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我們為你準備了4個心理關懷錦囊

各位新年好哇,這裡是許久沒見的「簡單聊聊」
過去的一年,簡單心理編輯部透過內容和大家交流,也在共同探索自我和成長。
於是,我們邀請到編輯們分享了 ta 們過去的一年裡,在自我照顧、心理關懷方面的最大感悟,並彙總成 4 個小錦囊,作為給大家的新年禮物。
新的一年,也請繼續好好關愛自己吧。

放下對過年的寄託

也是一種自我關懷

在這個節骨眼,我能想到的一種「自我關懷」方式就是 —— 放下對「過年」的寄託。
從小,我就沒怎麼感受過春晚裡所描述的那個,既幸福又團圓的年。為了謀生,爸爸把全家從湖北帶到廣東。春節,要麼是小家冷冷清清地在廣州過;要麼是坐上顛簸的綠皮火車回老家,出了漢口火車站,再轉幾趟車到村子裡。
那是一個沒有暖氣,沒有馬桶,也沒有朋友的地方。在幼小的記憶裡,只剩下滿地的瓜子殼和不停息的麻將聲。
年後回到學校,同學喜歡攀比收到的紅包數額,我總是最少的那個。再後來,小家也在時代的洪流裡解散,父母輩的親戚日益疏遠,我更加找不到過年的意義。
雖然未曾體會過親戚的庇護,青春期融入城市的過程中又遭遇許多新的痛苦,但我很慶幸老爸走出了那個村莊。畢竟,團聚不是人生的常態,出走和分離才是。
上一次的諮詢裡,諮詢師問道,你理想中的年是怎樣的?我停頓了半天。一個人,在打掃乾淨的房間裡,跟我的貓一起待著。
幾天前刷到了李誕的直播卡斷,他說自己不愛過年,因為有過春運期間擠廣東火車站的恐怖回憶。我可太感同身受了!他還說,自從經濟獨立後,就不回家過年了。
我還做不到這麼灑脫。今年果斷定了初二的高鐵票,跟我的貓多呆一會兒。
人和土地一樣,都需要「休耕」

前兩天好朋友送給我一個小冊子做新年禮物,名為《休耕》,我非常喜歡。

讓我想到這一年結束的尾巴上,我給自己爭取了一個小長假,沒有做任何計劃安排,沒有旅行,除了必要的幾次社交活動外,大多數時間,我都一個人待著,無所事事。

如果把人比作一塊土地,這段時間我就處於「休耕期」。每天做飯,吃飯,偶爾翻看喜歡的書,跳跳舞。到家附近的公園,花很多時間發呆,曬太陽,等太陽落山後回家。

工作日的公園人很少,那幾天天氣也不錯,天空藍藍地,樹安安靜靜地站在那裡,湖面也平靜地沒有一絲漣漪。有天我帶了一個煎餅果子到公園吃,我甚至可以聽見自己咬它的聲音。

這份安靜讓我得到了深深的治癒。

我感覺身體裡面一些被忽視已久的、深深的疲憊咕嘟咕嘟地冒了出來,然後慢慢消散在有些冷冽的空氣中。大腦裡很多模糊的、纏繞在一起的東西,越來越清晰。一些負面的情緒逐漸淡化,心底裡生出來很多喜悅、感恩和希望。

我是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休息,準確說一個人度過一些空白的時光,如此重要。什麼也不做,和做什麼,一樣重要。

凪的新生活

這種狀態很像前幾年流行的「躺平」,但相較於這種略顯消極、決絕的說法,我更喜歡「休耕」。不管技術如何發展,人終究還是動物,因而要遵循大自然的法則,土地有休耕期,烏龜會冬眠,春夏秋冬四季變換。

新的一年,我會繼續為自己創造一些「休耕期」,也願你能夠時常停下來歇一歇,而不必內疚和焦慮。

在清晨,站成一座山
去年開始,我開始早睡早起,晚十一點早七點。於是我過上了清晨生活:洗個澡(關鍵是洗頭)、護膚、曬太陽、喝咖啡、煎蛋,再做二十分鐘瑜伽。
我開始認識到簡單習慣的好處。從小不喜歡習慣這個詞,它更多地代表刻板、被要求做某件事。但建立在自我認識的基礎上,主動選擇一項對自己好的習慣,體驗全然不同。
洗頭對我來說,就是清潔了外貌的最關鍵部分——對,髮型比口紅都要重要。只要頭髮乾淨、蓬鬆,我就自信。
在太陽下慢慢喝咖啡,我切實接受了大自然的饋贈,毫無怨氣地進入到新的一天。
後來,我讀到斯坦福大學神經科學教授休伯曼的理論,他專門透過研究習慣和行為最佳化來增強大腦和身體的表現力,其中包括晨間 routine:第一個步驟就是曬太陽。這是啟動身體晝夜節律的關鍵步驟,幫助調節褪黑素和皮質醇,透過光線刺激,大腦會進入全天最佳的專注狀態。
對我來說,啟動活力的步驟在於瑜伽。比如拜日系列裡的第一個動作,「山式」:EKAM 吸氣,凝視拇指, 向下壓入腳跟,同時將頭舉過頭頂,伸展指尖。
一個人就是一座山。萬物穩固向上。
當然,生活不放過我們。有時大姨媽來了,渾身乏力,不想洗頭,那我會把自己泡在太陽裡。沒太陽,就呆在被窩裡。
重複自有其神奇韻律。今天太陽跟昨天一樣,但身體裡的能量總是嶄新。

一瞬間的安靜中就能找回自我

過去一年,很多人都生活在一種「NPC 情緒」中——每天機械地工作和生活,情感逐漸變得麻木,感知力也在無形中流失。隨著社交媒體、資訊氾濫的洪流,我們似乎忘記了最初對這個世界的好奇心。
攝影對我來說,成了一種特殊的自我關懷方式,一種迴歸自我的途徑我一直都很喜歡這句話:「攝影是神饋贈給人的禮物,它讓我們有了定格時光的能力。」
當按下快門的瞬間,世界靜止,記錄者把事件發生時的感知力,具像化地定格在了一張平面圖紙上,而讀者會根據彼時各自的世界觀、價值觀去感受照片裡承載的故事和情緒。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些影像會成為我們與自己心靈對話的橋樑。
過去的一年,我有幸透過攝影見證了許多美麗的瞬間:翡翠般的大海、穿梭在深藍海水中的藍鯨、宮崎駿電影裡那樣的幽靜森林。記錄了日出時天際交替的藍粉色,也拍下了如詩如畫的落日與銀河。在這些時刻,我感覺自己迴歸了自我,在眼前的景象中找到了歸屬。
如果這一年對你來說有些艱難,沒關係。就像拍電影,有時也會有些爛片,但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恭喜你殺青快樂!
新的一年,願你帶著溫暖的目光,繼續在這個世界上留下你的痕跡。
 2024年23點59分,四月在攝影
✍️✍️✍️
過去一年你有哪些自我關懷的心得?
歡迎評論區一起聊聊👏
編輯:寒冰
責編:羅文
封面:《想做飯的女人和想吃飯的女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