商業價值層面漸入佳境,時間已經給出了最好的答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