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行業數字化轉型由DeepSeek推向了另一個高潮。“AI+醫療”也在資本市場掀起熱潮,多家相關企業的股價大幅上漲。
AI+輔助診斷、AI+資料服務領域等個股表現亮眼,有機構認為,AI的技術能力在行業中的重構,意味著網際網路醫療的增長邏輯到了重構的時候。國信證券釋出研報稱,AI在醫藥板塊的落地或將是2025年全年的投資機會。
AI能代替醫生嗎?AI給出的診斷是否比經驗豐富的醫生更可靠?AI醫療模型訓練的準確率是如何提升的?AI能給醫療創新帶來什麼?分析人士認為,要回答這一連串的問題,並非本地化部署deepseek能一蹴而就。公司的基本面決定了AI+醫療的真實成色,精準的、真實的資料,是AI+醫療發展的基石。
京東健康(06618.HK)昨日釋出2024年全年業績公告,交出一份超市場預期的成績單:全年總收入達582億元,同比增長顯著;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Non-IFRS)下淨利潤為47.9億元,盈利能力持續提升。
這份炸裂的財報背後,是一連串紮實的數字。截至2024年末,京東健康年度活躍使用者突破1.83億,第三方商家超10萬家,網際網路醫院日均問診量超49萬次。“網際網路診療第一入口”的優勢得到進一步鞏固的同時,核心業務指標均呈加速增長態勢。
京東集團SEC委員、京東健康CEO金恩林表示,“線上購藥的使用者心智漸趨成熟,電商渠道正在成為院外藥品零售市場核心的增長驅動。在技術創新方面,大模型技術開始應用於醫療服務創新等領域,‘人工智慧+’在醫療場景的應用取得重要突破。”

厚積薄發的“AI+”醫療先行者
Wind資料顯示,京東健康(06618.HK)開年以來漲幅已經達到45.20%,這背後有著堅實的業績支撐。
2024年,京東健康的總收入達到582億元,增長率8.6%;毛利達到133億元,毛利率為22.9%。這其中,線上平臺、數字化營銷及其他服務所得服務板塊的增長勢頭最為迅猛,收入94億元,增長率達到18.9%。
不過隨著“AI+”在醫療場景中的落地加速,未來這一領域將有更大的增長空間。
2025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強化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實施健康優先發展戰略,促進醫療、醫保、醫藥協同發展和治理。醫療AI不僅是效率工具,更是重塑醫療行業的新質生產力,將在解決醫療資源供給方面發揮巨大價值。光大證券指出,2023年中國AI+醫療市場規模已達315億元,預計2025年將突破800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達58.3%;全球市場更將迎來爆發,到2030年規模預計突破1.5萬億美元,其中藥物研發、影像診斷、健康管理三大板塊佔比超60%。
事實上,作為厚積薄發的先行者,在DeepSeek帶起的熱潮之前,京東健康已經在“AI+”醫療領域持久深耕。
早在2018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促進"網際網路+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明確提出要加快發展網際網路醫院。也正是這一年,京東健康加快佈局網際網路醫療業務,並將AI技術與業務發展緊密結合。
近期,京東健康的自研醫療大模型“京醫千詢”還全面啟動開源,成為國內醫療行業首個全面開源的垂類大模型。同時,在更新的MedBench評測榜單上,“京醫千詢”醫療大模型以綜合得分96.1位列榜首;在權威醫療評測集MedQA上,也獲得88.9的高分。全面開源後,將進一步降低醫療 AI 應用的開發門檻,讓更多醫療機構、開發者可以基於“京醫千詢”快速開發出適合自身需求的醫療AI應用。

AI診斷的準確率也備受使用者的關注,這一方面依賴於醫生的臨床經驗,同時也需要足夠的患者資料。京東健康從精神心理專科和皮膚專科這兩個賽道中找到了最適合AI+醫療的場景。比如,在精神心理專科方面,與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啟動“基於多模態大模型等AI技術的自動輔助病歷生成系統”專案,以技術創新提升精神科門診服務效率和準確性;而在皮膚專科領域,京東健康邀請超120名醫生專家、6000餘名患者開展皮膚AI患者管理專案,共同探索大模型技術在輔助診斷、定製化診療方案、診後隨訪等方面的創新應用,目前已實現皮膚專科AI規模化應用落地,其中AI多模態診斷準確率已超95%。

線上首發近30款新特藥背後的強韌供應鏈
對於京東健康來說,“AI+”醫療起飛的原點,是由供應鏈支撐起的平臺銷售,這一資料在2023年Q1的爆發式“高基數”背景下,在2024年仍然跑出了加速度。
自營業務優勢是京東健康的護城河,這背後是供應鏈上供貨商和使用者兩端對於京東的信任。事實上,京東作為連線商家和使用者的中間平臺,一直致力於整合資源實現多方共贏。
2024年,線上首發近30款新特藥,“新特藥全網首發第一站”價值持續放大。透過成熟的首發上市解決方案,京東健康幫助藥企加速新藥的全渠道拓展,為患者提供與全球同步的前沿治療方案。這不僅持續豐富平臺的藥品供應,也助力品牌創新和數字化升級。
在剛剛過去的冬天,因為貨源緊缺,流感神藥“速福達”的價格在網際網路上一度被炒高,而京東健康一直保持了穩定的價格和供應,這背後正是由於京東強韌的供應鏈在支撐。京東健康的負責人表示,在京東,這樣的例子並不少見,在多年的深度合作中,品牌商家和消費者使用者兩端,已經形成了對京東長久而持續的信任與信賴。

同時,在京東集團發力即時零售業務的大戰略下,京東健康也是拼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板塊。“自營”、“專職騎手”,這些幾乎成為京東專屬詞彙帶來的信賴感,已經成為京東使用者的共識。
在“京東買藥秒送”的服務中,即時購藥用戶的服務體驗得到大大提升。資料顯示,自營京東大藥房駐店騎手團隊規模進一步擴大,“最快9分鐘送達”的履約時效進一步提升。同時,“京東買藥秒送”已在上海、北京、廣州等近20個城市開通“網上買藥醫保個賬支付”功能,共接入全國超3000家醫保定點藥房,覆蓋人口超1億人,進一步提升了醫保資金的使用效率,降低了使用者的購藥成本。

此外,京東健康在北京市新開設多家京東大藥房新型門店,打造了全新的線下藥房消費和服務體驗;還在北京市海淀區上線了首個京東買藥自助售(取)藥機,更高效快捷地滿足本地居民用藥需求。這些即時零售方面的創新,將在未來被進一步打磨和複製到更多的城市和地區。

“醫+檢+診+藥”服務閉環的網際網路醫療新生態
新冠、流感、支原體……呼吸道感染高發的冬季,病人有檢測的需求,卻往往對於去醫院檢查有潛意識的牴觸心理,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擔心交叉感染。而這樣的痛點,成為京東健康構建“醫+檢+診+藥”服務閉環的網際網路醫療新生態的起點。
2023年底,京東健康率先推出針對呼吸道病毒細菌感染的到家快檢上門服務,加快拓展快檢服務品類,包括護士上門護理及居家照護等服務。到了2024年,從線上諮詢醫生、到上門取樣檢測、再到醫生診斷開方、以及藥品配送到家,使用者看病買藥的完整流程,都能在以京東網際網路醫院為核心的服務業態內,一站式高效完成。

資料顯示,過去這一年,京東健康在積極拓展“京東到家快檢”服務的專案數量和地區覆蓋,面向12個城市的使用者推出149款居家檢測服務產品,為廣大使用者提供了線下醫療機構同質的檢測和檢驗服務。線上問診時,醫生可參考患者病情開具電子檢驗單,後續透過護士上門採血或騎手上門採集檢測樣本。醫生可以根據檢測結果開具處方,有用藥需求的使用者可在線上買藥,享受一站式的醫療服務體驗。“京東護士到家”服務還上線了近40種居家醫療護理專案,使用者在線上下單後,由執業護士上門提供採血、傷口換藥、打針等專業的醫療護理服務。

截至2024年12月31日,京東網際網路醫院的日均線上諮詢量已超49萬。
金恩林說,“京東健康始終將醫療服務質量視為發展的基石。”其中一個證明就是,京東健康網際網路醫院醫療質量管理委員會已累計釋出265種疾病標準化診療路徑和16項醫療質量安全管理核心制度,形成了更全面、科學、高效的網際網路醫療質量管理體系。
隨著中國人均可支配收入及人均消費支出持續增長,以及中國健康意識不斷增強,中國的健康服務還有進一步被開啟的空間。據弗若斯特沙利文預計,2028年中國數字健康企業服務市場的規模將達到2514億元,2023年至2028年的複合年增長率有望達到33.7%。
前些年網際網路醫療打破了時空的限制,也緩解了醫療資源的緊張。尤其在AI的推動下,醫療行業加快數字化、智慧化轉型升級,誰能真正更快、更好、更專業地解決患者的痛點,誰就能真正掌握未來市場的主導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