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婚姻遭遇背叛,我才明白……

Photo from Pixabay
作者:諾友@林嫼妮, 座標東京, 多年餐飲業經營者, 一枚創業愛好者。中年選擇出海,來到日本重啟人生。有一個 18 歲的女兒,女性成長話題的深度愛好者和積極實踐者。

“為什麼我這麼努力,卻過得不幸福?” 30 歲的時候,看著鏡子中的自己,我問了這樣一個問題。
那一年,我在婚姻中遭遇前夫背叛後身心重創,努力療傷,想要藉助工作療愈自己,常常忙碌一天後,到了夜晚卻依舊無助而茫然。和前夫的關係,始終徘徊在冰點,不知該如何突破。兩個人如同兩隻受傷的刺蝟,誰都不敢上前一步。
如果說這場情感的重創是我過去成長經歷中最大的挫折,那麼,同時它也是我人生最重要的一次轉折,讓我從懵懂到覺醒,從幼稚走向成熟。
01 我的成長經歷
我出生於 70 年代末,生活在一個美麗溫馨的沿海城市。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春風,生活一路向好。從小是個乖乖女,長輩們誇我乖巧懂事,老師們誇我是得力的小助手。小學時候,我就能把班級管理得井井有條,在同學中也有很好的人緣,身邊從來不缺朋友。
作為中國第一代獨生子女,在成長過程中,我也從來不缺關愛,在大家庭裡,在學校裡,還常常獲得偏愛。餐桌上的雞腿,永遠會“自動”來到我的碗裡, 每個月不只一個長輩會給我固定的零花錢,讓我自由支配。我的父親開明而樂觀,母親勤勞而賢惠,他們也從來不打壓我,特別是父親,總是給予我肯定和鼓勵。他常掛在嘴邊的話語是,孩子就要多表揚,少批評。
就這樣一路被愛,被表揚著長大。在大學裡,與我的前夫相戀。大學畢業後,他來到我的城市,工作,買房,結婚,生育。社會時鐘的每一個節點都如我所願,踩得平穩而準確。工作中,我認真又勤奮,一路晉升,成為管理團隊中最年輕的一員。當時,我天真地以為,似乎在我的努力下,幸福的生活就唾手可得。
我和前夫,是典型的校園愛情。他比我年長一級。我的性格活潑開朗,在同學中頗受歡迎,常常收到一封又一封來自異地的情書。在經歷了短暫的異地戀之後,我更希望體驗一段真實的校園戀情,於是,在我大二那年,禁不住他的猛烈追求,最終被他的“執著”打敗。那時候,我以為,誰的追求最猛烈,就代表他最愛我,我以為,找一位最愛我的人,我就可以獲得幸福,以為幸福來自於被愛。  
而愛情是什麼,婚姻又是什麼,年輕如我們,從未真正地思考過。同時,我們的頭頂有一個眾人都認可的“社會時鐘”,告訴我們什麼年齡就要做什麼事。戀愛的終點就是婚姻,我們也沾沾自喜地認為結婚是給校園戀情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表示我們修得正果。
婚禮上,集合了所有的同學、朋友、親人,熱鬧非凡。同學們羨慕我先行一步,進入婚姻。那個時候,我也天真地以為,我更早一步完成任務,就可以更早過上幸福的生活。
Photo from Pexels
02 當“模範生”陷入母職困境
結婚後,也確實經歷了一段幸福甜蜜的時光。但是,沒有人告訴過我,生育對女性的生活影響會有多大。隨著孩子的出生,我的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養育之複雜,不是我買的兩本書可以說清楚的。生育對於女性的影響,從生理到心理,從生活方式到精神生活,似乎一切天翻地覆。
那個時候,女性生育困境的話題還沒有進入大眾討論的視野。家族裡年長的女性們都認為這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大家都是這麼過來的,沒有人可以和我討論。幾乎是在懵懂之中,我就從一個被捧在手心裡的獨生女變成一個日夜顛倒、生活失序、要以孩子為中心的新手媽媽。
休完產假之後,一方面,我沉浸在為人母的幸福與喜悅之中,另一方面,我也為不能像以前一樣投入工作而糾結迷茫。
公婆是善良而傳統的老人,任勞任怨地照顧我們和孩子的生活起居,雖然盡心盡力,但是在我不得不加班的時候,年邁的他們也會面露難色。產後的抑鬱、工作和家庭的拉扯,讓我身心俱疲。職場裡,鋪天蓋地的工作壓過來,似乎我也把自己當成一臺永不疲倦的機器。
一直以來,我都想做個大家都滿意的模範生。無論是哪個角色,我都希望自己優秀而出色。在女兒 1 歲的時候,公婆表示想離開,因為另一個城市,也有一個孫女即將出生。此時,我的父母也還在工作,並沒有要停下來的意思。於是,在工作和家庭的兩端,我做了一個取捨,選擇自己回家當全職媽媽。
那是 2007 年,我身邊所有的朋友都在職場忙碌,當全職媽媽的僅有我一人。
我天真地以為,憑藉我的能力,在“全職媽媽”這個角色裡,我也能依然優秀。殊不知,第一週,生活就將一切幻想打回原形。不擅長做家務的我,一日三餐就已經把我難倒。似乎一整天的時間,都圍繞著三頓飯。更何況,還要帶著一個 1 歲多的孩子,常常忙完孩子的吃喝拉撒,都顧不上自己的午餐。孩子的物品多,家裡似乎永遠做不到整潔和乾淨,這一點讓習慣井井有條的我無比挫敗。更不用說,第一次面對孩子生病發燒時的崩潰與無助。
我的生活變成一個 7 天連著下一個 7 天,我沒有了自己的休息日,沒有了和朋友社交聚會的時間,一天 24 小時都圍繞著孩子和家庭。我完全失去了自己,情緒也日益滑向低谷。
在這種狀態下,我的內心形成了一股黑暗的能量,自然就投向了身邊的伴侶。我不滿意自己當下的狀態,自然也不滿意身邊的伴侶。雖然當全職媽媽是我自己的選擇,但是在疲憊和抑鬱中,我不知道自己該抱怨,還是該求助。我也不會吵架,確切地說,我無法真實表達自己的負面情緒,我不接受自己任何的“不體面”,於是在沉默中,一股無形的力量也把伴侶越推越遠。
當時的我,甚至沒有能力看到自己正處在困境中,自然也表達不出來。只知道心情莫名地抑鬱,在哄睡孩子之後,常常獨自坐在床邊落淚。那個時候,上野千鶴子還沒有進入中國,公眾媒體也沒有人討論“母職困境”,社會經濟正高速發展,舉國沉浸在即將舉辦北京奧運會的喜悅之中。我身邊找不到和我同樣處境的朋友,覺得自己孤單又無助。
很多年以後,當人們在談論《82 年生的金智英》,談論女性的產後抑鬱,我也才如夢初醒般地恍然大悟,原來這不是我一個人的困境。原來女性的困境,是一種社會性的結構性的困境,但是大量的女性,無法發聲,也讓當時的我們找不到彼此。
▲ 圖片來自電影《82 年生的金智英》
03 黑暗的深淵
2007 年聖誕節的夜晚,一通沒有掛掉的電話,讓我知道前夫愛上了另一個女人。那一夜,我整晚沒有閤眼,內心的自尊被撕得粉碎,似乎能清晰感覺自己的心被一刀一刀地割開。
曾經多麼驕傲的我,拒絕過一個又一個追求者,而選擇了他。
曾經父母都不太支援的戀情,我用自己的韌性和堅定去說服父母,獲得他們的支援。
曾經我們多麼幸福地迎接這個孩子,現在我和孩子成了被拋棄的物件。
這是我怎樣都無法接受的事實。
那一個夜晚的記憶,我清晰地感覺自己滑入了黑暗的深淵,但是為了孩子,也為了自己,我需要在天亮的時候,強行振作起來。
第二天一早,我表現得異常冷靜。冷靜的背後,其實是深深的恐懼和失望。我把前夫“趕”出家門,限他一個星期內找到房子搬出去。那個時候的我們,沒有表達情緒的能力,沒有吵架,沒有撕扯,只有我表面的冷漠和他一味的沉默。內心的千瘡百孔,只能用沉著鎮定來掩飾。有時候,我也想過要不要讓自己也像電視劇演的那樣去大鬧一場,但是思來想去,我發現自己做不到。我不接受情緒失控的自己。 
我做的第二個決定,是要重返職場,結束全職媽媽的生活。
幸運的是,曾經的職位出現空缺,我被老東家召回,薪水還上漲了 30% 。我發奮努力地投入工作,迫切地想告別家庭主婦的灰頭土臉、疲憊邋遢,想要在工作中找回曾經的自信。
在我熟悉且擅長的酒店行業,我很快就如魚得水。工作確實在很大程度上療愈了我,但是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我也常問自己,未來的生活要怎麼過,孩子還這麼小,我要給她一個怎樣的家庭生活?
此時,前夫在外租房,每個週末帶孩子出去玩半天,在孩子奶聲奶氣喊著爸爸的時候,我的內心也萬般矛盾和糾結,這個男人帶給我巨大的傷痛,但是他也是我孩子的父親,我知道他也愛著孩子。否定他,如同否定我們過去 10 年的感情,也否定了我自己的選擇,對自我的否定,是一種更深的痛苦。過去的甜蜜和幸福,現實的傷痛和苦楚,如同一團亂麻籠罩著我。
那時候,除了痛苦,還有很多的疑惑,內心也有一絲傲慢,似乎自己站在了道德的制高點。但是,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並不帶來幸福,我內心依舊充滿煩惱和痛苦。
在和前夫分居一年後,我還是想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於是我做出了妥協。在女兒 3 歲準備上幼兒園時,我辭掉了保姆,先把公公婆婆從老家的小縣城請回來幫忙接送孩子,然後再把前夫也“請”回來,希望一家人可以重新好好生活。
人是回來的,但是我們的溝通並不通暢,心裡的疙瘩也沒有解開,雙方迴避著那個敏感的話題,表面和諧地生活在一個屋簷下,於是就有了開頭的那一幕,我認為自己這麼努力,也做出瞭如此大的讓步,原諒了過錯方,但是為什麼依舊過得不幸福?
Photo from Pexels
帶著巨大的疑惑,我開始走上了一條自我覺醒和成長的道路,先是大量地閱讀,然後開始接觸一些身心靈方面的療愈課程,逐漸看清自己一路走來的內心狀態,理解了自己當時的痛苦和抑鬱,與當時的自己和解,也與曾經的傷痛和解。我專注在自己的成長世界裡,但是與前夫的溝通卻依舊磕磕絆絆。
重新一起生活三年之後,經過多番努力,我們怎麼都無法磨合到理想的狀態,中間還經歷了一些電視劇般的狗血劇情,兩個人都很痛苦。我不想過這樣的生活。最終,我提出離婚,我們選擇了和平分手。
雖然女兒的撫養權歸我,他也一直參與了女兒的成長。時過境遷,女兒已經 18 歲了,我倆都和她保持著良好的親子關係。回顧過去這一段經歷,我想說,那時的我們,都太年輕了。年輕的我們,未曾好好地認識自己,瞭解自己,就匆忙地走入婚姻。我們以為按照“社會時鐘”的安排,按部就班,就可以過上幸福的生活。後來發現,這是個巨大的謊言。
曾經,我以為幸福是找到一個白馬王子,以為幸福來自他人的愛和呵護。後來,我逐漸認識到我要先學會愛自己,先把自己活好,才有能力照顧好孩子和家人。歷經多年,當我意識到我完全有能力愛自己的時候,我也就對“愛情”祛魅了。
情感,從此不再成為困擾我的問題。
04 一生的功課
人到中年,我深刻體會到,認識自我,才是一生的功課,與自己的關係,才是人生中最重要的關係。人生苦短,我們太需要好好地瞭解自己,每一次情緒升起,能覺察到自己內心的感受,能覺察情緒背後的原因。
當我開始把自己作為物件好好研究的時候,我會被自己內心的豐富所著迷,被自己的靈感所震撼,會為發現自己的天賦而欣喜。每一次獨處的時刻,我都享受和自己在一起的寧靜和自由。我真正地愛上了自己,也知道自己值得被愛。我也看到了女性如大地母親般的神奇力量。
曾經很長一段時間,我把所有的錯誤歸因於前夫,認為一切都是他的錯,一切傷害都是他造成的。很多年之後,我也看到,當時的他,同樣也在困境裡。
而那個時候,我們都沒有能力看見自己的困境,沒有能力處理好與自己的關係。兩個人都如同驚弓之鳥,無法表達自己的情緒和感受。前夫似乎一度陷入在家庭破碎、婚姻失敗的自責中。而我想說,如果每一個人都能生活得獨立而幸福,保持著彼此尊重的關係,撕下“家”的標籤,又是什麼大不了的事?
楊定一
生命會以某種方式跟你說悄悄話,而你的觀念會把它當成苦難,但這是你頭腦的定義,其實它背後是巨大的恩典,讓你去探索什麼才是真正的自由。
當我全然接納自己,也清晰感受到內心的平靜和自由時,我知道此刻我就是幸福的。
寫在後面
年初, 在我中年出海到日本一年半之後, 18 歲的女兒也到東京與我匯合,開始了她的異國求學生涯。
看著亭亭玉立,比我高半個頭的女兒,與她相擁,我的內心充滿著喜悅和幸福。時光飛逝,新的生活畫卷在我們面前徐徐開啟……
輕舟已過萬重山,過往的一切經歷,都已經化作生命的禮物,讓我現在的腳步既輕盈又踏實。
感恩自己走在探索自由的路上,願在路上的我們都能自由而幸福。
一諾說,成年人的成長,重要的就是去看見那些看不見的東西。
成長的本質是探尋真正的自我,而困境是成長的最好契機。
在探尋自我、尋找答案的道路上,你是否也感到孤獨和迷茫?如果你正處在人生低谷或對生活感到困擾,歡迎加入諾言社群,和我們一起向內看,向前走~
諾言會員現已開啟 3 月特惠,還有豐富好禮贈送,詳情見以下海報 ▼
老會員續費尊享階梯優惠,請到磁場 App~諾言社群續費
此處加入 1 年和 2 年的諾言會員


相關文章